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氏的历史名人 -- 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
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
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
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
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
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
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
厉仲芳:(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宋朝将领。
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厉 汪:(生卒年待考),字万顷;浙江东阳人。著名南宋朝大臣。
宋隆兴年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厉 鹗:(公元1692~1752年),字太鸿,又曾字雄飞,号樊榭,又自号花隐;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原籍慈溪。著名清朝学者。
幼孤贫,至寄居沙门。性颖悟,初学为诗,便惊长老。稍长,于书无所不窥。清康熙庚子年间举于乡,需次县令将入都,道天津,留滞查氏水西庄数月,竟不谒选而归。
清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报罢,闻扬州马氏藏书最富,因客之,尽探其秘牒,往来大江南北,主盟坛坫者凡数十年。尝病《辽史》太简,阅四百余年无有为之增益者,乃仿裴世期注《三国志》列,而不就书作注,位摘史文为纲,历引郡书于下,间作案语以断之,成《辽史拾遗》十卷。于辽一代二百年事凡有可考见者,粲然具备。盖亦正史外所不可少之书。又仿计敏夫《唐诗纪事》例,成《宋诗纪事》一百卷。并号赅博。才清逸,
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秋林琴雅》六卷,《南宋院思录》八卷,《东城杂记》二卷,《增修云林寺志》八卷,《湖船录》一卷,均梓行。
厉 志:(公元1804~1861年),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浙江定海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
厉以宁:(公元1929~今),江苏人。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他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历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著有大量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按:
厉以宁的经济理论,完全是建立在“商融开放”的基础上的,因此,“鲸须派”与“楫盗派”针对其学术观点以及经济政策的争论亦历来非常激烈。本书对此不予评论。
厉聚龙:(公元1941~今),江苏无锡人。著名生育医学专家。
1963年毕业于无锡医学专科学校中医专科。现任江苏锡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不育不孕专科主治医治、院长助理,医务科长等职。
出身中医世家,全家现有十人从事医学专业。擅长自拟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女性不孕症,性功能异常,妇女病,乳房小叶增生等疑难顽疾。曾多次外出进修学习拜师深造。
参加全国性不孕不育症提高班,男性病高级医师学习班,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习班,撰写论文十余篇,分别于国际、省级、全国书刊、市级等入选刊登、全国学术大会交流。曾获三等奖、优秀论文称号,获奖杯、奖章、锦旗,编入《世界名人录》中。
中华名医协会会员、二十世纪中华名医,国际中医男科学会会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科委员。
潜心中医临床三十六年,学验俱丰。任《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一书编委。长期致力于男性科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收到较好疗效。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及记三等功。被评为1999年锡山市优秀医务工作者。
厉文龙:(公元1941~今),浙江金华人。著名基础教育家、作家。
一级教师。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浙江金华鞋塘中学档案员,系赤松、江汉诗社社员。
1992年作品“端午节怀屈原”荣获全国心系中华“神州杯”诗文大赛;日体诗词优秀奖,并入编《心系中华优秀诗文选》;1993年,作品入编《中华当代诗词家名录》、《华夏吟》(1994年)作品人编《当代诗词选集》;1995年,作品入编《华夏吟友》,槛联作品在参加《金华晚报》举办中秋征联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996年,作品“烷溪沙·春景”入编“振万杯”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选《刺桐春韵》;1997年,槛联作品参加“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全国槛联大赛,被评为佳作,并入编《华夏之光》;同年,参加北京《中国作家》笔会,作品“‘金铂宴’有感”荣获三等奖;1998年,作品人编《中华当代诗家手迹选》、《中华当代绝句精选》,楹联作品荣获“恩来百年”全国征联大赛长联优秀奖。
另外,已入选待出版的有《中华英杰大典》、《中华当代诗词家辞典》、《人民心中的邓小平》等典籍。
厉季昌:(公元1950~今),浙江湖州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1980年毕业于湖州卫校。现任浙江省湖州市锦山卫生院院长。长期从事医务、卫生领导工作,具有丰富的领导和实践管理经验。曾任浙江省湖州市锦山卫生院支部书记,院长以来,带领党组一班人,团结一心,大胆创新,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工作深入,求真务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院被湖州市委、市政府命名湖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卫生院称号,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批爱婴医院,浙江省产科质量优胜单位,每年接待省内外同行来该院参观学习几十批。
他曾入编《中国当代改革者创业篇》一书、《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二卷)、红旗出版社出版的《鲜红的党旗》等辞书。1997年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农村基层优秀工作者称号。
厉建华:(公元1957~今),女;山东日照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中学高级教师,1971年参加工作。曾任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教师,现任东港区石臼街道教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小学教研室主任。她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形成了“快节奏、高密度、大容量、高效益”的教学风格。在青岛所教的六届毕业班的数学、自然成绩皆为全区第一。
在石白任教的数学成绩列全街道小学二十二个平行班之首。她先后辅导十三名学生两次获省利、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二等奖”。曾六次举行省、市公开课,她的教学技艺多次受到省有关专家的好评。
1991年在全市教研员讲课评课比赛中获总分第一名,获“日照市教研员讲课评课比赛一等奖。”她1986年获“青岛市小学教学能手”,1991年获“日照市优秀教研室主任”,1992年获“日照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1993年获“日照市优秀教师”,199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她“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1995年获“东港区优秀教研员”,1996年获“日照市巾帼建功提名奖”。 跟帖时间 2010-03-23 22:04:4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厉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周;望出南阳:全联典指厉氏的源流和郡望。
威弭郡盗;名重文坛: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东阳人厉文才,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省钱塘人,康熙年间举人,能诗善词,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等。
勋铭带砺;绩茂循良:全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东阳人厉汪,字万顷,隆兴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2.五言通用联: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厉鹗,字太鸿,钱塘人,有《宋诗纪事》。
拂竹鸾惊侣;经松鹤对群: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厉玄《猴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句联。厉玄,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侍御史。
农亩时勤业;儒林日漱芳: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在旧时封建社会宗族认为: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等等。
3.六言通用联:
指画巨松称冠;武学诸子第一: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厉志,字骇谷,定海人。工诗善画。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见者惊为奇迹。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举人厉仲芳,东阳人,以武学诸生举第一名,有将才。曾造战车九车弩,后人用以败金兵。
非显非藏姓氏;半耕半读人家: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此联为江苏省扬州市厉氏宗祠联。全联典指该族的悠久历史。“青毡”,代称士人故家旧物。语出《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夜里在斋中睡觉,有几个小偷进到屋里偷东西。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的旧物,把它放下吧!”群偷惊走。“白屋”,指用茅草盖的房子,也指穷士的住宅。
山水怡情,容州动故乡之恋;廉明作宰,青田兴去后之怀: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官吏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为道州刺史,时贼寇猖狂,文才临郡期月,群盗悉平,甚著威爱,后改容州刺史。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青田知县厉升,字文振,无锡人。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 跟帖时间 2010-03-23 22:01:5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厉氏的字辈排行 -- 湖北丹江厉氏字辈:“有大成明开国应选”。
湖北孝昌厉氏字辈:“大学明德圣泽天长”。
江苏仪征厉氏字辈:“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传家猷”。
山东日照厉氏字辈:“保复建彦承宗茂善存公怀秀嘉贞乃传端明宣进希策启信聿敷衍庆续择膺慎”。
浙江乐清厉氏字辈:“连清景洪奇嘉星如日月”。
河南南阳厉氏字辈:“永文成炳志相三星忠义观敬”。
河南信阳厉氏字辈:“金有富国心明全启自成(泽洪万代全)”。 跟帖时间 2010-03-23 21:59:3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历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无锡锡山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始迁祖为[元]厉惟贤。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岭南厉氏宗谱,(清)厉学□等纂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厉文才。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十七卷,(清)厉贻锋等纂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修,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浙江东阳岭南厉氏宗谱,(清)厉贤佐等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三十三卷,(清)厉凤梧等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厉文才。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仪征厉氏支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自明万历三十二年~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604~1948年)多次纂修,共存六十余卷,保管完好。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六石镇日上村委会。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四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隐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佐村隐珠堂厉开成处。同版另一部今仅存十四卷,已局部破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千祥姜山头厉士秋处。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重修铅印本,今仅存谱首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东门乡厉茂荣处;同版另一部五十二卷,完好无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花墙头厉锡清处。
浙江东阳瑞山厉氏重修完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二十二卷,第十六卷、第二十二卷已佚,局部破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徐宅前屋厉金位处。同版另两部各二十二卷,完好无损,由浙江东阳山店乡殿下厉匡弼、三联乡楼门厉瑞高各收藏一部。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三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防军溪西厉开灯处。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六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存两部,有局部破损。现被分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防军溪西厉守水、厉朱门处。
厉氏重修宗谱二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第二十一卷佚,破损严重。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明德乡。
浙江永康郭段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永康坦川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山东海曲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3-23 21:57:2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厉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黜,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2.堂号:
范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
佛子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隐珠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23 21:54:5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厉氏的迁徙分布 -- 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六位门阀。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周朝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十二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国的厉公秉政于公元前824~前816年。齐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氏始祖。
“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朝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朝的厉鸮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今河北临漳)太守义阳侯厉温,厉温的儿子名厉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厉温的孙子有厉次宗、厉次元两个,其中厉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
至宋朝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在宋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氏始祖。厉氏族人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
明朝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氏始迁之祖。厉国华的曾孙有厉永泰、厉永隆、厉永安、厉永志四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族人辟为四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27年),共历十六世。
厉氏族人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朝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朝诗人厉玄(唐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朝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 跟帖时间 2010-03-23 21:52: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