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家谱-石氏宗组一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徂徕堂
创建时间:  2016-03-07
版主登录名:  冬天的我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167
 
总人数 (含配偶):  181
总辈份:  10
世号排序方法:  指定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83
女性人数 (含配偶):  98
 
在世人数 (含配偶):  91
辞世人数 (含配偶):  90
 
最老成员生日:  1892年07月18日
最新成员生日:  2007年05月26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山西
起源地名:  洪洞县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TMyMDguaHRtbA==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族谱乃家族中之世系书也;软主乃家族中之宗祖灵位,与族谱基本相似。族之有谱尤县之有誌国之有史也。县誌则铭记一县之文物、乡贤、伟绩,古观丰引以为荣。国史乃纲鑑誌记国之兴衰利钝策略与重大创举使后人借鑑之。族谱以传记宗族之世系支派源流使子孙昭然永传信於后世哉,属同族共有之。软主属一支门用於春节悬掛堂上敬拜之微表孝心也。
石氏姓源始起於甘肃省凉州府武威县,石验申之后,后世子孙为纪念先祖,用定石为姓继传於世,实为华夏之一要族矣,棋布於神州大地。
石氏祖先实系山西洪洞大迁时迁住六塔东里许定居后起名石家村;因历经桑乱变换、洪水荒旱,族谱不慎丢失,自文字前祖讳世系失落之;因为村小、人少外失联系。约有百余年未有与同族合续过谱,只知道黄河东属山东地有石集、石楼等是一家;因无往来,世系也不太清楚,只有从文字下至永、言、克、万、忠共存六字,已排用尽矣。谨尊大家商定从忠世字下从新接字二十五个;独接续门谱期带同族合续时重新排队灭行,以表族众之心愿矣。
排行世字讳外另有化名者,括於排行后边,以备子孙之查考之。闺女者与知生卒年考者同排於后边。
据传说石家宗祖自山西迁入因失谱讳不知於何世先祖曾科重过举人,因当时人繁世重,为了方便生活於门前起了个菜市场,继而发展成为集市,生意兴隆,盛况洪大;后来因世乱兵贼之患,村小难以维持安定,特移入六塔寨内,后再没有迁回。六塔集原为石家村集之称为纪念石举人的圣名於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起了个天爷庙会烧香唱戏,大会三天,远近闻名继传至今迂期仍盛况可观热闹非常。
石氏宗亲威名传,繁衍华夏遍河山;離队孤鸿鸣中州,予带续班共其欢。

 字辈派语
排行字序: 文 永 言 克 萬 忠
少 義 善 同 广
继 德 庆 脉 長
英 俊 华 正 芳
宏 殿 士 相 强
仁 志 书 傳 楊
上六字乃原谱排续, 从少字起二十五字乃新接字;世字因文字上失之,故从文起二世 。
丁卯年一九八七年三月续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第二种解释: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又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又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第三种解释: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

第四种解释:回族中多石姓,最早为大食国在唐代赴中国军队之随军商团领袖即指国姓,后因清代发动反清起义失败为避祸而改姓石。中期见于五代前蜀官员石处温(波斯人)。居河北泊镇的石姓回族,据说是元代丞相脱脱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调建筑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镇时,适逢元朝被灭,无奈只好留居当地,并用征调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当时,遇明军盘问时,他们便指石为姓。居河南开封的石姓回族,源自宋代由印度来中国的五百余家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为十七个姓氏,后经数百年历史演变,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仅存七姓,其中石姓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分石姓犹太人,融入到回回民族后便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帽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