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家谱详细资料 | |
|   |   | 
| 家谱派系: | (无) | 
| 家谱堂号: | (无) | 
| 创建时间: | 2015-04-05 | 
| 版主登录名: | 邓志彬 | 
| 开放状态: | 公开 | 
| 浏览次数: | 230 | 
| 总人数 (含配偶): | 29 | 
| 总辈份: | 5 |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17 |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2 |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25 |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4 | 
| 最老成员生日: | 1936年 | 
| 最新成员生日: | 1936年 | 
| 家谱文选: | 0 | 
| 抒怀留言: | 0 | 
| 起源省份: | 河南 | 
| 起源地名: | 黎川栗塘邓家 | 
| 第一继承人: | |
| 第二继承人: |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E0NzMuaHRtbA== | 
|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 
| 周官小史,定系世辨昭穆之制。上而君公,下及士大夫之家, 不相越。至我国朝挚虞以来,始有谱牒之作。闲考魏书所载谱系编, 有四海大姓纪、郡姓、 县姓等纪,大都以门第相尚。故魏书九品官人 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 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季父曼于河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南阳为 郡,以国为姓,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晁、徽、庆、桓、昆、忠、 晖和、日浩、煦和、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公字吾 离,经一十九代。周桓王时,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以是尊 周室而朝服于周。再传尚、粹及渊,计二十二代。周襄王时,邓国被 灭, 失守茅土。 传至侃公, 周景王时复任徐州刺史。 监公为晋阳县令。 安国公任南城宰。铭公州牧刺史。文仲公河东令。缙光公安陵刺史。 成公汉沧州牧。敏公中书大夫。通公佐汉有功,文帝赐之铜山。 广汉 公宣帝中丞。明公平帝御史。 厥后四十七世祖禹公东汉功臣,永平三 年加封云台首将, 夫人严、 谢、任,生拾叁子: 训、谦、 让、说、读、 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公孙父子显宦朝臣,家声赫奕。 训公封校尉。 騭 公汉将军封蔡侯。卓公讳聪与万世公(按即训公四子 闾之子) 相继, 后先辉映, 词赋著名。 闻舜公汉将军。 艾公安西将军。 忠公晋都亭侯。 遐公字安远, 东晋隆和元年任竟陵太守, 始离新野立 湖湘地家焉。汉晋之间,历代功臣,屡朝将相,炳炳麟麟,益见乎世 勋矣。 | 
|  字辈派语 | 
| 不知道 | 
|  姓氏典故 | 
| 第一种解释: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第三种解释: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