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谱-二房二慎斋公派七世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朝阳堂 拱凤堂 瑞春堂
创建时间:  2011-04-03
版主登录名:  黄晓平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4084
 
总人数 (含配偶):  208
总辈份:  26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130
女性人数 (含配偶):  78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40
辞世人数 (含配偶):  68
 
最老成员生日:  1976年04月11日
最新成员生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1
 
起源省份:  福建
起源地名:  福建
 
第一继承人:  xpyc168@163.com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zEwNC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前言 吾族蓬莱黄氏始祖贵公(致一)于元朝大德年间(一二九八……一三零七年)随父由莆入永,定居湖洋蓬莱,迄今已近七百年。明隆庆戊辰年(一五零八年)谱牒合涵江、湖洋并修之。而后族谱修纂五次。第五次于一九四八年由二十世裔孙明良主持,聘南安宗亲蕴山编纂。但我二房二慎斋公派却缺修甚多。致今已是百岁宗亲谱中无处可查。鉴于历史原因及近一个花甲年末再续修,我流书素德公裔子孙繁衍分居海内外、省内外,恐长期疏于联系、谱系中断、寻根访祖困难。兹就莆阳一世至十七世、蓬蓬莱六十至十四单列世系祖考、祖妣谱牒。自十四世流书(素德)公裔生、娶、卒葬按世系顺序详载,俾资后裔查考水源木本,聊以谨识。 公元二零零九年乙丑冬n认祖诗 骏马匆匆往异乡,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暮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祝宗香。苍天永庇诚吾愿,俾我男儿永炽昌。n黄氏源流 吾族肇自轩辕,远祖陆终公之次子惠连封邑黄国(今河南潢川县),以国为姓,赐名黄云,为黄氏得姓始祖(一说伯益为黄氏始祖)。西晋永嘉末年,中原战乱,云公八十三世孙元方公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任晋安太守,居福州黄巷,为开闽黄氏始祖。九十五世孙岸公,历任徐州牧、桂州刺史,于唐至德元年(七五六年),由闽侯迁居莆田涵江黄巷,为黄氏入闽始祖。十二世孙大任公携子琮公,于宋淳祐年间由莆入永,为永春黄氏始祖,其时或乔寓桃源,或暂归涵江,至十七世孙瑀公及其子贵公始隶籍湖洋,定居蓬莱,为湖洋蓬莱黄氏始祖。n江夏族号的由来 族号,古称郡望,俗称灯号,是为纪念祖先来源及光荣历史特定之称呼。汉代时,我族多居于长江夏水一带(今湖北武昌周围各县),开拓发展,繁衍生息。汉初该邑设立江夏郡,时黄氏乃当地望族,人才辈出,数代居任太守,且封领将夏侯,因以江夏为我族郡望。n一 黄氏族训:n追思祖德 宏念宗功 毋忘世泽 创造家风 遵循孝道 睦族敦宗 济困扶危 意志一同n毋因小忿 以伤和融 毋贪小利 以失大公 团结合作 共存共荣 父慈子孝 言顺语从n为尊爱幼 为幼敬尊 为兄则友 为弟则恭 夫妻相敬 和乐相容 治家勤俭 常虑穷通n处世待人 至诚为重 认清善恶 辨别奸忠 须识持物 莫贪虚荣 良朋多结 恶友毋逢n步步踏实 贯彻始终 遇雄不缩 励志前冲 克苦耐劳 自得成功 至於宗族 或荣或辱n发展落后 全关教育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 所谓子孙 诗书宜读 听者共勉 愚者加督n先求裔贤 后求金玉 莫因贫困 精神退缩 迈向前途 创造幸福 思念水源 裔孙多诵n二 黄氏族规:n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为 敬老尊贤敦亲睦族 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n明理尚义入孝出悌 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 慎终追远光宗耀祖 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n崇法守纪爱国爱家 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n三 黄氏家训:n(一)训 孝n 自古司徒掌教,首在明伦,而明伦之教,必以孝行为先。帝王统天下为一家,故以孝治天下。而其教为甚宏,庶民联一族为一家,故当孝训一族,而其教可遍及圣经,贤传言孝者,众人所熟听。考先代颖考公,秉性淳厚,以至孝闻,身为宰辅,尊养并至。南北朝,琦公事母棒檄逮存,终养后即隐居不仕,二公之孝思,可谓笃而且切矣!凡我同族讲孝者,当以是为标准。 n(二)训 悌n 五典之中,立爱自亲始,而立敬必自长始,故友于之化,施-于有政知悌弟之道。而后长幼之伦,秩然有序,悖逆之气,焕然而消,所谓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者也。稽元前代点公、胤公,情同手足,友爱性成。南北朝时,昆季同徵,兄已托疾而不起,弟亦辞职而隐居,似此,兄难为兄,弟难为弟,故得有大山小山之美称焉。凡我同族言悌者,当以此为景行。 n(三)训 忠n 尽已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不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圣贤之明训,既详言于典籍矣。若晋之次道公,社稷为怀;明之相刘公,城颓尽节。吾族之光,于史册者实不乏人。果知忠之为道,凡于应事物之际,尽其心而竭其力,质诸已而可对诸人,庶俯仰无惭,影衾不作矣。 n(四)训 信n 有诸己之谓信,神圣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轧轨,喻信之不可无,信可行之蛮貊①,不信则难行于州里,圣贤问答,亦綦详矣。溯庐江子思公,西城栖风公,著书立说,无不以信为指归④,即参西铬近思录,亦以信为根底,则信实为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焉。 n(五)训 礼n 人禽之别,礼教攸关,凡在百行,安可无礼,大而见宾承祭,小而辑让周旋,礼固不可不学也。人不知礼则上下无分,尊卑莫辨,相鼠之讥,何以能免,在昔,吾祖叔度公,职列大夫,清身洁己,礼法甚严,吴郡太守,深为赞赏;无忌公②临危不苟,握节以殉。二公动必以礼,常变不渝,故得名垂千古。凡兹后裔,其于持身接物,尤当循规蹈矩,无忝于先人之礼节焉。庶乎可矣。 n(六)训 义n 以义制事,动合时宜,见义不为,实曰无勇,圣贤立身行己,可舍生取义,断不至响利而背义。故不义之行,人所深恶,好义之士,众所咸钦。如《三国)时,有祖进公,仗义以诛阉宦;明时巨川公,守义以辞请谒,惟其知义之为义,乃能勇赴义也。吾愿后之人,以贼义为戒,而以前人之重义者,为法也可。n(七)训 廉n 语云“贪夫殉财,烈士殉名”。故为富不仁,贻讥阳虎,见得思义,特重子张,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谓义,然后无伤于廉也。若不辨礼义,利今智昏,虽千驷万钟,名节安在!吾祖敬容、敬叔,仕宦俱以廉称;并公、远公,史册皆以廉纪,清白传家。贻厥后人,庶几绍厥苏徵,绳其祖武。n(八)训 耻n 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人而无耻,则凡卑污,苟且,鲁莽灭裂之事,何所不为。” n 世间凡趋炎赴势,谄富欺贫,败名丧节,昧己瞒心,乃天下之最可耻者也!知其可耻而毅然除之,人格自高,人纲自正。考明时乔新公,以及厚公俱耻附权贵,独立不群,故能清操拔俗,丕振家声。知耻近乎勇,维兹后进,尚其敬承先德,以迪前光。 n(九)训敬祖n 夫人之有祖,犹水有源,木有本也。水之混混其源必深,木之欣欣其本必固,子孙之蕃衍,其祖德积之之厚也,水木物也无知也。科盈放海,荫落归根,似有反本之义,人於宗祖可忘报追之道乎?余家自宋开禧卜居兹土,己历四百余岁矣!金牛江口咸此分第,历年己久,列世坟莹榛坍塌渊,每诣奠扫靓之深用感怆,遂考询谱识,自始祖下凡十一所,乃于嘉靖乙酉岁(注:公元1525年),捐资整修作台勒石,使子孙咸知其所。自又谋诸伯叔昆弟,置有杷田,俾祭扫各有所资,报追之道虽未殚夫万一,孝思之心庶几乎其少展耳,以后子孙当以敬祖为心,尊祖为念,每遇祭扫毋怠忽,使孝敬与我祖考精灵,保我后生,云仍翼翼,如水之混混,无穷木之欣欣向荣也,若夫立家庙以萃,精神明昭以致孝,享有志未逮,惟于嗣胤有望。n(十)训敦族n 有宋范文正曰:宗族之在吴者,于吾固有亲疏以吾祖观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乃置以义壮均膳,设赈而族无隅瘠,诚百世仁族之模范也。每读其记未尝不三复叹,仰时异势殊心同力,歉弗克效之徒,自愧焉然渊。自幼至长,颇加修饰,不敢失礼於尊卑长幼,族中有贫甚者,量力给财资,其生理不使为不义事,虽多寡无差,而不责其偿,礼师训子族弟侄有愿学者,咸听其从而复资以书籍,然此固无足齿,亦难尽已一点念亲之心耳,为我子孙务雍睦,富毋恃财而骄,贵毋挟爵而傲,勇毋恃力而侮,事尊长必以敬,御卑幼必以礼,弗以疏而忽贫,而慢年幼而亵狎以至婚姻丧葬不能自举者,各出赀以助之,则於敦族之义殆庶几矣。或有藉祖德而奋庸者,又当志范公之所志,行范公之所行。 n(十一)训为善n 赏读伊训有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盖至善无恶者入之性也。福善祸淫者天之道也,为善则顺之,而获福为恶则逆之,而降殃理之所必然者也。人岂以不为善,今如为善,期如圣贤虽不万一蹴,而至苟能奋然做儆省惕,若戒励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负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簿暴戾之行勿为,济人利物之事行之,日积月累安知善之不已乎!循是而进,圣贤地位亦可驯至,百祥之福有不降自天耶,福纵末降殃可免噫。人不可以不为善,余无片善可纪然存恒存戒惧不敢为逆,理事见人有争者息之,灾者救之,贫老无依者周之,道之艰步水之病涉者杜之平之,唯勉强学好而已。昔昭烈戒子曰(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汝父德薄不足效也,尔曹当三复斯戒而敬佩夫伊训之言。n(十二)训守成n夫人知创业之难,而不知守成之不易也,盖创业者身历忧心怀畏惧,鲜不得之于艰滩人知其所为也,守成者处于安逸,志易骄纵,少不克念随失之矣,此则人每忽之,入能知其得之之艰,与夫失之之易,斯可世守而复失也渊,自蚤岁慈父见背,十七始得相理家务,仰承垂绪,克绍其裘,力本居积,未赏暇逸,量费节用,罔敢纵侈,历今之六十余年,似拓祖父觉臻苟完创之之艰已往事也,子孙守之当思父功刻苦,祖德勤劳克勤克俭,毋怠惰,毋事纷华,毋好奢靡,毋尚气,毋争产,毋赌博,毋健讼,士必登名,农必积谷,工必作巧,商必盈资,常使衣食饶裕,其裘不失,吾身虽没且将含笑之于地下矣!传曰:晏安鸠毒,勤俭是良图。太公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诚守成之格言,尔曹其勖之。

 字辈派语
江夏传芳 莆阳衍派

 姓氏典故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