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家谱派系: | 常寨 |
家谱堂号: | 十门堂 |
创建时间: | 2020-12-21 |
版主登录名: | nysscjy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8 |
总人数 (含配偶): | 186 |
总辈份: | 8 |
世号排序方法: | 指定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86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00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136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50 |
最老成员生日: | 1879年 |
最新成员生日: | 14年12月26日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河南 |
起源地名: | 唐河常寨 |
第一继承人: | 23294619@qq.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YyNTkuaHRtbA== |
![]() |
黑龙镇广福寺常姓始迁祖常武烈,在常寨胡混,家族商议把他下锚。他嫂子心慈,悄悄放了他。常武烈逃到光夫寺生活。后来,常武烈他哥去世,嫂子带着两个孩子到寺南建常庄。小侄子是常能熊。再后来嫂子带大侄子又回常寨。我们祖上与常能熊是兄弟。 约1710康熙年间从常寨十门堂迁徙到常庄,焕卿小叔:广福寺常比我们早,开始依靠广福寺常。曾经住南坡地,因前二马张不让吃井水,又返回常庄,与常能熊同宗为邻。13代有荣到祁仪南宋庄种地,婚配张水霜无后,胞弟有言儿子得意出继给有荣,后来弟得才也落户到祁仪,常德义村。13代大门15代到黑龙镇岗赵做长工,后到岗柳东南郭庄落户。 2008年3月20日,我到涂庄、郭庄。解放前一家52口人在郭庄一起吃住,本字辈叔伯兄弟15个,后繁衍至岗柳东1里涂庄、上屯东马营。一直到1962年前后,七先儿和八先儿(亲兄弟)每年清明回常庄上坟。涂庄七先儿后到枣阳太平镇。郭庄有一支到枣阳鹿头。现在,涂庄,八先儿孙子移居岗柳,无常姓。郭庄,见常建义,80多岁,三初中常建云,70多岁。常姓几百人,高辈为焕,低辈为昭。族上贫困,立不起碑,也无家谱,现无文字记载。 七先儿常本峰能行医,也能教书,在常庄及附近曾教书。后代人才辈出,大儿子常若雨黄埔军校毕业,其子常建华,曾任冶金部司长,还有兄弟在襄樊任教委主任。清明后,和父母一起到太平,见七先儿孙常建国,得知多人在枣阳市。 桂枝姐记得爷讲过:太爷嵩林父亲兄弟一个,爷兄弟三个,有到祁仪宋庄。 2019年2月14日与祁仪常德义庄常双龙长辈(19代)取得联系,500多人同宗。初到祁仪宋庄,后转移到宋庄南1华里老河村,再转到老河村南1华里今名常德义定居,以名为村,有荣墓在村南面,坐东朝西,支系繁茂,现在祁仪老河村,常德义村,大找子庄,乱沟,南山塔园,湖北随州,京山等地。17代弟兄9个,本字辈还有多人在世。2019年2月17日到常德义村见到老坟、石碑(大清嘉庆二年得意得才为有荣立碑)。依照老坟推断:祁仪始迁祖13代有荣与张氏成婚,无后。为有后继,胞弟有言之子得意过继给有荣,得才同去祁仪,去世后均在有荣脚下。老坟保护完好,去世后人继续进老祖坟。 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总称。内容如下: 一、爱国爱家。 二、孝敬父母。父母之基不可易视,循规蹈矩才是真孝。 三、端正品德。务必堂堂正正作人,勤勤恳恳做事,不以强凌弱,不以众暴寡,不以富欺贫,不以尊欺卑,不以少凌长。 四、敬亲爱亲。 五、团结友爱。弟兄姐妹同手足,妯娌好似姐妹情,弟兄姐妹扯内经,自残手足伤人心,邻里好比鱼和水,鱼水互依情意深,若是互攻道长短,就是持刀残自身,兄弟邻里团结紧,样样顺利事事新。 六、夫妻和睦。 七、子弟力学。常训子弟,效发囊萤求学,凿壁偷光,耕助画佣,牛衣夜织,头悬樑、锥刺股,系狱受经,十五载之昼夜,饥一盆之栗粥等古人求学精神。 八、和睦族邻。一族之中固有大家小家、富家贫家,有远有近、有亲有疏。祖宗视之,均亲子孙,并无亲疏也,一视同仁,等同相待。 九、和睦邻里。邻里乡亲,如同骨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尊卑长幼无相越,富贵贫穷也共群,勿以小嫌害大,勿以富贵欺孤贫。 十、谨慎交友,结识良朋。择友,不可重视饮宴谈笑,交际应酬,要重道义,必患难相助,扶危济困,心心相印做人,像真金百炼不变,不改其色,绝非暴雨后的小水沟,不长久。不与坏人交友,不与好人结怨。 十一、敦祝忠厚。 十二、戒淫奢侈。奢则不逊,淫抪恶声,百恶以淫为首。 十三、遵纪守法。 十四、正大光明。 十六、提倡节俭。 十七、戒骄戒躁。 十八、儆戒懒惰。 十九、严禁赌博。 以上各条,我宗族,众多子孙,恪诚遵守,不能荒怠。 |
![]() |
宗7、知8、尚9、 文10、连11、志12、有13、德14、 泰15、嵩16、柏17、本18、焕19、 建20、发21、明(孔)22、昭23、传24、永25、世26、 临(林)27、丰28、理29、太30、家31、道32、祥33 |
![]() |
第一种解释: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 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第三种解释: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是为江苏常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北宋真宗名赵恒,古时“恒”“常”义相近,故因避皇帝讳,改恒姓为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省东海沿岸一带。 第五种解释:回族中的常姓,据金吉堂称;“`常志美字蕴华,其先撒马耳汗人……后至济宁,与当地常姓联宗遂姓常。”(《回回姓氏考》)另据江苏六合《常氏谱序》载:“先世(常)遇春公出自安徽定远,明永乐年间,祖泰云,为都督总兵,因年老赐第江北养老,为迁棠始祖。”今北京牛街、花市等处的常姓回族也称是常遇春之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