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安阳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时期亦为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治所在安阳(今河南息西),领安阳、乌水二县。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后又改为交州。隋朝开皇三年废黜,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州为纪州,安阳称为长川;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又废乌水入焉州,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 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西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河北亦多此姓,两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巫山柴氏自柴鼎富离湘传至绪字辈已有十二代,现有三百九十三户(393户)、壹千五百柒拾贰人(1572人),凡本支移外省市如台湾、湖北、四川在内,但不含重庆市奉节县的柴氏宗族。 湖南岳阳和重庆巫山柴氏(含由此地迁徙出去的柴氏)为柴贤后人。柴贤系浙江山阴县题扇门(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题扇桥一带)人氏,因明太祖时征服清浪苗人有功而任黄州指挥(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黄岗地区司令员),退休后皇帝赐田于临湘县渔潭土城西井(现属湖南省)养老,子孙繁衍于此并扩散。第十四代柴鼎富(柴龙友)于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携家人迁居湖北巴东县,其子柴发格(柴意诚)、柴发周(柴正元)随后分别迁居四川省巫山县北岸四牌半山和马莲坪(现分属重庆市巫山县三溪乡和两坪乡),巫山及周边的柴氏由此繁衍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