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谱-昔阳县胡家沟村董氏谱录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无)
创建时间:  2013-02-16
版主登录名:  胡家沟董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1342
 
总人数 (含配偶):  362
总辈份:  14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141
女性人数 (含配偶):  221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97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65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山西
起源地名:  山西省昔阳县胡家沟村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NjU1MS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譜 序
国有史,可知古今;域有志,可明衍变;族有祠,
可敬祖德;家有谱,可正统绪。是故,凡盛世之贤,
皆以修缮家谱成风,旨在正统绪、知源流、传家风、
继良训、昭亲睦、书家传,昭示子孙,尊祖敬宗。即
或移徙他乡,远在天涯海角,仍可展卷追本溯源、分
枝明晰,昭彰祖上之德,有序后世孝悌。凡此一脉,
自此生息有序,辈分不紊。由是,怨者释、争者让、
讼者息;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繁衍昌盛。
昔阳大寨镇胡家沟村董氏一脉,因乱失谱。仅存
各期家布三幅,且计载略有差异。公元 2013 年,族人
用之(维林)、寿昌(汾生)二人, 携谱返乡寻祖至
昔阳县黄岩底村,在玩明和兰仁的鼎力帮助下,翻谱
查布,始得续接,并正序如下:
始祖讳“义”,据传祖籍为平定槐树铺人(待考),
清早期离家,只身乐平(昔阳县)黄崖底一带经商,
得黄岩底村陈氏敬慕,遂将爱女许配之,始定居黄岩
底村,繁衍生子,家族始兴。义生五子:其明、其英、其士、其旺、其结。胡
家沟一脉源于三子其士之长子“珠”。
“珠”生二子:
世登、世臣;臣又生三子:(单字)贵、宽、兴。宽又
生五子:万富、万良、万善、万福、万禄。而五子于
清末移居胡家掌之胡家坡(现胡家沟),开荒造田、兴
商务农、繁衍生子,始成胡家沟之董姓一脉,此即为
“老五股兴富”之传也。至今已十四世,其子嗣繁衍
愈 200 有余。
胡家沟一脉,虽辈分不乱,但起名用字大都不能
与黄岩底字辈衔接,自续接于黄岩底村总谱后,当按
字辈自行调整,现将续接字辈情况抄录如下:
董氏官名世傳字(抄至黃岩底村董姓)
世輩 字位 用字 世輩 字位 用字
一世 十三世 中 用
二世 中 其 十四世 下 昌
三世 (單) 十五世 中 惠
四世 中 世 十六世 中 喜
五世 (單) 十七世 下 慶
六世 中 振 十八世 (單) 亻
七世 中 文 十九世 中 之
八世 維思玉 二十世 下 源
九世 下 梁 二十一世 (單) 土
十世 中 元 二十二世 中 吉
十一世 (單) 氵 二十三世 下 利
十二世 下 士 二十四世 中 生
注:此表抄自黄岩底村董氏谱书,未加更改,第二十四世之后字位及用字也未
作延续,留待后人增补。
关于修订谱录及相关资料的说明
一、 胡家沟村名的来历
本族之迁居发展轨迹未留下文字记载,仅有历代
族人的零星口语相传,凭此虽不足以还原先人的奋斗
轨迹,但星星点点的口传也确系历史之依据,故在此
一并记录,供族人参阅。
胡家沟村之名,据传初称“胡家掌”
,仅胡姓一家,
独子成哑,深居沟之尽头,与世少有往来。族人培章
年轻时曾去停留、用饭,后胡家去向不明。上世纪七
十年代尚存残垣断壁。据考,实地胡家掌距现村址较
远,吾村最早定居者当为我董姓。(作此简录,仅为溯
源之用,留待后人考正之参照。)
二、族辈迁居之说
据传最早定居胡家沟之高祖,先于潘家掌村打工,
从事烧砖劳务,后在闫家沟村短暂居住,最后于胡家
沟村,山坡挖窑、阳坡造地、劈石做基、自烧砖瓦,
据此繁衍至今。现,族人府城院之西北角的两孔小窑
洞,当为高祖初居之所(八十年代被拆)。
又据黄岩底村昌字辈春元讲,黄岩底村老辈流传
着“自宽始迁胡家沟村”的说法,由此可认定:宽,
即我村三世祖,当为我族迁居胡家沟之始祖。
三、本族家谱传承概况
1、我族未曾修编过谱书,只有家布(又称挂图或
神祖)流传。现存各期制作之家布三幅,按制作年代
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中两期制作年代不详。推
测早期挂图之制作年代当在抗日战争至解放前期间。
中期挂图制作年代在刚解放初之五十年代。晚期挂图
制作年代为一九八零年左右,由智士执笔主作、府城
参与制作(府城言)。
2、早期家布始祖为“朱”
。记录有十辈,第十辈
中只记录了维士一人。
中期家布始祖为“万富”
。记录有七辈。第七辈记
录有玉士、拉士、维士、正士、谨士、及其夫人,以
及彦士元配赵氏和成士元配赵氏。
近期家布始祖为“朱”
。记录有十一辈。第十一辈
记录了金明、永林、维明、乃林、喜林、九龄等六人。
三个家布对于先祖的记载,有较大出入之处,综
合考证,认为这次修谱应以早期家布为基准,其余两
个家布只作为参考补充。
四、族谱字辈的定位
1、经与黄岩底董氏家谱挂图及谱书比对研考确
认:黄岩底董姓始祖“义”
,其三世祖辈中之“珠”

即为我村董氏之始祖“朱”
。三世之后在黄岩底家谱挂
图记载中有我高祖七辈人,亦即黄岩底村董氏三世祖
至九世祖中与我族始祖至七世祖记载一致。
2、胡家沟董氏家布中始祖“朱”
,与黄岩底家谱
记载之“珠”
,经分析,
“珠”字更符合取名用字习惯,
疑“朱”为误笔。故议定,将吾村家谱始祖名还原为
“珠”

3、此次编谱,依据黄岩底村董氏家谱,较之原胡
家沟家布增补了二世祖世登、三世祖贵、兴,共两辈
三位先祖。但此三位先祖后人皆未在胡家沟居住,故,
其后人繁衍情况自不在本谱录收录之中。
五、家族相关信息
1、昔阳县城附近之河东村,据传有先祖两代人之
坟茔(疑为一、二、三世中的两位),近年来由于大规
模的城市建设,坟茔已毁,遗存不再。
2、本次修谱资料来源,士字辈以上依据传承有序
之家布(主要依据我族早中期家布)及族人回忆,士
字辈以下由各个家庭叙述及相互印证而得。
3、早期家布中,贻章为元祯之子。然,在修录期
间,族人小林、金娥和怀林指出,他们均听父辈言讲,
贻章实则为元庆次子,虽有过继给元祯为嗣一说,但
过继之事未成事实:一则因元祯已迁居本县耿秦宫村,
殁后就地安葬;二则贻章始终于胡家沟居住,殁后葬
于阳坡老坟其生父脚下;三则贻章未承继元祯之遗产。
鉴于此,族人商榷并同意恢复贻章为元庆次子之排序,
秀章相应恢复为三子。
4、黄岩底董氏祠堂,于 2015 年整村迁移时拆毁。
祠堂内埋藏的民国十五年建祠堂记事石碑也得以面
世。据考,此石碑记载之祠堂非现今拆毁之祠堂。石
碑记载之祠堂堂址无考。
5、血泪之仇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多次进村扫荡,烧我房舍、
杀我同胞、抢我粮食、掠我钱财,犯下了滔天之罪,
更给苦难深重的族及村民造成极大伤害,族人维士(小
名科妮)就是被抓走且被残酷杀害的受难者之一。
特别是在一九四〇年秋季,日伪军偷袭进村,将
正在窑顶晒秋粮之族人怀章射杀,其次女免妮在逃往
“瓦场”避难途中也遭日伪军枪击而亡,三女爱妮虽
躲藏于窑洞,也未幸免于难,被日伪军发现后掷手榴
弹炸死。
在日伪军抢掠之余,对正在生病的我族人含章及
九名未来得及躲避之族人也不放过,封堵于里头院南
房内放火烧房,当场烧死八人,重伤一人。全村此次
被烧毁房屋达二十余间,损失极其惨重。日寇对吾村
及村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永世不忘。
6、家族荣耀
董书士生平简介:
董书士:小名猪妮,胡家沟第十世(1922-1995),
享年 73 岁。
公元 1922 年 4 月 25 日生于昔阳县第二区胡家沟
村,1945 年 8 月群众推选并被政府任命为胡家沟编村
民兵指导员,1947 年 9 月参军,先后在二野十一军任
班长、营支部书记、连指导员、政治处军法干事等职;
并参加过“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抢渡长江天
险战役、进军大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著名新
中国解放战役;1959 年元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
春第二政治干校学习;1961 年 7 月,任济南军区 26
军 30 师 97 团政治处保卫股长;1965 年 10 月,转业
至陕西省第二监狱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党委
书记等职。董书士工作上兢兢业业、作风上清正廉洁、业务
上勇于开拓,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员和干部,是我
族的骄傲。
六、关于谱录编辑之说明
1、本录采用农历纪年,必要时用阳历注释。
2、本族男性记录:名字排行、生卒年月、家庭子
女、继子继女、嗣子嗣女、现居地、墓葬地名等。
3、本族妻配记录:名字排行、生卒年月、娘家村
名及父名、所生子女、嫡庶有别。(去世者曰配,在世
者曰妻,离异出走者曰娶,俗称“骨头亲”者曰冥)。
4、本族女性记录:名字排行、生卒年月;夫家村
名姓名及排行,生卒年月,子女情况。(另嫁者前夫只
记名,后夫祥记如上)。
5、对于多房或续娶所生子女,若能考证嫡母者,
记入嫡母名下,否则记入生父名下。
6、章字辈及上几辈的配偶排序问题(士字辈往下
没有该问题):对于多个配偶的排序,从旧家布里已难
以分辨,也分辨不出是多房或继配,我们在编写新谱
时一律按旧家布中从右往左的书写习惯排序,分别记
作配、继配、再配。
7、大约在一九三十年代初,从“用”字辈开始,
不知何故,各家起名已不按辈份统一用字,而是由各
家随意起名,造成目前无辈份谱名的现状。这次编谱
时才由各人按辈份用字重起了谱名,但仍有缺失。未
起谱名的这次仅以平常用名录入。
8、家族血脉传承较为复杂,在此难以详列。以尊
重事实为原则,务求真实记录下我族世脉传袭的客观
情况。不妄攀名人望族,不妄编家族历史。有据则记,
无据存疑。
9、在我族的丧葬习俗中,对生前无配偶的男性,
在下葬时,常把面粉、木料、金属等制作成女性样式,
充当配偶随葬。在家布记载时,其女性的姓氏主要按
材料类型取其谐音而定。如白面制作的叫白氏,糕面
制作的叫高氏,荞面制作的叫乔氏,金属银制作的叫
银氏等。这些姓氏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难辨
真伪。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在这次编谱时,尊重先人
的习俗,不做甄别,照原件抄录。
10、本谱录为我族首次编谱。主编寿昌(汾生),
资料收集用之(维林),文字校对文昌(志宏)。
11、本谱录之编辑,汇聚多年之积累,异地跋涉、
往来核实、查询转录、分类校对,反十载而定稿。为
减少数据失散之可能,体察数据收集之不易,其内容
有别于“只记亡故,不记在世”之传统谱书,凡本族
血缘,不分存亡、不分男女,皆登录其中,目的昭然。
12、本谱录正文所用之照片,大部非近期所照,望
族人见谅。
七、本编结语
谱录者,乃血脉文化之产物,承族裔之史,传家
族之著。繁简各异、高低有别,尽心而为、俗雅共仰。
其间不乏受财力、族力、能力之影响,纵然百密,难
免一疏。族之坎坷,裔之荣辱,未登录者多矣!为此,
甚感遗憾,还望后世补录,则吾辈甚幸。
本谱录之内容,皆以实际为依据,传者曰传、言
者曰言,疑处记失考或不详。无据之谈,不以为录,
敬请谅解。
由于编录者水平所限,难免有漏失或错误,期盼
族人更正续修。
二〇一三年三月初稿
二〇一四年三月修订
二〇一七年八月定稿

————————————————————————————————————

后 记
人生天地,必有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幸哉吾辈生
于和平盛世,正所谓“盛世修志、望族列谱”

吾族董氏一脉,源起黄崖底根从河东来,定居胡
家沟村已达百年有余,逆而溯之,宗族始祖讳“珠”

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六世有矣。生齿日繁,
支派愈盛,分散愈广。是以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
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
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更何况,祖先之功德,
子孙所资以为福庇也;祖先之名讳,子孙所视敬避也;
祖先之坟茔乃子孙所守以奉祀者也。若无谱以誌之,
则后世子孙,沐恩而忘祖德,命名而犯祖讳,忘墓而
失祖祀,扪心自问,能无愧乎?
胡家沟董氏一脉族谱史料极少,可资鉴借之资料
十分有限。仅存三幅家布年代不一、记载也有差异。
而知详者,又寥寥可数,且年事已高,再不收集整理
则恐有愧于族恩。更何况,族谱不仅是勾勒家族繁衍
生息之脉络,更是一部特殊之历史。所记载之资料,
皆为宗族自始祖以来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以及不断拓
展、艰苦创业之发展史;是历代先辈治家理政之经验、
子孙处世为人之训教;是宗族内部诗书科第、达官贵
爵、忠义贞节、表功扬德、生齿蕃衍、居徙殁葬、成
就著述、术业专攻等人文之景观;是世代紧扣血肉之
躯的生命链条与宗族血缘纽带;是后世追祖思源,昭
德典礼,尊祖敬宗,以承敦叙之道。故族谱不可无,
家史不可忘矣!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
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
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凡可以考究者,悉行
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展卷新修之谱稿,世系昭穆、井然有序、版式合
理、推陈出新:新稿改竖版为横版,更适合现代视觉
与习惯;变手写为计算机编排,既为规范内容,又可
为日后增容、添丁提供便利;增女性上谱,更体现男
女平等之现代文明;录族中勤奋立业、奉献社会之人
才,可为族人提供成功之借鉴……;凡此种种,皆应
时代之需,无需多语、自可观之。
编撰一事,看似简单,实则极其繁杂。自前期策
划、商议,到付诸行动绝非一朝一夕可定;而中期之
排查摸底、老谱考证、资料还原、补漏拾遗,其艰辛
更是难于言表;至于后期编排校对、设计撰写则更是
烧脑之事,凡此往复,虽言三版,实则十次有余。
记得编撰之初(2013),吾尝与众人同感,虽存
其念,却畏其艰难,无意参与。然则家父用之(维林)
及族兄寿昌(汾生)二人,力排众议迎难而上,辗转
平定、陕西、昔阳黄崖底及族人落足之地,虽数十次
而不疲,散数万元而不惜。每每相聚,必是一番高谈
阔论,进而是逐字逐句,谨慎推敲。间或有所获收,
则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获至宝般快乐……。吾常
常促膝而听,不知不觉间竟为其行为所感、为其精神
所撼。每每独居而思:天地人生,亲不过血脉、近不
及族亲;尚若族谱修成,则可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
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
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
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诚如老泉之言: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
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
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
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
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而生者。此吾之所
以介入其中之实情也。
修谱过程实则也是寻亲过程,许多久未谋面之族
人,就此相逢、相认、相识、相知;久未回乡之故人
也就此获知家乡之所变,让外飘之族人有回家之感、
归队之荣。记得新卫(用哲)叔返乡回陕时,特意在
太原停留一日,期间谈及修谱一事时感慨万分,愧感
身不由己不能一同参与。回家之后,便立即将其父(书
士)生平及相关资料悉数寄来,以助我修谱之用。
再则,祖茔之地,在村之山洼,平日里极少有人
前去,族中过事时曾随家父前往,印象极深。本次修
谱,涉及到祖茔之地标注,我等异地多年,现场绘制
实属太难。族叔全文(用金)勇于担当、不辞辛苦,
想尽办法搞到卫星图,并进行详细标注,使这次修谱
工作更加完善。
静默凝视图纸上祖茔之所在,回想当初残颓之墓
地,不觉心潮涌动、思绪万千。今日家谱初成,也算
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资料收集与整理编辑,最讲究的是证据之确凿性,
绝不可有丝毫马虎。谱录之内容,皆以实际为依据:
传者曰传、言者曰言,疑处记失考或不详,无据之谈,
不以为录。是以许多因言传而推断之内容皆未能登录。
其中如先辈十一世是否为秀才;胡家沟董氏是否曾极
度富裕过;“县城粮粜完,胡家沟董家的粮也粜不完”
之传言猜测等等,虽从家父的记忆及祖上之成分划定
分析确有可能,然的确无实据可以佐证,所以也就难
登谱录了。或许在将来的“志、传、闲谈”中我会慢
慢道来……。
在此次续谱过程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平定瀑里
村董凯、平定的存喜及槐树铺的绥和等族亲,当从平
定谱书中获悉曾有族人迁移至昔阳(洛平)后,(注:
据平定族谱记载:平定董氏家族董清后裔繁盛,明代
后期,据传董氏第十三世有堂兄二人相随外出谋生,
长者向西北入盂县境,次者则逆向入乐平。现在盂县
一支已入宗族),多次往返平定与昔阳之间,从石马寺
查到胡家沟,又从胡家沟找到黄崖底董氏族亲之下落,
让我感受到家族血脉之情与族群之力。在平定槐树铺
两次宗亲大会上,又数次提及要协助昔阳董氏一脉尽
快完成续谱一事;当黄崖底碑石面世之时,又是第一
时间主动与我族联系,核对家谱出处、协助吾族进行
碑帖清理及拓印,使我们有幸看到了碑帖上之文字,
虽未能解读出黄崖底董氏之真实出处,但已越来越接
近历史之真相。
另据平定族亲及我方合力查询,可以确定昔阳台
上村董姓一脉也出自黄崖底,与胡家沟同属一脉传承。
经五林(用圣)多方联络,已取得台上村族亲之电话,
后续工作将逐步展开。
总之,此次族谱编修,族人相助相帮之事数不胜
数,黄崖底族亲更是相助甚多,在此也就不再逐一提
及,毕竟同为一脉、同出一宗,于情于理,皆为宗族
之事,修谱之事,善莫大焉。这数年间,我们虽经多
方走访、搜求探究,遍查典籍、钩沉发微,然村中族
人外出较多、常居者甚少,联络十分有限,故缺漏仍
然在所难免,或有因此而信息登录不详者,在此也敬
请族人谅解指正,以待本族后来贤能重新编撰时补齐。
同时,在此也对全力支持编撰之族亲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匆忙,加之过长时间会影响整体大族谱
之进度,因此,在完成以上工作情况下暂告一段落。
原定族人、族亲之职称、学历及行政干部之资料收集,
也暂不做登记。毕竟多数还不到定性之时,适当滞后
也影响不大,但个别族亲免冠照未能收齐,却是此次
族谱编辑之憾事。
百川归大海,千支共一宗。牵手前世情,共续今
生缘。家谱之编撰,必将进一步增强族人对血脉亲情
之依恋、对家族文化之认同。同时也能加深族人对宗
德之追思、对逝者之怀念,最终汇成强大之亲和力、
凝聚力,实现吾族之兴盛——这也是我们这次编撰之
期盼。
最后,感谢五林(用圣),在此次出版之际,全
力承担出书费用,使这次的修谱工作得以圆满结束。

祈愿董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岁月流金!

文昌于丁酉冬月记

 字辈派语
董氏官名世传字(抄至黄岩底村董姓)
世辈 字位 用字 世辈 字位 用字
一世 十三世 中 用
二世 中 其 十四世 下 昌
三世 (单) 十五世 中 惠
四世 中 世 十六世 中 喜
五世 (单) 十七世 下 庆
六世 中 振 十八世 (单) 亻
七世 中 文 十九世 中 之
八世 维思玉 二十世 下 源
九世 下 梁 二十一世(单) 土
十世 中 元 二十二世 中 吉
十一世(单)氵 二十三世 下 利
十二世 下 士 二十四世 中 生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