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2-11 21:12:48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3364 跟帖次数 9

第一个渊源: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

据史籍《姓纂》上记载说:“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姓,因天水上廛县,汉初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根据史籍《水经渭水注》的解释,是“岐水东迳姜姓城,南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称为姜水。至于岐水,则在今陕西省的岐山县西面,作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氏炎帝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即以姜为姓,子孙世代相传。又据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姜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氏、甫申氏、吕姓、纪姓、许姓、向姓等姓氏。

姜姓族人共尊炎帝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桓氏,出自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属于以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唐朝上元时期,有桓氏者改为姜姓。如东汉经学大师桓荣的后裔桓庭昌,在唐朝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为大司徒,准制改为姜姓,其子孙后代世代称姜姓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姜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地区,隶属正黄旗满洲。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姜佳氏部落随清军入关,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其族第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图、胡什布三人奉命调驻奉天(今辽宁沈阳),后调丹东凤凰城南老虎洞一带驻防。其后代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称姜姓,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宋书·吐谷浑传》记载,宋朝时期,西南地区有羌族人改汉姓姜姓。

今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姜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炎帝、姜尚(吕尚、姜太公、太公望、齐太公)、桓庭昌。

姜氏的帝王国君 -- 姜 尚:(公元前1129~前1000年待考),字子牙,又名吕尚;东海东吕乡人(今山东日照,一说其先祖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邑即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商朝末期姜族的首领,周朝初期齐国的缔造者,齐国第一任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前?~前1000年待考,终年岁数一百二十九岁(待考)。

姜尚是东方古夷族人。他祖先在舜帝时当过一方的部落酋长,因曾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邑,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夏王朝以后,吕氏子孙繁衍分化,姜尚一家却逐渐穷落了。

姜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一晃姜尚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而抱负仍然不能实现。后来他听说西方周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渭水河边。

关于姜尚遇周文王的经过,在史籍《史记》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姜尚假装在磻溪钓鱼,期待着周文王来临。这一天,周文王出土打猎,路过磻溪,见到正在垂钓的姜尚,两人搭上话,越谈越投机。姜尚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安邦治国的见解。周文王无比钦佩,高兴地说;“您正是我祖上太公亶父所盼望的圣人呀!”从此姜尚又得了个“太公望”、“姜太公”的别号。周文王与姜尚同车而归,封姜尚为太师。另一种说,周文王暗中集聚力量,企图反商,被崇侯虎发觉,报告给商纣王。纣王大怒,把周文王抓起来关进羑里(今河南汤阴)。周文王手下的大臣散宜生和闳夭知道姜尚很有本事,便请他来,三人商议出一条妙计:搜寻美女、骏马、珍宝献给纣王,表示周对商的“忠诚”。贪婪的纣王果然中计,释放了周文王。周文王回国后拜姜尚为师。

姜尚给周文王出主意,首先“修德以倾商政”。商纣王贪酒好猎不得人心;周文王便禁酒止猎,争取人心。商纣王肆意压榨百姓,人民困苦不堪;周文王则实行“裕民”政策,即有节制地征收租税,使人民有些积蓄,发生努力生产的兴趣。商纣王招诱奴隶,引起其它小国的怨恨;周文王就制定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的法律,意思是:奴隶逃亡就大搜索,“谁的奴隶归谁,不许藏匿逃亡奴隶。这样,大大提高了周在诸侯国中的地位。甚至虞、芮两国之君为争田地打官司,都愿跑到周来解决,因为他们都承认周文王是“仁人”。天下诸侯听说此事,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有四十多国归顺了周。接着,姜尚替周文王筹划向周围发展势力。周依次“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邗”、“伐崇侯虎”,这些都见于《史记•周本纪》。周原甲骨中还有“伐蜀”、“征巢”的记载,可见周不但向西,而且向南开拓疆土,势力直达江汉流域。到周文王晚年时已“天下三分,其二归周”,造成了包围商朝的形势,姜尚的计谋是成功的。

周文王逝世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姜尚辅佐周武王代纣。出师前,卜龟兆,不吉利,又赶上风雨暴至,诸侯们都很恐惧,只有姜尚认识到机不可失,坚决劝周武王起兵。果然弄得商纣王措手不及,周朝由此灭掉了商朝。周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储存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添加封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这些主张也多出自姜尚。

周王朝取代了商王朝后,周武王为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土,采取“封建亲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姜尚赴齐国,走得很缓慢。这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里的人对姜尚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您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赴国的人吧?”姜尚听罢,连夜起床登程。黎明时分,他来到营丘,正赶上莱国夷人进攻营丘,姜尚及时组织人马击退了莱人。这件事说明,姜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仍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姜尚治理齐国,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简单适宜的政策,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统观姜尚的一生,他算得上商未周初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姜 汲:(公元前999~前?年待考),亦称姜及,姜太公姜尚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二任国君齐丁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999~前?年待考,终年岁数待考。

姜汲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颇受重用,又是周康王姬釗执政时期的顾命大臣。

原来,齐丁公的嫡子姜季子本该在其后受位,但他让位于其弟姜叔乙,自己则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成为后世崔氏一族的始祖。



姜 得:(生卒年待考),齐丁公姜汲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任国君齐乙公,在位时间待考,终年岁数待考。

齐丁公逝世后,姜得的兄长姜季子本该即位,但他让位于弟弟姜得,自己去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姜叔乙即位,是为齐乙公。



姜慈母:(生卒年待考),齐乙公姜得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四任国君齐癸公,在位时间待考,终年岁数待考。

姜慈母史载无多,大约卒于周懿王姬囏末年,传位于儿子姜不辰。



姜不辰:(公元前?~前863年待考),亦称姜不臣,齐癸公姜慈母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五任国君齐哀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前863年待考,终年岁数待考。

周夷王姬燮执政时期,纪国君侯在周夷王面前进谗言,结果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姜不辰。

齐哀公死后,他的异母弟姜静被立为齐国君主,就是齐胡公。



姜 静:(公元前?~前860年待考),齐哀公姜不辰之弟;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六任国君齐胡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62~前860年为期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哀公含冤而死后,姜静即位为齐国君主,是为齐胡公。

为防纪国暗算,齐胡公在公元前861年将国都从营丘(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国人皆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姜山乘机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了齐胡公。



姜 山:(公元前?~前850年待考),齐哀公姜不辰之弟;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齐国第七任国君齐献公,是第六任君齐胡公之异母弟,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59~前851年为期九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胡公姜静即位为君后,为防纪国的暗算,在公元前866年从营丘(今山东临淄)迁都至薄姑(今山东临淄西北五十里)。

当时,这一举措对齐国人民震动很大,大家皆有怨言,因此,姜山联合了亲信私党,率齐国的营丘人杀死了齐胡公,将齐胡公之子驱逐出境,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齐献公又把国都从薄姑迁回营丘,受到齐国民众的欢迎。之后,齐献公扩建营丘城,因新城滨临淄水,故易名临淄,九年后齐献公逝世,其子姜寿继位。



姜 寿:(公元前?~前825年待考),齐献公姜山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八任国君齐武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50~前825年为期二十六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武公十年(公元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这一年起,中国的历史开始有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连司马迁的《史记》亦不能免,只能寄希望于当今的“断代史研究工程”项目的成果。

齐武公二十六年(公元前825年),齐武公病逝,其子姜无忌继位。



姜无忌:(公元前?~前816年待考),齐武公姜寿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九任国君齐厉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24~前816年为期九年,终年岁数待考。

姜无忌即位后,昏愦暴虐,齐国人皆痛恨之,因此联络了齐胡公姜静之子,在齐厉公九年(公元前816年)杀死了齐厉公。但齐胡公之子亦皆战死,齐国人只好又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继位。



姜 赤:(公元前?~前804年待考),齐厉公姜无忌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任国君齐文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15~前804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了齐胡公姜静的儿子们杀死了齐厉公,齐胡公的儿子们也在内乱中皆战死,齐厉公之子姜赤即位,是为齐文公。

周宣王姬静十三年(丙戌,齐文公元年,公元前815年),齐文公把参与暴乱杀齐厉公的七十余臣民们全部处死,至此,长达四十余年的齐国宫廷内乱结束。

周宣王二十年(癸巳,齐文公八年,公元前808年),晋穆公取齐女为夫人。

周宣王二十四年(丁酉,齐文公十二年,公元前804年),齐文公逝世,其子姜脱继位。



姜 脱:(公元前?~前795年待考),亦称姜说,齐文公姜赤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西周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一任国君齐成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803~前795年为期九年,终年岁数待考。

史籍对齐成公姜脱无太多记载,周宣王姬静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齐成公在位九年逝世,其子姜购继位。



姜 购:(公元前?~前731年待考),齐成公姜脱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二任国君齐前庄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794~前731年为期六十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前庄公是个一心励精图治振兴齐国的人。有一次出游,他看到一只螳螂挡在自己的辇车面前,却不认识这是什么昆虫,便问车夫,车夫告诉他这个螳螂很自不量力,只知前进不知后退。齐前庄公想了想说:“如果它是人的话,一定是名勇士,我们要尊重它。”于是吩咐车夫绕开那只螳螂,留下了千古寓言“螳臂当车”。此后,天下英雄闻讯,纷纷前来投奔齐前庄公效力,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晏子。

在前齐庄公执政的时代,齐国保持并扩大了强大的国势,在春秋时期的诸侯战乱中,都是齐国去打别国,而没有别国敢来攻打齐国。

但前齐庄公又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当他去攻打莒国时,手下有个大将叫杞梁,论本领足能指挥数十乃至上百辆战车,可是齐前庄公不察其勇,仅让他和华舟合用一辆战车,把他当名小兵卒使用。结果杞梁感到委屈,便怄气在战场上一味拼杀,以显示自己的勇气和武艺,结果莒国虽然被打败了,杞梁却也战死了。

齐前庄公也是个性情中人。当杞梁的尸体被运回来后,杞梁的妻子孟姜在路边哭泣。齐庄公心中感动,当即就准备下车祭拜。可是孟姜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如果无功,就不劳君王下车,如果有功,那么就应该正式祭奠,而不是在路边草草祭拜了事。齐前庄公抹不开面子,只能跟着孟姜去了她家,正式设了灵堂祭拜杞梁。



姜禄甫:(公元前?~前698年待考),齐前庄公姜购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三任国君齐釐公,即齐僖公,在位时期从公元前730~698年为期三十三年,终年岁数待考。

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一年(公元前730年),齐前庄公逝世,齐釐公姜禄甫即位。

周平王五十一年(齐釐公十年,公元前720年)冬季,齐釐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为诸侯国间互相结盟的开始。

周桓王姬林三年(齐釐公十三年,公元前717年)夏季,齐釐公又与鲁隠公结盟于艾。其后的十数年间,齐厘公先后多次主持诸侯国会盟,平解了宋、卫两国之争;与郑、鲁两国联手,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伐宋国;以郕侯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干预许国之乱,迫使许庄公出走后,立其弟姜郑为许国君主是为许叔;平定了宋国的华督之乱;与郑国联合击败了狄戎;伐鲁国及伐郑国等等,使齐国俨然成为一个春秋霸主的局面。

周桓王二十二年(齐釐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釐公逝世,其子姜诸儿继位。

齐釐公生有两女,皆“绝色倾城”,长女嫁于卫国君主,即著名的卫宣姜,次女就是著名的鲁桓公夫人文姜。



姜诸儿:(公元前?~前686年),齐釐公姜禄甫之子;山东营丘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四任国君齐襄公,在位时期从公元前698~686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姜诸儿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哥哥。周庄王姬佗元年(公元前698年),姜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在位时期,齐国愈强,曾接连攻伐卫国、鲁国、郑国等诸侯国。

但齐襄公荒淫无道,常杀戳无辜,还与其妹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数次谋杀弟弟姜小白,结果大失齐国人心。

周庄王十一年(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去打猎,发现一头野猪,他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反而引得野猪兽性大发,齐襄公惊恐中遗失一了只鞋子。当晚,齐国大将连称就发动了兵变,看见那只鞋子,于是逮获了齐襄公。

之后,其堂弟姜无知(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联手杀死齐襄公,连称、管至父继立姜无知继位。



姜无知:(公元前?~前686年),齐襄公姜诸儿之堂弟;山东营丘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五任国君齐前废公,在位时期从公元前686~685年为期两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姜无知,是齐厘公同母弟姜夷仲年的遗腹子,甚得齐厘公的宠爱。

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冬季,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联手杀害齐襄公姜诸儿,立其堂弟姜无知即位,是为齐前废公。

齐前废公即位后,立即动手铲除其他王族,齐国大夫鲍叔牙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姜小白只好逃奔莒国(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则偕公子姜纠逃奔鲁国。

两个月后,齐国大臣雍廪杀了齐前废公姜无知与大夫连称,鲍叔牙偕姜小白抢先回到临淄(今山东淄博)继位。



姜小白:(公元前?~前643年),齐襄公姜诸儿之弟;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85~前643年为期四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桓公齐釐公之子,齐襄公之弟,是首先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君。

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姜小白屡次进宫劝谏,但齐襄公不听,反而要杀他,他便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

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襄公的族弟公孙无知、大臣连称、管至父等串通发动政变,杀了齐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姜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姜小白继位。

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阻止姜小白回齐国,弯弓疾射,一箭射在了姜小白的衣带上。姜小白急中生智,假装中箭,倒在马车里。管仲以为姜小白已死,便放心地载着公子纠慢慢驱车走向齐国。

鲍叔牙乘机带着姜小白抄近道,枪先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即位后,齐桓公重用鲍叔牙,并听从鲍叔牙的意见,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姜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

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

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齐桓公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但在管仲、鲍叔牙相继去世后,齐桓公却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

在位四十二年后,齐桓公于周襄王姬郑九年(公元前643年)。在准备发丧期间,他的五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争夺王位,至使齐桓公的尸体生蛆,蛆虫都爬出了窗外,逝世后六十七天才得以下葬。

齐桓公以后,齐国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他所创下的春秋霸业也就迅速衰落了。



姜无诡:(公元前?~前643年待考),亦称姜无亏,齐桓公姜小白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七任国君齐中废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43~前642年为期三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姜无诡的母亲为长卫姬。

当齐桓公姜小白年老病重时,宠臣易牙、竖貂、卫开方等人禁锢齐桓公于室,筑高墙不准其他人进入。到了后来,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之后,齐桓公的诸位儿子各相争夺王位,根本无人理睬父亲的尸体,致使齐桓公在灵床上六十七日不得下葬,生蛆出于户外,无人敢收葬。

后易牙、竖貂残酷杀害了齐国反对他们的群臣,立公子姜无诡即位。

太子姜昭无奈,只好求助于宋襄公子滋甫(子兹父),宋襄公立即率兵攻打齐国。由于齐国人素恨易牙、竖刁二臣,于是里外应合,大军势如破竹,迅速攻至国都,杀了易牙、竖貂。之后,齐国大夫高子、国子将在位仅三个月的姜无诡处以绞刑,因其无谥号,史称“齐中废公”。

之后,姜昭继位。



姜 昭:(公元前?~前633年待考),齐桓公姜小白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八任国君齐孝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42~前633年为期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姜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子滋甫(子兹父)予以照应。

周襄王姬郑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被饿死,五个儿子姜昭、姜元、姜雍、姜潘、姜商人争夺君位,彼此之间打得一塌糊涂,原齐桓公的宠臣易牙与竖貂杀众大夫,拥立公子姜无诡为君,姜昭只得逃奔宋国。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春,姜昭请求宋襄公相助,宋襄公便联合了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国,以助姜昭归国争位。农历3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国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了竖貂、无亏,迎立太子姜昭。

但其余四各公子的追随者立即兴兵攻打已入齐国境内的太子姜昭,迫使其又逃回宋国。农历5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国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太子姜昭遂得以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是为齐孝公。

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急速衰落,齐桓公辛苦创立的霸业告终。



姜 潘:(公元前?~前613年待考),齐桓公姜小白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八任国君齐昭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32~前613年为期二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孝公逝世后,其子被大夫卫开方所杀,公子姜潘乘机夺位,是为齐昭公。

齐昭公在位期间,与晋文公姬重耳联师战楚国于城濮,晋文公会同齐、宋、鲁、蔡、郑、卫、莒八国之君盟于践土,结为同盟,共同对敌“荆楚之蛮”的楚国。

周顷王姬壬臣六年(齐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年初,齐昭公逝世,其子姜舍继位。



姜 舍:(公元前?~前613年待考),齐昭公姜潘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十九任国君齐后废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13~前613年为期五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周顷王姬壬臣六年(齐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农历4月,姜舍即位,仅五个月,就被齐昭公之弟、叔父姜商人于农历10月所弒,姜舍人自立为君。



姜商人:(公元前?~前609年待考),齐桓公姜小白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任国君齐懿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12~前609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桓公在世时,姜商人就曾仗势蛮横与大夫邴原争田邑之界,不料管仲以姜商人理屈,将田地断归邴氏,姜商人由此衔恨于心。

齐桓公去世后,诸位公子争立相攻,奸臣竖刁、易牙拥立姜无诡。此时齐桓公横尸在床,蛆出于户,姜商人等却无动于衷。

在齐昭公姜潘逝世后,其子姜舍即被公子姜商人杀死,自立君位,遂了当国君的大愿,是为齐懿公。

齐懿公即位后,首件“国事”就是尽夺邴氏之田,掘邴原之尸而刖之。他又怨恨管仲,因此又削其后裔的封邑。齐懿公还十分好色,大肆淫欲宫中,还夺取了自己的参乘(马车司机)庸职之妻。

邴原之子丙戎怀忿恨在心,便和齐懿公的参乘庸职二人合谋,乘齐懿公出游时一举杀之,然后归告齐君祖庙,从容出逃。

齐国人因为亦恨齐懿公骄恣,遂废其子不得即位,而从卫国迎齐桓公之子姜元继位。



姜 元:(公元前?~前599年待考),齐桓公姜小白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一任国君齐惠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608~前599年为期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姜元的母亲为卫国女子少卫姬。齐桓公逝世后,姜元因躲避齐国内乱,所以逃往卫国。

齐懿公姜商人即位后非常骄横,人心不归附。所以在齐懿公被丙戎和庸职杀死后,齐国人根本就不让齐懿公之子即位,而从卫国迎接公子姜元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惠公。

齐惠公在位期间,大夫崔杼曾得到宠幸,到齐惠公逝世后,齐国大夫高氏、国氏等贵族怕受他胁迫,便合力把崔杼驱逐出国,崔杼也逃到了卫国(后来崔杼又扶立齐后庄公即位)。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在位十年后逝世,其子姜无野继位。



姜无野:(公元?~582年待考),齐惠公姜元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二任国君齐顷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598~前582年为期二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邲之战后,当时的晋国霸业衰落。晋景公姬孺继位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愤图强,想争取与楚国通好的齐国背楚从晋,但齐顷公见晋国当时打不过楚国,自己又是个大国,便对晋使臣克极不礼貌。

周定王姬瑜十六年(公元前591年),晋、卫两国联合攻齐国,迫齐顷公与晋国结盟。

当时齐国、鲁国因边界纠纷,已经结成了世仇。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又撕毁盟约,并联合楚国进攻与晋国结盟的鲁国。年初,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今山东泰安),当自己的宠臣卢蒲在战斗中逞能被杀后,齐顷公怒而攻至鲁国巢丘(今山东泰安),并击败了支援鲁国的卫国军队。

晋景公见联齐不成,遂应鲁、卫两国的要求,派上大夫邹克率兵车八百乘及戎人步兵联合攻齐国。

齐顷公闻讯东撤,晋、鲁、卫三国联军尾追至糜笄(机)山下。在农历6月17日,两军列阵于马鞍山下(今山东济南)。齐顷公求胜心切,自恃齐军勇猛,蔑视晋军,马不披甲便领兵冲向晋军。激战中,晋军主帅邰克中箭,力不能支,欲退回营,而当时驾车的驭者解张虽也负伤,但仍坚持一手驾车一手代郁克击鼓指挥,并与车右郑丘缓协同,鼓舞晋军奋勇拼杀,结果晋军反败为胜,大败齐军。

齐顷公引残兵而逃,“三周华不注”,差点被俘,幸得大夫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了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才得以逃走。

晋、鲁、卫三国联军一直尾追,直至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城下,逼迫齐顷公割地求和,与晋国结盟。

马鞍山之战后,齐国国势趋衰。齐顷公因此转变国策,变得低调内敛,尽力周济国内穷人、照顾鳏寡,在执政后期还颇得民心。



姜 环:(公元前?~554年待考),齐顷公姜无野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三任国君齐灵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581~前554年为期二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灵公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

周简王姬夷十六年(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齐灵公有个怪僻,就是喜欢看女扮男装,结果为晏婴所谏止。

周简王十八年(齐灵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54年),齐灵公逝世,在卫国的崔杼拥立齐灵公之弟姜光继位。
姜 光:(公元前?~前548年待考),齐顷公姜无野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四任国君齐后庄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553~前548年为期六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灵公病危,崔杼拥立太子姜光即位,即齐后庄公。

齐惠公逝世后,齐国大夫高氏、国氏等贵族将崔杼驱逐出国,崔杼逃到了卫国。在拥立太子姜光即位,崔杼得志,又以宿仇杀害了太傅高厚。

齐后庄公十分好色,在周简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即与崔杼之妻棠姜有染,崔杼得知后大怒,竟然联合大舅子棠无咎将齐后庄公杀了,然后另立齐后庄公的弟弟姜杵臼为国君。



姜杵臼:(公元前?~前490年待考),齐顷公姜无野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五任国君齐景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547~前490年为期五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姜杵臼是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晏子)辅政。

史书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在史籍《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中都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喜欢打猎,箭法却不怎么高明,晏子曾劝谏过他。齐景公颇能纳谏,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齐国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曾豢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恃勇无礼,而向齐景公进言翦除之,齐景公不知晏子有何能耐除去齐国最著名的勇士,于是饶有兴趣地答应了。

晏子准备了两个桃子,诡言称给功劳最大的,交到三位壮士面前,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就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当年齐桓公称霸后,齐国很强盛。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齐景公非常器重国相晏子。有一次,齐景公到东海游玩。突然,一名役使飞马而至,向齐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

齐景公当即放弃游玩,十分焦急地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参乘(车夫)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车夫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齐景公嫌参乘驾得太慢,就将参乘推开,亲自赶起车来。他驾车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前进,就干脆下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劝阻道:“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呢。”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

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周敬王姬丐三十年(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病逝,其子姜荼继位。



姜 荼:(公元前?~前489年待考),齐景公姜杵臼之幼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六任国君齐晏孺公,即齐晏孺子,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89~前489年为期十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周敬王姬丐二十九年(齐景公五十七年,公元前491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姜荼为太子,并驱逐其他公子到东莱去。

周敬王三十年(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病逝,姜荼即位,还是个娃娃。

一年还不到的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大夫田乞(陈乞)就发动了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邑,不久即弒杀了幼君姜荼,还将姜荼的母亲芮子驱逐出境,然后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姜阳生为新君。

姜荼在位仅十个月就被弒,史称齐晏孺子。



姜阳生:(公元前?~前485年待考),齐景公姜杵臼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七任国君齐悼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88~前485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姜阳生在周敬王姬丐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被大夫田乞扶立为君,是为齐悼公。

周敬王三十五年(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吴、鲁两国联合攻打齐国南方,当时齐国大夫鲍牧因原来就与齐悼公有矛盾,田乞就乘此战乱之机挑唆鲍牧杀死了齐悼公,然后,由田乞出面扶立姜壬为君。

从此,田氏家族成为齐国最大的专权世家。



姜 壬:(公元前?~前481年待考),齐悼公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八任国君齐简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84~前481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简公姜壬被田乞扶立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陈成子、田常、田成子)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齐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以借此除家族势力已经很难遏止的田恒。

周敬王姬丐三十九年(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阚止在上朝途中遇到田氏族人田逆胡乱杀人,遂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

由于阚止惧怕田氏势力,便在齐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一族。阐止的家仆陈豹为田氏同族,便将此计谋抢先告知了田恒。

同年农历5月,田恒先发制人,率军入宫,劫持了齐简公。阚止率军反攻,却被田氏家军击败。其后阚止出逃,田氏家军穷追不舍,情急下阚止迷了路,结果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族人杀死。

农历6月,齐简公与王妃在仓皇逃往舒州(今山东东平)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追上杀死。由于宰予支持田恒,在此次政变过程中被齐简公所杀。事后,田恒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田恒自任太宰。

此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周礼君权卫道夫孔子的极大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因此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然后亲自入宫朝见鲁哀公,恳请鲁哀公发兵伐齐,以正礼秩。

但孔子的提议根本就没有得到鲁哀公姬将与太傅季康子的支持,孔子十分恐慌,连声叹道:“吾道穷矣”,于是《春秋》一书绝笔。



姜 骜:(公元前?~前456年待考),齐简公姜壬之弟;山东临淄人。著名战国时期姜姓齐国第二十九任国君齐平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80~前456年为期二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周敬王姬丐三十九年(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农历6月,田恒杀齐简公和阚止,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是为齐平公,然后自立为齐国太宰(宰相),完全把持了齐国国政。

从此,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齐平公、齐宣公、齐康公三代。

田常子为宰相时,经常告诉齐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姜 积:(公元前?~前405年待考),齐平公姜骜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战国时期姜姓齐国第三十任国君齐宣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55~前405年为期五十一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宣公执政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太宰,这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在周贞定王姬介十六年(齐宣公三年,公元前453年),发生了“三家分晋”的重大历史事件。

周考王姬嵬元年(齐宣公十五年,公元前440年),田庄子病逝,其子太公田和继为太宰。

周威烈王姬午十三年(齐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出兵伐晋国,毁黄城(今山东冠县),围阳狐(今河北大名)。

周威烈王十四年(齐宣公四十四年,公元前412年),齐国又征伐鲁国、葛国、安陵国,齐宣公四十五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

威烈王十八年(齐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取鲁国之郕邑(今山东泗水)。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宣公病逝,其子姜贷继位。



姜 贷:(公元前?~前379年待考),齐宣公姜积之子;山东临淄人。著名战国时期姜姓齐国末代国君齐康公,在位时间从公元前404~前379年为期二十六年,终年岁数待考。

齐康公在位时淫于酒色,以田敬仲的后代田和为太宰。

周安王姬骄十一年(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齐康公被宰相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齐康公只剩下一柄钭(大铜勺),便在山坡上挖洞为灶,自己想办法弄食物吃。

到了周安王二十三年(齐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在孤独中逝世。

此后,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是为田氏齐国太公。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46: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历史名人 -- 姜 肱:(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高士,为后世树立了好的榜样。

因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闻,友爱天至。年七十余终于家。据史籍《后汉书•姜肱传》记载:“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寑,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来比喻兄弟友爱。

姜名肱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另一个叫姜季江。他们兄弟三人非常的友爱,情同手足。兄弟三人形影不离。天天在一起读书、下课又一起温习功课、玩耍、还一起帮家里做家务事。而且三个兄弟缝了一床大棉被每天都睡在一起。或许我们会觉得,这种情形在幼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长大之后不可能,因为已经成家立业了。可是姜肱三兄弟长大之后感情依旧非常的好,好到有时还三个人睡一块,这就真的非常难得。他们三兄弟能同一条棉被,这样到成家之后,感情还这么好,就突显他们三兄弟的确是一条心。

有一次姜肱跟他的弟弟一同去京城,结果半夜路遇强盗。月光下,强盗面目狰狞,手里的匕首泛出幽幽寒光,看了直叫人打颤。强盗嚣张的晃着明晃晃的匕首一步步逼进抱在一起的两兄弟。突然,哥哥推后弟弟,走上前一步说:“我弟弟还小,我是做哥哥的,我可以牺牲,我要挽救我的弟弟,希望你们放他一条生路。”这时,后面的弟弟也走上前来说道:“不!你不可以伤害我哥哥,还是杀我把!”兄弟俩都争着让对方活着,想到兄弟就要生离死别,俩人不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盗贼也不是铁石心肠,也是因饥寒才起盗心。他深深地被兄弟俩的手足情感动了,讲到:我今天终于见到什么叫亲情了。于是抢了一些财物便匆匆离开。

到了京城里头去办事,有人见到姜肱衣冠不整,穿得很破烂,就问他:出了什么事,你会如此的落魄?但是姜肱用其它种种的言语,来掩饰他被抢的这一段经历,绝口不提被抢的这一段事,因为他深盼盗贼能悔改。后来事情辗转传到盗贼那里,他听到姜肱被抢而不说,非常感激,悔恨交加。于是隔天就跑去请求拜见姜肱,亲自把所有抢来的衣物还给了姜肱。并表明痛改之意。姜肱可以说仁慈到极点,怎会不感化人?何况盗贼也是人啊。姜肱他这样的仁慈,这样爱人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兄弟能和睦相处,父母会感到高兴,而兄弟姐妹就好比是手足四肢一样,父母如同身躯,身躯与四肢能互相搭配,这样才是健全。这也就是常形容的骨肉是一体,手足是一体。所以自古以来,兄弟就要彼此相互友爱、相互提携,长大成人之后,更要相互的帮助。

姜肱因与弟弟们相亲相爱,常同被而眠,故后世人用“姜被”来表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姜 诗:(生卒年待考),四川广汉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5(涌泉跃鲤)。

他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仍然昼夜辛勤纺纱织布,然后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后来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姜 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今甘肃甘谷),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军事家。

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于公元228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代。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逝世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逝世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有人说,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熟悉民族地区的人情世俗及自然形势。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孔明说“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凉州上士也”。他和孔明成为蜀汉历史上两段佳话:孔明二十七岁时一对“隆中对”定蜀汉,六出祁山恢复汉室;姜维二十七岁归汉九伐中原,成为孔明之后蜀国的又一忠臣良将,公元263年由于汉中阳平关、文县阴平桥头相继失守,姜维会合张翼、廖化退保剑阁(今四川剑门关)。农历10月派田章助守江油关。在剑门关以不足三万人马抵抗钟会、邓艾、诸葛绪十八万大军。姜维首仗用五千人马杀得魏兵大败,后退十余里下寨。后因田章疏于警戒,被邓艾设计偷渡阴平,自摩天岭裹毡而下,破江油关、绵竹关直抵成都。刘禅听信谗言,不战而降,形成了“成都后主已亡国,此地姜维尚守城”。姜维闻成都有失,分兵回救,兵至梓州(今四川三台),太仆蒋显已持后主诏书令姜维投降。帐下将士闻之,无不眦牙裂目,气愤填膺,拔刀斫石,哭声震野,拒绝投降,誓与剑门关共存亡。有一员战将化作一方巨石站在关口,千百年来一直守着剑门关。

公元264年蜀汉灭亡。钟会欲据蜀,问计姜维。姜维示意杀尽北来诸将,不幸事泄军乱,北来诸将于成都杀钟会,姜维死于乱军之中,终年六十二岁。

后人有一付对联对姜维作了中肯的评价:“生何让强敌西来,叹!表缮谯周乞降后主,锦官城到处烽烟,吁冠深矣,可奈何?纵有剑门一木洵难支大厦;死好见先皇地下,悲!计诛邓艾志偃武乡,孤忠臣应昭河岳,唯斯胜者,必多负,缘兹斗胆千秋遗恨在阴平。”另一付对联则是这样写的:“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历代墨客骚人对姜维均盛赞有加。



姜 才:(生卒年待考),壕州人(今安徽凤阳),著名南宋抗元将领。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国兵力,以伯颜为统帅,大举南侵,姜才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退守扬州。元军尾随而至,姜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先战三里沟,战败元军,再战扬子桥,又获胜。激战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挥刀,所向披靡。

宋景炎元年农历1月,谢太皇太后向元军投降,元军进入临安,将宋恭帝、太皇太后掳往大都(今北京)。农历5月,陆秀夫、张世杰等于福州拥立赵昱即位,称宋端宗,改年号为景炎,任命姜才为保康军承宣使。

元将阿术带着谢太皇太后的诏书至扬州劝降,姜才毫不理会。当姜才获悉被掳宋恭帝将途经瓜州送往北方时,旋冒死去解救。姜才率部星夜兼程直捣瓜州,浴血奋战杀敌无数。元军见势不妙,忙挟持宋恭帝向北逃遁,姜才部追击正鏖战间,阿术率元军赶到,将其团团围住,劝姜才投降,姜才厉声拒绝:“吾宁死,岂为元将军耶!”遂拼死杀出重围返回扬州。

扬州被围数月后粮秣告罄。姜才率人数次突围运米,负伤累累,三军见之,无不动容,士气大振。

宋景炎元年农历7月,姜才奉端宗之命,与李庭芝率七千兵南下福建,阿术带领元军追击。宋军入泰州,元军四面围住,派使者招降之,姜才不从。阿术下令攻城,昼夜不辍,这时姜才恰值背疽发作,动弹不得。裨将孙贵、胡淮孝叛变投敌,迎元军入城,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

当时阿术喝问李庭芝为何不投降?姜才抢先回答:“不降者我也!”继而怒骂不止。阿术爱其忠勇,不忍杀他,以高官厚禄诱劝姜才归顺元朝,姜才严词拒绝:“姜某生来只为宋臣,宁为玉折兰摧,不为瓦砾长存,绝不对元称臣!”

阿术遂押姜才至扬州处死。姜才引颈受刑,从容成仁。扬州民众闻者莫不泣下。



姜 夔:(公元1155~1221年),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人(今江西波阳),著名南宋诗词作家、音乐家。

姜夔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清朝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白石道人歌曲》收词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带有曲谱。《扬州慢》、《杏花天影》、《姜凉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创的词调和乐曲;三首是填词配曲的,内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这十七首,每首定有宫调,并以宋朝工尺字谱斜行注节,扣于字旁。这些有谱的词调是他一生中文艺创作的精髓,为后人留下了可资研考演唱的丰厚遗产,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白石创制的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

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他在名诗人杨万里家,得聆一琵琶艺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虚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后到合肥,目睹边城一片离索,感怀古英雄之伟烈,创作了寓意深远的犯曲《凄凉犯》。同年,范成大已告老还乡,姜夔应范的邀请,往访范于吴县(今江苏苏州)的范村。他赏梅游览后,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范令其婢-歌女小红“肄习之”。音节清婉美妙,范赞赏不已,后来就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夔诗《过垂虹》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即咏此事。

姜夔在吴兴寄居时间较长,后期还写了《鬲溪梅令》和拟古乐调的《角招》、《徵招》等歌曲。这些拟古乐调对中国古乐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白石歌曲的《词引》中,可知姜夔曾对《楚辞》的“九歌”皆注律吕,琴曲亦注指法,这说明他除对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弹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参考浙江民间风俗歌曲,创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风格,写下了骚体《古怨》琴歌,抒发他对山河破碎、身世凄凉、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叹。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华,不断地交游和研究,卓然成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姜夔将多年来对音乐的研究和意见写出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各一卷,呈献给朝廷,用以议正乐典。他十分注重琴学,在《七弦琴图说》中阐述了南宋时代的古琴宫调,提出了分琴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为上准,四徽至七徽为中准,七徽至龙龈为下准),三准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转弦合调图,总述了取琴“应声”之法等。这些撰著对我们研究中古音乐和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是有很高价值的。

两年后,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圣宋饶歌十二章》,再次希望获得朝廷采纳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这些乐议和乐章直到姜夔逝世后十年,宋理宗才“诏以夔所进乐议、乐章付太常(掌管宗庙礼仪音乐之官)”。

姜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逝世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病卒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

姜夔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对他的词调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史学家杨荫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书,论证泽注极详,可资参考。



姜 洪:(公元?~1512年),官终山西巡府,直隶广德州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进士,拜御史,以劾中贵左迁。弘治末,来知保宁府。志行高古,以德礼化民。巡视所属,以小釜自随,不食公馔。访民疾苦,惩治吏奸。事上不为过礼,有古君子风。终山西布政使。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逝世,明天启初年,追谥“庄介”。



姜 彭:(生卒年待考),江苏扬州人。著名清朝初期书画家。

画翎毛当时盛称第一,于山水则法明朝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姜映芳:(公元?~1862年),侗族;贵州天柱笨溪人。著名清朝侗族农民起义首领。

姜映芳小时候读过两天书,后来父母相继早亡,加之家下贫寒,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到天柱胡家坪一带帮人家看牛。

一天,姜映芳正放牛到草地上吃草。有一个人讥讽地说:“人穷志不有,才跟牛屁股!”姜映芳顺口答道:“我牵牛,在前头;前头当大王,后头跟着走!”从那时,人们就称赞姜映芳说话风趣,天资聪明,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聪明的姜牧童。”长大以后,又从他祖父姜启践那里学到一身好武艺,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侗家后生。

清道光年间,天柱县邦洞上边赖洞地方有一个人叫张记,又叫张二王,或叫霸山王。赖洞有条河,流经邦洞、天柱,注入清水江大河。河上有座桥,叫赖洞桥。张二王是个恶棍,认为他有几手武艺,就天天睡在桥上,凡是过桥的人他都要收过桥钱。没钱的,不是被骂就是被打,还要搜身上,卡东西。大家对这个恶棍,敢怒而不敢言,连官府也睁只眼闭只眼。后来,有人跟姜映芳说。希望他去治服一下张二王,为大家出口气。姜映芳答应了人们的请求,说:“等明天我去看看。”第二天,一伙人正要过赖洞桥。张二王拦桥大声嚷道:“丢下过桥钱!”那些人,有些丢了过桥钱,有些手中无钱,只好苦苦哀求。张二王哪里肯依,不是骂这个,就是揪那个。正在这时,后面来了一个年轻汉子,和和气气对张二王说:“哎呀,大哥,不要打他们了,放行吧!”张二王从鼻缝里哼了一声说:“哼!放行,没有这样便宜的事!”青年汉子又说:“他们的过桥钱,统统包在我身上!”张二王打量了一下青年,见他赤手空拳,就揪住姜映芳的衣领骂道:“你这小杂种,说话是放屁还是算数?!”姜映芳又和气地说:“男子汉讲话,说到哪里,做到哪里!”张二王听姜映芳这么一说,信以为真,说:“老弟,那说拿钱来!”姜映芳见张二王一松手,便伸出一个拳头,说:“钱有的是,在身上,只是这个(拳)不答应!”于是二人扭打起来。他们从早上一直打到太阳落;坡,张二王虽然输了几次,但嘴巴还硬,说明天到邦洞街牛场坝去打。第二天,正逢邦洞赶场,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这一天,赖洞凡是会打的师傅,几乎都被张二王请去了,大约有二三十人;而姜映芳呢,只是一个人。张二王他们搞车轮战,轮番来战姜映芳:结果还是战不过姜映芳。特别是张二王,几次被姜映芳打翻在地,只要稍许用力,一拳一脚便可结束他的狗命。但是姜映芳考虑到张二王家有老父老母,家里一贫如洗,便手下留情,没有打死他张二王见姜映芳智勇非凡,又不伤害他的性命,就拜姜映芳为师,结为至交,并决心改邪归正。

官府闻姜映芳治服了张二王,就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让他带领兵丁到天柱渡马去,搞所谓“剿灭盗贼,为民除害”。姜映芳不带一兵一卒,只身去到渡马一看,只见那些“盗贼”都是一些忠厚老实的农民。因为当地大旱,庄稼无收成,闹饥荒,才成群结队来向官府借粮。哪里什么盗贼呢!这时姜映芳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便把官府发给他的军装脱下,说声“见鬼去!”一把火烧了。官府知道后,便以姜映芳“通匪”为罪名,下令通缉捉拿。有一天,姜映芳正在田里犁田,几个捕兵突然把他围住。姜映芳若无其事地问:“你们要干什么?”一个捕兵说:“县大人叫我们来传你进衙门去!”姜映芳说:“那好,等我把田犁完了再走!”捕兵们知道姜映芳的厉害,又见他腰插两柄铜锤,在不慌不忙地犁田,早巳畏惧了几分,加上田里尽是烂泥,谁也不敢下田去,只好站在田坎上看。捕兵们从早上一直等到日头西沉,姜映芳才把田犁完。姜映芳把田犁完后,一个捕兵又说:“等了老半天,这下该走了吧!”姜映芳说:“不要忙,等我把牛洗一洗!”说着把牛赶到水塘边,用双手捏住牛脚,提起来,然后放进水塘里,“哗哒,哗啦…”的洗来攘去,掀起层层水圈和浪花…捕兵从未看过这种提牛洗澡的神力,一个二个张口结舌,呆若木鸡,谁也不敢上前去逮他。于是,姜映芳牵着牛,大摇大摆地走了。

姜映芳为了联络各地人民进行反清斗争,经常奔波于剑河、邛水(今贵州三穗)、台拱(今贵州台江)等各县,从事秘密活动。有一天,姜映芳来到了台拱县,住在一家旅店里。那天晚饭后,听到隔壁有乒乒乓乓的声响,他感到有点奇怪,便问老板说:“隔壁在做哪样?”店老板说:“老弟,你只管睡觉,莫管闲事!”姜映芳又好言对老板说:“老板,跟我讲,不要紧的。”店老板打量一下姜映芳,见他身材虽然魁梧,但穿着普通,言行忠厚,便在耳边小声说道:“那是人家在练武打,准备造反哩!”姜映芳听了这话,正合自己的心意,好不高兴,就准备去看个究竟。店老板忙拉着姜映芳的手,说:“莫去肇闲,自找麻烦!”姜映芳说:“老板,不要紧,我就在门缝里瞅一下。”这时,弄堂内发现门外有人窥视,一个头头出来把他揪住,问道:“你是什么人?胆敢来这里偷看!”姜映芳嘿嘿笑着说:“哥儿们担待!你们练武,有好的我就学,不足之处,大家还可以比较、商量嘛!”他这么一说,练武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围了上来,有的说:“比较?难道你也会几手?”有的又说:“既然他口出大言,就来两手给我们看吧I”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把姜映芳请进了屋。他进了堂屋,顺手拿起一架较重的铛,舞弄起来:忽东忽西,闪出道道白光,如条条蟒龙护体,近身不得。看的人都拍手叫好,不断喝采。最后,姜映芳将重重的铛放下,连一点粗气也没有喘。原来这些练武的,都是张秀眉的亲信。为了给起义作好充分准备,张秀眉事先派教师在培训武将,进行严格训练。大家见姜映芳的武艺高强,就拜他为师,作为上宾招待。

公元1855年农历4月28日,无数的“金兰会”会员往天柱织云(执营)集中,杀了罪大恶极的团练头子来祭旗。揭举“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姜”的大红旗。在大众的欢呼声中,姜映芳站在关帝庙前的石狮子身上,撕毁了清王朝的文告,宣读了自己的《讨清檄文》:“生灵有倒悬之急,社稷有累卵之危。朕本救国救民之心,而起兵以定天下。观星台上,已兆美女牵羊(按:切姜字)…”(全文仅存上述几句)。接着,姜映芳又大声喊出了“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莫肇闲,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好分田”的政治口号。姜映芳采用了人民喜听乐闻的民歌形式和朴素简洁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起义的革命行动纲领,得到许多贫苦群众的拥护,纷纷参加起义队伍。1862年农历8月,起义达到高潮,已有义军数万人。公元1862年春,侗族起义军攻下天柱城以后,并伐木筑城,在汉寨九龙山扎营修殿,建立农民政权。农民军按老一套论功行赏,列序分封。姜映芳被大众拥戴为定平王,龙海宽为龙胜王兼元帅、杨通甲为盘古王、周家娘为文德王二杨树勋为黔南王,又封熊老旺、陈大六等为四大将。在姜映芳的打富济贫、分田分地的革命旗帜指引下,起义军东进,势如破竹,不仅占领了贵州的邛水、青溪、锦屏等县,而且势达湖南的晃州、芷江、会同、靖州等地。那时,姜映芳的部队打到哪里,就把黄荆条插到那里。据传说,现在贵州、湖南凡是有黄荆条的地方,就是那时起义军到过的地方。

起义军发展迅猛。这时,清廷大为震惊,赶忙从四面八方调兵遣将,进行镇压,致使起义军节节败退。姜映芳经过了多次的英勇血战,脚负重伤,仍率数骑突围至青江高拐,终于力尽被俘。

姜映芳被俘后,据说清江厅清军副将曹元兴(曹和尚)将他解至铜仁。官府以高官厚禄利诱姜映芳投降,要他招抚数万之众,所谓“改邪归正”,不再进行反抗清王朝。这些利诱都遭到了姜映芳的严正拒绝,说:“我们侗家从来是虎死英雄在,哪有投降之理!”于是清政府将他凌迟处死。据说姜映芳在英勇就义时,他的一股血气从喉管冲上了天,化做一朵红云,浮在天空九天九夜。后人都说,那是姜映芳的忠魂!

直到现在,侗族人民还经常仰望高天红云,世世代代传颂着姜大王“打富济贫”的革命故事。



姜 钟:(公元1919~今),原名姜心登;四川平昌得胜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宣传员,中共汶川县委少共秘书,绥靖县委秘书,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到红四方面军党校学习,1937年到中央党校学习,后到陕北公学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调到军委第二局训练班学习外语,以后长期在隐蔽战线从事机要情报工作,历任军委二局科员、股长、副科长、一处助理员、三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任军委第二局第十二训练班主任,培养技术侦察业务人员,1947年4月任军委第二局第一中队中队长,从事技术侦察工作,1948年4月任军委第二局第一处副处长,华北革命大学第四部主任。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时,国民党军加强了保密工作,我军技术侦察工作遇到许多困难。第二局第一处经过努力,跟上了敌军技术上的变化,出色地完成了情报保障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军委张家口工程学校二部主任,负责培养技术侦察工程人员,1951年任军委工程学校教育长,主持全校日常工作,1952年任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副校长,1954年任西南第二局局长,负责抗法援越战争的情报保障任务。195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业务指导局局长,1960年任总参谋部第三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1982年任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负责对一些国家的技术侦察工作,1984年主动申请离休。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姜齐贤:(公元1905~1976年),湖南湘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湘雅医学院毕业,在湘军三师第十二团任军医,参加了北伐,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九师第五十团任卫生队长、中校军医主任。1930年12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被红军俘虏,从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医务主任、军医处处长,红一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红一方面军卫生部部长,成为中央红军医疗权威之一。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37年主持制定了《卫生部门暂行工作条例》、《暂行卫生法规》,系统总结了我军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推进了我军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创办《卫生建设》,教育医务人员树立专业思想,正确处理医院管理上医疗、政治、行政叁者的关系,调训在职卫生工作人员,组织卫生部门支援地方卫生建设,使晋察冀军区的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军委高级后勤学校副校长,后勤学院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兽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6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姜林东:(公元1918~今),山东牟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7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队助理员,中共河南鹿邑县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二总队第四团营政治教导员,总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兼敌工科科长,新四军第九旅第二十七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九旅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第十八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二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姜茂生:(公元1912~1985年),广西凤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班长,闽西红军独立第八团政治处宣传员,闽西南交通站站长,第三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二支队独立营政治教导员,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第八团参谋长、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上干队队长、第九分校副教育长,第一师教导团参谋长,苏浙皖联合抗日司令部参谋长,苏中军区特务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独立旅第一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团长,第六纵队第十八师参谋长,两广纵队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副参谋长,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1953年到武汉干校高干班学习,1956年学习结束,任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同年任广西军区参谋长,1957年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65年因病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著有《千里来龙》等。



姜玉田:(公元1927~今),江苏泗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连政治指导员,第三野战军副营长。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毕业后历任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198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93年1月退役。是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姜思毅:(公元1920~今),天津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天津扶轮中学党支部书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支队宣传股股长,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宣教科科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旅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宣传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五分校副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宣传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副院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主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
姜玉贞:(公元1894~1937年),字连壁,菏泽辛集村人(今山东菏泽开发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六十五师第一九六旅旅长,抗日英烈。

“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这是国民革命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在“原平大战”中发下的誓言。他率部坚守原平城十天,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他与全旅大部分官兵在原平城壮烈牺牲。

姜玉贞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世前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艰难地把他抚养成人。自幼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姜玉贞倔强的性格。他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认为要摆脱困境就只能去当兵。1913年,陕西方面来招兵,他为摆脱贫困处境应招入伍,作了一个“备补兵”。这支部队几经周折,最后投靠了山西督军阎锡山,参加了北伐战争。

姜玉贞在部队中军事训练刻苦认真,又勇于吃苦,赢得了长官的赏识,先后送他到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毕业后在晋军中服役。他在作战训练中才干高超、吃苦耐劳、爱护士兵,深得士兵的爱戴和长官的重用,被逐级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姜玉贞随晋军参加了几次大战,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战斗中因胸部中弹,割去一叶肺。由于他英勇善战,在晋军中获得了“猛将”的称号。

1934年姜玉贞晋升为第六十六军第六十五师第一九六旅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姜玉贞撇下寡母幼子,毅然奔赴抗日战场。当时,第一九六旅驻守在山西阳泉。他昼夜兼程,赶到山西的东大门娘子关,率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迅速修好了防御工事。

到了9月上旬,形势突变,日寇大举进攻山西北部,大同一带危急,姜玉贞奉令立即出发北上。赶至大同附近时,大同已失陷,部队只好往南撤退,徒步跋涉二十多天。9月30日,刚到崞县,又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部队又开往原平。在行军过程中,他严明军纪,不许扰民,曾下令把一名私拿百姓鞋子的士兵枪毙。同时他与士兵同餐共宿,甚至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病号,而自己与士兵一起步行,官兵对姜玉贞钦佩不已,部队士气高昂。

此时,日寇出动七万余人,坦克一百五十余辆,火炮二百五十门,从山西北部直扑太原。在太原以北有一个唯一能挡住日寇的战略要地忻口,忻口可以说是太原的“北大门”。此地一失,太原也就无险可守了。但当时忻口一带中国军队兵力不足,太原十分危急,第二战区决定调派八万军队驻守忻口,进行会战。可是这些军队大部分都在河北省、山西省其它地区,要赶到忻口一带,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日寇距离忻口只有八十多公里,作为具有现代化装备的日寇只须用一、两天就能赶在中国军队之前抢先占据忻口。日寇咄咄逼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派一支部队驻扎在距离忻口以北十五公里的原平镇,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把敌人拖在那里,为我军在忻口布防争取时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必须让一支得力的部队去执行这项任务。在晋军中,姜玉贞以“猛将”著称,第一九六旅又是甲种劲旅。所以上级把重任交与姜玉贞,命令他“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

9月30日,姜玉贞率部迅速开往原平。在途中距原平以北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日寇已从后面追赶上来。也要抢占原平。姜玉贞指挥部队终于赶在日寇之前进驻原平,并立刻指挥官兵抢修工事。在他的鼓舞下,全城五千官兵下定决心,血战到底。

10月1月,日寇第十五混成旅团向城外工事猛烈进攻。姜玉贞手提驳壳枪,腰间插着两颗手榴弹,亲临第一线,挥挥战斗,官兵们接连击退日寇五、六次进攻。原平南门外的汽车站是险要阵地,双方为此反复争夺,日寇攻下,中国军队马上夺回,日寇再陷,中国军队又组织反攻,反复拉锯。到后来,汽车站再次失陷,中国军队守卫部队伤亡重大,已无力反击,姜玉贞立即从各团中抽出精兵,组成了突击营,亲自率领,冲杀在最前头,一举将汽车站夺回。两天后,日寇又增援了几千兵力,对原平形成了三面包围。中国军队城外部队伤亡很大,为了保存实力,姜玉贞决定撤入城内,固守城地。

10月3日,日寇板垣师团的前锋也赶到原平。这支部队是日寇的精锐主力,他们除了在平型关被八路军消灭一部外,从未吃过败仗。他们调集步兵、炮兵、飞机、坦克大举进攻。日寇先用大炮、飞机轰击,把城墙炸出一个缺口,接着大批步兵簇拥着坦克向缺口猛冲过来。姜玉贞指挥官兵携带成箱的手榴弹埋伏在缺口附近,等日寇一冲上来,就扔出手榴弹,炸得日寇死尸遍野。接着日寇再次轰击、冲锋,中国军队继续埋伏在城墙内。用手榴弹打退日寇。守军在日寇密集火力射击下,伤亡也不小。双方不断往阵地上添加兵力,形成拉锯战,几日下来,城墙附近到处堆集着日寇和第一九六旅官兵的尸体,但日寇始终未能攻破城地。在夜晚,姜玉贞又率敢死队,爬出城墙夜袭日寇,用特大号手榴弹炸毁日寇多辆坦克,使日寇在夜里心惊肉跳,不敢出来。

10月6日,日寇集中兵力向缺口采取波浪式集团冲锋战术,我军刚用手榴弹打退一波日寇,后一波马上又冲上来,日寇不间断冲锋反复消耗我军兵力、弹药。到后来,我军伤亡极大,弹药殆尽,敌人攻破了城的东北角。姜玉贞率其余部队与日寇展开巷战,每一条街、每一座院地反复拼杀,死战不退。终于坚持到了10月7日晚上,完成了预定任务。

10月7日晚上,正当姜玉贞筹划如何撤退时,上级再次电令第一九六旅继续死守三天,以掩护忻口布防。这时全旅已伤亡过半,弹药所剩不多,有的人主张撤出,姜玉贞当场坚定地表示:“有我姜玉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贞誓与原平共存亡!”

10月8日,日寇接连攻破西北城墙和南门,大批日寇蜂拥而入。姜玉贞率领士兵冲上去展开白刃格斗,战斗打到白热化程度,城内一片厮杀呐喊之声,日寇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

10月10日,全旅只剩下不足一千人了。战斗进入最艰难时刻。姜玉贞把剩余的部队集中起来,固守全城东北角的一片院落。他命令士兵爬上房顶墙头居高临下向日寇射击。日寇以密集的枪炮射来,一部分战士中弹摔了下来,另一部分战士马上又英勇地爬上去继续战斗,官兵们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捍卫着阵地。到了傍晚,阵地上只剩下二、三百人,被包围在最后一个院落内。官兵们虽然精疲力尽,但在姜玉贞的带领下一直死战到深夜,再次完成了守城任务。

完成任务后,姜玉贞命令幸存的官兵从城墙上预先挖好的一个土洞突围,自己又带领卫兵返回阵地继续战斗,准备死战到底,最后他被几名警卫连推带撞地拥出城墙。他们刚突围不久,被日寇发觉,出动步兵、骑兵、坦克追了上来,再次发生战斗,一发炮弹炸伤了姜玉贞的左腿,卫兵赶忙抬起他撤退,但姜玉贞担心这样行动太慢,目标又大,会连累大家,坚持不从,让卫兵快走。这时敌人坦克离他们只有几十米远了,姜玉贞拼命挣扎着要卫兵放下他。为了缩小目标,卫兵只好把他放下,隐蔽在附近的庄稼地里。姜玉贞流血过多,昏迷了过去。日寇追了上来,用刺刀插入他的胸膛,姜玉贞壮烈牺牲,终年三十七岁。

原平之战,姜玉贞与全旅大部分官兵英勇殉城。但换来了成功坚守十天的胜利。而且日寇也死伤数千人,不得不停下来休整。这样,就为中国军队有充裕的时间在忻口布防,尔后取得忻口会战歼灭日寇两万多人的战绩,奠定了基础。

为了表彰烈士们的功绩,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第一九六旅以“荣誉旅”称号,并追赠姜玉贞为陆军中将。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上大会上,也给予姜玉贞将军以高度的评价。

1969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为革命烈士。在烈士的家乡辛集,人们为姜玉贞将军建造了纪念碑,供后人凭吊。



姜伯驹:(公元1937~年),浙江温州苍南人。著名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伯驹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任教至今。

曾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巴黎高等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伯驹主要从事不动点理论的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首创迹群和有限覆迭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深入研究低维的不动点问题,对于曲面自同胚,证明了Nielsen数等于最少不动点数,并以辫群为工具发现了与高维情形相反,曲面自映射的最少不动点数一般不等于Nielsen数。

这项工作解决了自二十年代Nielsen理论创立以来的最大疑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4年被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姜福堂:(公元1941~今),山东荣成鲍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排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1969年6月~1970年7月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74年7月任师副政治委员,1976年8月任军政治部主任。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83年5月~1985年5月任军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中越边境防御作战。1985年6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93年12月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95年9月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



姜言记:(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第十军政治委员。

姜宝富:(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姜大明:(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少将,武警黄金总队指挥部主任。

姜朝宗:(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陆军独立第七十三旅旅长。

姜旭颐:(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金门岛防卫司令部副司令。

姜廷基:(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海岸巡防署南部地区巡防局副局长。

姜宜良:(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军事管制区及海防部台北师管区政治作战部主任。

姜时后:(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少将,台湾省海岸巡防署通电处处长。

姜筱丹:(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职务待考。 [ 本帖最后由 lxyi 于 2010-2-11 21:46 编辑 ]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42: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典故、趣事 -- 姜姓图腾:姜姓是炎帝族以羊图腾得姓。凡从女的姓都是母系社会确定的姓,是最古老的姓。燧人氏、伏羲氏开始“名物虫鸟兽”、“别姓氏”、“立婚姻”,图腾姓氏之始已有一万五千余年的历史。姜姓始自伏羲,羲从羲,羲从羊,是驯化羊而得姓。姜上羊下母,合为姜姓图腾。羌为姜姓人图腾像。姜子牙是姜姓祖先之一。

言归于好:源于《左传•僖公九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齐桓公建立霸业后,为了重修诸侯之好,于公元前615年在葵丘召开结盟会议,史称“葵丘会盟”。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之弟,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桓公在位期间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称霸奠定了基础。齐桓公曾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周天子欢心。另外,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参与会议的诸侯国有鲁、亲、卫、郑、许、曹等。在结盟大会上,诸侯国各抒已见,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决议:第一,不得阻塞水源;第二,不得阻挠粮食的流通;第三,要尊贤育才,选拔贤士,不得世袭官职。盟会结束时,齐桓公最后要求:“凡是参加同盟的各国,大家订立了盟约之后,一定要遵照执行,消除过去的隔阂,重新友好相处。”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后来,人们用“言归于好”来表示重新和好。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38: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广汉;源自姜滨:全联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岐水世泽;四岳家声:同上。

炎农世泽;渭水家声:全联典指姜太公尝垂钓于渭水之滨。

天水世泽;尚父家声:全联典指吕尚,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姓,俗称“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节操,以承信郎临平江税务。建炎年间,金兵攻平江,他率军民极力抵御。下联典指南宋南宋朝时期的词人、音乐家姜夔,字尧章,因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寓居武康。一生未做官,往来于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工诗,词尤其出名,又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优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为词与乐谱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孝征跃鲤;迹溷牧羊: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汉人姜诗,侍奉母亲极孝,其母爱吃鱼,据说有一天,房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清晨从中跃出一对鲤鱼。后官江阳县令。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前秦冀北人姜宇,字子居,少年时为孤儿,家庭贫苦,为人牧羊,晚上则整夜读书。苻坚为帝时,他官至京兆尹、御史中丞。



2.五言通用联:

楚珮分嬃女;班捍续大家:全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女书画家姜宜,字五峰,如皋人。善墨兰及竹石,工诗。尝题其弟恭寿画兰云:“楚珮分嬃女,班香续大家”。

六韬能破敌;一榜可封神:上联典指周朝开锅国师姜子牙,又称姜(吕)望、姜(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青年时曾在商都朝歌为吏,后投奔西周,得周文王姬昌的赏识。他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强自己实力,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施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周文王逝世后,他继续辅佐其子周武王姬发,进一步削弱商的实力,并最终指挥周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齐。他举贤尚功,因俗而治;重视工商和军队建设,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奠定了齐数百年的大国地位。《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吕尚的某些军事思想。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下联典指民间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封赏自己,便只好补封自己为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唐宋时期曾被奉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圣,一武一文;明朝以后,虽然关羽成为武圣,姜太公在民间仍很有影响,传说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把石敢当说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于渲染石敢当辟邪的民俗信仰。



3.七言通用联:

八旬丞相兴大业;七岁翰林显奇才:上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曾在昆仑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年八旬余,钓渭水边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完成兴周大业。下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七岁能书,命为翰林秀才。天顺中以法书行于天下,称姜字。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纲书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匾赠东瀛称国宝;画成牡丹索酒资:上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曾书匾赠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下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画家姜思周,字周臣,钱塘人。擅画牡丹,钩勒、设色俱佳。嗜酒,醉后逞笔,所作不轻易与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装潢人郭华阳而索其酒资。

壮志未能吞司马;大业无惭继卧龙:此联为四川省剑阁县姜维墓联。其墓原在剑门关口,后因修川陕公路迁于钵孟寺路湾。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后称贤:上联典指姜嫄于郊外踏着巨人的足迹有娠而生后稷。下联典指周宣王姜姓脱簪珥待罪于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余流长源远昭日月;厚道无限光前裕后启后昆:全联典指唐朝御史姜流光大墓牌楼对联。姜流光,字德厚,宁乡黄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侔,幻奇灵于跃鲤;孤忠天植,缵茂绩于伏龙: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孝子姜诗(广汉人)的典故。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今甘肃天水),本是魏将,后投奔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逝世后,魏军攻蜀,他死守剑阁,蜀主刘禅降魏,他被迫假降,卧薪尝胆,一直准备反魏复蜀,因事败被杀,功败垂成。“缵”,谓继承。“伏龙”,即卧龙,指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伦于同被;鹰扬望重,兆匡世于钓璜:上联典指汉南宋朝时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下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羡登瀛学士;超群智勇,荣拜征西将军:此联为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姜文达,为“十八学士”之一。下联典指三国蜀将姜维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伦,自昔一衾常棣乐;水源在渭,于今远派竹林春: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姜姓家庙联:上联说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戚人姜肱,字伯淮,与两个弟弟仲海、季江相友爱,常常同盖一床被子而眠。姜肱通五经,又懂星纬之学,朝中征召,他不去。桓帝曾派画工绘他的图像,他用被子蒙着头,说有病怕见风。中常侍曹节要征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边,多年才回家。常棣,《诗经•小雅》篇名,是宴请兄弟的诗,后用来比喻兄弟。下联说姜姓起源于渭水的支流姜水,而本支姜姓则迁到了台湾省新竹县。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36:3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字辈排行 -- 唐朝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为“孝”字辈开始续延。

山东莱阳姜姓一支字辈:“国祖德千秋远”。

山东莱阳姜姓一支字辈:“廷玉日世翕永成书”。

山东蓬莱姜姓一支字辈:“世守仁可长”。

山东蓬莱姜姓一支字辈:“德必希成作树传家福善名”。

山东泰安东平姜姓字辈:“发祥志兰方”。

山东泰安姜姓字辈:“炎锡汉桂焕培明潞树烯增”。

山东荷泽巨野姜姓字辈:“金全发…”

山东登州宁海姜姓字辈:“云玉万殿…”

山东登州文登姜姓字辈:“财世福国学永云连会玉”。

山东潍坊昌邑姜姓字辈:“起言义则思”。

山东潍坊姜姓字辈:“玉官传明祥”。

山东济宁姜姓字辈:“延庆开元美玉”。

山东威海姜姓字辈:“学书宜立志明”。

山东平度姜姓字辈:“天作书连进学”。

山东巨野姜姓字辈:“九守永传慎福贵常青广自体玉先连”。

山东牟平姜姓字辈:“文国兴逢英”。

山东德州姜姓字辈:“文九□殿振延秀智仁圣”。

山东黄县姜姓字辈:“思启建国开元”。

山东聊城姜姓字辈:“久志清会明”。

山东姜姓一支字辈:“齐儒圣兆聘渭访续祥邦国治诚顺诰恒富裕利长仲法奎培运永冠西世昌”。

江西瑞邑井泉庄姜氏字辈:“储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之)”。注:从“储”开始接续。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泰千文受斌延鸿玉以兴太一仲良季达光圣开成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守应自先景从明哲钦尊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太宗彦文国寿定保德元朝典时福单延汝周启应永世家茂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苏盐城姜姓字辈:“杰善芝家必有余庆”。

江苏盐城建湖姜姓字辈:“曰有效启玉(东)海基”。

江苏盐城大纵湖姜姓字辈:“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苏扬州姜姓字辈:“洪昌明正宝”。

江苏邗江姜姓字辈:“朝拜治国民律修义德”。

江苏淮安姜姓字辈:“学万守成文道其昌邦国之江”。

江苏赣榆姜姓字辈:“开致仁守(正)先(修)启(在)厚统”。

江苏常州姜姓字辈:“中俊法仁炳习志士国良翰广思茂”。

辽宁丹东姜姓字辈:“文明兆忠奎庭广福来祥”。

辽宁营口大石桥姜姓字辈:“日思祖得弼希成莫秉亦元可嗣声务若本存大作用乃为克世以传鸣”。

辽宁大连姜姓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辽宁大连瓦房店姜姓字辈:“国年玉林丰福庆永长生”。

辽宁大连庄河姜姓字辈:“鸣德作天志”。

辽宁满族姜姓字辈:“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长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续世荣昌军景官红常春银丰宝积连金广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辽宁姜姓一支字辈:“清殿永远礼智信”。

湖北南漳姜姓字辈:“文茂永德福庆国语正大光明”。

湖北竹山姜姓字辈:“复兴盛世启忠厚传家庭”。

湖北荆州监利姜姓字辈:“遇世正志定学应昌大开祥运修齐景盛明”。

湖北襄樊谷城姜姓字辈:“春发元茂英”。

四川广安姜姓字辈:“腾学文永开通大以丰锡兴荣自有光”。

四川姜姓一支字辈:“万德方宏龚东”。

四川广元姜姓字辈:“庭成玉得(德)绍民(元)国”。

四川内江姜姓字辈:“文之月成应国光思德树明清天福太永兴桂维修”。

安徽滁州姜姓字辈:“文永长维广家乐世书必有相”。

安徽定远姜姓字辈:“志文天朝尔廷必洪大学士业守书田国华克正祖德延长”。

安徽五河姜姓字辈:“忠厚传家远”。

安徽桐城姜姓字辈:“神祖为上之字国昌恭宽信敏长发其强”。

吉林长春姜氏字辈:“启炎义再思深修有余庆”。

云南姜姓一支字辈:“武英南进显”。

浙江苍南姜氏字辈:“植炳培锦溯集荣增”。

河南信阳姜姓字辈:“宾东朝德有富荣国玉春满堂万代长青”。

河北姜姓一支字辈:“登德志海春树永福贵”。

新疆奇台姜姓字辈:“三子学文基有德世来元”。

贵州遵义姜姓字辈:

一房支派:“光在文希单正起芳明天修德能传远万古永流源”;

二房支派:“文之月成应国光思德树明清天福泰永兴桂维修”;

三房支派:“禹国若朝单文正廷子如应顺尧邦美可立定林谟”。

重庆奉节姜姓字辈:“庭宗万代陈先泽大学启兴传明达世德远文门在朝端”。

黑龙江姜姓一支字辈:“文功成志殿永记诗书化维怀”。

姜姓一支字辈:“少崇肃法进德益彰衡红光正家兆义昌”。

姜姓一支字辈:“全永克修日力安”。

姜姓一支字辈:“照勇锡文宝开自良兆修立怀本居东邦传家道令宗乃启昌”。

姜姓一支字辈:“四红业守书田国华克正”。

姜姓一支字辈:“文尚四合一虎庭更有海贵万永明振兴中国立尊天”。

姜姓一支字辈:“鸿连宗光远世瞻祖名长”。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27: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家谱文献 -- 涟源上林姜姓六修族谱二十九卷,首四卷,(民国)姜鼎卿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青县南左所姜姓续修家谱上、下卷,(清)姜克昌续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天津姜姓家谱六卷,(民国)姜宝堃重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天津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姓重修族谱四卷,(清)徐锡思纂修,姜时财主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东溪姜姓宗谱四卷,(民国)姜焕文重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姜坡村。

浙江兰溪姜姓宗谱十三卷,(民国)水链重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西姜村。

浙江兰溪风林姜姓家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村。

浙江常山姜姓宗谱不分卷,(清)钱登云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浙江常山定阳姜姓宗谱二卷,(民国)姜学翁、姜连鸿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浙江常山姜姓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

浙江常山南洲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彤坑村。

浙江黄岩黄城姜姓家谱六卷,(清)姜丹书纂,姜景华续增,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东禅来经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山东莱阳姜姓族谱十一卷,(清)姜柱等增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莱阳南古城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金乡姜姓家乘二卷,(明)李建中纂,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大姜村。

山东烟台通伸村姜姓族谱不分卷,(民国)姜世棻编次,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烟台市图书馆。

姜姓家谱不分卷,(清)姜国璜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龙砂姜姓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继宗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怀此山房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天水郡姜姓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民国)姜佑驽等续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太湖姜姓宗谱十五卷,首二卷,(民国)姜荫森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腾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民国)姜可生总纂,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余庆堂铅印本四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滕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清)姜荣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余庆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上册,第四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腾村姜姓族谱四十八卷,(清)姜定保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六卷下册、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上、中册、第二十二~二十三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第四十三~四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山嘉湖姜姓宗谱,(民国)姜宗义等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五~三十三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山嘉湖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下册、第三十四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一卷、第四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山潭源姜姓宗谱十八卷,(清)姜翟南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六~十八卷。

江山潭源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四~九卷、第十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山丽川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西林姜姓家乘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姜浚泉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姜姓合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森阴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之一册、第八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享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泰兴延令姜姓重修宗谱,(清)姜一彰主修,李青迁纂辑,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乐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东莱阳姜姓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七~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姜姓族谱五卷,首一卷,(清)姜狱生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姜姓族谱五卷,首一卷,(清)姜狱生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中湘姜姓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敬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中湘姜姓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敬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著者待考,清康熙年间刻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六~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渭川姜姓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姜名幸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名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姜姓宗谱,(清)姜学昭等纂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卷、第十二~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新定渭川姜姓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修广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二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城西芮坂姜姓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宝书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昌昌坪姜姓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姜姓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军鹏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凰林姜姓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贻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姜姓十修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柳堂等修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云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姜姓世谱十集,(清)姜联福等纂,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余姚敬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姜姓族谱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姜姓族谱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24:3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广汉郡:秦朝时期为古蜀郡之雒县。西汉初置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县治,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辖十三县,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时为益州,刺史治所在遂宁(今四川遂宁),其时辖地在今四川省广汉县、遂宁县、谢洪县一带地区。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移治到雒县(今四川广汉,雒县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乡境五里巷)。晋朝时期徙广汉郡治广汉,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寻还后汉旧治,北周时期废黜。至隋朝时期,雒县县城始徒今雒城镇。唐朝时期改称为汉州,至民国初期废州为县。1988年戊辰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2.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广汉堂:以望立堂。

稼穑堂:神农教民稼樯,所以叫稼樯堂。

渭滨堂:姜子牙在渭水等到八十岁才被周文王访得,因而得此堂号。

龙泰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云磬堂:资料有待补充。

森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渭水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胜堂:资料有待补充。

乐颜堂:资料有待补充。

享典堂:资料有待补充。

森阴堂:资料有待补充。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经草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21: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迁徙分布 -- 姜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六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姜姓,自夏商以来,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有显诸侯,其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逐渐东移入陕,公元前638年为秦国所迫,被迫迁至晋南。几千年前炎帝出生的姜水,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源地,而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

汉朝初期,居住在河南、山东的姜姓发展为关东大族,当时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姜姓因此被迫徙关中,遂居天水,此际,姜姓还有播迁于江苏、四川等地者。

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有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姜肱盛于江苏沛县,天水一支的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谢洪),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多移居川地。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姜姓为避战乱而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由于天水远隔中原,故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代有显官。

至唐朝时期,天水仍是姜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并从中派生出九真(今广西、越南清化一带)姜姓,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

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姜姓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及广东琼山。

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泉州龙溪县红豆乡,并于此发迹,其后世子孙又有由此移居于广东陆丰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荣滋长。明、清时期今山西、陕西、贵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点。

女真族姜佳氏部族的姜姓后裔散居于辽宁丹东东沟合隆、凤城草河、宽甸古楼子、杨木川等地。姜世良的十一世孙姜朝凤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移居台湾,此期间姜姓纷纷向中国南部闽、粤地区迁徙,而渡海到台湾者又以来自粤籍居多。当然也不乏移居海外者。

如今,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姜姓人口的10%以上。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18:4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姜氏的各支始祖 -- 姜干保:宋进士,青严公八世孙,字福生,由临海迁婺源,配朱氏,生二子:姜兴敬、姜伯敬。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11 21:15:5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