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10-04-04 |
版主登录名: | 刘立岩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22142 |
总人数 (含配偶): | 12888 |
总辈份: | 18 |
世号排序方法: | 指定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5683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7205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7914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4974 |
最老成员生日: | 1867年 |
最新成员生日: | 2018年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辽宁 |
起源地名: | 辽宁省海城市王石镇东艾村 |
第一继承人: |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g3Mi5odG1s |
![]() |
《劉氏宗譜》宗 譜 序 盖聞功建當年德遺後世夫功德者百世其昌也想吾彭城郡氏由漢室高祖建都於長安而有天下也而後分為東漢西漢四百七年矣及至蜀漢四十三年傳至懷帝愍帝五十二年至晉恭帝以下宋高祖劉裕都建康禪給於齊及至後漢高祖劉志遠復即帝位而子隱帝失之也盖有年矣此乃劉氏源遠流長漢世之苗裔也而吾 先祖由宋朝分移小雲南不計其年由明初年撥民遷至山東登州府蓬萊縣之東劉家大溝距縣三十五里傳留 世祖劉夔祖妣金氏生子承勲承林承翰兄弟三人由大清順治八年撥民移至關東奉天省海城縣東北東艾台堡居住十有三年開墾册地由康熙十五年採擇祖塋於上英阿之前山北坡周圍坟盤山樹界限分明彼時建立碑碣字誌立 始祖劉承勲之墓碑誌註明 祖妣田梁夏金李氏生五子應德 應壽 應祿 應吉 應有 而長門應德移居小女寨為三世祖祖妣白龔氏生八子分為八門達建進選遼叩厘乱脖局О偈酪?行二應壽未悉何往 行三世居東艾台堡三世祖應祿祖妣王孫氏生三子莽迎還也本支百世矣後分居茨大溝住 行四居東艾台堡腰屯三世祖應吉祖妣何烏氏生二子連魁也本支百世矣而連祖分居大官屯住 行五三世祖應有不悉何往耳由昔至今德祿吉同胞兄弟三人乃為老三支也嗣後各採新塋左昭右穆春祀秋嘗慎終追遠而老三支均有坟達各股經理祭資而 祖茔祭期按三季各有坟達經理祭期 長門十月初一日祭禮 香楮酒醴紙供猪 次門七月十五日祭禮 香楮酒醴紙供猪 三門清明節日祭禮 香楮酒醴紙供猪 外附祭田 畝看守坟丁耕種每祭備預柴米之資看坟之房西廂三間坟樹周圍松柞不計其數乃世代傳流也 民國六年荷月起修至八年桂月立 編 紀 宗 譜 人 劉永膺 校 序 人 劉永堃 松泉 提倡修理宗譜人 劉永彬 幫辦修理宗譜人 修 理 宗 譜 人 劉永堃 甫 松泉 天國永鴻恩 漢家兆慶榮 山人常延壽 瑞年錫豐盈 《劉氏普書》自 序 蓋聞功見當時德存遠世夫功與德顧弗重歟如吾劉氏傳代盖有年矣 先世來自小雲南遷居山左登州府蓬萊縣東劉家溝有故里焉傳至八世祖劉承勲劉承林劉承漢兄弟三人由順治八年來至関東臨冥縣東北艾塔堡子居住安居樂業開墾冊地數百年矣惟祖劉承林劉承漢兄弟二人不知遷居何處無可攷察 康熙十五年二世祖劉承勲立祖塋碑於上英窩南山之陰先靈而下延子孫矣迄今二百餘年劈草稼穡由來久矣雖無文武之盛功敢云耕讀為正業人丁昌熾事業遠大未始非先人安居樂業天爵之修歟爰刊宗譜以昭來茲使後世子孫知我劉氏根本源流永存慎終之思追遠之想俎豆馨香聊表寸心予有鑒於此故訪察攷正數年之久但我劉氏人丁繁盛移徙他方者不可勝數難以攷察完全僅以可知者畧集一冊刊印數十本散佈劉氏之家以誌盛世有同志者善為保存 天國永鴻恩 漢家兆慶荣 山人常延壽 賀年喜豐盈 《刘氏谱书》九八版(前言) 尧帝后人封地彭城,立刘姓,从此刘氏宗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有其辉煌的业绩。汉高祖刘邦斩蛇立国,创四百年基业,后世之蜀汉、宋汉、后汉、南汉、北汉等刘氏王朝以及杰出的刘基、刘庸等高官贵族,为刘氏宗族增光添彩,人丁繁盛,成为历代名门望族,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口已达六千多万,故公认之“遍地刘”是其源远流长之果也。 认祖追宗,寻本求源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但刘氏人丁兴旺,支系繁多,向上追溯,有据可考者只知先祖来自小云南,元末明初迁居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东三十五里刘家沟,又历经八世传至先祖承勋、承林、承汉兄弟三人,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依清朝政令移民,北渡渤海来至关东海州(海城旧称)东北八里艾塔堡居住,后因清王朝扩充八旗势力,全族被编入镶黄旗籍,承林、承汉两兄弟不知迁居何方,无可考证。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先祖承勋听信阴阳术士之说,放鹰落于上英窝南山之阴,选一靠椅形地势,立祖坟茔碑,并置下山场土地为后人祭祀赀费,并立先祖承勋之父刘夔为始祖(也称虚祖),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墓碑重建时碑面上(即现在的墓碑)已刻有先祖承勋以下子孙两世的名字,实际于道光年间长门行四刘选及三门莽、迎、还子孙已迁徙小女寨和茨、大沟重立新茔,生息繁衍至今。 族人常常念诵旧日每年三祭之盛况,宗族团聚畅叙血缘之情。经战乱年代废三祭,又经兴修水利毁碑平坟,“覆碑重立,增修谱书”早已是族人的夙愿。有人倡议,全族即闻风而动,献工、献款,数日内集资近三万元,两个月完成建茔立碑。可见我族素有孝亲敬祖,宗族团结之风。“立碑修谱”更能增强宗族间的凝聚力,将我族敬老爱幼、兄友弟恭、勤劳、淳朴、奋发图强的善良族风推进一步,是“立碑修谱”的宗旨。 因为族人渴望早日完成谱书的增修,时间短促,族大支繁,散居海内外,故难以考查,遗漏差错之处,尚希族人校正、补充、指教。 八世祖以下辈份袭用: 天国永洪恩 汉家兆庆荣 山人长延寿 瑞年锡丰盈 增修谱书主编人:(25) 刘汉宗 增修谱书领导人:(104)刘洪英 谱书印刷校对人:(25) 刘幼英 增修谱书协办人:(18) 刘家军 |
![]() |
刘承勋支系辈份表: 夔承应○养仲○ 天国永鸿恩 汉家兆庆荣 山人常延寿 瑞年锡丰盈 注:“○”代表该辈份为单名 |
![]() |
第一种解释:出自柳姓,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一带,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二种解释: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