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家谱-肇熙公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永思堂
创建时间:  2014-11-16
版主登录名:  光电
开放状态:  私密
浏览次数:  894
 
总人数 (含配偶):  311
总辈份:  25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207
女性人数 (含配偶):  104
 
在世人数 (含配偶):  131
辞世人数 (含配偶):  180
 
最老成员生日:  1261年
最新成员生日:  2013年08月08日
 
家谱文选:  1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广东
起源地名: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TAzMzcuaHRtbA==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詹姓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他族。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一带)、虢(今河南郑州西北)、郑(今河南新郑一带)等地。战国时楚(今湖北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随着动乱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省为多,现代因简化字中詹与占的误用,詹姓多被人以占姓见诸文字报刊,实然,詹与占为两个不同的姓氏。
郡望堂号
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①渤海郡,汉代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②河间郡,汉河间国,北魏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后移治今河北河间西南。
堂号:“河间”、“奎光”、“洁身”等。
宗族特征
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乱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咏诗为证,如《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泪洒,渴骥每思泉。”又有《访宗人》诗:“仆马甘栖息,南来择地安;巧将茅作舍,城近绕庐山。喜识宗人面,襟怀自觉宽;开图阅源派,涕泪染衣斑。”可谓一字一泪,血泪交织。
名人精粹
詹何:战国时楚国术士。善术数,传说坐于家中,能知门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
詹雄:福州(今属福建)人,唐末诗人。工诗,与陈黯等齐名。不第而终。
詹必胜:婺源(今属江西)人,唐末将领。昭宗大顺年间,王审知攻福州,年余不下。后审知擢必胜为先锋兵马使,强攻城之西南,必胜冒矢石先登。城破,必胜殁于阵。
詹琲: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詹敦仁子,五代时隐士。有文才,能诗。隐于凤山,号凤山山人。清源军节度使陈洪曾向朝廷举荐他,他固辞不就。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时名士。其博鉴经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体仁: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宋代大臣、名士。少从朱熹学,后进士及第。初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因参予策立宁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后又改任静江知府,任内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其博极群书,疏荐为当世名士。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詹师文:建宁崇安人,南宋词人。进士出身,任婺源尉时,捕盗有功,因调江西宪司检法官,治狱无冤。后归家,以词赋名于时。有《幔亭遗稿》、《通典编要》。
詹渊:建宁崇安人,宋代官吏。进士出身,授临江户曹掾。决狱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审决,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累迁监车辂院。
詹凤翔:江西乐安人,元末明初理学家、文学家。洪武初被荐于京,以病免,归任本府儒学训导。自少至老书不释手,有《大学中庸章句》、《家礼括要》、《律吕新书括要》、《理学类编》及《奎光堂文集》等。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以其弟盘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洪武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四年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久之,起承旨,卒。同以同以文章结主知,应制占对,靡勿敏赡。帝尝言文章宜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詹徽:詹同之子,字资善,洪武十五年举秀才。官至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为帝所奖任。然性险刻。李善长之死,徽有力焉。蓝玉下狱,语连徽及子尚宝丞绂,并坐诛。
詹希原:詹同从孙,为中书舍人,善大书。宫殿城门题额,往往皆希原笔也。
(以上出自明史.列传二十四)
詹泮:字少华,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诗人。正德十六年进士。章懋弟子,以讲学为己任。官至礼科给事中。诗文别具一格,有《少华集》。
詹王圭:江西波阳人,明代官吏。正德进士。嘉靖初为建宁县知府,有惠政,民为其树“遗爱碑”于名宦祠。官终贵州副使。
詹方桂:清安徽休宁人,字天木。工书画,精医理,通术数,能预测天气。顺治二年,避居松罗山。有《四家小品》。
詹天宠:江西婺源人,清代易学家、书画家。性聪慧,通晓阴阳、星纬、术数等书。工书、仿朱熹酷肖。善画,尤善画卉。
詹天佑:广东南海(今属广州)人,近代铁路工程学家。十二岁赴美留学。后入耶鲁大学,学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一九零五年创建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后,举世皆惊。他是我国自行设计修建铁路之第一人,特授工科进士。有《铁路名词表》、《京绥铁路工程纪略》等。

开饶始祖肇熙公,讳上弦,字东潞,号维民,行三五郎。宋明经授五经博士,学传公之第五代孙,是二十郎公(墓在饶平汤溪白水塘)之独子。
肇熙公生于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辛酉),公为人气宇恢宏,识见超越,慎择里以贻大谋,侨寓海阳钱塘 (现饶平钱东镇),复迁饶平白水塘 (饶平汤溪白水塘),最后卜宅弦歌都西瓜园居住(今饶平饶洋镇瓜园寨村)。式扩前烈,佑启后人。子若孙寝昌寝炽,都是公之恩泽。
公之元妣张氏妈十二娘,生百一郎公(必达)百二郎公(必敬),继妣杨氏妈十七娘生百三郎公(必恭)。
肇熙公一脉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丁蕃盛,代有闻人,裔孙分布于今粤东饶平、潮州枫溪、潮安、汕头、澄海、潮阳、潮南、南澳、揭阳、普宁、惠来、揭东、梅州五华、丰顺、大埔、梅县、汕尾、海陆丰,粤西、肇庆、广宁、云浮、云安、罗定,江西定南、余庆、进贤、万载,安徽、广德,广西荔浦、博白,福建东山等县和台湾、四川、贵州及海外各地,人口逾三十万,是中华詹氏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浸润于丰厚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台海文化的重要支系。
明朝天启元年(辛酉),即公元1621年,经众裔孙商议建造以饶平开饶始祖肇熙公为首的詹氏大宗祠,名曰“永思堂”, 坐午山子向兼丙,用甲子甲午分金。历时两年,于天启壬戍年,公元1622年完工,同年阖族首次祭祖。祖祠结构为长方形,门面凹入,祖祠大门,以正楷书法书写"詹氏大宗祠"五个石刻鎏金大字,苍劲有力,凝炼有神,显得格外雄伟、门旁两侧, 书写门联一对,“一脉衣冠开宋代,千秋俎豆配饶山”,旁边矗立着石狮一对。门顶部分,镶嵌着留幅梅、兰、菊、竹木雕图画,刀功娴熟,技艺超群。祠前有一门坪,踏上五级台阶,为一小坪,两侧连着主体建有房间。踏入大门,即见第一口天井,再上,即是第二口天井,因此,中厅的上下,皆为天井了,再上,即为上厅(主厅)。再入,即是土塑麒麟瑞兽,山水风光等八幅图画。整个祠堂墙体,都是青砖砌顶,厅内分成三格,以柱为界,分成左、中、右三部份,以中格最宽。上厅中格栋梁,长十余米,做成泥鳅形体,两头小,中间大,单头直径30公分,中间60公分,画上八卦太极图。大厅栋梁以下,挂着历代裔孙的功勋匾额,如:“金马玉堂”、“至孝神孚”,… …等等,不一而足,蔚为壮观。
大宗祠建成两年后,公之九世孙一槐公贡献墓穴,建立肇熙公墓于三饶河口村卓屋埔。穴名“金龟朝北斗”,坐丙向壬兼子午分金。民间流传,当年三饶以北下雨,站在坟前朝北眺望,九条山泉水浪花滚滚奔涌而来,大有万水朝宗之状,可见这是风水宝地之所在。历经沧桑,时代变迁,墓地受损。在台湾詹姓宗亲总会创会会长詹昭榜的倡导下,众乡贤达贵热心贡献,慷慨解囊,通力合作,一九九二年进行重修,于一九九五年四月建成肇熙公纪念园。肇熙公纪念园面积共10.8亩,至今花木葱葱,蔚为壮观,并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为祭祖日。肇熙公墓地经受世代之变化,经过重建,面目焕然一新。
而詹氏大宗祠也因年久失修,墙倾桁斜。2006年,由乡贤詹益表等人率头,詹作良、詹建怀等众裔孙慷慨解囊,捐资修建。遂成立“整修肇熙公大宗祠筹委会”,与政府协商收回祖祠,并呼吁众多裔孙大力捐资,聘请良师于2007年6月18日开始动工修建,于2010年始告竣工。现宗祠修缮一新,择日于辛卯年五月初六卯时举行晋主庆典。愿我祖上安坐龙位,祖宗幸甚,裔孙幸甚!

 字辈派语
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 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
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 奕禩遵庭训天申福自均
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 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
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 运际昌明会纲常万载循

 姓氏典故
上古周朝时,周宣王支子赐姓詹,封为詹侯,其子孙以封号为姓,相传姓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