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江西永新南阜王氏老屋家谱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庐陵太原王氏汶源派
家谱堂号:  (无)
创建时间:  2016-05-29
版主登录名:  Justin5203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303
 
总人数 (含配偶):  258
总辈份:  41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210
女性人数 (含配偶):  48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26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32
 
最老成员生日:  0832年
最新成员生日:  1952年04月23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江西
起源地名:  江西安福汶源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TM3NjAuaHRtbA==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二十七世孫 汝周 初編
三十一世孫 家楨 家瑛 續編
三十一世孫 鱗躍 家璣 初修
三十二世孫 彭 純 纂訂
世筵 忝訂
三十二世孫 世總 略輯
三十三世孫 棠 猷 同訂
三十四世孫錫命輯錄重纂續修

道光戊子(1828年)庚寅(1830年)丁未(1847年)同治癸亥(1863年)甲子(1864年)錫命共謄正五次

前此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秋有脩譜之舉,乙亥(1755年)蕆事,茲屆先君前後謄正五次,承遺命亦,甲戌(1874年)成功,此中不無奇遇,但新序已作,因眾議沸騰,故不鐫列於首,惟望後有識者於本地傳文誌銘內,有疵累處,而知改正,則幸甚幸甚。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季冬月吉日筱樓自記(三十五世德峻)

原編小引
吾家之譜派出汶源西頭宋忠義炎午公至九世賢公,字敷碩,由汶源徙樟橋二傳至南峯公,闢居南阜,生禮智寬和四公分為四房,圖系具在,班班可考,自南峯公至今已三世,因溯從前之盛誌中葉之徙卜後來之昌余手錄一扎依歐式編序,俟後有賢達重纂付梓,更見瓜瓞之綿,匕螽麟之振振云爾。萬歴四十年壬子(1612年)二十七世孫汝周謹識

汶源王氏西頭老譜原序
嘗讀詩至伐木行葦諸篇,未甞不長嘆日厚哉,先王之於人也,夫建利以定義品制行矣,九族有章五服經矣,疎疎而親親冠履旣著等威異矣,於是有燕享之禮,聚會之節,周恤慶讓之文,故易曰夭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由此觀之,同異胥著今族叔蒲男次九等毅然以齊家親親為己任,爰取忠孝公兄弟派系詳加忝訂,付諸剞劂且丐言於余以弁其首竊念余自從士大夫後仁民之志毫未措施,今解組歸,惟日以修葺郡祠為念,汶西之碩,彦能殫心竭慮,以齊家政,知異日致君澤民之功,必始於此,是為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秋仲,賜進士出身前知山東滕縣事
二十八世孫嘉祿頓首謹誌

汶源王氏西頭老譜原序
譜也者所以普愛敬之同而聯一本之誼也,盖其初以一人之身而衍為千萬人至,千萬人而其心已非一人之心矣,古人有見於此著為譜系,因得溯其源流,辨其親疎,知長幼尊卑,雖分而其為,一氣者則合貧賤富貴,雖異而其為,一本者則同由是相,尚以讓相率以慈仁孝之風,油然以興則譜何可不修哉。汶源王氏為安城各族余忝属門楣,嘗讀王梅邊先生吾汶稿并覩宜山先生盧墓遺址,知忠孝世傳其文章精華直與日月争光是先生父子固不藉譜以傳而先生之族不得不藉譜以睦今歲秋月長壻篤禎進而謁曰吾汶之族譜前者散逸幾盡,後者分而離合故僅各序其本支本房自槐坡居士而下伯祖外翰鳴梅公已纂修但去今七十餘年,繁衍者五世,懼其久而不可稽谋,欲重修敢邀一言以序其端余取而披閱焉乃喜曰近日多侈世族誇艷非其祖而祖非其親而親其與姬巳之相混何殊如是者失之誣且妄竊附於世家巨族之列其與鬻梁公之像何異如是者失之濫按斯譜也詳晰而謹嚴無扳附無妄招以予前人羞其以是為王氏慶雖然尤有進人之所以能榮其先者非世族之稱而世德之謂也自今以始王氏子弟,父與父言慈,子與子言孝,兄與兄言讓,弟與弟言恭,不以富貴而相傲,不以貧賤而相欺,不以親疎遠近而有間,少不凌長,小不加大,尊祖敬宗,雍睦成風,則身雖千萬人之身而心實一人之心矣,其於古人作譜之意庻有合焉余與之諸昆仲忝居一日之長故以是為王氏朂至若忠孝之赫蔚光耀於古今者旣臚列簡帙矣茲不復嚽。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八月旣望
禮部試進士文林郎候選知縣左方興頓首識

原序
我南阜始自國佐公,公生四子,長克禮,次克智,三克寬,四克和,分為四房,今舉其派衍至今者,約列之長克禮公生汝宦汝宦生程程生承湯承湯生永晁,是為長房,次克智公生順一順二順一生惠匕生承漳承漳生永昌順二公遠出是為二房,三克寬公生汝寅汝寀汝寅生雨四雨六雨四生承湛承湛生永昇永晨兩六生承淥承澐承淥生永鼎永昂永弼永盟永昪承澐生永璠合之皆出汝寅公也汝寀生政政立四房承沂承洋為繼承沂生永奇承洋生永冕永昊永曜永昊出繼四房承泳合之皆出汝寀公也是為三房,四克和公生汝宜汝宣,汝宜生欽,欽生承浩,承浩生永振永盛永鐸永卓永傳永拔永錫永秀,溯之皆出汝宜公也,汝宣公生雨九、雨十、锦(雨十四),雨九生承汶承潤,承汶生永瑜,承潤生永幹,雨十止,生一子承沂原出繼三房政公,巳生永竒,後當出永奇子孫一人以接雨十公之裔,骞杏境醒蟪绣Τ袨r,承泳親生永年再立三房承洋次子永昊為繼承洋亦出繼政公承濡公生永昺永昱永最,承瀝生永邦永俊永俟合之皆出汝宣公也是為四房,散之則禮智寬和屹然四房,整之則同根於國佐公一人,可謂盛矣,爰同服弟聿煌詳加檢校編訂圖系手錄一帙上自長者公順流而至吾汶西頭鼎翁,由鼎翁而至初徙南阜之國佐公,其下則當吾時已生者俱照行列次第分明今雖未克付梓然事豫則立不無少助因序其源流以待後之作者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三十一世孫家楨謹識

族譜小引
我族始於南峯公遞衍至今,凡七世,世遠年湮父子兄弟之倫,長幼親疎之誼,每難稽考幸有見巖公手錄,距今百餘年,生乎吾前者则聞之生,當吾時者則見之爰,續錄於其後手輯成帙,以待後之刋者埀諸不朽云爾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
三十一世孫家瑛識

原序
嘗覽山海志而知河分鉅鹿源,發崑崙其間注菖蒲出積石,過龍門而東廻砥柱,雖源遠流長皆貫通一脉,譜之作也義其類乎,我族始於二十五世南峯公派分四房遞衍至今,振匕,繩匕,將近十世,上以溯其源,下以分其流,一覽圖系燎如指掌,今重修梓承族庭委任因憶先君存日讀書敦本之訓從叔兄以與事事旣竣吾幸源之深者其流長此後之支派更無涯焉亦如河水之滴匕歸源也夫

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菊月 吉旦
三十二世孫 純粹齊氏謹識

原序
嘗思譜者普也通也,所以普遠邇上下聯為一體,通尊卑親疎相與同源,譜之宜修也,诚亟矣。吾家前有汝周公紀之繼有房伯幹克公與我胞伯聿煌公編之今世愈遠衍愈繁尊卑親疎恐有難稽胞姪政軒及族內諸父諸兄共念尊祖敢族之誼又為修輯余亦從事其間幸觀厥成支派晰昭穆序彛倫正人道立吾知忠孝廉節之風詩書禮樂之光自與斯譜永垂矣
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菊月 吉旦
三十二世孫世筵傳齊氏謹識

阜王氏重修族譜序
譜之作也所以推本源析支派序昭穆明親疎定尊卑也,家譜不修則世愈遠衍愈蕃,本源支派端委攸失昭穆紊亂親疎尊卑莫辨其不至休戚不關慶吊不間如越人之視秦人者幾希而謂譜可不修乎哉,我族派出忠義炎午公,歴九世敷碩公贅,三都樟橋劉繼卜居此地,再傳而至國佐公,是為南阜基祖,國佐公生克禮兄智克寬克和四公,分為四大房,逆溯而上,順遞而下,圖系序文前二十七世,族叔祖汝周公編纂成帙嗣家君介爾公同房伯天爵公,房兄衛賢公,族兄幹克,宗周聿煌公諸君子等,共相考訂,復列載巳明且晰無庸嚽余用是心為之喜抑又為之懼曷喜乎爾非有文獻不足考证大聖云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今按其圖系,閱其序文,觀之者靡不瞭如指掌,况今日趨庭鯉對猶堪遵守嚴訓乎此余深為喜也曷懼乎爾宗法不行散佚莫統自歐蘓二公繼出或系以五或聯以九可云曲盡乎敦睦之誼然修於前者不無遺於後况遷徙不一又非聚族而處比閭而居者可次第稽考鑑前思後安得不深為之懼也,所以世家巨族惓匕於茲或百年一舉或數十年一舉職是故耳幸余族長幼先得我心今夏孟月族兄政軒,同族兄夏宜,服兄奇郑繆┛】瘸糇h眾皆踴躍余以科試歸諸父兄以此告且有後命焉余媿襪線庸材曷勝厥任既思弟子服勞分所應爾且家君無恙甯得不勉承厥志賴燦瞻贊儲理臻諸文姪學識过人纂修得體因厠其後共勷美舉繕寫以付諸剞劂余何勞焉茲幸告竣見其源則同根一本派則條分縷晰昭穆序親疎明尊卑定一族之中雍匕穆匕藹如也老老幼匕肅如也所謂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者洵不誣以譜之不可不修也如是夫
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菊月吉旦
三十一世孫搏南龍躍謹識

原序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為身之所自出,忘祖則忘身矣,身又為吾子若孫所自出忘祖則忘身因以忘吾子若孫之身且使子若孫忘吾身以忘其祖旁而及之親疎長幼廣而推之合族宗枝無不忘矣,然祖固不可忘則譜尤不可不修,修譜所以尊祖而睦族也,四都南阜吾邑各族余閱其源流始自周靈王大子晉,以直諫謫居大原曰王子,子宗敬為周司徒遂以王為姓,號大原王氏歴秦漢魏晉唐凡五十九世至該,稱長者公父吉任吉州刺史,唐乾符間,長者由江左來吉因家焉,則吉州所稱一世祖也,後散徙不一,住安成汶源者為七世勳又八世至忠孝炎午先生,與文文山交厚,宋亡作生祭文速丞相死節,從祀文丞相祠,其初徙永新樟橋為炎午先生九世孫賢公,字敷碩,號金躍,越二世南峯公卜居南阜遞傳累代綿匕瓜瓞,振匕衣冠不替忠孝風諸年姪篤志尊祖復將舊譜重新晉公以下俱照圖系,自長者公以下依世彚編,炎午先生以下居安城者固宜略,賢公以下則條分縷晰網舉目張所謂由祖而身而子若孫順而流之一本散為萬殊由子若孫而身而祖逆而溯之萬殊歸於一本,總之不忘乎祖而巳譜之不可不修也,如是余地距南阜百里曩與宗周聿煌年兄歲科抵郡把酒論文,相得益彰,今致仕歸又得與協昭年兄同位賔席賦鹿鳴而符軒燦瞻二年姪名噪黌序亦得接遇於賓筵之餘真所謂金蘭世締譜成索序余不敢謝不敏且以慶王氏之忠孝承發越未艾也於是乎書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秋月之吉
特簡修職郎任贛州府安遠縣儒學學正前奉旨福建宣化 年姻世教弟劉世莘頓首拜撰

南阜王氏重修族譜序
舉事莫先於心而繼之以力心主而力輔者也孟子言性情必兼言才言志至必言氣次才氣力可互見亦可例推故有其力無其心則力廢有其心無其力則心廢况關數世之重務乎本家族譜原為汶上東西庄總系至後始分修焉予地派出西頭,自二十三世敷碩公於明天順間(1457年~1464年)贅三都樟橋,卜居四都一人而,兩移其地,總譜在未徙以前,分修在後以地隔世遠僅載徙居是前以同居而譜合,後以徙居而譜略也,幸赖長房二十七世汝問公編錄家輯由十五世鼎翁遞及二十九世皆清晰可稽殆亦心乎祖者矣本朝鼎興得先君子幹克翁諱家楨號材軒府君篤念宗盟澘心考訂,上自總譜所載,下至家輯所編,中間為遷徙為分房為同源為合流矢慎矢公手披筆載莫不瞭若觀火,心力俱盡其功偉矣,乃至耄年猶惓匕為不肖訓且為族叔政軒符軒等告曰余以壯年留心譜牒其體段巳略備矣正須勉力付梓但恐遠代支分尚有遺漏遠派散居猝難尋究如汶上之於本族然也奈今耄且倦心雖有餘力所不足歉以此耳自後譜牒之修果心力俱足宜及時舉事否則有餘於心不足於力亦當彚集各分世系書寫明白以待後起属在敦本重義者當心余心今先君捐棄多載子姓之盛戶口之增人文之起殷實之多慷慨任事之人好善樂輸之士又皆數倍於疇昔心力二者殆兼而有之矣爰遵先訓式因舊譜宜增則增,宜補則補,日三旬而告竣焉抑何厚幸哉良由先君子為其難而予生今時力能副心適值其易耳事半功倍未敢言也夫亦曰數世重務茲得而成之成之者實續之也自是寖昌寖大後之視今不愈於今之視昔乎溫公曰厚於先者其後必盛余用斯語以為我南阜慶
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菊月吉旦
三十二世孫 彭 燦瞻氏謹識


續修序
我族之譜源流圖系至詳且悉者盖經屢訂矣,前有汝周公原編,後有房伯祖家楨公同我大父家瑛公手錄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我六叔祖家璣公協力鐫修,其時在局諸公家璣公跋內詳著,故將家譜送呈曾守一老師更訂序文字句,派行名號自三十一世起定以家世思銘德發秀煥人文經邦展庾娴浅剖戮齻餍姆浑H會慶風雲作福祥和集忠義代相聞四十字為序,但去今己百年族內丁男繁衍意欲續修卽就老譜及宇臻公所錄嘱男錫命詳加檢校,逐一閱對續輯付梓編孝弟忠信四號每號幾部每部幾本繼自今以往惟望我族子姓遠邪僻而各勤本業循禮讓而克振家聲則上有以光昭祖宗之盛德下有以啟迪後人於無替為爾
道光九年(1829年)已丑冬月
三十三世孫猷黻廷謹識

南阜山澤引
田產屋居家守其業,山林川澤族收其利,我族原有山澤界址周圍十餘里,世供樵採後世子孫,宜固守勿失,非僅以彰祖業實以杜爭奪也,謹祥具地名。五架仚橫至六都口一帶,左以謝家山為界右以合東左姓松山為界,長塘嶺,記里源人形牛形八友山一帶,龍嶺,田螺形,大木山左接記里源右接獺形,桐樹嶺,里子垇王家山以炎村人形為界,屋場山,廟後坡,大面仚,粟仚,陂塘,栗陂,官塘,龍池,粟塘,九曲塘。

 字辈派语
家世思铭德,發秀焕仁文,经邦诚光祖,登朝善事君,傅心符精一,际会庆風云,作福祥和集,忠义代相闻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第二种解释: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第三种解释: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第四种解释: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第五种解释: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