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黑龙江安达何氏家谱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创建时间:  2016-10-25
版主登录名:  天山雪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751
 
总人数 (含配偶):  98
总辈份:  9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49
女性人数 (含配偶):  49
 
在世人数 (含配偶):  53
辞世人数 (含配偶):  45
 
最老成员生日:  1920年04月11日
最新成员生日:  2013年03月19日
 
家谱文选:  1
抒怀留言:  2
 
起源省份:  山东
起源地名: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何家村 大槐树下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TQyMjEuaHRtbA==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何氏家族本支,据家里父辈遗传下来供奉的家谱挂画载祖居: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大槐树下。
  另据中华何氏网【何氏寻亲】所载黑龙江肇州何氏同宗所发一则寻亲消息称:祖籍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何家庄(或店或村),老人口传字辈是文、有、云、庆、林、玉、占,一世祖名讳何若三,祖上迁徙路线是,从山东迁徙到吉林省德惠(或是扶余或是长岭或者陈家楼)。其祖传家谱挂画载祖居:云南槐树底下河滴府小县山东登州府文东县公山东何家村(此地址记载疑因年代久远,多次转抄,书写笔画有误,已经念不清究竟,辨不明确切地址。
所谓云南槐树底下网上有解称:东北人都说,我们的祖先是顺治年间从山东“小云南大槐树”搬来的。说“小云南”在山东!而山东人却说:莫说山东从来就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就连他们的先祖也来自“小云南”!这样,使“小云南”所在何处,便更加扑溯迷离了。元末明初,连年混战,给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民不聊生,日甚一日”,据史籍《明史》记载,战后“淮北鞠为茂草”。战争使运河从南到北的人民惨遭涂炭,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成为无人区域。“小云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一个移民族群”整体的俚称,是山东土著对千里迢迢来自云南移民集体的民间称谓,大批来自“小云南”的兵士及民工被迫迁居于此)。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元朝时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在明初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里共组织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里原有一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寺院——广济寺,寺旁植有一颗“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树下,车马大道横穿而过,四方行人络绎不绝,是个交通要地。因而明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专办移民事务,大槐树下成了移民的聚散之地。 当年,移民们就是在这里领取“凭照川资”后上路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故土的标志。
   繁衍生息数百年后,山东一带地区的人丁兴旺起来。据考: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政府曾由登州向辽东半岛移民。辽阳府所颁布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记载:“其应招之垦民,官给地亩,牛给口粮,而招揽民户者,则励以官爵。”还规定:“招百名垦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六十名以上者,文授州判,武授千总;招五十名以上者,文授县主簿,武授百总;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之民每月口粮一斗,地一饷,种子五升,每百名垦者给牛二十头。”
  由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农垦政策,鼓励汉人来此开垦荒地,使直、鲁大批移属迁入辽东半岛。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废除其《开垦条例》,移民暂停。
在清朝定鼎中原后的二百年间,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无论是有组织或逃荒,下关东谋求生路,始终未能停止。乘船渡海、推车挑担步行出关的“先民之路”。古时水路东起庄河的青堆子、皮口、旅顺的都良镇、复州城的北海和海城牛庄的小姐庙等码头上岸,分流东北各地)。
  
经多年查证现可以肯定三点:

1、本支何氏与肇州何氏为同族同宗。两家祖传家谱挂画所载上五代祖先“字辈”名字一致,最高烈祖名为单字,其余自天祖、高祖、曾祖、祖、父而下字辈排列为文、有、云、庆、林、玉、占。肇州支的祖父为庆祥,本支祖父为庆余,其应为同胞兄弟。其中本支的父辈(含)以下未按字辈取名,肇州县一支与我同辈以下者也未按字辈取名。
2、祖居为山东省古登州府文登县何家村,至少迁徙东北之上一站为此处(古登州府文登县何家庄是今荣成市人和镇何家村)。现有肇州何氏同宗之“祖籍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何家庄(或店或村),老人口传字辈是文、有、云、庆、林、玉、占,一世祖名讳何若三,祖上迁徙路线是,从山东迁徙到吉林省德惠(或是扶余或是长岭或者陈家楼)之说为证。
3、自山东向东北迁徙路线应经吉林再黑龙江。且途中应在吉林省长春或者德惠落脚生活过。依据一是上述肇州本族家谱记载的迁徙路线有载;依据二是笔者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吴氏老夫人讲起吉林“宽城”、“张家湾”、“江南”等地名。解放前之某年某月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王窑屯,原文化公社文化大队第四生产队,现老虎岗镇文化大队第四村民组。
  由于本支无族谱,祖上也并无识文断字之人,故对于家族历史渊源、背景、迁徙乃至先人生卒年月不能尽详。写此族谱时,编撰者之父母以上长辈均已辞世,故而只能凭编撰者的记忆整理。编者幼年时见到过祖父何庆余,祖母吴氏,但却从未专门问及何氏家族的本源、迁徙、人丁以及其它有关历史沿革等问题,故对于祖父辈以前祖先的情况,只能凭一张家传的家谱挂画上所载的情况为依据,进行简单记叙。
  现已查明肇州何氏系本族同曾祖之另支,当年似应同时迁徙至黑龙江后分开定居。该支现居于黑龙江省肇州市万宝公社肇安大队,与我父辈同辈份者为哥俩,20世纪末或70年代初,其长者(我父亲称为大哥)曾经来过安达文化我家。其子辈(与笔者同辈)共有男性六人,其中排行二哥的俊臣当年曾随大伯父一同来过我家。
  本族原无祖训,在此唯愿后世子孙:读书明理,修身齐家;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诚望我家族后来者,今后,凡每代指定一二男性有责任心者,担当续写此年表,以求永世延续,不使失传!

 字辈派语
烈祖为单字名,天祖以下排列为文、有、云、庆、林、玉、占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孙)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第二种解释: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第三种解释: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第四种解释:回族中的何姓,据河北大厂《何氏家谱》载,何氏世居江南金陵上元县,始祖失兀喇,元时赐给蒙古名“ 何也思答儿”。明初,何也思答儿随燕王至北京阜城门,后于永乐初年封武德将军、上千户,次年(1404年)迁至河北大厂庄定居,并取“何也思答儿”首音为姓。何姓也有取“火者”(原意为显著和富有,后演变成了尊贵、学者、圣裔等)首字谐音者。现居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回族,仍将何姓发为“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