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家谱详细资料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10-07-17 |
版主登录名: | seeyou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405 |
总人数 (含配偶): | 22 |
总辈份: | 18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21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21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 |
最老成员生日: | 1064年 |
最新成员生日: | 1064年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江苏 |
起源地名: | 羊腰湾支 |
第一继承人: |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jA3NS5odG1s |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
邵氏宗谱载:勰,字君协(第一世),生于宋仁宗甲辰(1064)年,为宋元丰(1078—1085)进士,自河南均州之新城扈驾宋高宗南渡,后为浙江新昌(县)令,后升常州刺史,遂家(居)焉;福二,勰次子(第二世),居邑之新桥,第三世居斜桥东河头,第四世迁冉泾桥,懿(第十七世)由冉泾桥移迁羊腰湾船厂里。懿有三子,长子炳泉、次子松涛、三子柏年,故有大房、二房、小房之称。兄弟三人都赖造船为生,世代沿袭,迄今已传至十三代,人口繁衍至229人。居住东面称小厂里,西面呼大厂里,“船厂里”地名之称谓也由此而来。造船匠常年因穿着破旧,有“厂叫化子”之称,有句顺口溜道:“晒尽老日头(太阳),穿尽破布头,拖尽鞋皮头”,足见船匠们的艰辛。解放后率先成立无锡市第一造船生产合作社,部分船厂合营,经改组为造船一社、四社。大跃进全市六个造船社组成红旗造船厂,承做网船从未间断。300多年间,久盛不衰,最后因木料奇缺而终止。但在1969年一些船匠下乡,锡、苏、虞等地渔民特去聘请,自购木材就地作工,廿多年中造出不少新网船,满足吴地水乡渔民生活习俗需要,直至这些船匠年老力衰,才婉辞告退。 |
字辈派语 |
(无) |
姓氏典故 |
邵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 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