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司马江李氏七修谱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司马江李
创建时间:  2014-05-13
版主登录名:  quality1993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804
 
总人数 (含配偶):  104
总辈份:  10
世号排序方法:  指定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55
女性人数 (含配偶):  49
 
在世人数 (含配偶):  0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04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湖南
起源地名:  衡山司马江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ODQ3OC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我族自大理受氏伊侯改姓以来,苗裔繁衍至唐称盛,清乾隆庚午通谱,按旧牒派录证以名儒序,述图系溯自唐然代远年湮,难免牽合本谱准礼,别子为祖之义以迁衡。万一公为初祖,以上概不敢叙,惟录源流,以资参考。我族始祖,万一公由江西洪都迁衡山岳后司马江,旧谱因兵灭失考,未详年月世次及生没葬向,相寻当在元末明初间距今六百余载,派衍二十六代平均约每二十五年传一代。
我族宗祠原在岳后司马江赤育塘,规制不宏,清乾隆六年辛酉尚公、维师倡首移迁于枫林(即现在的彭家组),再经六次重修,规模渐增宏大,为屋三进,坐向酉卯,基地纵一百一十四尺,横六十六尺,面积为七千五百二十四方尺,绘有祠图刊于六修第十四卷中。
我族谱牒至本届为七修,六修于民国三十一年,即公元一九四二年壬午岁,五修于民国三年即公元一九一四年甲寅岁,四修于清光绪十三年即公元一八八七年丁亥岁,三修于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一八四八年戊申岁,二修于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一七八0年庚子岁,初修于明嘉靖间,初修谱牒因兵灭之后失考。
我族始祖万一公生申山,申山公生子智、子诚、子惠三公,子惠公生昌志,昌志公生子瑺、玮、璋、瓘、琼、玨六公,后仅留瑺、琼两公裔孙,其他旁支均无后,即琼公以下派衍也不发达,至本字班仅存宇本夫妇及一女,最后还是无后。现在全族丁口均为瑺公后裔。
我族五代祖瑺公配萧氏妣生百凤公、副配杨氏妣生百鸣、百潮、百暘三公,旧谱三公均书未详,惟百凤公生世夔、世美、世羡、玟受四公,世美公生文舜、文爱、文爵、文尚、文爰五公,爱爰二公无后,舜、爵、尚三公即称一三四房,舜公下至十代分魁芳公、元芳公、启芳公三支,元芳公下至十二代又分安宁宗宸四派即乐、庸、群、萃,爵公下九代即分庆、逊、吉三支,尚下至十代也分传、联两支,世夔、世羡二公均无后,玟受公后裔也衰极至十七代而嗣绝,后抚舜公魁芳支金本兼祧仅存男女丁各三人。
我族前数代因兵燹流离致多散失,民国三十年冬湘潭歇马世儒公裔持其支谱来归,阅其源流载,由我司马江迁去,世儒公即百鸣公之子,核对我族旧谱,虽其班行歌句稍有异同,细考其衍录年代适相脗合,百鸣公为瑺公庶出推其原非因兵燹离散,即为专制时代嫡庶之分,綦严乃致仇视隔绝,今秉敬宗收族之义,准其入族合谱,儒公下至十代分迎芳、达芳、遐芳三支,现共有男女丁三百余人。
凡从十九代起的每本房谱中均增订了红页与本族班序歌句页。
本修谱集体公存族谱壹册(共十四卷本),由本修总管李根成先生负责保管,以供后裔们进行八修工程参阅。
我族丁口既繁,住处星散,非如他姓之聚,族而居者对于住址前谱概无记载,故此本届修谱费了较大努力,花了较长时间方才成功。为下届续修奠下基础,本修男丁下注明了住址。望我族子孙后代怀着爱祖、敬祖之心,精诚团结,互促信誉,时代潮流在适当时期,将续修家谱,圆满完成。
公元二O一二年壬辰孟冬月

 字辈派语
班序歌
我族尊迁衡万一公为始祖一代至五代无班序歌句自六代起始有老派及通谱续派迄今犹沿用之
老派
百世文兴芳生忠臣杰士永传
右十二字乃明嘉靖时所取老派也自六代百字班起至十四代杰字班止俱遵老派命名以后照通谱续派
通谱续派
光(十四代)宗(十五代)在(十六代)立(十七代)本(十八代)萃(十九代)植(二十代)得(廿一代)春(廿二代)来(廿三代)
蕃(廿四代)甲(廿五代)和(廿六代)荪(廿七代)茂(廿八代)群(廿九代)英(三十代)象(三一代)子(三二代)开(三三代)
向(三四代)阳(三五代)真(三六代)泰(三七代)遇(三八代)守(三九代)正(四十代)乃(四一代)良(四二代)才(四三代)
有(四四代)道(四五代)家(四六代)声(四七代)大(四八代)逢(四九代)年(五十代)可(五一代)作(五二代)梅(五三代)
右通谱续派光字即老派杰字班也乾隆庚子谱十五代从宗字班起今已传廿余代俱照通谱班序前谱改万为蕃改和孙为因时改象子为应运今议既遵通谱即不必纷更但万字为本宗初祖名可易蕃字孙字可加作荪字余宜一致以示率循

 姓氏典故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