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山西临猗野瀦村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槐蔭堂
创建时间:  2014-02-17
版主登录名:  王克桢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3121
 
总人数 (含配偶):  1871
总辈份:  24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996
女性人数 (含配偶):  875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22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749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山西
起源地名:  山西河津
 
第一继承人:  haoyicui60@sina.com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ODg3My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王氏西二分支譜原序
始祖諱直者本河津縣太黃里西王村人也緣明洪武十五年间協済驛馬寄籍黑順村厥後四世祖諱古鑑、思合、王祥徙居野豬村五世祖諱欽者係思合祖之次子即本支始祖也祖生子一諱愛愛生子六惟仲祖紳生子三分為南院季祖端生子六別為北院而支派不瞭若指掌乎其規模悉遵合族舊譜係族兄引年纂修譜中於寄居他鄉者必誌以地使將來旋故里者有所考據也書名必書字者使後之子孫諱名兼諱字也每幅縄以五格取五世相親之誼也或自己所出或親屬承祧上下必以朱絲貫穿若同胞幾許橫以長硃唤j使知一本相承血脈流通也至於異姓承嗣穿藍書螟令展誊了然永無淆紊之獘誰謂斯譜所闗豈滜r哉癸酉冬余館虞邑姚村舅舍纂修斯譜頗費心思雖不敢自附於尊祖敬宗之列而昭穆井然其於究本支考源流不無小補云爾
十三世孫儒學癛生伯莢撰
十四世孫儒學生員方愕書
太清乾隆十八年端月上浣之吉
十四世孫擇陛薰沐再書
大清道光二年嵗次壬午端月上浣
重修王氏西二分支譜記
西二分支譜於乾隆十八年间業經堂伯諱伯莢者纂造撰敍其詳細明確序次彰著傳之百世厲厲可考诚哉不易之法程也凡我後學無庸贊贅一詞矣第嵗月已深生齒繁衍每每奋其私智妄爲凃改填寫致有斷殘之傷奚可以傳後也乎今族人擇陛、復榮、執桐等目擊心傷協力辦理爰是遵舊式而更造新譜俾尊卑修別昭穆井然诚可以躦先緒而垂後昆也且公同議処凡後之填名者定以五年於正送
神之日須擇善書者工緻填寫不滿十二嵗者不准登名永以爲例違者定罰伏願合支人等遵守勿替是則愚之所厚也夫謹鋕
十四世孫邑庠生樹重薰沐謹撰
十五世孫府庠生熙泰薰沐敬書

大清道光貳年歲次壬五律中太蔟上浣之吉繪圖修譜記
邇因二分祖圖剝落支譜亦極斷殘倘再延年月圖像益晦世系難稽其為患也豈滜r哉爰同合支人商議另繪祖像別修支譜以垂永久奈支中素無蓄積難成盛事公議合支每門施銀壹錢再按地出赀每畝捐銀壹分五厘共賛厥功無不樂輸而恐後也今者圖譜工竣煥然一新俾後之人懸祖圖以展孝思閱支譜以明世系亦此次之小補云
十三世孫後學復榮謹撰
十六世孫庠生執桐敬書
大清道光貳年歲次壬午新正吉日
嘉慶二十五年繪祖圖費用開列於左
共六十家每家出銀壹錢共地十頃零三十八畝出銀每畝出銀壹分五厘存西五分方祖墳地餘銀玖錢二分係衣爾齊舊神匣賣銀三錢以上四宗共收銀二十二兩柒錢玖分
繪祖圖工價銀壹十貳兩買布兩疋使銀壹兩五錢六分買香爐一付共伍件重柒觔十貳兩係天平秤使銀貳兩貳錢玖分
買褘裙壹腰使銀壹兩玖錢伍分買神像匣使銀柒錢貳分内有藍布套壹件買銅燭壹對香爐心壹件使銀貳錢貳分買家譜匣使銀貳錢貳分買鎖子壹把使銀伍分以上共費銀壹拾八兩柒錢壹分
候画匠酒肉银两序家谱集費共四兩捌分
首事人
五门十三世孙復榮
二門十四世孫樹重
長門十五世孫熙泰
四門十三世孫元?br>南院十六世孫執權
道光四年正月十五記
续王氏西分二门家谱序
己巳之春在续总祠家乘中见到我二分门支谱保存完整使人庆幸但自道光初年以来再未填续为了继承先祖遗志伸昭穆政等於参加总祠续乘后仍按总谱程式均由执字祖辈为首细心追源恭正登写最后统计共四十户189口如同上次续谱之六十户260口相比时历百余年族人不但未为增加反而减少三分之一皆因光绪三年大饥伤亡与外逃造成的原故使后辈每一谈及真是不寒而慄希望合族人等牢记耕三余一…民以食为天勤事耕读科学种田即不敢超前花费更严戒寅支卯粮等箴言永遠保持細水長流瞻前顧後之良風是所厚望焉
十捌世孫传政
远济谨誌
二十世孫遠鳴

 字辈派语
十六世始西分起名字式

执经传源远克复振家庭

礼让锡思存昌起助英相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第二种解释: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第三种解释: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第五种解释: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