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谱-毛家铺杜氏世系总谱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毛家铺支系
家谱堂号:  杜公祠
创建时间:  2018-01-26
版主登录名:  ddl888999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720
 
总人数 (含配偶):  1584
总辈份:  15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824
女性人数 (含配偶):  760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249
辞世人数 (含配偶):  335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2015年1月22日
 
家谱文选:  3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湖北
起源地名:  湖北省黄州麻城县孝感乡杜家冈
 
第一继承人:  522189777@qq.com
第二继承人:  475481911@qq.com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TUzMTcuaHRtbA==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杜氏支系世系一世祖先贵公简历考略(重修版)
姓名:杜先贵;性别:男;出生年代:公元1635年;祖籍出生地:湖北黄州麻城孝感乡杜家冈;移民居住地:重庆府巴县衙门节里三甲(柳河湾、水竹林、杜家湾);杜氏支系堂号:杜公祠(地址:1949年后毛家铺乡公所所在地,米市坝附近)。
世祖先贵公出生年代和来川时间略考:
始祖先贵公生于明末清初,约为公元1635年【明朝乙亥年崇祯8年(清朝天聪9年),(或公元1607年至公元1663年间,此年代是按代差值18岁至32岁计算得出的)】。
假设:世祖先贵公移民来川时年龄约35岁左右。
推论:据六代祖仕元公生于乾隆35年(公元1770年3月24日辰时)。按定性分析法(无法用定量分析法):
一、始祖先贵公生于明末清初,约为公元1635年。
(一)、按明末清初社会时局,当时生活极具困难和年年战乱洗礼,生育平均代差值按25年/代计算是比较合理的。依据中国人口发展史研究表明:战乱时人口发展缓慢,太平盛世人口快速增加。因此,战乱时期人口生长代差值会越大;太平盛世代差值会越小。平均值约为18岁至32岁之间;取平均值,代差值应为25年/代。
(二)、杜氏支系人口发展平均代差值约为25岁左右。按照六代祖世元公1770年出生年推算,发展至公元2017年止,据此次《杜氏宗谱》个人信息统计得知,现第15代“昌”字辈族人个别年龄在20岁左右,已达生育年龄,下一代子嗣“荣”字辈近三年可能出生。按16代荣字辈即将出生时间约2020年推算:从2020年-1770年=250年。250年间,从六代祖至十六代相差10代人,杜氏本族支系代差值约25岁。所以,代差值按25年计算,也符合本族人口增长代差值实际情况。
结论:始祖先贵公生辰年代约为公元1635年:一世祖先贵公和六世祖世元公中间相隔4代×25=100年;出生年代约为:代差值100+来川时年龄35=135年;六代祖仕元公生辰1770年-135年=1635年。
二、始祖先贵公移民来川时间约公元1670年。当时来川的是三兄弟或者说相传的四兄弟,应该年龄都不会小,理由是他们到重庆后不久,因生活、战乱等情况,几兄弟就分开各奔一地定居为业,说明当时应该是随携妻小来川的,否则,在当时无人烟的地方一人怎么生活、劳作、找配偶等等。因此,取30岁至40岁之间年龄段应是合理区间。应该是30岁至40岁左右,取差值的中间数,即40-30=10岁的中间值10÷2=5岁。所以,30+5=35岁。
结论:始祖先贵公移民来川时间约为公元1670年(庚戌年康熙9年):六代祖仕元公生辰1770年-(135+35)年=1670年。

杜氏增修宗谱序言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
寻根是人之天性,人欲知以往事,无不赖文字记载,传绵稽查,故国家有国史,籍改历史盛衰与人文概况。“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毛家铺杜氏家族增修宗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杜公讳先贵,约明末清初,移民大搬迁,兄弟三人,从湖北黄州麻城孝感乡杜家冈,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原重庆巴县府节里三甲,距今约为350余年历史。
【考证一:乾隆初增编的十二里之一的节里三甲,距今有281年历史。(《乾隆巴县志》卷二,《里坊》>128页记载。清初巴县共编四里:『即,西城里、江北里、居义里、怀石里』。随着人口迁入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清乾隆增编为十二里:『即,忠里、孝里、廉里、节里、仁里、义里、礼里、智里、慈里、祥里、正里、直里;每里十甲共一百二十甲。清代保甲制度是封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官治行政末梢在乡村社会的廷伸』。按《杜氏宗谱》记载,吾世祖先贵公随移民迁入的地方是巴县节里三甲。清乾隆元年丙辰年,即:公元1736年,时至公元2017年相隔281年。节里三甲,很大程度上讲,是我祖先迁徙到“水竹林、柳河湾、杜家湾”若干年之后编写或重修《杜氏家谱》时用的行政区划。明末(甲申年、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清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1736-1644=92+281=373年,我族繁衍至今已经是15代,374年/15代,平均代差值为24.9代。
考证二:据六代祖仕元公生于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3月24日辰时,按定性分析法(无法用定量分析法)所得出的结论年代基本一致,见杜氏支系始祖先贵公简历考略】。
由上述考证可见,毛家埔杜氏支系族人已经迁徙至水竹林、柳河湾、杜家湾约350余年历史是基本可信的。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一世祖杜公讳先贵始,今已传至第十五代人,在世人口多达一千多人,而今重庆、四川等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杜公讳先贵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杜公讳先贵公以下各代个别族人还有遗漏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杜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派只剩一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杜公讳先贵公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公元2017年4月3日清明时节,杜德友、杜德兴、杜德金等族人花费大量精力、劳力、财力……为毛家铺杜氏支系续修或者说是重建《杜氏宗谱》圆满完成并进行颁谱仪式。此举为宗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由于续谱或重建《杜氏宗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在颁谱仪式后,有大部分族人信息未能编入谱中,提出在原《杜氏宗谱》的基础上,再度增修《杜氏宗谱》的意愿非常强烈。家谱不增修,寝食难安,过去无家谱可查和家谱族人信息不全的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杜氏族人之共识——重新增修宗谱刻不容缓。2017年4月3日后,杜德友、杜德金、杜德利等人,再一次召集杜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杜思全、杜德忠、杜德利、杜永刚、杜江、季正模、杜万渝、田占琴、杜庆利、杜万伦、杜万彬、杜万鑫、杜万智、杜鹏程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由于毛家铺杜氏世系没有完整的宗谱,加之大部分族人命簿记录缺失。此次重修宗谱,力争将遗失的先祖个人及迁徙等信息找回厘清;并将在世人口的个人信息、家族史等信息,尽最大努力全面、准确还原和反映族人生活、繁衍、迁徙的历史全貌;给杜氏后世子子孙孙多留些力证,少留些遗憾和困惑。再者族人中有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编委会参与者们,各自工作都很忙,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不计个人花费,遍访族人。在此我们向他们深表敬意!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我们对修编组人员深表谢意!在修谱过程中,杜氏各支族门,大力配合、并积极捐款给予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历尽艰辛,终成此谱,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安杜氏族人之心,实感欣慰。愿先祖神灵庇佑:杜氏家族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此谱凝聚杜世家族几辈人之心血,也必将成为后续家谱第一手珍贵资料。一旦丢失,不可复得,悔之晚矣。望持谱之人妥善保管,并郑重嘱托后辈代代相传,使杜氏族门亲情永续。
希望续修家谱能成为一种惯例,宜不超过30年续写一次。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望,造成续谱困难。不明己之祖宗是谁,不知己之何来,不免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贻笑于子孙后辈。杜氏有责任心之人士,都要把续写家谱看作己之责任——代代相传,方能使杜氏族门团结一心、情亲永续。
由于历时久远,涉及人员多、分布广,又无资料考证,加之部分人员已多年失去联系,存在纰漏之处恐在所难免。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杜氏德字派嗣孙德利敬撰

公元二O一七年七月

 字辈派语
杜氏字辈派语
毛家铺杜氏支系,约明末清初,从湖北黄州麻城县孝感乡杜家冈迁徙至原重庆巴县府节里三甲(毛家铺十里处)的柳河湾、水竹林、杜家湾等地插占定居为业至今,约350余年历史,自我族第一世祖杜公讳先贵开启支系字辈派语已传宗15代。
先仕成国,文世正永。
光宗思德,万代昌荣。
清末举人,文焕章又为吾杜氏新编四十代字辈派语。续编字辈派语之中心思想:“雅言不外诗书礼,家教无非孝悌慈,百代孝慈族永泰,万年支派耀千秋!”
孝悌为人本,忠恕作事基。
智务诗书启,贤须心志希。
勤俭持家道,权衡立足规。
守待经济学,纪刚统绪资。
公元二0一七年修谱中的十六字派语:
松柏长青,振兴华夏。
礼义安邦,笑普春秋。
此派语是否延用,待族人研究统一后酌处。办法将写入增修杜氏宗谱中。

凡我杜氏毛家铺支系后世子孙,切记不能忘记我族字辈派语。做人不可忘本。杜氏家族自古敬奉土木,尤敬甘棠树,奉木以植树绿化为先,敬土以节俭守业为本。杜氏以“破锅杜”自称,子孙不论徙居何处,总是一家。木本水源,血浓于水。下要孝敬父母、敦宗睦族,上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姓氏典故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