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家谱派系: | 第四塘派 |
家谱堂号: | 五思堂 |
创建时间: | 2016-05-09 |
版主登录名: | 高山流水碧海蓝天 |
开放状态: | 公开 |
浏览次数: | 1790 |
总人数 (含配偶): | 4037 |
总辈份: | 47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2610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1427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2659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378 |
最老成员生日: | 1179年 |
最新成员生日: | |
家谱文选: | 13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江西 |
起源地名: | 吉安府安福县蜜湖乡 |
第一继承人: | Huaiyaliu10790603@163.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M2NzYuaHRtbA== |
![]() |
源流概述 鸿蒙未判,混沌氏盘古斧开天地,阴阳五行运合,始有天地人乃至万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自此人文蔚起。 遍稽群籍,溯吾宗之源,始出帝尧陶唐氏,推而上之,尧乃黄帝轩辕氏之玄孙也,尧子源明受封于刘邑,遂以邑为氏,乃祁姓刘氏焉。其裔孙有生子者,有纹在手,曰“刘累",家人以为吉,遂名之。累学养龙于豢龙氏,事夏帝孔甲养龙有功,孔甲赐之曰“御龙氏”,授原豕韦氏封地为其君。夏商鼎革,商天子武丁征伐四方,御龙氏助战因功封“豕韦氏”,商纣无道,夺豕韦氏封地,迁其部属于帝尧故地唐邑,后裔为“唐氏”。商亡唐乱,周成王师灭唐,迁唐民于杜城,后裔为“唐杜氏”或“杜氏”。有杜城君者杜伯,谏天子蒙冤,遭周宣王枉杀,其幼子隰叔随母逃晋,受礼遇,及长,因其才而官任晋士师。隰叔生蔿,以其官名“士”为氏,士蔿贤而继父职,助晋献公固权,升卿位而任大司空,后裔或以“司空氏”衍于晋。士蔿嫡孙曰士会,率晋三军战强楚于城濮,大捷,因功任大夫封邑于随,子孙以“随”为氏。士会佐晋文公襄公,统帅三军战无败绩;兼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晋日强,称霸中原。士会功高,晋公复加封其范邑,子孙以“范”为氏。士会纵横显赫春秋政坛五十余年,曾使秦,其子有留秦国者,失随、范领地,无司空、士师官衔,乃去诸姓氏,择大显祖刘累姓,复“刘”氏为血缘徽记。战国刘清乃士会留秦之裔孙,清自秦仕魏任大夫,秦灭魏,清徒居沛之丰邑,刘清乃汉高祖刘邦之曾祖也。自源明至刘邦,历千余年姓氏变化,秦汉后姓氏合一,刘氏演变成刘姓。谱载吾宗乃高祖邦世系宗支也,此无庸质疑赘述矣。 稽帝尧吾宗血缘圣祖,《史记》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汉书》有“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做刘,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之父也,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高皇帝邦起于沛,斩蛇起义,诛暴秦,灭霸楚,一统中原,以布衣遂有天下。汉承尧运,德祚盛昌,以成帝业,得天道正统矣,以海内新定,惩亡秦孤立之败,乃剖裂疆土,大封同姓,以镇天下。文帝以后,率循斯制,综西汉之世,皇子而封为王者三十余人,王子封侯者四百余人,卯金刀之裔,由是遍天下矣。 景帝继承大统,封其七皇子彭祖为敬肃王出郡赵地广川,赵敬肃王彭祖有子曰苍,封阴城侯于广平,后嗣遂居广平肥乡。刘苍乃吾派远宗始祖也,魏晋南北朝间,后裔避乱而迁徙四方,裔孙出将入相封疆大吏者,仅李唐一朝,十人有余,刘祥道及其子刘景先,先后为唐高宗相,刘从一为唐德宗相,为显赫七大房和二十五望族之一,贵盛一时。苍公三十三世孙刘像,于唐肃宗仕宦安成令,饱览湖光山色,心甚悦之。既而以政绩转职方员外郎,御吐蕃征淮有功,进爵益国公,封昭武英烈王。病革,遵其遗命葬于安成蜜湖白马峰。益国公刘像,江西安成蜜湖开基始祖也,其孙刘洟于唐文宗时任成都太守,携家迁居成都,安成刘氏由此派衍成都,刘洟之兄刘沔任国子监丞,纂修《蜜湖刘氏族谱》。刘沔留居安成,越三四世,或迁河东,或迁汴梁,不再有留居安成者。 成都太守刘洟八世孙刘偁字汉臣,于五代时由成都赴任安福簿,因蜀历官故里,有感先祖像公墓岁时无可托者,遂择居蜜湖西址,尽孝守先祖之墓,乃定居蜜湖,派衍蜜湖刘氏,殁葬白马峰刘像坟左,偁公为吾宗派世系第一世也。自是枝条蕃衍,名臣硕儒,先后辈出,宦业行谊,史不绝书。积厚流光,蔚为赣之望族,以蜜湖衍十八图矣。 蜜湖十八图 世系纪者纪其自一世汉臣公而分之为世世者也其间迁徙无虑数百详见迁徙纪而其最著者曰石塘自石塘分铜溪分铜坑分湖州曰潋坑自潋坑分水南曰南溪自南溪分鱼石分良方分花陂分杨视曰丁塘曰第四塘曰月溪曰永阳曰潜江曰丁陂并蜜湖分为十八图图各以其邑里名之每图列七世七世者之子大书于其下方为八世张本也自八世而下分小图仍大书革位下第几世若干系揭之于前盖取其有所统而易见也自二图分者义例并同而分图多少则因其人之众寡矣名下书字书行无子者于其父名下註无后省文也注书号与配氏丈夫书其生年不月日女妇乙之卒葬则并书里地山向旧谱无考者阙之著实也立后者书所生曰子某出为某人后书所后者曰以某人第几子为后而出异姓者不得书重本也母嫁而随以往者书曰随母居某氏僧道书出家某观院冀其归也徙居邑以内曰徙邑以外曰迁客外者曰侨寓世宅如故而他居者曰拓居以明其未离也仕者书由某途初命书某官累迁曰仕至某官而不详其资階有别简也别简谓爵名纪仕而贤与未仕而贤者于图内不详其行亦有别简也别简谓徵翰纪及祠墓纪碑誌铭表原乘纪修谱名氏之类节妇孝子未及盖棺无传记可见间于图内以单表之懼没善也死于寢曰卒外曰客死死官曰卒于官舍始葬曰葬从葬曰祔从夫曰合葬客死而返葬者曰归迁葬曰改葬或改祔葬必书所向附必祥左右懼迷也初娶曰娶再曰娶继累娶曰继娶几某氏某氏妾曰侧室娶再醮书娶妇明妇常也侧室无子者不书妻与继娶及妾俱有子别而系之辨所出也噫此其大略矣或曰云章公作水南谱序曰二湖三坑四塘皆其最近而亲者令诸派谱矣玉湖石坑栎塘等派独不可合乎曰唯唯否否世远或失其根宗因而外附他派者往徃有之姑存其迁徙之名焉耳矣 安福蜜湖世系图第一 庐陵石塘世系图第二 庐陵铜溪世系图第三 泰和铜坑世系图第四 万安湖州世系图第五 泰和潋坑世系图第六 泰和水南世系图第七 安福南溪世系图第八 安福鱼石世系图第九 永新良方世系图第十 永新花陂世系图十一 永新杨视世系图十二 庐陵丁塘世系图十三 庐陵第四塘世系图十四 庐陵永阳世系图十五 安福月溪世系图十六 湖广潜江世系图十七 庐陵丁陂世系图十八 以上安福四图庐陵六图泰和三图永新三图万安一图湖广潜江一图共一十八图 第四塘分衍济宁 刘氏凡二十五望族系出陶唐刘累之后 重订序 每读我族谱中老泉苏夫子诗曰万壑分支派源流究所先旨吉哉期语其题赠我前人者何啻为我后人耳提而面命也吾家系原本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蜜湖乡凡我后人世次一以此为始其由蜜湖分徙者十有八派若庐陵县之第四塘则我十四世信里祖奉议公乔迁者也居五世我仁美祖迁济传六世我济民祖赐进士出身登显路用光大我宗越二十九世我梦麒祖昆麓祖遭明季乱避居济之东乡荆冢集遂家焉此则我家世相传之大致也其吉安府城西李巷口五岳观前为大宗祠安福县为密湖祠庐陵县为第四塘谱系特详康熙初年间我第四塘族源浩伯自江西携谱来济详叙世次无讹其大宗蜜湖两祠额联语及有宋诸名公所赠诗章敬谱系前列于赫哉根深者枝茂源远者流长我先人传世之盛有由来矣特十八派世系图不能悉抄第列第四塘图虽起二十七世迄三十二世而名字廖廖大约止载我源浩伯本门而已余自弱冠后尝手一编私心耿耿窃以挂漏为憾但举族率皆寒素亦无显达两祠全谱势无由汇辑盖有志未逮也久矣因择力所能为者商之纠合族众就前人遗址建祠堂一所业于丙午岁告成额曰五思联语皆出臆创顾祖宗之灵爽依乎庙庙之享祀存乎人礼经曰同姓从宗合族属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夫合之收之孰有要于谱系者哉独念我济境族人经明季乱后巳多散逸不可考即现在居本集者不过数十家外迁亦复不少如宿迁县之白洋河邹之之夹坊村曹之都司集等倘非收合族谱中几何不与散逸者等此重订之所宜亟亟也虽然余老且病而愿望殊赊惟异我族中倘得一达而有力者汇我第四塘族谱而汇集焉更汇我蜜湖十八派族谱而汇辑焉通付梨枣藏之祖庙一展卷间炳炳烺烺原原委委将千百载如依膝下千百里如悟一堂噫老泉夫子所谓万壑分支派源流究所先者宁独为我前人题赠也哉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已酉菊月上浣三十三孙广勋谨序 在此建家谱宗旨: 一,引起族人广泛重视,使之关注弘扬刘氏家族文化. 二,搜集整理家谱家书相关的历史资料,墓志碑文,祠堂楹联,历史传说等. 三,了解族人分布现状,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加深了解. 四,动员更多族人,热心族谱事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弘扬刘氏文化事业中来! 声明:所修族谱,已经先贤手泽,未有确凿史实,后嗣不得擅自更改,不当之处,切望得到族人的斧正!此仅是轮廓,需刘氏后裔族人共同充实完善!我族后世显达,若有修乘之心,此愿足矣! |
![]() |
怀宪庆传世(39--43)世 绪衍永繁昌(44--48)世 宽宏恩光远(49--53)世 兴瑞养安庭(54--58)世 海伟德长存(59--63)世 高祥宝居殿(64--68)世 蜜湖家声久(69--73)世 广平惠泽芳(74--78)世 鼎盛东西汉(79--83)世 历代皆颂扬(84--88)世 忠正作柱石(89--93)世 耿直当栋梁(94--98)世 |
![]() |
第一种解释:出自柳姓,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一带,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二种解释: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