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家谱详细资料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20-01-23 |
版主登录名: | leali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1 |
总人数 (含配偶): | 435 |
总辈份: | 19 |
世号排序方法: | 指定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191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244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308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27 |
最老成员生日: | 1889年05月27日 |
最新成员生日: |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甘肃 |
起源地名: | 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 |
第一继承人: | 216779@qq.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Y3OTIuaHRtbA== |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
__【修改家谱】请加微信(QQ)216779 __【始祖赞】 __零丁孤苦诚艰难,诸事交加自不安。 __万水千山沾雨露,过秦去晋受风寒。 __心存礼仪胸襟大,立志清廉度量宽。 __自处光天升世界,天赐百福遂欣欢。 __同治元年例授登仕郎吏部候铨吏目,十二世孙在公撰。 __【二赞】 __高祖至今数百年,浓荫远庇比昊天。 __子子孙孙蒙福泽,世世代代受香烟。 __度量宽阔前程大,灵秀钟毓后地宽。 __自兹以往人丁旺,永赐尔类福无边。 __民国十四年正月初三邑前清儒学增广生员李怀翰敬撰。 __【三赞】 __忠哉吾祖先,由晋移陕甘。 __分住什社镇,安居于西南。 __首筑渠村堡,屏障为防患。 __训示兴农业,立场希圣贤。 __人口渐渐增,子孙多繁衍。 __又筑永丰堡,大部向内迁。 __回乱余生者,五十六人还。 __努力振家声,光耀吾祖先。 __积有多荫德,后世更光前。 __文风加尊之,处事有点检。 __三省于吾身,公正而无偏。 __家规凛凛在,留芳万万年。 __民国三十八年古三月十二日,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第十三世孙涵养甫性天鞠躬修赞书。 __【四赞】 __贤哉先王公,远迁至陇东。 __关山重渡阻,跋涉过秦中。 __初迄吉祥地,筑堡号渠村。 __鸡鸣以戒旦,戴月更披星。 __半勤庄稼业,半志习五经。 __清廉设庭训,公正雅可风。 __福广量且大,子昌孙复隆。 __西北师范学院第十四世孙云鹏甫普洲官讳长淑恭赞。 __【五赞】 __始祖原籍永否明,闻传山西更难清。 __洪武令定常遇春,赶元太古于北境。 __将军偶患脱甲风,柳三渠里命归阴。 __原尸运发南京地,紫荆山上葬公茔。 __徐达定治兰州省,一支亲王御百姓。 __元裔安于元店子,画就地区养他们。 __东西黑马二河限,南北珊瑚驿马城。 __每岁产粮完此税,养着鞑子禁枉行。 __太祖洪武降圣旨,县挂保持官咸尊。 __吾之始祖先安陕,礼泉南岭系老村。 __志炎兄弟又迁北,陇庆什社安其身。 __后建渠村小堡子,李家老庄人皆闻。 __世世耕读以传家,守诸本分保安宁。 __不吝升级荣华贵,清白传家我有名。 __训示子孙以正为,邪说暴行决不容。 __先谱规训一一载,兵燹遗失无踪影。 __百有余年好几世,未有一人能得明。 __延及明之万历年,守库五子已有名。 __邦成壬辛现仲臣,五子邦德果然真。 __查实广严寺钟铸,抄出名字注是中。 __希春志聪宗信三,登科彦登李良臣。 __车良良安与文甫,良现世全李宗仁。 __世安希忠及天佑,邦爱敬顺李邦仁。 __以上乃系文太里,并非吾户老尊亲。 __我辈以后起名讳,勿犯上字至为尊。 __先序思宗迁于此,大错特错未搞清。 __礼泉老户传之语,洪武年间果分明。 __万历六年五月六,礼泉工人铸此钟。 __若非上下有联系,工匠何以来甘省。 __多方考稽难实在,南岭头村是己人。 __今有特别不信者,可以忖之自然明。 __九龙山下吉祥地,龙盘虎踞有真风。 __今著序赞以留誌,万古千秋乐长春。 __涵养十有余年之考稽查实叙赞。 __【六赞】 __始祖原来多本分,奉公守法心安静。 __多苦不辞加工作,惟知务农以立身。 __家规凛凛淳风在,效法古人不枉行。 __忠厚传家名远著,尔灭尔昌乐长春。 __记小毕业第十四孙尊贤鞠躬敬赞 __【七赞】 __壮哉吾祖先,由晋迁秦川。 __居于南岭头,耕读以为本。 __不为外物诱,公正甚清廉。 __极恶邪鄙者,行事光于前。 __后以人口增,吾祖向北迁。 __考名系何人,志炎兄弟三。 __先后移于是,崇慕董志原。 __用力以垦荒,光知务庄田。 __安居守天命,未觉人繁衍。 __连筑二堡子,什社城继建。 __李户名昭著,文风亦高悬。 __又兼习武力,武举中二元。 __贡生与增生,世世多生员。 __富贵不虚枉,多得立人前。 __正在繁花中,回劫遭涂炭。 __全户归来祖,未足百人还。 __今可复原位,天道惟不然。 __灾祸继续至,年年遭荒旱。 __人不得饱食,愁容何以展。 __集中来克服,亦无多困难。 __祖上能流光,后世或可贤。 __不达祖荫功,芳名万代传。 __平小毕业第十四世孙长升甫连三鞠躬敬赞 __【八赞】 __新谱完成兮,内叙充分。 __提纲挈领兮,美在其中。 __前世未解兮,辈立尚清。 __祥考德行兮,不孤有邻。 __成绩卓绝兮,世世光荣。 __光前裕后兮,立志果真。 __不忘祖德兮,追源报本。 __禴禘蒸尝兮,四季奉敬。 __泽及邑郡兮,迄今称颂。 __祖创于前兮,根基明定。 __吾辈继后兮,不辱宗亲。 __规训严明兮,五百年重。 __相传至今兮,毋敢枉行。 __宗旨正大兮,确有理论。 __血统清整兮,毋得淆混。 __自强不息兮,坚持刚正。 __为非作呆兮,户内肃清。 __刁唆是非兮,攻出于境。 __择善而行兮,上下一心。 __尽善尽美兮,增光先人。 __庆师毕业第十四孙长英甫醉豪恭颂。 __【谱序】 __人有祖先犹木之有本,家有宗卷犹国之有典。故家谱不修,则后人分支派衍,安能究其源,以清其流乎。 __余考查历史,彻究住址,我始祖讳守库,字护财,号宣力,原籍山西洪洞县人。明怀宗年间徙居庆地,建筑永丰堡,耕读为本,安居乐业。 __传至大清,立谱末就,延至十二世,幸出在公承先启后,克绳祖武,创修宗卷,派序不紊。昭穆清楚者,惟公与有功焉。 __不憶同治五年,南京变乱,回匪趁衅扎扰本邦,董志原尤甚,盘旋数载,房屋树木灰烬,父老子弟伤残。以我村数百家之緜緜,兵燹之后仅留数十人之寥寥。流离失所业存人亡杜门绝户者不计其数。多蒙十一世祖秉年,乱离之际负谱往返,幸未遗失。纼我宗谱尚有成规,从无异姓继嗣。触目伤心,无从着手不有以权变之殆,将五世而斩矣,于是举族父老昆弟同为商酌,姑以孙弥祖者,为承重孙,以曾孙继曾祖者,为再承重孙。又有从母异姓者别以螟蛉俾之,绳绳接绪,螽斯蛰蛰。生者自此吉庆,亡者与以安宁。庶不愧贻谋之,祖尚有象贤之孙,足传诸久远,云尔是为序。 __总监督:大清生员乡宦第三区第三团团总,十三世孙得所,学名涵泳,字游子重修 __大清已己科儒学生员十四世孙长养,学名士彦,字俊卿撰书 __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正月谷旦 __【李氏谱序】 __李氏系皋陶之后。世为大理(即今司法院长之职)以宦命族为理氏。李理字通,老子以族官以为姓,又有徐、胡、杜、郭、张、董与唐有功。太宗均赐为李。(见路氏)、黄帝封子孙姓曰:张王李赵。南北朝时,西魏孝文帝封定姓氏。李封于陇西郡。汉出李广,呼飞将军,战无不克。高祖李渊系其后世。开科取士,省刑薄税,明而已矣。 __中国名人誌中,李氏历代人才王相公卿、圣贤明哲、名医工诗画书、尤多有之。明之中页,吾户出有御史、上大夫加少保、大元戎、给士中、县长、进士、科弟军功、举、贡、廪、增,世世多有。 __考吾始祖明初由晋移秦,住于礼泉县北五十里之南岭头(叱干镇南五里)耕读传家,筑塞建庙,生气勃勃,人杰地灵。志炎祖兄弟三人先后迁于陇庆什社李家老庄。后以人稠,遂筑渠村、永丰、什社三城。一支又迁义门。武艺超群、文风高尚、富且贵焉。成德建三地老谱全失。明武宗(正德)时义门后一世重圣为御史上大夫加太子少保。甫曰开天,居官清正。德配赵妇人女中丈夫,教五子名具扬。长子守荣字利贵,任京兆大元戎。妻徐妇人。父子北京均有建祠。次子守铭,字利正为给事中(司玉玺印)专查六部舞弊,为誎官首、有驳饬凑章之权,放罢全国官员,妻常妇人。三子守铜,字利器,任山西文喜县知县,妻胡孺人。四子守银,字利公,护国元外,妻朱安人,文武兼备。五子守镒,字利贞,嘉庆三十三年甲子科进士,妻何恭人,六孙具仕。其一支又分居环县天池曹李川,今亦在百户以上,继在考究。 __南岭头老户,后一世祖守元,生五子,邦古、邦昔、邦同、邦久、邦远。后世有武举、贡、廪、增、庠。三地文化什社比较普通。十二世在公完成邦成祖一支,均已修齐。三地合计在千户以上。一支血统,后裔联结。宗派不紊,虽处远散,只要派清,方不愧为象贤之孙。 __后世繁衍,四散零处,支派多修,代代永清。如总卷,孰费心。人多为私,少勇与公,故丈夫君子名垂后世,对留世事物,志念深矣。报本追远,系孝心感。今有后世十三世孙性天重修。 __中华民国中央农情部农情报告员、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十三世孙得泰字性天号涵养撰 __【重续渠村李氏宗谱序】 __家谱乃家庭之史,为中国文化之独特现象,为中华文化百花丛中一朵奇葩。与欧美不同,中华民族唯祖先是尊,崇拜之、尊敬之、信仰之、等乎神圣、超乎万物、不得亵渎、不得谩侮。据此可知中华民族报本思源,知恩图报之,至纯至真。人性,百善孝为先,尊崇祖先,孝敬父母,敬重宗亲,和睦兄弟,推而广之,及人及物,是人之灵性所在,且有别于万物者也。 __吾渠村李氏一族,自明季由山西大槐树下迁此以来,筑堡以居,垦壤拓植,繁衍生息,今成什社之望族,散居于什社之永丰、新庄、什丰、塔头、文安诸村,人口约五千之众。或以灾荒或因战乱迁徙流落他乡者,今之所知有宁县永吉、盘克郝家湾、合水段家集、玉皇沟、城关、赵家楼子诸李氏。异地谋生或散居,或成村落,以种种原因此次未之访求,至于义门一支,当为吾同宗之异支,彼此共知之矣。 __浏览吾族家谱,稽考吾族数百年史,深知族运与国运同兴衰,不由良多感慨与兴叹,据谱载吾氏一次修谱为同治元年,由十一世在公主持,敦典执笔,惜其未就而遭回乱,烽燹熾盛,生灵涂炭,有秉年公舍生取义,负谱外逃历数年而归,始保其不失,此谱仅记前十一代祖之名讳辈次子嗣,录有一赞而无序跋,故修谱之本源始末之知,吾始祖去晋至陇之时日有洪武怀宗之异,莫衷一是,今成悬案,唯待明哲矣,越七十二年,于民国廿三年再次由涵泳公主之,士彦、涵养公主笔,二次续修吾氏宗谱,致家谱得以承续。劫后散亡之人事得以及时录存。其后吾族人口繁众,续谱难于一统,于是分支宗谱蜂起,如雨后之笋验证以尽述。其间代笔执役多有建树者当首推涵养公矣。公好文工书,一生有志于志谱之学,尝自费赴礼泉南岭头、彭原义门寻访吾祖迁徙之足迹,搜求族人之史料,或耕余、或工罢、每每午夜一灯,晓窗千言,以期纂集李氏宗谱一卷。公之续谱以改原谱仅记名讳,代次子嗣之简约,增设遗像小传之栏目,女辈叙事直书名讳,注明嫁适,更于谱前增置一代次统系表,以总揽全谱,故此谱更为详尽,纂编纲目明晰,然文革祸起,未成之谱尽遭抄没,公以此获罪而被戮。其间十余年焚图影、匿家谱、绝祭祀,以族人相斗为时尚,续谱之事再无问津者。 __改革开放之后坚冰打破,禁锢渐弛,续谱之风又起,不过多所自为之其中规模较大者当为长月公主持,长精诸公主笔之一役,然文革之后人力财力所限,仅收录各分支家谱,汇集而成,其错误遗漏编目不清亦在所难免。二〇一一年有幸吾族家庙重建,乘此高屋建瓴之势,再次整理吾族家谱,此次修谱以老谱为本,以五房头统序表为纲,力求史料正确详尽,条目明确清晰,其间茂通公尝历时二年,查阅诸宗谱十四卷,走访老者户长数十人,多方考究,百般蒐求,终理清吾五个房头之源流始末,制成五个房头统序表,校正了多处错误,解决了吾族谱史中分支界定不清问题,故较之历次修谱,此次当为工程最浩大,史料最可靠,编目最明晰科学之一次修谱活动,稽考老谱,有大房头东头子秉璞秉珠公以下一支无续,而致今古悬隔,祖嗣不识,今补录之,此次修谱尚有悉知其详而未录入者,或为不愿入谱,四房头孝一公一支是也。或为不愿践重建家庙之约而未提供史料者,或为路途遥远音讯不通资料全无者,合水城关玉皇沟、华池悦乐、庆城武家庄子、太乐沟、宁县春荣诸支是也,修谱者当以宗族之兴旺团结相期许,故今深深抱撼于此待之时日也。 __此次修谱中,执役诸人锐身自任,不取劳酬,不辞劳苦,历时月余,成此宗谱一卷,吾谨记修谱之始末以为序,以尽吾职焉。吾族之事业无尽期矣!吾族当代有才人出矣!吾族更为兴旺发达将有待矣! __第十三世孙李广军,第十四世孙李长都、李雲程,第十五世孙李茂通、李志杰、李奋来,第十六世孙李兴林、李养宁敬修 __原什社中学校长十五世孙茂章敬撰 __原什社中学一级教师十五世孙茂通编纂 __第十四世孙雲程,原庆阳三中工会主席十五世孙文杰敬书 __第十五世孙媳杜雪娟侍修 __公元二〇一二年古腊月廿四日谷旦 __【永丰堡史】 __明朝初年,因数年兵荒天灾,全国及中原地区人口锐减,陕甘宁及陇东地区亦同。斯时,明王朝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曾八次大移民,从人口众多之山西迁移至人口稀少之全国各地。吾祖于山西首迁秦地陕西礼泉县之南岭头镇,数百年后,于明怀宗(崇祯)年间,吾祖守库带领部分族人再迁至庆阳府安化县文安里西社李家老庄。历经数十年,人丁兴旺,民富族强,随于清初修筑永丰堡。 __永丰堡位于今什社乡永丰村西南500米处。东、南、西三面临沟,北与大塬相连,主建北城墙。此墙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之东西两沟相接,长约三十余丈,以城门洞为界,由外向内看,东段高约三丈余,西段顺下沟坡延伸,向西越逾高,约三至五丈。城墙顶东宽西窄,由东向西呈马尾形,东端宽约一丈,西端宽约三五尺。中间城门洞,内侧东段有登城之陡坡,长约五丈,坡底接洞门。西段有短坡,长约一丈。北城门两扇,每扇高七尺,宽三尺六寸。城门皆为三寸厚之青槐木板,又用两寸宽三分厚之铁板和大头铁铆钉分五段加固。每晚城门闩上后,从里面用粗铁链加一尺长铁锁扣锁,再用六寸粗八尺长之杠子闩上,派人值班巡逻。 __城内是平台,从里面看,城墙东高西低,东高为三丈余,最西端高约一丈,东西两沟南北走向,皆悬崖峭壁,与北城墙联接。城内平台占地10多亩,由北向南由三层台地组成,第一层是平塬,有8亩左右,墙连墙,房接房,都建有房屋,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坦大路,称为街道。房内住李秉慧(清朝千总)、李银德等富裕的家族;第二层是南面沟边,修面向南的崖庄院,有窑洞十几孔,有清朝贡生李继泌和李花圃、李花存、李花采、李秉命等较富裕的家族居住;第三层是东、西两面沟边,沿沟边修几十孔窑洞,一般是较贫的农户和逃难来的灾民居住,也有少数窑洞用来饲养家畜和囤积粮食,以防灾年。 __南沟东西走向,半沟有水泉,南沟边有下沟之小道,半沟有一小段城墙,乃斩崖而成,土质为红胶土,长约三丈。小城墙内西端有一眼水井,中间是南城门,每扇门长约六尺,宽约二尺余。行人循小道下沟桃水。除此小道,其余皆为陡壁。北城墙西端,第二层的西沟边,最北一孔窑内,有水井一眼(回兵围城后,城内居民用之汲水)。城内粮、草、水充足,住宿宽敞。每晚,南北城门关闭,与外界隔绝,防止盗匪,固若金汤。 __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9月11日),回民首领白彦虎、马政和等人,拥兵数万,起兵造反,占据董志塬,族人死守永丰堡,回兵围攻三年而不破。公元1869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进行平叛。回兵望风而逃。回兵逃跑前,派兵卒用烟、酒、牛肉等物,行诱兵之计,以撤退为名,窥视城内汉族人生活之现状,将守门者李秉命说通,骗其取下门杠,回兵乘机而入,大肆掠夺,滥杀百姓,城内十室九空,城门洞遭焚。 __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左宗棠兵至董志塬,平定回兵,收复失地,躲避兵灾的先民相继返回永丰堡,依农为本,男耕女织,休养生息。 __清光绪年间,陇东太平,堡子城内住宿拥挤不堪,于是人们在堡子周围和北面发展,修庄建房,终于又形成了一个村庄,称新庄。 __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在绅士李花甲、工匠李得凤的倡导下众乡亲积极参与,献工献料将毁坏的城门洞修复。城门洞上方有清生员李花甲亲笔额书“合村修建”、“永丰堡”几个大字,下书“宣统三年”。 __民国初年,人们逐渐往什社的北面发展,又形成一个村庄,称北庄子(是今塔头大队李庄生产队)。 __民国末年。城内仍居住十几户人家,什社乡公所来人在第二层西面沟边南头窑洞办公。 __1949年7月什社解放,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于是继续在堡子周围十里内修崖庄院或建房屋。 __1973年冬,宁县盘克人胡生禄(在庆阳地区农业处工作),被派来永丰村包队,组织群众挖运城墙土,为冬小麦、油菜施冬暖肥。至冬末,城门洞及东段城墙皆毁。西段城墙,乃因贫下中农社员李兴升家之院墙,幸存至今。 __(李兴存口述\李茂通整理) 戊戌新春【庆阳渠村李氏祭祖文】 __维二〇一八年,岁次戊戌,正月初三,新年伊始,序属阳春,春光明媚,日光融融。我什社渠村李氏合族聚集,以清酌酒仪,时馐鲜果 ,敬献于我列宗之神壇前,並献上吾族子孙虔诚的祝颂,深切的怀念,无限的爱戴与无尽的感叹。 __忆昔吾祖,圣杰智贤。劬劳功高,如阜如山。恩泽后代,如海如渊。六百四十余年前,时维洪武五年,朝廷下诏,吾祖奉命徙迁。去国离乡,不忘根之所在——山西洪洞县,回首遥望大槐树,无尽悲凉辛酸。去晋至秦,落户礼泉,叱干镇是其首迁,耕植为生。居住有年,妣祖仙逝,封土留焉。伯祖守孝,库公以故北迁。陇原缈缈,前途茫然。扶老携幼兮,号呼长天。爬山涉水兮,露宿风餐。千里辗转落户什社渠村。筑堡以居,力役劳耕。植桑垦荒,拓土播种。鸡鸣而起,月落不辍。栉风沐雨,戴月而作。冬去春来,岁月如棱。年年岁岁,光阴蹉跎。祖祖辈辈,如痴如迷。无怨无悔,不屈不挠。后私先公,勤工乐道。耕三余一,三年有成。衣食丰足,国富民饶。忆昔吾祖兮,贤明智哲。赡养父母兮,妻济子长。不食爵禄兮,自食其力。给赋于官兮,奉税于国。转饷于军兮,转输边垂。实可谓民族之脊梁兮,永远挺立不倒。如牛之挤出是奶兮,吃的却是草。 __忆吾宗族之史,事显人卓。诗书传家兮,道德弥高。英才辈出兮,隽逸超脱。自明至清兮,五百年许。获取功名者,七十人之多。虽无显宦高官,而视事皆勤奋忠慤。营商者诚信,力农者勤勉,治学者专精,从戎者忘家忘我。 __德全者其名不朽,泽深焉而嗣必昌。松在冈而擢秀兮,兰在幽而葆真。木未睹而闻其芬芳兮,岁寒而后调零。追忆祖德,既厚且深。报本之典岂敢不遵,惟吾先德,高大並天。报本难忘,毕谨毕恭。 __吾渠村李氏之后昆近六千余众,今俱俚词,叼忝粢盛,谨具数言,共约誓盟,誓承祖辈传统,永记祖德祖训,合族一心,团结奋进。奋斗不息,攀新高峰,再创辉煌,圆强国富族梦,愿吾李氏,功德垂续,愿吾李氏,浩气长存! __二〇一八年正月初三日 __戊戌新春【彭原义门李氏祭祖文】 __惟公元二零一八年古正月初三,岁在戊戌,时至新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升平盛世,喜气洋洋,祖国富强,民心高昂。庆阳什社,举办祭祖,声势浩大,意义非凡。七县一区,两省陕甘,族内宗亲,分布四散。闻讯祭祖,纷纷而来,云集什社,人山人海。肃立于先祖神主之前,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缅怀先祖之恩泽,谨以素品甜果,清茗醪浆,鲜花香烛之义,雅乐之礼,铺案焚香,顶礼膜拜,致祭于列祖列宗神主之前曰: __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__亿万之族,必有祖先。本宗先祖,原籍山西。 __洪武年间,奉旨迁徙。四迁之苦,才居陕甘。 __首迁秦礼,继迁什社。再迁义门,后迁曹李。 __几经周折,才有定居。筚路蓝缕,苦不可言。 __定居斯土,繁衍生息。支分十七,代传廿一。 __谨慎追元,人之常情。饮水思源,祭祀祖先。 __缅怀先祖,文武兼备。官居大夫,谏言君王。 __马革裹尸,征战疆场。明清两代,人才济济。 __进士贡生,举不胜数。清官名臣,遍及州府。 __伟哉我祖,壮心不凡。业存百项,事在全球。 __立言立规,有典有则。守礼节义,善邻以安。 __忠厚接世,耕读传家。行为磊落,天地可鉴。 __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时逢良辰,聆铭祖训。 __秉承祖志,万代以遵。庇我子孙,振我宗族。 __弘扬家风,再创辉煌。尽忠尽孝,遵法守纪。 __承前启后,代有贤良。家族鼎盛,地久天长。 __今逢盛世,心旌激荡。祭文一篇,聊表衷肠。 __先祖有灵,享我蒸尚。受茗受醪,来格来享。 __伏惟尚飨 __义门李氏子孙顿首九叩拜告 __戊戌年正月初三日 __戊戌新春【礼泉县南岭头李氏祭祖文】 __各位宗亲族友,李门长幼,新年好! __戊戌岁首,李氏族人,相聚渠村,共祭族祖,此乃李氏家族光前裕后之盛举,凝聚族心之兴事!传承祖德,振奋人心!对此,仅代表李氏之祖首迁之地,礼泉县叱干镇南岭头李氏老家一族,对同脉庆阳什社渠村李氏族人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同族各支表示诚挚慰问! __千年同族心,万里昆仲情,喜闻渠村祭祖,老家南岭头各等族人,欣喜若狂,奔走相庆,几经酝酿,选派族人代表50余人,不避严寒,不畏遥远,赶赴渠村,千里祭祖,族心激荡,虔诚敬仰! __我李氏一族,浩瀚绵长,族运恒昌,贤德辈出。分居两省七县数十村镇。虽山水相隔,但李氏一族,同脉相源,血浓于水,骨断筋连。追思祖恩,遥望族人,血脉相融,感慨万千!今伫立宗祠之前,当决立光宗之志,承先祖厚德,奋当今有为,福后世万代! __今李氏老家一脉,仍居首迁之地,户五百余,丁两千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族人九世,合欢恰融,铭记祖训,传承祖德,耕读为本,勤俭持家。欣逢盛世,宏扬祖德。今村舍崭新,族人团簇,老者颐享天年,幼者奋发图强,全族欣欣向荣,族人其乐无穷。借此祭祖之机,诚邀我李氏各支,昆仲同胞,回老家一游,同续族乐,同圆族梦,同筑族魂。老家南岭头族人将翘首以待,诚等梦圆! __李氏老家一族南岭头全体族人 __谢谢 __戊戌年正月初三日 |
字辈派语 |
李守库(01) 邦(02)如(03)仲(04)先(05)法(06) 世(07)生(08)一(09)友(10)秉(11) 花(12)得(13)长(14)茂(15)兴(16) 本(17)贵(18)枝(19)成(20)荣(21) 丰(22)隆(23)多(24)光(25)裕(26) 保(27)和(28)定(29)亨(30)通(31) |
姓氏典故 |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