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谱-东山张氏三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清河堂
创建时间:  2014-09-02
版主登录名:  张俊魁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5117
 
总人数 (含配偶):  10518
总辈份:  20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6304
女性人数 (含配偶):  4214
 
在世人数 (含配偶):  4411
辞世人数 (含配偶):  6107
 
最老成员生日: 
最新成员生日:  2010年12月14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四川
起源地名:  成都府简州北乡金龙寺坎下孙家庙侧近宋家堰尾
 
第一继承人:  suaige998@163.com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OTcyNi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张氏谱序
昔吾鼻祖乃轩辕黄帝第五子也。轩辕夫人梦见长庚星坠地,感而有娠,遂生其子,聪明颖悟。晬盘之期,罗百宝以试。是子左执弓右执斨,即其手之所持以命氏,因锡姓曰张。溯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吾祖盖其一焉。按厥分符,今江南淮安府清河县,其采邑也。
延历至周,而我姓以藩宣王。时张仲公生于吴会间,以孝友之忱,建中兴之绩。昭兹来许,垂裕后昆。
越数百年至汉初。张良公辅高祖,除强秦灭楚定天下,伟略诞敷,官拜留候。继而从赤松子游,爰隐迹焉。后裔籍居江南职列士大夫者,一十二代,世世簪缨螽斯衍庆。厥后移都东京,仍继前人之志,述前人事,相续为朝臣者又一十二代。因生齿日繁,遂支分派别,或流于江左,或徙于闽中,或迁于岭南,或移于巴蜀,星居各省而肯堂肯构。
历晋乱六朝,崛起者亦复不乏。
及唐兴,蔚起益众。金鉴十章,九龄公遗曲江之风度。青钱万选,张鷟公绣屡中之奇文。且张籍、张说、张乔诸公皆以诗名,而张旭公兼以书称圣,相业文风一时号极盛焉。
至若宋之理学,则横渠公与南轩公为尤著。“东西两铭”,堪承道统;“笺注”一作,开来学之心传,后先辉映彪炳于今古间矣。“第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由元迄明,其中之列祖不知凡几,先人未尝存记,一概遗忘。后人读谱至此每觉不满于心也!
至汝英法尝公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自福建宁化府石壁县小地名葛藤凹移至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嵩头墟石夹甲大水约柏洋洞大窝里,卜宅创业,至清又八九代矣。我定绅公复由粤而吴由吴而蜀,于是东西异地。岁时伏腊不得聚首而讲天伦乐事,余念及此,每为怆然。
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春,馆于龙泉。其地有二江交流,两杏当前。讲贯稍暇,与诸子侄偶步其间。诸子侄感而问余曰:“木何叶之茂,水何流之长乎?”余曰:“木之根深者叶自茂,水之源远者流自长。木有本水有源此之谓也。人本乎祖,何独不然?”
由是爰笔寻祖宗之根源,明历代之故踪,著小谱一册,以别尊卑,以序昭穆。纵于万斯年而苗裔永绍,犹得明本而察末,即流而溯源,念祖德之流芳,光前者庶知由来。有自思宗功之远振裕后者,应羡履历无讹,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以是为序。
谨附诗一首
清河锡姓凤呈祥,瓜瓞绵绵卜世昌。万选家声今未艾,两铭心学古流芳。
已瞻祖武开炎汉,还冀孙绳迈盛唐。昭穆从兹厘定后,箕裘丕振乐蒸尝。
皇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春四月吉旦
九世孙岁进士吏常撰
张氏汝英公至现代
始祖汝英公兄弟三人移来五华县居住(原长乐县柏洋洞大窝里)。长:汝回妣朱氏;次:汝英妣廖氏,是吾始祖;三:汝雄妣李氏。
一世长房汝回公汝回公妣朱氏,生一子文达。先住赤梨子树下,无后。夫妻父子三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年四月二十四日癸酉日丑时,合葬于祖屋对门黄泥岭栗子坪,每年春分日祭扫。有祀田,系鸭麻湖桥头一大丘,老学堂门前二丘,塘肚田一半丘。每年实收租谷三石一斗正。均作五十六股半,官田占十股。
一世三房汝雄公汝雄公妣李氏,其所生子孙,在官田方围里居住。
大窝里祠堂鼎建纪
广东长乐县南乡嵩头墟石头夹甲大水约柏洋洞(小地名大窝里)的老祠堂,在大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二月十二乙卯日辰时,重修行墙、上梁,随梁转火,立亥山兼壬分金不吉,殊甚。
又于壬申岁重修(1812年),用天盘立乾山巽向无分金,当面出水转乙,与新祠堂共龙脉,房屋相隔三十余步。又因立山向不同,消纳各异,故今居住老祠堂者,财丁两微,恐后难继。尚冀西蜀后贤,永矢弗谖。
成都新繁县职员十一世孙维盛、允盛
道光九年(1829年)已丑岁三月吉日
(汝英)公行二,生庚没年均无可考。特详其原葬,于长乐县南乡双头墟牛眠石凹,黄草岭老虎头鸟石穴,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右水倒左。至嘉庆年间,有广东裔孙廷现,四川裔孙安明、允盛、裕恒等为之立祠。子昌捐银十二两,纯能、纯伟、纯明等各捐五两,湖南广东裔孙亦各有捐资。相地于老祠堂左,张氏汝英公新祠堂,在老祠堂左,立辛山乙向兼戍辰辛卯酉分金。内堂水左倒右出,案外水倒右出乙,谓之玄水法。用嘉庆十八年(1822年)十一月二十一甲申日甲子时,行墙上梁,同时安香火,顷刻间,火炉大发,兆也。
四川堪舆十二世孙安明
广东总理十一世孙廷现
四川领袖十一世孙允盛十二世孙安明
四川经理十三世孙裕恒
大窝里新祠堂龙论
大龙行度,远难尽述。来自西南,廉贞作祖。开障发脉,辞楼下殿。辛酉蜂腰,过峡两旁。日月扛护,摇曳生姿。顿起贪狼,作少祖。委蛇起伏,鹤膝行龙。复起太阳,峦头大开,钳窝右脉,金水融结,园晕胎息。
穴场具极,天然本身。龙虎湾环,均匀青龙。蟠旋作案,恰似眠弓。白虎肘外,发曜形如库柜。少祖以上,有迎有送。少祖以下,左分三驾脑山作外青龙,右有三尊脑峰为外白虎。其两边,从龙护到外阳,当面水有三堂,与龙虎水由巽而出。案外第三堂,两边大水会合,石夹水口,正得库位,且出之玄。右有长冈岭,左有罗星寨,关锁周密。至于四周,冈层峦叠嶂,朝拱有情,尽皆秀丽。左肩外峰,有黍梁嶂;右肩外峰,有尖东山;前面外峰,有学祖嶂,极其圆峻。经云:吉地每留于积德,卜吉于斯,祖之福也!
成都职员十一世元盛华阳堪舆十二世孙安明合论
嘉庆十八年癸酉岁季冬谷旦
广东新建祠宇记
大窝为天地奥区,其山水甚佳。我法尝公自有明卜居于斯,称乐土焉。迄今二百余年,于姓繁衍,星罗棋布者千百人;疆域迢遥,鱼沉雁杳者六七世。亦几有大宗,小宗之异矣。而默默中能集十余代之云,仍涣而复卒;数千里之昭穆,合而不离。使之慷慨乐捐以更爽,岂于大窝之中?而鼎建祠宇,则非人所为也。
佥曰:我祖在天之灵,实式凭之。俾炽俾昌,由此基焉,是不可以不志。
新繁十一世孙翼盛(号希龄)作
后跋
山川融结之区,常有神灵呵护,非其人莫能受!即遇其人而来,际其时,则造物犹隐秘焉,而不肯轻泄。必俟积累既深克昌,厥后之时,而后天挺其秀地,效其灵以供人指示,此化工之微机也。不然我汝英公自明时创业于斯,相阴阳观流泉,当日实具深心,胡以历二百余年,宅三迁而未叶其吉?
直至嘉庆丁卯年(即1807年)冬,重修大铺坪五世有尧公祖宅,待吾蜀朝荐安明、思明还梓,始迁上而构堂之也。是盖地灵人杰,祖宗将食其报,后人将蒙其庥,交相资而秀灵之气始应焉。
敬歌《下武》,五章以颂曰:“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嘉庆十八年中秋月朔六日
新繁增生悦盛再跋
十二世孙安明堪舆校长
附:癸酉年十二月初八日(1813年),经允盛、廷现、安明等,将四川、湖南、广东三省嗣孙,题修新祠堂。银钱余剩,外置买祀田大小丘,共二亩零二厘,去银二十三两整,由吴恩通佃耕,每年纳租谷二石四斗整。新祠堂立有章程、合同佃约六张,广东原乡龙荣、锡谦、上通,惠州府归善县仕弘(交老祠堂崇德收执)、四川允盛,安明分别执一张,作为永远存据。
道光已丑年二月(1829年),允盛、维盛、学缙三人由江西原乡修墓事毕,特至广东原乡,用三月初二日卯时,在老祠堂立四川嗣孙功名匣二品,午时在新祠堂丙申日立祖匾一品,祖联一幅,大门匾一品,四川嗣孙功名匾二品,三省嗣孙,名字捐题银钱数目匾二品,并付刻建祠二记。如此光宗耀祖,可必百世流芳矣。
冬至祭祖文
时维长至,律应黄钟,物本乎天。成有资始之意,人本乎祖,岂无追裔之诚?忆我先人聚族于斯,历有年矣。派衍千支,或东或西,分其绪源,头共一本。在粤在蜀,咸被其庥。
当此冬至佳辰,爰洁粢,盛牲醴。聚岭男之子侄姓,拜跪堂前;列四川之子孙名,对越天上。俯异我祖,佑启后人。鉴馨之微忱,遐迩一体,绵孝友之。令德血食千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新繁增生十一世孙悦盛作
一世祖法尝公法尝公讳汝英,妣廖妙仙,我移入广东开派宗祖。生三子:闻凤、闻珠、闻玉。
法尝公讳汝英原葬于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南乡嵩双头墟牛眠石凹,黄草岭老虎头,鸟石穴,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右水倒左,消纳消穴道的,嫌前山高压,明堂陡泻,堂局偏窄。故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岁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迁于大窝里新祠堂后花胎顶上安葬,立辛山乙向兼戍辰辛卯分金。用本年十二月初三丙申日丙申时安葬,作万载佳城。
葬课:癸酉、甲子、丙申、丙申。为双马朝全阙格。
祖妣廖妙仙葬于广东省长乐县原乡,大窝里祠堂外青龙罗星寨左边石夹里井子角。其地以罗星寨以上发脉,左旋横落穴,如悬胆倒挂金钩形,后拖双峰余气,发两肘名为二龙戏珠,主大吉。前向山罗星寨明堂平静,乾流水倒左出坤申,汇石夹天河水亦倒左,归丁未,山砂水口形势俱合,天然吉地。原立甲山兼卯分金,依人盘正卯似不合理矣,依水立向宜改寅山兼甲分金尤为吉利。
二老共有祀田坐落地名:吴村挨肚湾一连四块,共种子一斗四升,每年实收租谷五石五斗整。共十九股半。
四川成都职员十一世孙允盛新繁维盛同志
二世闻珠公闻珠公妣曾氏生二子:长子继祖公,妣田氏。次子继善公,妣罗氏,生子珂。珂生二子:有凤、有相。长子有凤住嘉应州丙村祖屋。二子有相。
二世闻玉公闻玉公妣何氏,生子宪金。宪金公妣曾氏,生二子,本立妣曾氏、本奇妣叶氏。
二世祖张万一郎公张万一郎公讳闻凤妣杨妙贞、黄妙缘。继宗杜氏、继道郭氏、简黄氏、继通巫氏。
闻凤公葬于广东原乡,地名黄沙坑,立辰山兼乙分金,水出壬方。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1762年)三月十九日辰时重修。今查看此地无下砂,无左水过堂,斜逆水倒右出壬方,为清过而亢,消纳欠吉。且系下山龙虽来脉甚旺,而拖泄太长,关销太远,形势未接应,宜迁于与杨祖妣合葬为吉。
杨祖妣葬于广东原乡大窝里祠堂对门,地名大塘冈坪里。立辰山兼乙分金。原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1762年)七月十一日午时重修。查看此穴为回龙顾祖,倒骑龙形,穴场甚美,后拖余气串开,两峰高大作靠。而随龙二水在东后会合,实属杰作之地。但需培补立碑志。
黄祖妣葬于广东原乡大窝里祠堂后,龙背湾兰坑里,细窝子半埂,立子山兼癸分金。
传云:昔日凤公立誓,不容子孙祭扫,百余年竟无后人。此地经西蜀与原乡嗣孙两次禀卦,公并不准祭蘸。至道光九年二月二十九日,蘸墓众孙恳祈禀卦,公始准,永远大吉利。但查此地气脉不真,消纳欠清,另葬吉地可也。
又传云:黄祖妣嗣孙迁移在惠州府永安县茔葬了。
公妣二老有祀田坐落大窝里,每年实收租谷二石四斗正。共二十四股,其中长房继宗十三股;二子继道八股;三子继通三股。
二房继道郭氏生三子:长珠妣蓝氏。二纲妣李氏,明进士。三伦妣罗氏,贡生。
三房继通妣巫氏。移居永安县狗田。子孙发达者张世清拔贡,张款举人,张绣总爷:张芳禀生。
三世祖法通公法通公讳继宗,妣杜妙莲。生五子:长名千,妣包妙瑞。二名万,妣林氏。三名策,妣包氏不祀。四名简,妣黄氏不祀。五名谋,妣黄氏。
继宗公原葬大窝里老祠堂右边井角上,立戍山兼乾,当面出水转乙。至道光八年戊子岁(1828年)七月十八庚申日辰时,移葬于嵩头墟牛眠石凹老虎头鸟石穴,系宗祖汝英公原坑位,立申山兼寅大吉。但恨为首者将所刻嘉庆十九年甲戍岁九月与杜祖妣合葬碑志,竞安立此地,则是单葬双志。日后将何考据?吾恐为者有意谋吞杜祖妣之地,或懈怠毕事未可知也。尚冀西蜀后裔常往省亲,换立碑志可也。
杜祖妣原葬于大窝里新祠堂左肩上,立戍山兼辛分金。左水倒右,出巽转乙。脉气秀美,消纳清楚,吉作之地。为此志之,俾后贤辈触目警心,惟愿有志者亲往省视。待继宗公之墓换立单位碑志。杜祖妣之墓依原葬山向,从外培修,高大坚固,立大碑志,可作万载佳城,何幸如之。
道光九年三月谷旦
十一世孙允盛维盛志
继宗公妣杜妙莲,共有祀田坐落于大布坪坑三处:种子八升五合,每年收租谷三石三斗三升整,共四十股。
四世:二房万,妣林氏,生三子。有韶妣曾氏;有乐妣吴氏;有成妣曾氏。
四世:三房策,妣包氏,不祀。
四世:四房简,妣黄氏,不祀。
四世:五房谋,妣黄氏,生四子。长有旺,妣陈氏;次有广,妣陈氏;三有兆,妣罗氏;四有曜,妣陈氏。
四世祖法胜公法胜公讳千,妣包妙瑞。生五子:长名有尧,次子名有舜,三子名有禹(后裔子孙居住广东省惠州府其家极盛),四子名有端,五子名有周。
法胜公葬于原乡潭下墟河背官田,黄茅塘羊角坡后,靠金鸡寨。形如倒挂金钩,申庚过峡,入首亥龙,立壬山兼亥分金。右水倒左,水出辰汇潭下大河。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岁(1763年)十月十九日卯时重修。
包祖妣葬于大窝里新祠堂对门案山下凹子,立子山兼癸,右水倒左,出巽巳方。相传其地系原乡廖猴仙师所点,穴最真,安葬固吉。但欠培修立碑志安界石,故坟前有李姓侵葬坟墓,右有廷现侵葬妻坟一穴,恐后患无底。
二老祀田在蛇坑门前,田四丘,每年收租谷六斗整。又容村段坝角里田一丘,每年收租谷三斗整。
二房:有舜妣黄、李氏。
三房:有禹妣林氏。其子孙居住广东省惠州府,其家极盛。
四房:有端妣钟氏。
五房:有周妣谢氏。
除有周的子孙入川外,和下落不明住处不明者之外,其余子孙均住在湖南省酃县(现炎陵县)九都墟五廊庙处。
五世祖仙一郎公张仙一郎公讳有尧,妣纪妙成。生四子:长子名宗,次子名显,三子名弘,四子名量。
仙一郎公有尧香火在广东长乐县,小地名大铺坪,与李姓合宅同居。立癸山兼丑未,右水倒左。至嘉庆二年,裔孙朝荐安明、思明为父重修,用七月甲子日丑时上刻行墙,至腊月二十六日癸已日丑时上四刻上梁,中刻安香火,仍与李姓同基合造供神桌,各祖牌依生而论,吾祖盖居左焉。当时子昌捐银二十二两,纯能捐银一两。
经理裔孙朝荐、安明、思明
地理师:李兆信
大埔祖屋龙论
潜龙来自西方崇山峻岭,开嶂作祖,发脉极秀。起伏顿跌,委蛇秀丽。复起少祖,形如飞蛾合翼而下,势成双龙贯气。融结平原,胎息分明。穴场甚美,微嫌当面口侧,左沙稍低,却喜水口紧闭,山砂高耸,四周围匝,有大观焉。
十一世孙永盛十二世孙安明亲临合论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岁冬月吉日
仙一郎公有尧葬于大窝里祖屋右侧井角上,立向戌山辰兼辛分金。水出乙辰方,右有主梁,中刻转安香火,未分金,双龙贯气,顾岭在坤方,左有罗星寨在寅方。天盘辛乙,娄亢正线。有祀田在月水塘田一处,又百胜围田一处共种子一斗,每年收租谷四石九斗整。
纪祖妣葬于大窝里祠堂对门河背长岗岭下,立乙山幸兼卯酉分金。河水横过左倒右,水出癸丑方。前朝仓板,水案对黄茅岭,山峰秀丽,消纳清洁。雍正二年甲辰岁(1724年)后四月十九日壬辰日申时安葬,大吉。
五世有周公有周公妣谢氏,生一子名政。
六世政公政公妣谢氏,生二子,长名安乾、次名安威。
七世安乾安乾妣兰氏,生五子:长子名选、次子名迪、三子名周、四子名远、五子名建。
八世选公选公妣朱、刘氏生二子:长名祖通(祖通妣饶氏,生二子,登祥、登贵。)、次名祖宽(祖宽妣李仕生登华、登元。)。
八世建公建公妣李氏,生四子:祖文妣郑、刘氏生登生。祖元妣邹氏生三子:登阑、登兴、登升。祖富妣古氏生登盛、登处。祖贵妣邬氏生二子:登云、登凤。
重修祖屋碑记
窃维我祖仙一郎公与李先公合宅于斯,历有年矣,世远年烟,剥蚀堪虞。焕堂构而新之,我后人之责也。第鸠工庀材,独力难成。因思仙一郎公后裔,在粤者半,在蜀者半,爰合东西以相商,俱概然而乐助,不数月遂落成焉。是可见尊祖敬宗之心,在蜀与在粤无或异也,将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子孙勿替引之,于是乎志。
四川新繁曾生十一世孙希龄谨识
西蜀嗣孙所立对联
邺侯书留侯传同昭万古燕公笔湃公谟并焕千秋
西蜀嗣孙:纯廉、纯渊、纯能、纯麟同具
环集一堂昭与穆铭列东西宏孝友
诚和两姓祖而孙经传道德启龙门
西蜀嗣孙张朝任暨侄英明同具
六世祖法元公法元公讳显,妣蓝妙蓉。生二子:长安稳,次安重。
显公玄号法元,葬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原乡龙狮桥上左边进去一里许。传云昔用原乡廖猴仙师点穴安葬。立向壬山兼亥分金,天盘立亥山,坐室宿三度向异宿三度,大吉。其地系木星结穴,俗呼为仙人吹笛形。后有三台山,为罗嶂作祖,发脉极秀,左右龙虎砂亦从此护送到外阳。内有案即明堂余气收作官星,外有案即上虎砂重作远案。金土星辰收外阳至于水口,即上龙砂关锁河水。横朝从右到左至龙狮桥下,汇众水亦倒左出。在穴上观之,案外秀峰列列。更有尖峰名尖东山者,形如春笋正在午方,消纳清洁。
至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年二月二十五日己丑日辰时,从外培整。三月初一乙未日卯时换立碑志,依原分金线度大吉。但原乡之人多慕此地,常常有人阴埋窨堆,已经允盛等两次平去几包。尚冀后贤常往省视,免滋他族处此,即为后福。
公之祀田,昔年遗在大窝里老祠堂当门,禾稿塘肚二块,桥头坜田一块,隔子口田一块,姜畚坑口尾共二十六块。奈原乡占分子孙,财丁微弱,竟致公之祀田尽归乌有。后维盛、允盛又另买礼祀田托人掌管,收租蘸墓,共买祀田文契一张,并领管祀田字约一张,俱系学章收存。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年春季谷旦
十一世孙维盛、允盛熏沐同志
2011年2月,四川后裔张克洪、张佐亮、张廷和三人亲临显公墓地考查定向,见显公墓地不整,与广东族人复议仲裁决定培修显公墓地,四川族人出资人民币壹万余元,择期于2011年4月由广东族人投工培修完整,永作佳城,上上大吉。
六世祖显妣兰妙蓉骨灰由我八世祖定绅公从广东背骨灰接灵位到四川成都府筒州义七甲龙泉山金龙寺坎下安葬。立向辛山乙兼戍辰分金。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年三月初二日子时,立碑外整砌石立碑。至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岁九月初七庚午日辰时从外培修,午时将原碑立起,大吉。遂定界石,堪作万载佳城,永远增荣。再至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二十七日辰时,外整箍石,完成竣此地坟前脚下有土一块,若族众肯听商量,买作蒸尝,则尽善尽美矣!
金龙寺双峰地记
四川盆地,龙泉山山脉由南而北,其间一秀峰名曰金龙山。山上金龙寺香火旺盛。
定绅公素知天文且精通地理,经公数次观察,发现金龙寺坡坎下荆竹林内有一处活气龙穴。一次,公雨夜观此脉气,气突然冒起数丈高,公当即用石块压在气穴口上,次日见石块被气冲翻,定绅公大悦。观看周边来龙去脉,消纳清楚,龙山向水均无所犯,青龙砂均匀,白虎砂转案。在龙穴往前看,天作一字笔架案,前案层峦叠嶂,秀峰层层,见高有数十里之遥,案中间天然生成并排双峰,双峰相距十里许,前右方向来水,左方消纳去水。观龙脉来式甚旺,龙穴后坡一条小径从脉上往下弯弯曲曲象条金线,金线有数百丈,金线末端凸起小隆头,隆头下蜂腰过细脉,再凸第二大隆头,形成葫芦,地理上呼作金线吊葫芦。此天然作品,实山管人丁,水管财之佳作,为我兰祖妣墓穴是族人之福也。后张氏子孙文武出双贵,前案双峰所定出双贵也,于是众族人呼为“双峰地”。
传云:定绅公当年为得穴地安葬祖母,垂裕后昆,暑去寒来走访乡邻,得知墓穴地点属金龙寺庙所有,知晓寺内僧人喜爱吃豆腐,公便经常买豆腐赠送与寺内僧人。日久生情,公见时机成熟便向众僧讨地,言知:“祖母在大迁徙路途中病故,无处安葬,讨贵寺坎下一小块地安葬祖母。”众僧允诺。立约后择期安葬我蓝祖母,房房大吉,发扬光大后世族人。
一四川省154代孙张升朝记录一
蓝祖母墓碑对联
天宝呈祥寺锁金龙储马鬣地灵叶吉山回营顶荫牛眠
蓝祖婆墓地被黄姓侵占边界请县府刊碑告示
简阳县县政府布告政壹字第一九三一号
案据第三区队副刘惠安呈称:
案据本区绅士张敬舆、张先宽、张永成、张江涛、张思孔、张先声、张永和、张佐江、张季和、张先聪、张兴廷、张万中、张巽中、张绍尹、张大源、张太中、张东泉、张佐钧、张金祥、张春道、张先棠、张永发、张永顺、张建中等呈称,为培植先祖坟场果木树株权利,请予据情转呈出示刊碑,以资遵守保护事缘。
敬舆等全族所有简阳县镇子场北路均安乡金龙寺侧,地名白杨树双峰地祖坟山一幅。系清朝康熙年代由广东搬来,先祖妣蓝骸骨安葬于其间。至嘉庆十三年后再监碑,明定坟场上下左右四界。现有碑上年月日及姓氏,尚满可考核。原招佃黄良亨在坟场看守历年已久祭扫无异,殊于去年二月间当春祭日,到坟场看见坟前坎下界线内,新堆泥土并立界石,显然侵占敬舆等共有祖坟业界,曾向均处款请调查,并找区队副刘及联保主任、保甲长同往勘明不虚。
查悉出于看守祖坟原招佃户黄良亨等率朦蔽侵占行为,已沐集理饬。令返还共有坟界。原状随并具状向简阳县政府呈请备案存查。岂延至今岁日,昨该黄良亨率同伊族再侵占坟界。再凭适法集理集果,归还敬舆等共有祖坟界权,属自立石以明界,权合当深为感戴宏仁。但现在拟将此坟界线内,培植森林果木树株,恐久弊生后,有不孝子孙,以盗砍树株出卖界线等弊情,实堪虑,为此协名具文前来,请于据情转呈简阳县政府,以凭出示刊碑立案,用资永远遵守而凭法益保护应有森林权利全族同沾等。
情查,张敬舆等所呈名节确实情,理合转呈钧府鉴核,恳请尝赐出示刊碑,以资保护,是否有当,伏乞示遵。等情到府,合行布告保护,以维法益。
此告县长:陆维周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
六世祖妣兰妙蓉墓祝文
天时允协,地版仅钟。浪卷桃红,瑞绕牛眠之境;烟含柳绿,祥凝马鬣之区。坐层层之迭嶂,永妥先灵;对两两之文峰,宏开后裔。斯城,山川之秀气,祖母之佳城。孙等触烟景而凄怆,大小稽首,以往及尝。
又歌曰:“来格来享,降福无疆。受天之佑,长发其祥。”
谨祝
尚飨
七世安稳公安稳公妣黄、何氏,生三子:长子允、次佐、三房佑。
六世祖显公之长子安稳公集诗二首,为命名次序,以别尊卑。
其一运子登朝展缵进大成祥家声源庆远万世启文光
其二运子登朝展缵进应定泽

 字辈派语
成都东山张氏排行诗
排行诗是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承蒙天地厚泽,我成都东山张氏族人自强不息,宗族世代繁衍。
辈份诗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成都东山张氏家族排行诗是从七世安稳公开始编排的,后来八世运镇公、运球公入川之后分别为子孙集诗排辈。
1.六世祖显公之长子安稳公集诗二首,为命名次序,以别尊卑,在安稳公支系内使用,“运”为第八世。
运子登朝展,缵进大成祥。家声源庆远,万世启文光。
运子登朝展,缵进应定泽。家邦万世成,永远启文明。
2.八世运镇公集诗三首,为后裔别尊卑排次序,在四川省成都市运镇公支系内使用,“运”为第八世。
运子纯朝正,兴成道德明。建勋延世泽,百代永增荣。
运子纯朝正,永远兴隆盛,魁元绍万载,奕世振文明。
运子纯朝正,衍庆焕廷新。崇绍希秀士,俊吉永隆兴。
3.八世祖运球公为子孙选诗四首排辈,在运球公支系内使用,“运”为第八世。
运子纯盛学,开中永佐廷。魁元绍万载,奕世振文明。
二房子椿之子纯廉修订
运子纯盛学,怀先善克家。宗人崇大道,锡汝以荣华。
三房子孟新繁增生悦盛修订
运子纯盛学,思为重宝贤。有光观上国,福泽自心田。
七房子昌之孙炎盛修订
运子纯盛学,怀先自升选。仁义礼智信,福泽久长远。
四房子向公之来孙学祖修订
4.张量之六世孙朝佐、朝佑、朝任三大房,又从量之三世魁公之讳起作诗三首,每首二十字,为后裔命名次序,以辨上下以别尊卑。“魁”为第八世。
长房朝佐:魁子登朝明,裕欢秉国成。有光能耀祖,锡福自尊荣。
二房朝佑:魁子登朝明,裕欢应作衡。联元超富贵,均庆禄崇宏。
三房朝任:魁子登朝明,裕欢育俊英。修文先立德,万世振家声。
2010年后,我运球公支系已经排到第22世,族委会决定提出新的排辈意见,征求意见。
5.运球公四首诗派辈完后接此派辈意见,“双”为第二十八世。
双峰宏祖梁,柏阳礼议堂。英才智昌达,裕贻康泰长。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