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家谱派系: | (无) |
| 家谱堂号: | 晋阳堂 |
| 创建时间: | 2016-10-07 |
| 版主登录名: | kuangyingfu |
| 开放状态: | 公开 |
| 浏览次数: | 117 |
| 总人数 (含配偶): | 185 |
| 总辈份: | 35 |
| 世号排序方法: | 指定辈份 |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110 |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75 |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40 |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45 |
| 最老成员生日: | 1388年 |
| 最新成员生日: | 2009年7月4日 |
| 家谱文选: | 0 |
| 抒怀留言: | 0 |
| 起源省份: | 江西 |
| 起源地名: | 江西修水大桥镇井源村 |
| 第一继承人: | |
| 第二继承人: |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QxODcuaHRtbA== |
|
|
| 训家之法,以读书为先...... |
|
|
| 然一希期朝良士从先圣盛时重俊英 才全征学至德立乐功成东海传经远 修江衍教清文章光尚国世代显书声 |
|
|
| 第一种解释: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河南长垣西南)宰,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为匡姓。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第二种解释:上古时有匡国,周武王时,匡侯的后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因此又称为庐山匡氏。 第三种解释:周代郑国有匡邑(河南扶沟县西南),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称匡氏。 第四种解释:春秋时期,魏国亦有匡邑(河南雎县西),当地居民,多以邑名"匡"为姓,也称匡氏。匡姓望族居晋阳。(今山西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