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谱-浙江义乌义亭新樊村吴冬哥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无)
创建时间:  2014-04-08
版主登录名:  wukang6188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61
 
总人数 (含配偶):  1
总辈份:  1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1
女性人数 (含配偶):  0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
辞世人数 (含配偶):  0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浙江
起源地名:  义乌市义亭镇樊村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OTM0NS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我的吴氏先祖:
开基祖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八十一世裔孙吴造(1023 —1102),号大元,苏州吴县人,宋治平中(1064 —1067)以父荫补义乌主薄,卒葬邑东吴孙岭,生三子。幼子吴德,为承先志,遂徙家父墓南半里而居(今大元),创义乌大元吴氏。吴造后裔从大元吴氏派发出

各支吴氏,主要源吴德次子吴袍和幼子吴袵。吴袵孙吴若渊,于宋绍兴元年(1131)招赘义乌石溪,与弟吴若谷、吴若山同徙此居。创石溪吴氏,后裔主要在义亭镇石塔、西吴等村。

泰伯其人其事:
3000多年前,周太王的长子泰伯让位于弟弟,奔赴江南,开创了江南文明。无锡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泰伯因其“三让天下

”的高风亮节被称为“至德”,其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亦为江南人民世代敬仰。
孔子称泰伯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

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

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

当时仍为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并且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断发纹身。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

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
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被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

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

一脉相传的义乌吴氏:
①大元吴氏:义乌吴氏开基祖是泰伯八十一世裔孙吴造(1023 —1102),号大元,苏州吴县人,宋治平中(1064 —1067)以父荫补义

乌主薄,卒葬邑东吴孙岭,生三子。幼子吴德,为承先志,遂徙家父墓南半里而居(今大元),创义乌大元吴氏,后裔主要在江东街

道大元、平畴、青口等村。吴造后裔从大元吴氏派发出各支吴氏,主要源吴德次子吴袍和幼子吴袵。②柳溪吴氏:吴袍曾孙吴彭年

,领乡荐任江西吉州主学。宋淳熙年间由苏溪八里徙居夏演、柳溪槐里,创柳溪吴氏。其后裔主要在城西街道吴坎头、流村等地。

③延陵吴氏:吴袍五世孙吴璞(1173 —1222),咸宁郡马补官武翊郎直阁门祇侯。生四子:吴釜、吴铎、吴銶、吴鉴,吴釜幼子吴

伯佶于宋淳祐四年(1244)赘居世盛桥下,创延陵吴氏吴宅支。后裔主要在后宅街道吴宅、稠城街道张卜等村。吴銶,于淳祐四年

(1244)由苏溪八里赘迁稠江街道殿口商,创义乌延陵吴氏殿口商支,该支后裔主要在稠江街道江湾、龙回,上溪镇祥贝(此仍本吴

姓氏之祖先),城西街道益公山等村。④石溪吴氏:吴袵孙吴若渊,于宋绍兴元年(1131)招赘义乌石溪,与弟吴若谷、吴若山同徙

此居。创石溪吴氏,后裔主要在义亭镇石塔、西吴等村。⑤椒山吴氏:吴袵曾孙、吴若山之子吴福,于绍兴十六年(1146)由石溪迁

居南坪椒山之阳,创椒山吴氏,后裔主要在上溪镇吴店、萧皇塘、里美山等村。⑥塔湖吴氏:吴袵七世孙吴巽,于咸淳(1265 —

1274)由石溪里井头迁居义亭塔湖,创塔湖吴氏,后裔主要在义亭镇白塔塘村。⑦前洪吴氏:始祖吴权,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

自苏溪八里迁居莲台(今前洪),创前洪吴氏,后裔主要在前洪村。

 字辈派语
(无)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上古时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第二种解释: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第三种解释: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第四种解释: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

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