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14-01-13 |
版主登录名: | zhaoshijiapu |
开放状态: | 私密 |
浏览次数: | 2854 |
总人数 (含配偶): | 280 |
总辈份: | 20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259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21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30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250 |
最老成员生日: | 1970年07月16日 |
最新成员生日: | 2009年03月22日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山西 |
起源地名: | 山西洪洞大槐树 |
第一继承人: | mingliang2009@126.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ODUyNy5odG1s |
![]() |
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元朝末年,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战争连绵不断,加上水、荒、疫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而此时山西,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难民为生机,有大量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明朝推翻了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新的政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明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多是无人之地”顾炎武(《日知录》),累年租税不入,”(《明太祖实录》)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朱元璋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当初直接迁入地是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大部分移民起源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然而数百年间,峰回路转,这些地方的移民后裔,又辗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港台等地。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探亲、定居,到现在,大槐树的后人已经遍布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明初从洪武六年(1373)到永乐十五年(1417),近半个世纪中,从山西向外共移民18次,每次数百户,甚至上万户,前后人数达到100万以上。所以说,明初山西移民,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移民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赵曰智于明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由山西洪洞迁山东新泰,葬于新泰庙子(1990年划归莱芜),故为我赵氏始祖。迄今后裔世居福地,家风淳厚,勤于耕读,于乡里多有建树。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就我赵氏同祖的人口达2000多人。世系达21世。分布于庙子、九龙庄、罗汉峪、肖马庄、双阳桥、髙峪村、周家坡村等。 据考证,我赵氏家谱原有宗谱,世系传承。只因年久失修,直到1956年7月,有族人赵京厚、赵全伦、赵现成、赵现德、赵乐全、赵乐孔、赵乐聚、赵芝兴等对族谱进行续修。共续修为宗一份三(一份宗谱,三份支谱,从五世分支,赵纯后裔在肖马、赵常后裔居泰安、赵振后裔居庄东、九龙庄和赵胆后裔即本家)。宗谱因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有三份支谱在存。距今有56年之遥。 因年时已久,急待续修。2013年古历12月,有支谱传承人赵义兴、赵建兴倡导,族人赵乐武、赵乐波筹措,组建族谱续修小组,有赵乐武、赵乐波、赵建兴、赵义兴、赵吉兴、赵方节、赵方合。共7人组成。具体有赵吉兴、赵方节、赵方合操作。于2013年古历12月初2开始至22日,经过走访,考证。族氏会讨论研究,将族谱补序、补新。装订成册,供我赵氏后裔传承。 赵氏家训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 2、睦宗族 自古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3、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 4、慎交游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见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 6、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可太迟。 7、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日: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8、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圣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其试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惩愚顽。追悔于事后,何若远虑于事前。 10、禁非为 人生斯世须趋正道,始为正人。修其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编后记 此谱,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且新撰家训,世代绵延,规范行为,昌族荣我荣、家耻我耻之风,弘扬良优,抵抑劣行,于赵氏一族,繁延生机,旺盛精神均可谓有大益也。希望我赵氏后裔精心珍藏,及时续修,传承永年。 说明:1、此谱共一卷,其内容仅包括自氏祖及五世之纯、胆之后裔。 2、家谱是一家族的历史,又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幼,别亲疏,都具有重大意义。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依据时代之变迁,社会之发展,前世续修族谱,易姓女不得入家谱,时移世异,本次续修,易姓女、易家媳妇,亦入家谱,姓名皆记。 3、为使你了解更详细,本次续修均在现知的范围中,男增加了排行记载,女添加了长幼记载。 4、凡在明字旁带有()者,表明其内是原来用字,()外是现在用字。 |
![]() |
赵氏辈字谱 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以下二十个字,作为今后我赵氏起名公用辈分用字,这些字一般用在名字的第二个字,从十八世开始使用,一律照此起名。 方(十八世)、明(十九世)、学(二十世)、广(二十一世)、元(二十二世)、建(二十三世)、立(二十四世)、树(二十五世)、尚(二十六世)、新(二十七世)、继(二十八世)、志(二十九世)、颂(三十世)、宏(三十一世)、泽(三十二世)、文(三十三世)、庆(三十四世)、永(三十五世)、顺(三十六世)、富(三十七世) 注:辈字谱,前十世是一九五六年续修时续就,后十世是本次续之。续谱人:十五世:赵冬伦。十六世:赵乐远、赵乐军、赵乐武、赵乐波(肖马)赵乐柱。十七世:赵贯德、赵吉兴、赵建兴(肖马)、赵义兴。十八世:赵方节、赵方合共12人。 |
![]() |
第一种解释: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他族改姓。如汉朝时有赵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时有赵曳天,本南蛮人;五代时有赵国珍,本牂牁(今广西、贵州一带)蛮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