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3-03 09:02:43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3116 跟帖次数 9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族季札,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

姬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公族,为吴王姬寿梦的四儿子,姬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两地,史称为“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

季札贤明博学,曾多次推让王位。他曾北游齐、郑、晋等诸侯国,并观乐于鲁国,在评论盛衰大势时,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

因为季札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氏,以别他族,称季氏,世代相传至今。

季氏族人多尊季札为季氏的得姓始祖,称季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最终平定了庆父之乱,其后裔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世代在鲁国执政。

姬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在执政时期,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连续执掌鲁国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鲁国人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还有君主的情况。

在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号为姓氏者,称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季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颛顼帝裔孙有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之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实际上,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季连之后怎么样了。

而在典籍《国语·郑语》中,则称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明确指出是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

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其为重要的成员或盟国。后商汤兴起,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际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芈姓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和汉水流域一带。

根据考古学界的发掘和研究证明,原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际发生过极大的动荡,主要表现在陶器制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影响,说明此时有一支来自黄河中游的力量,通过南阳盆地,沿着随枣走廊,直抵长江北岸。这一论证与有关文献的记载是相吻合的,说明北来之芈姓季连部与原来荆楚地区先民相融合,终于形成号称“荆楚”、“楚蛮”的民族,这就是后来对一统中国和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楚族。

楚族出自黄帝或颛顼之后,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则是季连,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

在季连发后裔子孙中,有以其排行次第为姓氏者,称季氏,也有复姓季连氏者,后也省文简化为单姓,称季氏、连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生序,出自兄弟排行,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

据史籍《吕氏春秋》记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例如上述第一个渊源中的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札,就行四,世人皆称其为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当然,古代人类生存条件不好,能存活的孩子不多,而且女孩不列齿序,因此最小的男孩子也通称“季子”。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族、战国时期魏国的公族中,皆有季氏,皆属于此类姓氏之源。



第五个渊源:源于唐朝时期西赵渠帅季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史书记载:“唐朝时期,西赵渠帅有季氏。”

赵渠,就是古赵煚渠,位置在冀州,指的是山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间的黄河以北,包括了现在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河南东北部(殷墟安阳),和河北西南角、和山东最西的一部分。这里囊括了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所主要活动的地方。

赵渠,出自赵煚之名。赵煚为南北朝末期著名的大孝子,甘肃天水人,字贤通。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当时有人盗伐他父亲墓地的树木,赵煚对这个盗树的人,痛哭流涕,把他执送于官而法办之。事闻于西魏政权的右仆射周惠达,遂召见赵煚,赵煚长揖不拜,涕泗交流,悲不自胜,周惠达为之酸鼻叹息者良久。

当时西魏政权由宇文泰执政,闻其名,任命赵煚为相府参军事,赵煚自此始为政府官员。

隋朝时期,出任冀州刺史的赵煚为减轻和消除广袤田地中的盐碱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特组织设计并修建了数条泄碱渠道,其中的主干渠道被后人称为赵煚渠。

按文献《冀县志》的记载:赵煚渠即历代所称的盐海子、盐河。到了唐朝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冀州刺史李兴也曾利用赵煚渠之水灌溉农田。管理赵煚渠的官吏就称作赵渠帅,其中即有季氏官吏,其后裔子孙皆称季氏,是为今河北季氏的重要一支。不过,该季氏之源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博尔济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博尔济氏在明朝中叶即多有称汉姓为季氏、边氏、李氏者,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季氏、边氏、李氏等。

⑵.蒙古族济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季氏。

⑶.蒙古族扎拉尔氏,亦称扎喇亦尔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赤儿部,以部为氏,乃蒙古汗过开过功勋扎剌赤儿·木华黎的后裔,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等地。后有满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季氏、赵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季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季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季札。

山东苍山县发现四大册季氏家谱 -- 来源:人民网 2010-06-19 16:40
关键词:季家渊源 季氏家谱 山东
[提要]季家,是山东省清平县王里长屯(过去一直误为五里长屯)的大家族。远祖系何人,来自何处,已无确切说法。

季家渊源

  季家,是山东省清平县王里长屯(过去一直误为五里长屯)的大家族。远祖系何人,来自何处,已无确切说法。一曰,系远古颛顼帝之孙陆终氏之子季连;另曰,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子友为季氏远祖;又曰,季氏可能源于周之八士之一的季随,等等。季氏属地大概在渤海郡,即今河北沧县一带;也有说山东、安徽的。

  最近在山东省苍山县发现了四大册季氏家谱,据载,季文子是季氏家族的远祖,他的墓已经找到,县里还专门派人来京请父亲题写“季文子之墓”几个字。季文子就是春秋时鲁国正卿季孙行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 年。季文子执政达33 年之久,是一位极为廉洁的臣子。由此看来,季文子是季家远祖似乎更可靠。

  山东清平季氏,到清朝末年即19 世纪末我祖父那一辈,已经传到第九代。后来,我曾祖父兄弟二人,汝吉、秀吉,从王里长屯迁到附近的官庄。官庄的得名,因那里曾出过一位举人。祖父一辈共有亲兄弟三人,在季家十一个堂兄弟中分别排行第七、九、十一。我的祖父大排行第七,称七爷,名嗣廉;我的叔祖父名嗣诚,字怡陶、化斋,大排行第九,称九爷;十一爷名号不详,都称呼他一叔,早年就送给了王里长屯姓刁的人家。大大爷、二大爷没有外出,三爷、四爷、五爷、六爷、八爷、十爷都下了关东,除八爷曾经到济南看望过九爷外,其余的几位都没有消息,不知所终。

  八爷到济南看望叔祖父的时候,我还小,只记得他头上裹着一块白布巾,肩上挎着个白布包袱,进门就地磕头。他是从东北回老家路过济南的。那时老家的亲人,以为他在东北发了财,要他回来生活。殊不知,他没有发财,依然穷困。回家之后不久,便又回东北去了,以后也没了消息。他在济南的几天,给我讲了许多在东北深山老林打老虎、抓狗熊和挖人参的传奇故事,这倒使我印象深刻。

  他说,人参是活的,平常的样子像一个小孩,光着身子,穿一件红肚兜儿,在深山密林里到处行走,很难跟踪。一旦发现了人参,就要立刻在它的茎上拴上红头绳,并要高呼一声“棒槌”,否则它会立刻逃之夭夭,休想再找到。打老虎和抓狗熊,一般都是用挖陷阱的办法。做好陷阱也不容易,关键在于伪装,不让它们看出一丝破绽。

  上面要放上一只兔子之类的动物,最好是活的。陷阱里要装上机关,老虎或狗熊落入陷阱,如被机关卡住,事情就好办多了,否则要缚住它们,也是很困难的。我被他所讲的故事迷住了,很想跟他去东北大森林里挖人参、打老虎。

  在老家官庄,我的祖父和叔祖父,同样由于贫困无法生活下去,被迫到济南谋生。查阅叔祖父留下来的诗歌,得知他生于1883 年,但什么时候去的济南,不得而知。估计是20 世纪之初,他二十几岁的时候。

  祖父、叔祖父在济南究竟怎样奋斗,干了些什么营生,别说我,恐怕连我父亲也不清楚。只听说他们卖过苦力,拉过人力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后来,叔祖父还考上了“武备学堂”。他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聪明过人,得以自学成才。他读过大量的古文典籍,能撰文、做诗、填词,还能制印,又写得一手好字,考武备学堂自然不成问题。父亲对我说过,叔祖父很精明,他娶了时任武备学堂教官的马某之女(我见过她的照片,相貌不算出众),这大概也是他得以进入学堂的原因之一。

  山东武备学堂成立于1902 年,学生虽然算行伍,毕业出来也可以担任文职,可以有稳定的饭碗。叔祖父学的是测绘专业,毕业后在黄河河务局谋了一个差事,比较称心。这时,祖父和叔祖父商量,由叔祖父在济南挣钱,他则回老家维持门户。我十来岁的时候,一次叔祖父高兴,跟我讲起了一件发生在20 世纪初的事情。他由于不善奉承,且自恃有文化和技术,在河务局和上司相处不太融洽,很快失掉了工作。之后,便流落到东北一位朋友家。工作无着,闲住无聊,身上花得只剩下几块大洋。有一天,他去街上闲逛,走到该城南门外,见一家杂货店在售彩票,是为赈济湖北水灾而发行的(可能是1909 年的湖北彩票)。他豁出去了,用一半的钱买了两张彩票。过了几天,他又去街上闲逛,看见那家杂货店挂出了大字横幅,上面写着“本店售出头彩”几个大字。中奖的号码就写在底下。这时,他想起了几天前买的彩票,急忙回去拿来核对,只见其中一张的号码似乎与头彩号码相似。他沉下心仔细核对,结果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千真万确,他的那张彩票中了头彩!头彩是4000大洋!没过几天,就有人推着独轮车将4000 大洋送到了他寄住的朋友家。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有许多朋友前来贺喜,难于应酬。贺喜者络绎不绝,借钱的人也越来越多。没多久,叔祖父的钱便消耗了许多。而且,巨款放在朋友家也很不安全。叔祖父见大事不妙,便酬谢了朋友,将钱汇往济南,自己也回济南去了。

  当时叔祖父在济南还没有家,发财回到济南后,仍到黄河河务局工作。1919 年,便和马教官家的姑娘巧卿结了婚。他租的就是马家的房子,地点在济南南关佛山街中段柴火市对面,与姓彭的人家住前后院。叔祖父和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素秋,又称秋妹,以后随家谱改名惠林。叔祖父把一部分钱寄回老家,让他的哥哥即我的亲祖父,在老家建房置地,建立“后方基地”,准备振兴季氏家族,延续季家血脉。

  关于我祖父在老家的所作所为,父亲在他的《灰色的童年》里有比较隐讳的叙述:“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招待四方朋友。”价钱究竟怎么个“荒唐离奇”法呢?

跟帖时间 2010-06-20 08:41: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 -- 渤海郡崇德堂的资料我来补充,最近家族刚修完谱

跟帖时间 2010-04-09 07:00:2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hf-jizhouyi

季氏的历史名人 -- 季 布:(生卒年待考),楚国人。著名汉朝初期游侠。

秦朝末年,政治十分黑暗,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还要负担沉重的官差、徭役。季布心中仰慕古代的游侠,立志当一个“除恶济贫”的人。他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决心做一个说话讲信用,行动讲效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长大后,他成了身材魁悟,武艺精良,说一不二的青年,很受大家器重。为了躲避差役,季布干脆离家出走,沿着长江四处流浪,他沿途帮助穷苦人民,主持正义,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名声。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这个谚语就演变为成语”一诺千金”。

季布遇上楚霸王的农民起义军后,就兴冲冲地参了军。楚霸王项羽听说季布到了军中,亲自召见了他,任命他当了将官。季布作战很勇敢。经常带领士兵冲在最前面,缴获敌人的旗帜最多,起义军里都把他称作“壮土”。不久,他就成了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

楚汉相争时,爆发了“成皋之战。”楚霸王项羽命令季布押解汉王刘邦的父亲太公。项羽对刘邦喊道:“你若不急速退兵,我就把你爹用油锅烹了!”刘邦一看,自己年迈苍苍的老父亲被绑在高车上,后面是季布雄纠纠地骑在战马上,楚霸王的兵多得数也数不清,只好说道:“我与楚霸王是一起分封的诸侯,互相之间约定为兄弟。因此,我的父亲也就是项王的父亲了。项王果真要烹我父亲,那最好就分给我一碗肉吧!”多亏项羽的叔叔项伯在旁边劝说,项羽才没有把刘邦的老父亲下油锅。

公元前203年,成皋之战在汜水(今河南省荣阳县汜水镇)决出胜负。楚军在渡汜水的时候,刚刚渡过了一半就遭到汉军的突然袭击,被打得大败,粮草物资都被汉军缴获,损失惨重。第二年,楚汉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楚军被汉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并被彻底击溃。最后,楚霸王在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自杀。汉王刘邦统一了中国,他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刘邦把父亲太公尊为太上皇。他想起季布押解太公的情景,一股怒火从心中升起,恨得咬牙切齿。他让大臣去查明季布的情况,但谁也不知道道季布的下落。于是,他发布了“通辑令”缉拿季布,说“谁抓到季布就赏给千金,敢于匿藏季布的要诛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这时,季布已经逃到了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躲在好朋友周氏的家里。他见到了城门口悬挂的通辑今后,立即转回到周氏的家里,躲在屋予里发狠地磨着宝剑,决心要冲出去拼个鱼死网破。主人周氏轻轻地敲门进来,见这情景皱一下眉头,低声问道:”知道通辑令啦?”季布抬起头睁圆了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重重的点了一下头。周氏叹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说:“现在你急.我也急,还有一位比你我更急,那就是皇帝!你是楚霸王下面的一员勇将,又是个大个子,很多人都认识你。如今将军在我家,如果不愿听我的话,我只好先去自首,免得他人受连累。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倒是有一条计策献上”。季布想一想,丢下手中的宝剑,斩钉截铁地说:“愿意听从安排!”周氏高兴地说:“这就对了。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决定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会有反复。我现在要把你装扮成奴隶, 运到山东去卖给朱家。他虽然是一个大财主,却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性情人,而月与朝中几个大臣很有交情。世上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恐怕只有他才能够救你。你从将军到奴隶,地位有了天壤之别的变化,凡事一定要忍耐,动不得性子。”季布听了,又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于是,周氏把季布剃成了光头,换上粗麻布的破烂衣裳,去和家奴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清早,周氏把季布和几个家奴关进了柳条马车,自己骑上马押解着,向山东出发了。一连走了好几天,才到了山东朱家的府上。周氏也不计较价钱的多寡,把奴隶全部卖给了朱家。他指着季布对朱家说:“这个奴隶性子刚烈,希望先生多多给予照顾。”朱家仔细一看,认得这个奴隶是季布,就笑着答应了。周氏走后,朱把季布特意交待给儿子,说:“你负责照管这个奴隶在田庄里劳动,他能干多少都随他的便。有一条你记着做到:他必须与你同桌吃饭!”交待清楚后,他就坐上马车到洛阳去了。

朱家来到洛阳,求见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见到老朋友分外高兴,忙设宴款待。席上,朱家问道:“不知季布有什么大罪,皇上要派您负责缉拿他?”夏侯婴回答说:“季布屡次为项羽去围困皇上,皇上怨恨他,志在必得。”朱家又问:“依您看,季布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夏侯婴说:“平心而沦,季布也是个人才,作战勇敢,为人讲信用,心地很公平。”朱家趁势建议说:“这就对了。做臣下的人,都会各为其主。过去,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他为项羽出力,那是在尽他的职责。皇上与项羽也曾约定为兄弟,淮阴候韩信等一大批人,也都当过项羽的将官。如果项羽的臣下都该杀,哪能杀得了那么多!如今皇上一统天下唯独要凭自己的私怨在全国通辑一个季布,怎么表示团结天下人共同治理国家的宏图呢?如果季布被逼急了,北方可以投靠匈奴国,南方可以去南越国,那岂不是把名将送给敌国吗,君侯!您应该把这个道理向皇上奏明啊!”

夏侯婴听了朱家的一席话,频频点头,他心里也知道季布必定会在朱家那里,因此就决定做个顺水人情,爽快地答应丁朱家的请求。此时,刘邦还住在洛阳南宫,没有迁往长安。夏侯婴是刘邦年轻时的同乡好友,曾经与刘邦一同起兵,在汉军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被封为汝阴侯。凭着与刘邦的亲密关系,夏侯婴第二天就去见了皇帝,把朱家教他的话一五一十的奏给刘邦。刘邦历来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君主,立即答应撤消通辑令,赦免季布,封季布做了“郎中”的官。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即位,惠帝的母亲吕后执掌朝政。这时,季布已经升任中郎将,是领兵大将了。汉朝北方的敌国匈奴,得知汉高祖去世的消息后,蠢蠢欲动。匈奴王派使臣送来了一封国书,在书信中用污言秽浯大骂吕太后。吕太后看完书信后脸都气黑了,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回击匈奴。上将军樊哙是吕太后的妹夫,也是朝中的首席大将。他首当其冲的发言,大言不惭地喊道:“为臣愿意带领10万大军去把匈奴踏平荡尽!”几乎所有的将官都要奉承吕太后和樊哙,连声说道:“上将军所言极是!”

季布一听这话非常气愤,义正辞严地说:“樊哙是在胡说八道,应该受到制裁!当初,汉高祖带领40万大军征匈奴,还被匈奴幽在平城,难道樊哙不在场吗?现在他说可以用10万兵荡平匈奴,完全是当面欺君!前代的秦朝就因为征发民夫准备讨伐匈奴,导致了陈胜起义。如今国家的创伤还没有平复,樊哙就来曲意奉承,妄动刀兵,这是在动摇国家的根基,制造不应发生的动乱!”

季布这一番话,说得在朝的大臣面面相觑噤若寒蝉,朝堂上下鸦雀无声。吕太后十分生气,咬着牙齿宣布“散朝”。她回到后官,还坐在床上生闷气。身边的太监轻声问她:“太后是想处罚季布,还是想再议征伐匈奴的事?”

吕太后站起来踱了几步,无可奈何地说道:“这件事就算了吧!季布讲的是真话,他是个诚实人。



季 心:(生卒年待考),季布之弟,亦以任侠名。

当时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于吴地。官至中尉司马。后世传有“勇若季心,信如季布”之铭言。



季广琛:(生卒年待考),字廷献;寿州人。著名唐朝大臣。

季广琛从小随父母居住在洛阳,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中智谋将帅科,仕唐肃宗、唐代宗两帝,历任瓜州、荆州、宣州等州刺史。

季广琛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后因永王之事被贬为温州刺史,后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敕封渤海郡公。



季 复:(生卒年待考),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人(今江西临川)。著名宋朝官吏、学者。

与弟季中复有文名,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 陵:(公元1081~1135年),字延仲;处州龙泉宏山人(今浙江龙泉)。著名宋朝学者、官吏。

季陵是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进士,三迁太学博士。后因论学术邪正异同而被谮,谪知舒城县。

宋靖康元年,季陵任秘书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季陵随宋高宗至扬州,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拜太常少卿。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金人再南侵,季陵负九庙神主随高宗至杭州,任中书舍人,力主抗金。同年农历6月,诏求直言,季陵之对策为宋高宗所嘉纳。时张浚为川陕等路宣抚使,季陵上疏论其太专,因忤旨,遭罢官。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季陵复职,范宗尹荐其才,命知临安府,复任中书舍人。后又因附和范宗尹,为士论所非议,再次罢官,提举杭州洞霄宫。

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授右文殿修撰,继任徽猷阁待制。

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季陵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季陵逝世,赠中大夫。

著有《白云先生集》(《东塘集》卷一八《白云先生集序》)十卷,已佚。事见《北海集》卷三五《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季厚礼:(生卒年待考),安徽无为人。著名明朝大孝子。

以孝行著称于世。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纯孝”。



季寓庸:(生卒年待考),字因是;江苏泰兴人。著名明朝官吏、画家。

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士訢:(生卒年待考),江苏常熟人。著名清朝书画家、词人。

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尘俗。水墨写生笔趣奇纵。著有《问红词》。



季开生、季振宜:(生卒年待考),江苏泰兴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

季开生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其工于书画,亦工诗。

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他喜爱收藏书籍,藏书富甲海内。

著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雨霖:(公元?~1918年待考),字良轩;湖北荆门高阳季桥村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季雨霖1902年投笔从戎,入湖北新军任哨长,后保送将弁学堂习军事,毕业后任第八镇十六协三十一标三营督队官。

他积极参加科学补习所、日知会革命团体。1907年1月,因密谋响应萍浏醴起义被捕入狱,1908年4月,经黎元洪、曾广大保释,辗转沈阳、成都,投效川督赵尔巳,保送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

1911年1月,季雨霖结业,荐充兵备提调兼理陆军警察事。

武昌起义爆发时,季雨霖疾驰回鄂,黎元洪委以标统。时汉口争夺战况惨烈,奉命过江督战,三战三捷,不幸胸肋中弹,仍奋战不辍。

季雨霖伤愈后,改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旋选派季雨霖为安襄郧荆招讨使,率部六十余人及步兵一营,于11月20日溯汉江北征,在沌口吸收两队民军,11月24日抵仙桃镇,颁布招讨工作,八香味内容,与李亚东、刘英、梁钟汉部合兵一处。12月16日进驻沙洋,筹集堤工经费,复修沙洋汉江溃堤,使荆、江、潜、沔、监5县农田受益。至沙洋筹饷后,以炮兵援唐西支攻破荆州,命高仲和率军务部先进军襄阳。

下荆州后,季雨霖北上过安陆府治钟祥,逐张楚材,杀全明汉,收编所部,致遭襄阳民军司令张国荃疑惧警戒,几经疏解,于次年1月进驻襄阳,武昌电令季为总司令,委梁钟汉为府知事。乘出师北征之际,授计阙龙,伏兵刺杀张之部将李秀昂,收编其众,以削张国荃之势。师至新野,逢南北和议成。;黎元洪严电季均“停止前进”,使北征功败垂成。

1912年2月21日,季雨霖自新野班师。2月23日,电辞总司令官兼郧阳军队事务,都督黎元洪回电挽留。所部在襄阳小休后返武昌。3月17日行抵沙洋后,季雨霖深觉今后事不可测,约集部中同事数十人歃血为盟,誓共生死。3月22日抵汉川,3月25日抵武昌,进都督府。此番北征历时一百二十五天,征程一千八百多公里,攻克府、县、市、镇三十二座,招集、扩充兵力计陆军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六人,水师八百二十四人。3月26日,黎元洪签署慰勉电文,盛赞招讨之功,属部改编鄂军第八镇,季任统制。9月后改为第八镇师,继任师长,授陆军中将衔,勋位三级。

1913年春,袁世凯密谋行刺宋教仁得逞,激起季雨霖的义愤,黄兴从上海派田桐携信致季雨霖等称:“吾党同志,务当振奋精神,重新努力。”遂即与詹大悲、蔡济民、蒋翊武、熊秉坤、蔡汉卿等会晤,计议倒黎讨袁。4月,在武昌联系军政界党人团长以上知名人士四十余人,秘密组织“改进团”,以“改进湖北军政”为名,继续革命事业,众推举季为团长。事发,黎元洪悬赏通缉,季连夜乘外轮赴沪。6月,与詹大悲率众回汉,刻意再举。未成,又东渡日本,在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不久潜回东北。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季雨霖复其原职。

1917年6月,护法军兴,季雨霖招纳驻襄河旧部,起兵助北伐,在沙洋成立护法联军司令部。当时襄阳镇守使黎天才见其声望能力远高于己,心怀嫉妒,挑唆驻扎钟祥县城部属旅长犹龙于1918年2月10日,将季雨霖、阙龙、卿定福、毕壮飞劫持至钟祥,翌日深夜,乱枪杀害。



季羡林:(公元1911~2008年),山东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季羡林精通十二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季羡林六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七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十岁,开始学英文。十二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季羡林十八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1940年12月~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四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季羡林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离开哥廷根三十五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八十三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季羡林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院士)。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二十四卷。

1946年5月,季羡林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季羡林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等。

1956年2月,季羡林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

文化大革命中,季羡林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

1978年,季羡林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季羡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亚非学会会长等。

1998年4月,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出版,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季允石:(公元1945~今),江苏海门人。著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1996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

曾在江苏省苏州轻工电机厂当过工人、车间主任、科长、副厂长、厂长;先后任江苏省苏州市第二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书记;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

2006年9月任人事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季正杰:(公元1948~今),天津武清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助理。

1966年6月,即将高中毕业的季正杰顺利通过了飞行员选调考核,前往隶属于武汉军区的河南航空兵某部服役。

直至1983年,由于业绩突出被调往北京空军机关工作。在河南服役的近二十年中,他始终坚持飞行,曾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参加地方的抢险救灾工作,表现十分优异,赢得了部队领导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

即使是后来被调到空军机关工作,他仍然时刻专注于飞行事业,直接参加或参与组织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开展的几乎所有的空军演习,亲身见证了我国空军的发展壮大。



季麟连:(生卒年待考),台湾台南官田乡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台湾省海军陆战队司令、联勤司令。

新任“联勤司令”的季麟连,早年则是军中有名的“枪王”,季麟连在台湾省海军陆战队担任尉官时,曾以六五式步枪立姿速射,创下连续三个靶满分的纪录,堪称台湾海军陆战队的“神枪手”。

季麟连与陈水扁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学。

陈水扁上台后,又提拔季麟连为侍卫官,对他的器重可见一斑。同时,由于同是陆战队出生,季麟连获得层峰拔擢,与陈邦治极力推荐也不无关系。



季广智:(公元1936~今),江苏南通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陆军指挥学院兵种教研室教授。

季 平:(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少将,台湾省海军总司令部舰令部政治作战部副主任。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21:0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典故、趣事 -- 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杀兼并,都争着想当霸主。有一次,魏国的安厘王准备去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正在旅行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除掉头上的灰沙,就去劝说魏王。他对魏王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他要去楚国,可是却驾着车子飞快地向北方驶去。我听了后非常奇怪,就问他到梦民国去为什么不向南走而向北,因为楚国在南方而不在北方。谁知他却说:‘我的马儿跑得快。’我说:‘你的马虽然路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呀。’我又告诉他:‘路费虽多,方向不对,也去不成楚国啊!’接着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很高明。’您看,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路费再多,那样走下去,离开楚国不是越来越远吗?”接着他又对魏王说:“现在大王想要成为一个有名的霸主,一举一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你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正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啊!”安厘王听后,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后来,人们把那个要去楚国的人的行为称为“南辕北辙”,用它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行动相反的行为和做法。

一诺千金: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16: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源自季连:全联典出季姓的源流和郡望。

次第为姓;忠孝传家:全联典出季姓的源流和郡望。

信全一诺;事必三思:上联典指汉朝初期的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为项羽部将,数次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他由朱家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以赦免,后任河东守。他原是楚地著名“游侠”,重信义、诺言,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季文子,字行父,相继任鲁宣公、成公、襄公三世相,生活节俭,办事谨慎。《论语•公冶长》说:季文子做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了,却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千金世泽;一诺家声: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曹丘称赞季布,说楚人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义贞金石;气挟风霜:上联典指春秋鲁季路(子路),仕卫为孔俚邑宰,蒯瞆谋劫出公。季路入,子羔止之,季路曰:“食焉不避其难。”蒯瞆使人攻之,戈击断缨,季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季心,气盖关中,为任侠,方数千里士为死,以勇闻关中。



2.五言通用联:

刻舟寻已化;弹铗末酬恩: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季广琛诗句联。季广琛任过瓜州刺史,官至散骑常侍。



3.七言通用联:

一诺千金传佳话;满门全孝树淳风:上联典指汉朝初期著名游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驰名。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有“一诺千金”之誉。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后得赦免,任河东守。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孝子季厚礼,无为人,以孝行著。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钝孝”。

三迁太学博士;数让侯国君王:上联典指北宋末期的学者季陵,字延仲,处州龙泉人。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书舍人,历知温州临安符。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吴王诸樊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长)、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海外侨胞推让王位。曾出使鲁国,后又游历齐、郑、晋等国,以有远见著称。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得金千斤,不如季布一诺;买宅百万,岂若里仁为邻:上联典指汉朝初期著名游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驰名。下联典指梁国的名人季雅的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14:2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字辈排行 -- 浙江台州路桥季氏字辈:“周宏世卜尧秉中天圣朝宝善进士达贤”。

浙江台州黄岩季氏字辈:“敬兴宗子洪成国如锡熙兆沫主恩俊秀登祟韬略显治平□□□乾元”。

浙江台州仙居季氏字辈:“天曾高崇万千百进宝庆演仁璇玑云衡聪明俊杰恺悌淳良忠贞孝敬慎谨端祥勤俭宏毅谦厚恭庄英贤韵美义显克昌”。

浙江青田雁衢季氏字辈:“坎坤震巽益乾兑艮离恒萃复升观泰咸临豫鼎丰”。

浙江青田坑外季氏字辈:“春游祖德长慈惠衍蕃昌冠裳承世美礼乐绍书香远鸟晚归林天涯莫忘报家村松竹翠历辈汗渍深”。

浙江乐清左源季氏字辈:“福宗思仕广文启公之宁朝廷邦哲(演千)崇庆衍家声一乡助国典祯太统元真化行从有道登翰宰群英应昌承圣训交会萃贤臣。

浙江庆元山徐季氏字辈:“克承仁爱萃毓英美其景自增安守丰裕振立朝廷作为元师光宗耀祖”。

浙江庆元松源季氏字辈:“承礼智闰存惠胜辉佐廷大长奇世应必□以学加日文昌盛远达显宗仁孝积祥”。

浙江龙泉北河季氏字辈:“舜仲汝日永长有文礼广仁盛世继嘉增经通纬达国颖荣华英毅耀祖杰武雄师启学必辉奇章”。

浙江龙泉龙渊季氏字辈:“子尙光明正大汝为忠孝贤良资秉清纯健懿仪昭肃穆文章履安保泰如尹体志承颜若香伦纪克从学植家世彩凤征祥”。

浙江龙泉宫头季氏字辈:“文公良端佛元成国正长和顺春廷茂明傅必胜先朝光开学士永作世其祥”。

浙江龙泉安仁季氏字辈:“小日贞自长仁义礼智信老棠兰戊杨管郎东世士承尙长有永正大光明立志向上以孝为先”。

浙江松阳玉岩季氏字辈:“远存能仁敬志仲德一时发达万世承树善百福增国家永隆庆士民显懋昌”。

浙江松阳枫坪季氏字辈:“国泰时长玉以邦光允培敦笃承家克昌”。

浙江永康季氏字辈:“乾天安康泰进盛茂文明俊杰恺悌淳良清慎勤俭金玉归章”。

浙江温岭季氏字辈:“文仕天云幸孟谦升福茂允大承德芳洪志昌嗣寿志学匡时维邦之俊汝学以荣式嘉懋顺”。

浙江杭州季氏字辈:

字母:“乾坤永豫丰孝悌忠信谦随萃升颐坎鼎震井庆恭”;

讳母:“绍大春光逢嘉鸣人应隆学敏立志士善保真聚丰”;

字字:“子尚时卿君国伯仲荣如思敬正宗孔傅必式敦伦”。

浙江云和季氏字辈:“国太家和顺传宗继世代时开恒正吉日月道贞明”。

浙江泰顺季氏字辈:“国正天(兆)祥(文)顺(明)邦家庆永昌维仁乃作则圣道日崇长”。

浙江瑞安季氏字辈:“传贤书汝第宝善式先型孝友家财声懋一冠世泽长”。

浙江上虞季氏字辈:“孝悌忠信兼修仁义道德诗书礼乐尙诵圣贤文章”。

浙江常山季氏字辈:“修礼立义世道辛守本安常兴时行功昭业显振家声名扬庆祥知绪永”。

浙江平阳季氏字辈:“方敬伯文延培元录德心彦时茂(洵)士焕增锡汝明昌”。

浙江兰溪季氏字辈:“谟经常昭伟烈敏达彰圣范毅刚起俊杰”。

浙江武义季氏字辈:“千百文再隆进成荫怡恺悌荣盛禄祯祥淳厚兴嘉会恭和祖德”。

江苏盐城季氏字辈:“年松兆庭步登青云文成明达世启国运永定家传克纯祖武万代安全”。

江苏邳州季氏字辈:“宗怀仁昌茂鸿(克)广延先脉忠厚传家远万相以作则元志胜敬良永存庆瑞祥秉心振启运发展福久长”。

江苏通州季氏字辈:“星安重伦长则事崇忠侯”。

江苏如东季氏字辈:“应承先德士克建忠敦本从正齐苏必宏名大学道”。

江苏淮安季氏字辈:“掌首廷生长仁义礼至信”。

安徽阜阳季氏字辈:“文兆德允应振永思传家道锦绣荣盛世明朝培金芝保守如田兴华东”。

安徽芜湖季氏字辈:“万嗣永昌学一必起时有发祥期书道遇承锡恒长培植纯厚祖泽耀芳”。

安徽合肥季氏字辈:“成家先业维汝宏昌忠良友玉道德金邦”。

安徽庐江季氏字辈:“孝友承先泽诗书礼义兴忠信传家本永远振芳声立业定安邦克守必荣昌文章开大榜千载荷龙光”。

山东聊城季氏字辈:“存道怀公正庆茂林”。

山东郓城季氏字辈:“景有鸣万良怀鸿行茂修明立”。

山东费县季氏字辈:“文广凯永景廷绍照兴(振)帮恒祥得如意克青允大强”。

四川季氏一支字辈:“朝得文上起国正天心顺”。

湖北季氏一支字辈:“孺为世国文□□富贵兴”。

季氏一支字辈:“世启国运永定家传克纯祖武万代安全”。

季氏一支字辈:“成相正文春学科吉登荣”。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11:5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家谱文献 -- 山东蓬莱季氏族谱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李柏龄立,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烟台市图书馆。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清)吴如勝纂,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季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季氏阖族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一诺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徒延陵季氏宗谱二十卷,(清)季忠瑞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丹徒季氏重修族谱四卷,(民国)季源海主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15年)敦让堂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季氏宗谱,(清)季诚纂,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季氏宗谱,(清)季诚纂,清咸丰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季氏支谱十二集,(清)季方晓、季秉信等重修,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季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季荣恩编,清咸丰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青旸季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清)季念詒辑,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青旸季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清)季幼梅、季保广等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常山定阳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季协理辑,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辉埠镇石姆岭村下石姆岭村。

浙江常山季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乡人溪沿村。

浙江兰谿稠川季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谿县高潮乡皂洞口村。

福建浦城高路季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季孝维、季梦熊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季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

季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扬中县图书馆。

百官季氏宗谱六卷,(民国)季镕主修,车景囊重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德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上虞县档案馆。

浙江义乌前洪村志(吴姓,另有缪、王、季、杜、陈等),(现代)吴世春等修,1996年计算机激光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09: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寿春县:战国时期原属于楚国。楚考烈王迁都于此,命名为郢。秦朝时置其为寿春县,辖地在今安徽省寿县一带地区。



2.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鲁国堂:以望立堂。

寿春堂:以望立堂。

三思堂:春秋时期,季文子聪明又好学,遇到一个问题要再三向人虚心求教,即使学问不如他的人,他也诚心求教,并不觉得丢面子。现在的意思是遇事再三考虑成熟才去做。

三朝堂:资料有待补充。

静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纯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润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容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让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诺堂:资料有待补充。

训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06: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季氏的迁徙分布 -- 季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十六位,人口约二百零八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

季氏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而到了商朝末期周文王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又名季文子),曾孙季孙夙(又名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又名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又名季恒子),斯子季孙肥(又名季康子)等,表明季孙氏已向季氏过渡。

西汉时期,季氏名人有楚国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氏族人分布。

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氏族人于史书不显,但据史籍《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记载,季氏的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氏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

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荡,则北方之季氏族人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朝时期,寿春之季氏族人依然长盛不衰。

两宋时期,江南之季氏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氏族人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氏族人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

明朝初期,山西季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

明清两朝,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氏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两代季氏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共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上海最多,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氏分布之一斑。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岛时,有江浙一带之季氏族人或为学生、或为军人随之赴台。

如今,季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季氏约占全国季氏人口的55%以上。

跟帖时间 2010-03-03 09:04: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