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郭氏族谱四川遂宁白马治平寺支脉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汾阳堂
创建时间:  2014-08-12
版主登录名:  jinhu1270216265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411
 
总人数 (含配偶):  108
总辈份:  52
世号排序方法:  指定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86
女性人数 (含配偶):  22
 
在世人数 (含配偶):  29
辞世人数 (含配偶):  79
 
最老成员生日:  697年
最新成员生日:  2006年12月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山西
起源地名:  山西太原县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OTg2Ni5odG1s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根据族谱记载和资料的查证,从远古时代氏系社会称肇自轩辕始于帝告之苗衣,到尧舜时期系虢叔,到周代系姬姓(生于姬水)周武王姬发统治时期,封王为季,长子虢仲于东虢,次子虢叔于西虢,虢日里弄虢,后虢之国改姓支子,到春秋战国时期居东郭氏,秦晋隋无记载(因总族谱无记载)只知燕有郭隗汉有郭嘉、郭模、郭汜之称,后传到1300年前唐代贞观年间就有较详细记载,因郭是虢的转间,一律改为姓郭,至今有部分地方仍称郭为虢。
我族始祖郭敬之(总谱单名郭敬)(郭敬之系大英县隆盛镇崇音寺檀木湾郭氏谱记敬之)原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后居山西太原进卒州出仕唐代绥、渭、桂、秦、泗水等五州封祁国公,生子有五子郭子仪公排列第三,子仪公生于唐中宗十三年(公元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享年八十四岁,子仪公身高七尺,身貌秀杰,因武举成绩优秀,辅佐卫长史,一生经历了唐中宗、武则天、唐睿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达20余年,唐肃宗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唐德宗称子仪公为“尚父”后封汾阳王,忠武王。安史之乱中,仪公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其史料收入现中学历史课本,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十大名将之一,子仪公记系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统治时期朝廷重臣、文武全才。有安邦治国之才,与大诗人李白、杜甫、贺知章同僚共事,与朝中奸臣相斗,治国平天下,曾带兵挂帅,驰骋疆场60余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平定北番安定中原,统一祖国,保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亲自挂帅,平定吐噃的入侵和掠夺,以及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曾有过详细记载如开元十四年即公元727年,仪公一次被奸臣陷害被贬入狱,当时多亏李太白保救,才幸免遇难。后因扑固怀恩叛乱纠集吐鲁番回讫兵10万入侵中原,而仪公身明大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记前嫌,毅然遵旨挂帅带兵出征,当时朝廷兵微将寡,粮食不充的严重形势仪公不畏艰险和强敌,只带了三万人马,在敌多我寡的情况下,而仪公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利用天时、地理、地形,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大败吐番,生擒吐番头目,平定了北方叛乱,保卫了祖国的边疆,安定了北方。开元十七年(即公元730年)前安禄山,史思明叛乱逼近京城长安(今西安市)而当时唐玄宗、唐肃宗皇帝离京外逃巴蜀(今四川广元)当时信公已年近古稀而自告奋勇又与皇孙李豫共同挂帅带兵出征,共赴疆场经过十数年的奋战,终于平息了安史之乱,为统一祖国和安定唐氏基业作出重大贡献。

 字辈派语
郭敬之公三十八代后辈分谱碟续:

宪之以成海,思贤至正中,

祖德文光大,宗功世泽宏。

贻谋千古茂,燕翼万年同,

太原根本固,福禄永兴隆。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第二种解释: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第四种解释: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第五种解释:回族中的郭姓,早期见于元代福建泉州和惠安等地。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著名的),”即郭氏先祖郭广德(波斯语译汉姓“郭”音为“贡”,且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故郭广德译后为“德广贡”)。今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可参见《泉州伊斯兰教石刻》、《郭山义房家谱》、《温陵螺阳奇山郭氏族谱》、《华山里顶前架郭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