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家谱详细资料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注禮堂 |
创建时间: | 2011-04-15 |
版主登录名: | falw200822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513 |
总人数 (含配偶): | 51 |
总辈份: | 20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50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34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7 |
最老成员生日: | |
最新成员生日: |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湖南 |
起源地名: | 江西吉安 |
第一继承人: |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zI2MC5odG1s |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
源流行實 戴氏之先出自子姓為殷之后宋戴之封因以謚著姓焉西漢時有德這延君兄之子戴圣字次君同受業於俊蒼德刪禮記為八十五篇號大戴禮圣又刪為四十九篇號小戴禮德為信都太傳又以博士論石渠徳以授徐良圣以授橋仁顯家世馮字次仲習京氏易漢建武侍中正旦朝輒奪其席以興通者馮遂重五下餘席京師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惟良字叔鸞東漢逸民也才高倨傲議論尚尚奇曰我獨歩天下誰興為偶人江夏山中優游不仕父遵字子高多才好施食富嘗三四百人語曰闗中大豪戴子高封字平仲東漢時對賢良策第一拜議郎遷西華令蝗不人界歲遇乾旱積薪自焚火起雨遷中山相達字安道常以琴書自娛太宰武陵王聞其有遣人召之逵封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門伶人晉太康中累徾不至二子勃禺隱居不仕并有髙名碩會稽人家貧三子延壽延興并能修立山陰有陳徳者家富積錢三千萬鄉人雲戴家三兒敵陳戴三千萬錢法興好學初為尚書令史彭城王於尚書中覓子子令史得法興以為紀寶宋武節位以為南臺侍禦史兼中書通史舍人甚見親侍門如城門家累千金升為翰林學士三子胄唐初為秦王忝軍後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冑清直人也忝處法意至析秋毫言若勇泉上益重之遷尚書左丞三子至盛至達至德 唐乾封為中除西臺侍郎又遷僕射至盛為廣州教授至達為并州刺史父子相繼世詫其榮洪每得密友書於編簡號金蘭薄嵩每畫在藏開牛者以綿囊擊肘自隨鬆十歲能誦書述詩興第凡俱以文學稱復古宇武之號石屏以詩名著隨懶巷妣雪蓬為選文謂其敏才號東皋子亦工於詩茲為修其譜系故撮其概以示後人使為子孫者不可不知其源流亦不可不知其祖烈於是乎書 清 道光十二年仲冬月 谷旦 光緒四年戊寅歲 宣統元年已酉仲秋月合族敬録 民國二十三年甲戍仲冬月合族重刊 公元一九九五年乙亥歲仲冬月合族重刊 |
字辈派语 |
(无) |
姓氏典故 |
第一种解释:黄帝乃戴姓之鼻祖。 第二种解释: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第四种解释: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