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河南-温县-郭瑞祥 - 族脉网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族脉网,家谱,打印,免费家谱软件,网上缅怀

 
世图 集锦 名册 影集 资料 内容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详细资料

 
家谱派系:  (无)
家谱堂号:  (无)
创建时间:  2009-03-12
版主登录名:  grash1967
开放状态:  公开
浏览次数:  1004
 
总人数 (含配偶):  44
总辈份:  16
世号排序方法:  自然辈份
 
男性人数 (含配偶):  33
女性人数 (含配偶):  11
 
在世人数 (含配偶):  42
辞世人数 (含配偶):  2
 
最老成员生日:  1941年8月19日
最新成员生日:  1967年8月11日
 
家谱文选:  0
抒怀留言:  0
 
起源省份:  河南
起源地名:  罗坡底
 
第一继承人: 
第二继承人: 
 
亲友链接:  Zl9wdWJsaWNfMzg5Lmh0bWw=

 家训导语-先公略史
郭氏重修家谱前言

盖闻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人之有祖先也。故饮水必须思源,报本理当追远。追述历代宗亲之世代根源,方能报答宗亲之丰功伟业。按郭氏原籍山西省洪洞县人氏,村名不详,在明朝永乐四年,奉旨迁来河南省温县境西清峰岭一带,黄河之滨而家焉。后因黄河洪水为患,不能安居,住家北迁,落于清峰岭下居住。从此乡党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繁衍宗支。
据历代族长言传,郭氏家谱失传,其原因有二:一曰家谱为河南巩义郭姓拿走,无处找寻;一曰黄河洪水泛滥,族人忙于逃命,家谱为洪水冲走。竟其原因何在,后人不得而知矣。
原家谱三晓等祖以上名讳不详,无法延续,以三晓为祖为一世,延续而下。十年动乱,家谱又遭破坏,今重修家谱,理清世代,并议出二十四字代替世代,每字代表一世,从十四起,领第一秉字起名,以次轮推,不得再乱。凡我后辈子孙当遵遁之,以为后世示则焉。

秉学立宪 镇静继长 治国安邦
一举平乾 承本厚德 崇育旭光

 字辈派语
秉学立宪 镇静继长 治国安邦
一举平乾 承本厚德 崇育旭光

 姓氏典故
第一种解释: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第二种解释: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第三种解释: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第四种解释: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第五种解释:回族中的郭姓,早期见于元代福建泉州和惠安等地。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著名的),”即郭氏先祖郭广德(波斯语译汉姓“郭”音为“贡”,且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故郭广德译后为“德广贡”)。今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可参见《泉州伊斯兰教石刻》、《郭山义房家谱》、《温陵螺阳奇山郭氏族谱》、《华山里顶前架郭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