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甘肃抚河郭东甲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1
创建时间:  2012-02-04
版主登录名:  郭平伟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843
 
总人数 (含配偶):  82
总辈份:  6
世号排序方法:  指定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44
女性人数 (含配偶):  38
 
在世人数 (含配偶):  64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8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2017年03月03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甘肃
起源地名:  甘肃永靖盐锅峡焦家马家湾抚河
 
第一继承人:  glxgwp@163.com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NDY3NC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先公:郭东甲(续河南字:东):据郭昌发及其妹郭昌玲(第三代人)以及张守福(盐锅峡镇金泉九队,是郭成发及郭昌玲的长外甥)回忆说:有郭育英在世(已故,字号应该为世,据其他家人又说称郭世智,第二代)讲:民国十八年前也就是清朝晚年(按照郭育英出生时间推算应该是清朝光绪年间.民国纪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算的。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18年应该是1929年),从河南孟津县有个北坡或雷庄的人郭东甲在河南某个兵工厂当兵(该厂主要生产枪支武器,当时的兵役制度主要是抓壮丁形式)直接逃跑到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金泉九队一带,当时国民党在金泉九队一带开黄渠(目前黄渠遗迹还存在)参加劳务维持自己的生计,后来国民党因各种原因停止开黄渠,为了自己的生计迫使郭东甲在金泉九队沿黄河一带淘沙洗金,吃住在金泉九队张维正家,而后淘沙洗金不能维持生计,由张维正家族赞助盘缠从事商人活动,此后经商生意有所好转,并在盐锅峡镇焦家村买有他人粮田数亩,且落脚于焦家村湟水与黄河交汇处三角地带,从事耕作.经商.锻造打铁,由此家底积累比较丰厚并且有银元宝数枚,而后由迁到黄河对岸,盐锅峡镇(原地名马家湾,后改为抚河),买于一名姓魁的庄院(姓魁的迁到马营)从事经商.锻造打铁,据推断当时在抚河(先前地名马家湾)打铁时郭东甲(据说郭东甲去世是在铁匠铺突发脑溢血坐于板凳而亡的,埋葬于原抚河二队现张国举庄院之地,于196几年在顺护山角修水渠时搬至大台)与一块从河南来的有姚自厚(弟兄2人,姚自中已故)的父亲,称大姚师及姚自孝的父亲称尕姚师,一块锻造打铁,称三盘炉九铁匠,后代现住于抚河村上城门姚姓(玉虎);具分析他们几人在锻造打铁时其中中还有年纪小一些的抚河二队一名叫银匠(已故)的人一块锻造打铁,姓他,也就是抚河二队他成林的父亲,估计他成林的父亲是他们几人或者是郭东甲的徒弟,在196几年左右曾经郭昌华跟随称银匠人学锻造打铁一段时间,好多锻造打铁工具流落于银匠之家及部分有郭氏二代人兑换吸抽鸦片烟并且将部分房屋及其由先公存蓄的银元宝采取逐渐截取的办法兑换吸抽鸦片烟。
而后郭昌发在抚河家中见过自制短长火枪各一把,枪托为橘红色,后来不知去向。
有郭昌发听郭育英在世时讲:一九五几年,从河南来2个人,不知是学名还是曾用名,称晋泉、晋水(音)二人,约60岁到70岁左右来永靖县盐锅峡镇抚河村到郭育英家寻亲,称郭昌发的侄儿子,当时有信件来往。在一九五几年郭昌发因公出差到河南孟津一带寻查找无结果。


郭伟泉 2018/10/10 13:38:31
爷去世前在平房碳房子住时,经常给我个双禄讲,祖籍在河南平乐国雷庄,经和兰州河南商会河南洛阳老乡了解,确有此地,现属于洛阳市平乐镇雷庄村,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游,爷爷的原名郭世志,后来因躲避抓壮丁改为郭育英。时间上应该更早,爷爷说民国十八年时战乱,四处闹饥荒,黑热病流行,沿路多有饿死的人,当时我们家里条件还可以,妈们住的那间房子炕上堆满了粮食和豆子,太太让爷爷用家里牲口坨了一口袋炒面,救济沿路存活的人。在焦家也是以打铁为生,受当地人排挤的不行,从焦家搬到抚河买了四十亩地,第二年就发生了解放前的著名的兰州大地震,具体时间应该可以查到,我们在焦家的原住址处塌陷形成几十米大坑。到马家湾后家有长工,药铺,布面庄,磨,爷和尕爷每天早点都有点心蛋糕。后来爷和尕爷抽鸦片逐渐将家底荒掉。抓壮丁时爷跑了,尕爷藏到炕洞里,和下辁说好的他们出人顶替,我们家里给他们粮食,从此两家亲戚有了隔阂。
郭伟泉 2018/10/10 13:39:43
所以民国十八年,爷已经是个小伙子了
郭伟泉 2018/10/10 13:44:42
孟津县平乐国雷庄村,现属于洛阳市管辖
郭伟泉 2018/10/10 13:50:10
民国十八年是1929年,爷去世时78岁,1987年7,8月,所以也应该出生于1909年前后,民国十八年时爷正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




撰写皋兰:第四代郭伟平QQ442354057

2012年1月31日星期二

 字辈派语
河南“东”甘肃自派“世.育”“昌”“伟”“海”.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第二种解释: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第四种解释: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第五种解释:回族中的郭姓,早期见于元代福建泉州和惠安等地。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著名的),”即郭氏先祖郭广德(波斯语译汉姓“郭”音为“贡”,且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故郭广德译后为“德广贡”)。今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可参见《泉州伊斯兰教石刻》、《郭山义房家谱》、《温陵螺阳奇山郭氏族谱》、《华山里顶前架郭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