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家谱派系: | 无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20-01-13 |
版主登录名: | wanggaozhan |
开放状态: | 公开 |
浏览次数: | 411 |
总人数 (含配偶): | 1639 |
总辈份: | 11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864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775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1538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101 |
最老成员生日: | 1995年10月22日 |
最新成员生日: | 1995年10月22日 |
家谱文选: | 1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山西 |
起源地名: | 定襄县南受禄村 |
第一继承人: | 408631667@qq.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MTY3NzkuaHRtbA== |
![]() |
国之有史,资治通鉴;族之有谱,溯根凝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其中也包括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头众多,族派纷繁。2018年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王姓为1.015亿人,为中华第一大姓。 晋襄蒙岱王氏一族究竟源起何时何方,还需挖掘考证。晋襄蒙岱王氏,在清朝嘉庆年间,从山西省定襄县受禄乡南受禄村走西口来到内蒙古(当时的绥远省)包头、归绥等地受苦谋生,后在土默特左旗大岱村购置土地,从此安家落户。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又迁徒到五原县、达茂旗等地,在大岱当地也留下部分族人。 据传,晋襄蒙岱王氏原有族谱,但由于战乱、饥荒、逃难迁徙等因素而失传。留在大岱一支族人保存了一份较为完整的族谱云图,详细记载着列祖列宗姓名,都节是“申阳都九甲”。每逢老人去世都要晒云,这已成为当地一种习俗。然而,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贼到凉房里偷猪肉把这份唯一族谱云图也一起偷走。后来,虽然凭着族中老者记忆重新制作了一份,但已是残缺不全,对山西原籍的先人没有记载,对迁徙到外地的没有记载。从此,晋襄蒙岱王氏失去了与山西原籍的线索,横向联系也天各一方、日渐疏远。 近二百年来,我晋襄蒙岱王氏一族为开发大岱、大后套、达茂旗付出了艰辛劳动,经过近十代人繁衍生息,枝繁叶茂,达到数千之众,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于家谱缺失,同宗相遇不明世系,无攀谱之缘,虽近在咫尺但远似天涯。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得益于微信等通讯发展,彼此不再山水相隔,重修谱牒成为家族共同信念。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先。寻根问祖,探本溯源,人之常情。一部好的族谱,是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是一篇大爱盈胸、风雨同舟的亲情诗篇,在缅怀祖先的同时鼓舞后人壮怀激越、勇往直前。 今重修族谱,“以孝行为先”,彰显“仁义慈爱”,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顺合人心,符合国政,怀古思远,启迪后辈,泽被千秋。族谱的问世,定能完善祖先之脉络,晓宗族之谱系,显前辈之事迹,扬王氏之家风,传道德之大义。 是以为序。 晋襄蒙岱王氏族人 2019年8月 |
![]() |
(无) |
![]() |
第一种解释: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第二种解释: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第三种解释: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第五种解释: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