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图 | 集锦 | 名册 | 影集 | 资料 | 内容 |
![]() |
|
![]() |
![]() |
家谱派系: | 四川江安县陈氏 |
家谱堂号: | (无) |
创建时间: | 2009-06-03 |
版主登录名: | chenfire |
开放状态: | 公开 |
浏览次数: | 1992 |
总人数 (含配偶): | 131 |
总辈份: | 14 |
世号排序方法: | 自然辈份 |
男性人数 (含配偶): | 62 |
女性人数 (含配偶): | 69 |
在世人数 (含配偶): | 76 |
辞世人数 (含配偶): | 55 |
最老成员生日: | |
最新成员生日: | |
家谱文选: | 0 |
抒怀留言: | 0 |
起源省份: | 湖北 |
起源地名: | 胡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 |
第一继承人: | cfire@qq.com |
第二继承人: | |
亲友链接: | Zl9wdWJsaWNfNjQwLmh0bWw= |
![]() |
一、原缉手书入川九世孙年七四岁抄,序言先祖先家滩白塔井墓志为序。序有言陈姓源自妫姓,始祖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即颖川),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后经兵乱,朝代更替,陈姓为避兵役流散于各方,以至东南莫辩,音问渺然。 至我祖禄公自明末清初之际,由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迁蜀,栖身嘉定府(今乐山),偕潘氏生二子,祖乃终身其地,墓在先家滩白塔井。 (合修德镒公抄本,兴材公抄本,有修编。其湖广填川史实应为元末明初,洪武帝时期;此言禄公自明末清初之际因李自成之乱,张献忠屠川使川民凋零而迁蜀,亦有其实,谱载者言我祖禄公由顺治年被缚捉入川,未详言原藉。然是否实为湖广人氏亦渺然不辩。) 二、有手书谱序,为文进公撰言: 族谱之修,所以睦宗笃族,而缍统绪于后也。书曰:以亲九族;诗曰:本支百世。凡以承承继继,绵绵延延,惟期世守,勿替云而。 我族汉安人也(即今江安县),始祖禄公由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迁蜀栖身嘉定府,终身其地。藉详旧谱备载,安葬先家滩白塔井,其始事矣。 二世祖尚高公与第尚志公偕始祖妣潘,录藉斯邑,落叶张家滩。尚志公不录无嗣;尚高公生二子:长房廷璧公,二房廷璋公。廷璧公生四子:中灵(三),中美(长),中明(二),中璠(四)是也;廷璋公生三子:中琇,中琏,中琦是也。继此思字班共有廿二人;大字班五十六人;文字班一百四拾人;元字班 佰 拾 人(此为文进公撰,元字班人数未载);福字班现六十六人;德字班现七人。统计前后盖已十世,而其后之字辈班联生生不息者,不卜可知。(此书至福字班疑为德镒公撰)(又继兴材公抄本书:大字班五十六人,及文字班,福字班,德字班,兴字班,光字班,明字班,统计前后盖已十二世) 自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春先辈思字公辈以世系之,不可不知也,始修谱而注其名焉。此盖明末清初遭兵灾之变,流离播迁,前谱失其传已久。厥后人丁繁衍,每岁清明祭祖取名而注之谱。 道光戊戍春祭日,因以名多难清,有不及避前所取者,另叙两谱便于翻阅。咸丰庚申季冬月,贼匪入境,有藏之石下而毁者,有置之柜中而焚者。遂使当年心力消归无有。同治九年庚午岁复取谱之独存书为一册,序源流即以绵谱系也。至于前灵之年月日时,存亡备载,阅族之碑铭山向详审,俱登。 则又考正中一事也,今者余年六十有四矣,特命长子元钊授笔书之,以俟后继,起有人,立宗祠,登祀典,详房分,举章程,乃惟前人光以施后世守,而以此居功者所弗道也。 谨序 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季春月上浣二日 增生 文进 字 渐之 撰 (自德镒公抄本) 三、又手书:入川第十世孙现年六十九抄录。 时年公元一九八七年八月上浣。(自兴材公抄本) 四、又手书: 诗曰,骏马登程出异乡,男儿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身建他乡即故乡。世人毋忘族谱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若是重恩佑,西蜀声名自此扬。 族书一作甚堪夸,瓜瓞绵绵积善家,九族六亲分上下,慎微五典绍重华。 子孙曾玄伦纪秩,来归仍云次第排,惟有耳孙终其数,从此联班九族开。 名列次序班(第一次编联字辈): 尚廷中思大 文元福德兴 光明昭世泽 永保振家声 元钊 字 子敬 沐手书 诗曰:创建族书五世昌,渊源一本姓名扬;尊卑上下毋相紊,万代玄曾不可忘。 (自德镒公抄本) 五、自文进公增廿字合计四十字,曰二次编联: 尚廷中思大 文元福德兴 光明昭世泽 仁厚振家声 永保诗书第 常怀道义真 荣华传万代 安定庆和平 (德镒公,兴材公本均有载) 六、附录兴材公抄本家规四则: 其一、子侄传家,耕读为本。外如工商、星命、医卜、佣雇、挑担、爻薪等项皆可,以谋衣食。毋习嫖赌,毋图撞骗,毋操唆颂,毋学邪教,毋为贼匪、娼优、俳戏、巫觋、僧道、隶卒、宰杀等敝,以败坏心术,损德行,滔国法,亡身家,有玷祖宗父母,是所戒矣。 其二、族人贤愚不一,均是祖宗一脉渊源生长,各宜敬老尊贤,慈幼矜孤恤寡。若有嫌疑口角,相为忍让,以昭雍睦。毋得依强凌弱,构讼参商,视祖脉为外人。若族人与他人有事,及遇他人事故,须外御其舞,排难解纷,以培厚道。 其三、祖伯族兄,无论远迩,名分俱属长上,原为卑幼年当尊,行必恭,言必和,谦必让,颜色谦和,毋得狎习横豪,恶言怒色,辱骂凶殴,改失尊礼。及长有过份处,亦宜安卑幼之分,以斯各尽其道。 其四、嫁娶一则须当万分注意。天生万物,人最为贵,成败兴亡,忠孝贤良,贫穷富贵,勤俭峥嵘,俱在男妇。教育致于败者,多在妇女。有孝妇,夫不孝而其亦孝;有浊妇,夫贤而亦不贤。贤妇令夫兴,浊妇令夫败;贤妇学孝顺,毒妇学忤逆;家有好淫嫖赌之人,家必败;国有酒色之君,国必亡。此之戒矣 特附一言云后世永莫娶吴氏为媳。(此言自德镒公本,书者不详,字潦难辩遂简录之,不似德镒公手迹) 七、公元二零零九年五月,适逢十二世明华完婚,十一世光振公请得两本,授次子明华修撰整理为电子版本。今谱取自九世祖德镒公(有文进公,元钊公手藉,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季春月)撰修本(传于十世祖兴田公),言十世子孙人手一抄,然仅可得于兴田公独本(兴源公本于公元一九八一年二月李子榜故宅失火焚之,复有德益公传抄药藉数本亦焚,余不复得);又取自十世祖兴材公手抄本(公元一九八七年八月,兴材公抄)。其德镒公所传本所书详蔫。 余观乎吾氏族谱,绵绵至今详考者三百余年,自妫满始陈姓更数千百年。供述先灵生卒年月日时,墓向,纪事详蔫;其贼乱事有之,恶戚者有之,兴败者有之,咸记也。吾辈有感,搜问详事,闻则书之。所录美事扬前世光;所录恶事戒后世忌,苟敢妄言。 文进公族序有言,族谱之传危然如履冰,稍纵即逝,吾辈更不敢怠,是也修撰之,弗敢居功者。 谨序 公元二零零九年前五月 入川十二世孙 明华 书 八、时年余近不惑,忧离人之不存,欣小子之有续,感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尽.吾与尔虽犹寄蜉蝣于天地,然正气则长存于斯.严君授笔,复修家谱,补录父叔子侄之房分生诞.是以为记.公元二零二零年一月五日 附录我族谱修撰历史(有文进公,元钊公所撰者与序言未能详录,参前序): 道光八年戊子岁二月廿二日房族同建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岁十月十二日房族重建 民国七年戊午岁七月内 元僚 协同 元署次子 抄录一次 民国廿二年癸酉岁正月初三日 德镒见斯谱抄以记之 公元一九八七年八月内 入川第十世 兴材抄录 注一 公元二零零九年五月内 入川第十二世 明华 修撰电子版本 注一 公元二零二零年一月五日 入川第十二世 明华 补录 (注一:族谱以始祖禄公大人为一世祖录,而导语及谱序均以尚高公大人为一世祖便于记忆。因此导语言十世实为族谱第十一世,十二世实为族谱十三世。以此类推之) |
![]() |
尚廷中思大 文元福德兴 光明昭世泽 仁厚振家声 永保诗书第 常怀道义真 荣华传万代 安定庆和平 |
![]() |
第一种解释: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第二种解释: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 第三种解释: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第五种解释: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第六种解释: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