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
家谱派系: | 南皮芦庄子、龙堂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16-01-21 |
版主登录名: | 穆国联 |
开放状态: | 公开 |
浏览次数: | 661 |
总人数 (含配偶): | 213 |
总辈份: | 21 |
世号排序方法: | 指定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96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17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122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91 |
最老成员生日: | |
最新成员生日: |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山西 |
起源地名: | 山西 |
第一继承人: |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I4MDQuaHRtbA== |
![]() |
先公略史 位于河北省南皮县芦庄子村的周氏家族,是该村中的老户。据周氏长辈老人回忆,大约在明朝永乐初年前后(约公元1410年左右)由于燕王朱棣要篡夺皇位,便发动了对明王的战争,现如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就成为双方交战的主战场之一。战争打的极为惨烈,当地人民死伤严重,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比如我们所在的芦庄子竟连一户姓芦的也没有留下,后来,燕王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永乐王朝。战争平息下来之后,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在这种形势下,周氏的先祖---金风和银风二位太公,便由今山西省洪洞县迁入芦庄子村定居,据说,当初村中只有三户人家共同参与了圈地占产活动。传说周氏太祖占产颇多,有个说法南到仙台(离村十五公里一个大土台)北至堤崖(村北约二公里的宣惠河南岸)多为周氏的土地,可谓是个占产的大户人家。 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周氏家族相形见拙,逐渐衰败下来,到了明朝永乐晚期,在芦庄子村这块土地上,便由刘、张、候三家地主控制,周氏家族沦为三家的佃户,从此周氏历代均分别租住三家地主的房屋和土地,受人剥削和压迫。 时光荏苒,到了十四世祖时期,周家人出现首次分家,十四世祖---长春太公便带领全家搬迁到本县大丈二桥村居住。直到1992年,十八世保龙公,因工作关系,又携全家搬迁到沧州定居。 与此同时,芦庄子村的周家又出现了第二次分家,十五世祖公带领全家迁至本县龙台村居住,一直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开始轰轰烈烈经济建设,到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各地都大招新人,为了适应国家需要,十八世保谦公,于1953年远迁至黑龙江鹤岗市工作,并先后将全家分批迁入该市定居至今。 综合上述,现如今周氏家族的人们,虽然较为分散在四地(芦庄子村、龙台村、沧州市、鹤岗市)但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可以说周氏家族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好,人财两旺,欣欣向荣,人们在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目前正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满怀信心、脚踏实地、昂首阔步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训 欣逢盛世,周家续谱,继承传统,善事兴商。查祖籍冀之南皮,秦已置县,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历经血火洗礼,日月沧桑。常怀先人奉献,孝敬忠信之传承,总念后辈福祉,兴旺发达家安康。今时更是民情得以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经济繁荣日上。怀着爱我家乡,兴我家乡之情怀,立世家训,愿我周家后人践行担当。持家之术浩浩茫茫,仅摘其要点,议决为纲: 一、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踊跃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二要家事和谐。遵循“厚德立家”,夫妻须相敬,兄弟要恭谦,子孝不能等,邻里相与善。家庭成员要相互尊重、包容、理解;氏族间要团结、友爱、帮助。家事和谐在于行而不在于说,在于真而不在于演,家以教子有方而传,以勤劳俭朴而言,以良好家风而誉。 三要好学上进。父母对子女要身传言教,扬善纠误。要鼓励后辈好学上进。玉不琢、不成器。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古来成大器者,多是好学之人。学有难关,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不可浅尝则止,积土为山,积水为渊,功夫不负好学之人。学不能空谈,学以致用方能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成为有用之才。 四要勇于担当。人在世间要肩负起责任,勇于担当。而对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都不能逃避,不能推诿。肩负责任更不能忽冷忽热,患得患失,要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积小胜为大成。周氏子孙要做到思想放开,抓准机遇,立足发展。让周氏每个家庭都能过得自信,活得有尊严。 五要善于思考。万事开头时,应该深思熟虑,做好准备。切不要以为万无一失,意外的事情总会发生。小心谨慎无大错。在困难的时候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在挫折的时候,要再接再厉;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当一时受阻要另辟通途;当伙伴气馁就要鼓舞士气;当成功之际,要预测潜在的危机。凡成功者,都是经过血泪的洗礼。 六要勤劳俭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能立本,俭以养德。勤能惜俭,奢则生贪。奢俭由人,安危在己。勤,应以时刻激励自己;俭,应以点滴不放弃。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成由勤俭败由奢”。 七要清白做人。无论为官为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均不能贪污腐化,营私舞弊。做事不可以存侥幸,“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熟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其悔恨为时已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对诱惑也能清廉自警。古往今来,老实忠厚人常在,要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八要守谦律己。“满则损,谦受益”。有容乃大,有忍乃沛。做一个谦虚的人,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不可恃才傲物,依势压人,要对上不慢,对下不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见贤思齐,见恶省身,闻过则善;面对艰苦要争先承担,面对享乐要真诚礼让。终日兢兢,不可虚伪,不可骄横。 九要戒骄戒躁。燥怒即是常人之表现,也是祸之根源。戒之良方在于淡定、平和,提高修养。燥事伤身,怒如自焚。要常记一句名言:“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抑制暴怒,首先在于忍。忍,首要的是战胜自己。事到临头,要看的开,看得淡,看得远。看得开,大事变小事;看得淡,那都不是事;看得远,坏事变好事。人若淡定,终可自解。 十要诚信交友。对朋友要诚信、友善。一时之欺狂,则终身见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朋友相处,要言必信,行必果。宽容友人之误,援手友人之难。但是,交朋友也要择友而交。所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我们不是圣人,而是凡人,对邪恶的抵御能力终究有限。因此,要“近君子而远小人”。以防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持家立身之道甚广,不能一一列述。望我族人能够自学、自悟、自省、自尊、自爱,补短扬长,凡我周氏后人,不分官民、不分智愚、不分城乡,都要坚守做人的原则,把我周氏的家风发扬光大。 以上家训由族内共议,昭示后人。 执笔人:周保谦 |
![]() |
玉元保青洪 群杰忠良颂 孝勤厚纯信 志扬嗣久承 |
![]() |
第一种解释: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第二种解释: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第三种解释: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