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2-26 21:44:36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6681 跟帖次数 10

第一个渊源:源于少昊氏,出自远古帝王少昊金天氏之子殷的封地尹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相传,远古帝王少昊金天氏有子名殷,担任工正官(掌管百工技巧),被封于尹城(今山西隰县东北部)。后来,殷的子孙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姓尹。

尹氏以邑(地方)得姓,源于少昊的后代。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少昊为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殷是少昊的儿子。殷因任工正之官而被封于尹城,他也因此被称为尹殷,尹氏一族因此得姓。

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部、新安县东南部,也有人考证说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部,因为两地相距不远,因此,今河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交界一带,都算是古尹氏的发源地之一。

尹殷的子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即使到了周王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地方。因而,先秦时代,尹氏的主要聚居地在今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的交界区。

上古时期,只有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建立和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人类的历史才逐步建立。尹氏先民的活动则和这一时期的部落联盟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奴隶社会,尹氏宗族的活动与奴隶社会紧密联系的宗法制、诸侯争霸、奴隶制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它影响了尹氏宗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第二个渊源:源于少昊氏,出自远古帝尧之师的尹寿,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尹氏最早的名人,有担任帝尧之师的尹寿。

传说,尹寿是河阳人(今河南孟县),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

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后人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政、无为而治的方略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据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曾竭忠辅佐舜治理天下。

在尹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大臣尹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历史记载的一位人物叫尹谐。

尹谐是夏王朝末期最后一个国君夏桀的大臣。夏桀为帝期间荒淫无道,最后商汤发动诸侯都来讨伐他。最终,夏桀被商汤击败流亡而死。作为夏桀大臣的尹谐,一直忠心耿耿于夏桀,结果也在这场混乱中被商汤杀死。

在尹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最早的史官尹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尹逸,是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史载的尹氏名人。

尹逸是周王朝的史官,因此又名史佚。尹逸和当时的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一起,被合称为“周初四圣”。虽然关于尹逸的具体事迹史书记载甚少,但既然能与太公、周公齐名,应当是西周初期一位起到了辅佐作用的重要贤臣。

在尹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早期有道之士尹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尹轨,是周穆王执政时期的一位有道之士,传说他当时居住在终南山(今陕西秦岭山脉)。

周穆王是周王朝的第五代国君,好巡游征战,为政严酷,曾令人作五刑三千条。周穆王虽不是一个仁慈的好君王,但也姜西周王朝的疆域扩至及至。为了表彰自己有仁义道德之心,他曾召见了尹轨。至于他向尹轨询向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是否认真采纳了,由于史书未载,不得而知。

在尹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的大臣兮伯吉莆,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最著名的尹氏人物就是尹吉莆,亦称尹吉甫。

尹吉莆,姓兮,名甲,字伯吉莆,亦称伯吉甫、伯吉父,尹是他的官职称谓,是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大臣,也是辅佐周宣王修文武大业、实现周王朝中兴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国人起义,周厉王在公元前841年被驱逐流放于彘地(今山西霍县),怎么也不敢回来,后在公元前828年于彘地病逝。于是众大臣拥立太子姬静为王,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业已衰落的周王朝重又复兴。

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猃狁(西戎)内侵焦穫(今陕西泾阳,一说今山西阳城),进至泾水北岸(今陕西境内),逼近周王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宣王当即下令兮甲率军反击。

在这场战争众,兮甲指挥有方,兵士作战勇敢,在彭衙(今陕西澄城)两军交战时,兮甲亲率将士们冲杀,战士门各个奋勇,大胜猃狁,一直打到太原(今甘肃镇原),迫使猃狁部落从此向西北部逃去。

兮甲在平定西北部后,凯旋而归,接着又发兵向南攻打淮南夷。兮甲挟战胜猃狁的声威,很快就使淮南夷归顺,并向周王室交纳贡物。

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的赏识,因此周宣王封兮甲官名为“尹”,任为内史,在朝堂上辅佐自己,从此人们称其为尹吉莆。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莆作为封地。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莆。”尹吉莆后来位居师尹,是三公之首(太师、太傅、太保),即太师。

尹吉莆逝世后,被人安葬在他生前战功赫赫之地,据史籍《通志》中的记载:“今汾州尹吉甫墓,即其地也。”也就是说尹吉甫生前主要的活动地方在汾州,古汾州就是今山西省汾阳市。

在尹吉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尹氏,世代相传至今。尹吉莆是“宣王中兴”的重臣,也是尹氏得姓的先祖之一,史称尹氏正宗。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称谓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两周时期,有许多以“尹”为称的官职。

尹氏商,为周王朝时的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除此之外,周之列国中亦有尹氏,如晋国的尹河,晋国有尹驿,秦国有尹喜。作为南方的楚国,其长官也多有称尹的。

在典籍《书·益稷》中记载:“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也。天子之相称师尹。”

在史籍《水经注·薛瓒曰》中也记载:“诸侯之卿,惟楚称令尹,余国称相。他如周礼门尹除门,月令奄尹申宫令,周语关尹以告,皆是也。”

尹作为官名,主要存在于两周时期。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期,尹还可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和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是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则为一里之魁首。

尹氏以官(官名)得姓,产生于周王朝。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周宣王时是的尹吉莆曾任师尹,以尹为氏,世称尹吉甫,尹氏因此得姓。“师尹”之名见于典籍《诗》:“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典籍《毛传》中也记载:“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史书记载,尹吉莆的儿子为尹伯奇,“以官为氏”的尹氏就源于尹吉莆,始于尹吉莆之子尹伯奇。

尹氏以官得姓,现在仍有历史碑记可资验证。汉朝豫州(今河南豫州)从事尹宙载其先辈:“源于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与史书记载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尹氏以官得姓为其得姓来源之一,无可置疑。

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叫尹寿的,传说是帝尧的老师,居住在古河阳(今河南孟县);夏桀有个臣子叫尹谐,大概居住在今陕西东北部,后在夏商交战时被汤杀死。

周王朝时期,尹氏除了在周王朝中央政权任职外,诸侯国中亦多有尹氏: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尹河;晋国(今山西地区)有尹铎,赵筒子曾派他到晋阳(今山西太原);秦国(今陕西地区)有尹喜,曾任函谷关令。

作为南方的楚国(今湖北一带),其长官也多称尹,可早有尹氏分布。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先秦时代的尹氏分布地主要在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省天镇、阳高县边外)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尹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蒙古族叶古禄特氏,亦称亦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gu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尹氏。

蒙古族音斋氏,亦称尹斋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nga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尹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尹氏,据文献《辽宁回族家谱选编·尹氏族谱》记载,家族原籍直隶新集,是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随清朝向奉天(今辽宁沈阳)拨民出关到东北的。

又据河北沧州《尹氏门谱三戴宗亲·再立尹氏门普(谱)序》记载:“始祖原籍南京应天府,磨盘街双槐树底下居住二龙岗。自明永乐年间迁发(拨)直隶天津府,青县西马家桥村任地入籍,安居于斯,至今三百余年。”辽宁。河北两地尹氏均有“直隶新集”的“迁拨”史,否有源流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尹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第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章佳氏,满语为Janggiya Hala,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分衍为辽东女真、海西女真,最早时以地为氏,世居章佳(今辽宁新宾老城章京河畔)、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宜汉阿拉(今辽宁新宾)、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蒙古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章佳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尹氏、张氏、章氏、车氏、英氏、宁氏等。



得姓始祖:尹殷、尹寿、尹谐、尹逸、尹轨、尹吉莆(尹吉甫、尹吉父)、尹河、尹驿、尹喜、尹伯奇。

尹文子《狐假虎威》全文 -- 虎求百兽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食我也,天帝令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

跟帖时间 2010-02-26 22:21: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吉甫的诗文 -- 尹吉甫《诗经·小雅·六月》诗文: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騤騤,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中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也既安,如輊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简要注释:

赞周宣王臣尹吉甫奉命出征猃狁,师捷庆功。

栖栖:惶惶不安之貌。

饬:整顿。

騤騤(音葵):马强壮貌。

常服:常,画者日月有垂饰的大旗。服,戎服。一说旗之属。

炽:盛也。

急:紧急。

比物:指力气均衡。

服:军服。

于三十里:行军三十里。

修:长。

广:大。

顒:大头。引申为大貌。

奏:为。

肤:大。

公:功。

严:威严。

翼:谨肃。

共武之服:共同作战。

茹:度。匪茹,不自量力。

焦、获:周之地名。

织:旗帜。

白旆:帛做的旗。

元:大。

輊:车子前低后高。

轩:车子前高后低。

佶:健壮貌。

祉:福。

镐:古都名。

御:进。

炰:烹煮。

脍:生食的鱼片。

侯:作语助。

张仲:尹吉甫之友。



尹吉甫《诗经·大雅·崧高》诗文: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是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城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简要注释:

周卿士尹吉甫送申伯就封于谢以统帅南部。

崧:山高貌。

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骏:通峻。高。

宣:一说同垣。

亹亹:勤勉。

南国:指周王朝南边的国家。

式:法。引申为治理。

登:成。

庸:城。

傅御:冢宰。一说申伯家臣之长。

俶:作;修缮。一说厚貌。

藐藐:美貌。

蹻蹻:强壮貌。

濯濯:光明貌。

介:通玠。

大圭:语词。矣。

信:再宿。

迈:走。

谢于城归:诚心要到谢邑去。倒文以协韵。

峙:具备;储备。

粻:食粮。

遄:速。

番番:勇武貌。

徒御:徒行者,御车者。

啴啴:和乐貌。

戎:你们。

宪:法;法则。

孔:很。

硕:大。指诗意深切。

风:穆如清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

肆好:极好。

赠:增。



尹吉甫《诗经·大雅·烝民》诗文: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天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

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简要注释:

尹吉甫送仲山甫往齐筑城,赞美宣王使贤任能及仲山甫才德出众。

烝:众。

物:事物。

则:法则。

彝:常理;常道。

假:至。

若:择菜也。引申为择。一说顺从。

赋:敷,布。

发:行。一说指响应。

肃肃:庄严貌。

将:奉行。

若否:顺否;臧否。即善恶。

茹:吃。

輶:轻。

仪:度。

图:谋。

爱:惜。

衮:天子的画龙衣。用以指天子。

职:语词。阙:缺失。

祖:路祭。

业业:言高大也。

捷捷:言乐事也。

每怀靡及:每人怀其私而相稽留,将无及于事也。

彭彭:蹄声。一说强壮有力貌。

骙骙:蹄声。一说马强壮貌。

喈喈:锵锵。

遄:速。

清风:清风化养万物,用以称颂有德才的人。

仲山甫永怀:仲山甫述职,多所思而劳。

跟帖时间 2010-02-26 22:16: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历史名人 -- 尹吉甫:(公元?~公元前810年),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石洞镇)。著名周宣王时贤臣。

曾奉命北伐,逐猃狁(北方少数民族)退至太原,解京邑之危。后奉命在成周(今河南省洛阳东)负责征收东南淮夷等族贞赋,莫不臣服。

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西周时期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执掌周王室的政策法令。

西周宣王时,北猃狁(北方一支少数民族)行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姬静五年(公元前823年),猃狁入侵焦、获两地,很快进至泾水北岸。尹吉甫受命率师北伐,大获全胜,一直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之后驻防在今山西平遥城一带。

在典籍《诗经·小雅·六月》中记述和讴歌有这次战斗的诗篇,全诗详述了征战的经过,称颂了尹吉甫的卓越才能和赫赫战功。这时尹吉甫威名大震。

尹吉甫不仅武略盖世,而且文才超群,后人称赞为:“文以服众,武以威敌,事业文章,炳然千古”。他的诗作《烝民》和《崧高》等均被收《诗经·大雅》之中,遗物有“兮甲盘”。卒后,葬于南皮城西黄家洼西南处。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称其墓为:“将军坟”。是南皮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古墓。

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撰著的《平遥县志》中记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

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泆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于天壤同悠久也。”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春农历2月,乾隆大帝南巡,行至南皮时,命吏部侍郎曹秀先祭尹吉甫墓,并立碑以志。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



尹文子:(生卒年待考),河南方城人。著名战国时期哲学家。

善辩,主张尚法及破除成见的认识观,与宋鐦齐名。尹文子的基本思想属于道家之学。



尹 珍:(生卒年待考),字道真;毋敛县人(今贵州)。著名东汉大臣。

毋敛县属牂柯郡管辖,也在今日贵州境内。东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尹珍自感生长在边陲之地,无法深造,就千里迢迢,到中原一带求学。他首先以古文经学大师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后又以汝南名士应奉为师,向他学习“图纬”。经过他刻苦的学习和钻研,在经术方面有了高深的造诣,因此被选拔任用为尚书函郎和荆州刺史。其时,他的老师应奉也做了司隶校尉。他们师生二人并显一时,成为当时的著名人物。

尹珍怀着热爱乡土的强烈观念返乡后,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华阳国志》说,他“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他讲学的地方较多,影响很大,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教育家。早在唐朝,就有崔对他表示敬意,在绥阳县旺草坝为他立了一块讲堂碑,颂扬他的功绩。民国年间,地方政府又将原属正安县管辖的部分地方单独划出,另设一县,以他的字命名为“道真县”。迄今,正安县新州区仍然保存着他当年讲学的“务本堂”。堂内供着写有“汉儒尹道真先生之神位”的石牌,堂后据说还有埋他的坟墓。



尹 敏:(生卒年待考),南阳堵阳人(今河南方城),著名东汉经学家。

官至谏议大夫。治《今文尚书》一书。



尹 勋:(生卒年待考),字伯元,河南巩县人,著名东汉大臣。

其伯父尹睦为司徒,兄尹颂为太尉,家世衣冠,宗族位多显贵。

惟尹勋独特清操,不以势尚人。州郡礼命而不受,举为孝廉。尹勋与郭林宗、宗慈等被海内誉为“八顾”(顾,以德行引人者)。三迁邯郸令,政绩优异,连举高第;五迁尚书令。

汉廷熹年间(公元165~166年),汉桓帝欲诛大将军梁冀,尹勋参于其谋,被封为都乡侯,迁汝南太守。当时大将军窦武,欲大诛宦官,邀请刘瑜与尹勋共谋,后来事败,均入狱。尹勋自杀于狱中。后被崇为乡贤。



尹翁归:(公元前?~前62年),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后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著名东汉东海太守。

东汉时任东海太守一职,执法严谨,两袖清风,其辖地繁荣昌盛,后升右扶风。

尹翁归出身贫寒,父母早逝,是在他的叔叔家里长大的。

尹翁归成人后在平阳衙门里当了个卒吏,公务之余,常常读些法律方面的书,通晓各项法律条文。此外,还经常习武学剑,会一套娴熟的剑法,在平阳一带,很有点名气。

由于尹翁归聪明能干,后来让他做平阳市吏,也就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官虽小,他却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也从不利用职务之便,勒索他人的钱财。

当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佐年幼即位的昭帝(公元前86~前74年),已掌权多年,很有权势。霍光也是平阳人,他在平阳豢养了一帮奴客。这些奴客仰仗霍光的势力,横行乡里。他们公然在白天持刀闯入集市,无理打闹,拦抢钱物,地方官惧怕其权势,不敢干涉制止,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尹翁归上任后,不怕权势,不畏强暴,敢于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管理市场,整顿市场秩序,对聚众闹事,扰乱市场的不法之徒,严惩不贷。霍氏家奴尝到了尹翁归的铁拳头,从此不敢再犯。

虽说市吏官卑职微,但却是个人人垂涎的美差。尹翁归的前任利用职权之便,敲榨勒索,受礼纳贿,大发横财。而尹翁归却处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拒不接受商人的赠品。所以商人们既害怕他,又敬重他。《汉书•尹翁归传》中赞扬他。“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来,尹翁归离职归家。

那时恰好河东太守田延年到平阳县来视察。他把全县五、六十名做过吏役的旧职员请来,亲自—一接见,并叫文吏坐东边,武吏坐西边。太守接见了好几个人,轮到尹翁归时,他却俯伏在地上不肯起来。田延年问他是什么缘故,尹翁归说:“我既能文也能武,专听候您的安排。”

功曹认为这个小吏傲慢不恭,田延年却说:“这有什么呢?"便叫他上前,向他问话。尹翁归对答如流,使太守非常惊异,当即任用他为卒吏,将他带回府上,让他审理案件。

果然,尹翁归考问事情,发现奸邪,都能查个水落石出。因此,太守很器重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尹翁归,就提拔他担任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尹翁归任职期间查办的案子,都合乎法令规定,定罪判刑时,一定要掌握真凭实据。因此,所属各县官吏虽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却没有一个怨恨他。

后来,尹翁归被荐举为缑氏县尉,并历任过郡中的各项职务。他每到一处,都能把当地治理好。以后,他被选调任都内令,继而被推荐做了弘农郡的都尉。

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即位后,尹翁归被任命为东海郡(今山东剡城)太守。赴任前他到廷尉(官名,掌刑狱)于定国的府上辞别。”

于定国是东海人,权势极大,以谏废昌邑王、迎立宣帝有功而越级提拔,青云直上,正是当朝红得发紫的权臣。尹翁归要来拜见时,刚好他的老家东海有两个故友的儿子,找到府上有私事相求。于定国对他俩说;“我虽身为廷尉。供职京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正好翁归要前往东海赴任,求他帮帮忙,看来不成问题。今天他要前来拜我。你俩且在后堂坐等,等会儿我派人来叫,你们再前去见他。”

说后,于定国就去前堂见尹翁归。于廷尉满以为依仗自己的权势和威望,把同乡的两个后生推荐给尹太守,谋个一官半职,是满有把握的。于是在与尹翁归交谈中,就委婉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谁知尹翁归听后,没有正面回答可否。他转了话题,只谈东海郡的治理,征求于廷尉的意见,并请他介绍东海郡的情况。

尹翁归与于定国交谈了一整天,就是不回答两后生谋求的事,也不提接见两个后生的事。两个后生在后堂整整等了一天,不见来传,心急如焚,烦燥不安。

到了晚上,于定国来了,老远便说:“让你俩久等了。”“太守呢?大人!”两后生迫不急待地问。“已经走了。”“求他的事答应了吗?”“此太守乃贤吏啊!”于定国赞叹道,“我和他长谈一日,知他奉公廉洁、守正不曲,请托之事,终不作答。”最后,于定国又叮嘱两后生:“你们还是不要到他手下去任职为好,以后到东海郡也切记不要以私事相求。”

尹翁归到东海后,治理郡务,明察秋毫,郡中的官吏、百姓,哪个贤良,哪个恶劣,以及哪个做了什么坏事,犯了什么罪过,他全知道。每个县都设有记载这些情况的簿册。他不委旁人,亲自处理政务。遇有紧急重大案件,都稍缓处理,以求慎重;遇有吏民法纪松弛,发生案件时,他就翻阅这些簿册,叫各县拘捕那些刁吏恶民,公开审讯他们的罪行,情节严重的还判处死刑。他拘捕人犯,一定要选定秋冬两季考核官属的大会之时,或者在他巡察各县的时候,不在平白无事的时候捕人。这样做,是有太守的用意的,目的是可以杀一儆百。这样,吏民们都心悦诚服,害怕受到法办而改过自新。

东海郡郊县有个著名的豪强,叫许仲孙。此人横行霸道,为人奸诈狡猾,严重扰乱社会治安,郡中的人都让他害苦了。前几任太守捉拿他时,许仲孙就利用势力,多方变通,玩弄狡诈的手段而得到解脱。因此,始终没有人能制服他。

尹翁归到任后,立即将许仲孙依法治罪,斩首示众,使全郡大为震惊。从此,再没有人敢违抗禁令,东海郡得到大治。

尹翁归由于政绩优异,后被选调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官拜三辅之一的右扶风.这右扶风是个官名,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因所管辖的地域为京畿之地,所以不称郡。他在官所,注意选拔和重用那些清廉平正、痛恨奸吏的下属,对他们以礼相待,与他们好恶相同,但谁要是违抗法令或失职,也必定加以处罚。他治政的方法,还和治东海郡一样,对各县歹徒的犯罪情况,也都有专门的簿册加以登记。当盗贼在某地作案时,尹翁归便将这个县的主管官吏召来,把那些奸险狡猾的首犯的详细情况告诉他,教他用类推的方法追寻盗贼经过和投宿的踪迹。结果,往往如尹翁归所预料的那样,这些盗贼没有一个能逃脱。

尹翁归审判罪犯,对于弱小从宽,对于豪强则从严。尹翁归一经将豪强定罪,就把他们送交掌畜牧的官吏,罚他们切草服刑,责令他们按时完成定额,而且不得请别人顶替。要是完不成定额,就鞭打处罚,有的豪强给折磨得疲惫不堪,以致用切草的铡刀自杀而死。京城的人都畏惧尹翁归的威严,不敢再胡作非为,结果使他主管的右扶风(地区名,辖境约相当于今秦岭以北,户县、咸阳、旬邑以西地区)得到大治,肃清盗贼一项的考核成绩,常常在京城三辅中名列前茅。

尹翁归为朝廷做事二十多年,一直为官清明自守、严格执法、语不言私。他为人温良谦让,不居功自傲,不贪财受贿.因此,他在朝野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汉永康四年(公元前62年),尹翁归因病逝世。当时,他的家里毫无积蓄,一贫如洗。汉宣帝对他的政绩和人品倍加赞许,他诏示御史大夫说:“我起早睡晚,日夜思虑的,就是重在求贤。用人不论亲疏近远,但务必要能安抚百姓的才行。右扶风尹翁归廉洁清正,治政理事成绩卓著,不幸早逝,没能完成他的功业,我感到非常惋惜。”汉宣帝特准予赏给他的儿子一笔钱财,以便让尹翁归的后代供奉、祭祀他。

尹翁归的三个儿子继承父德,为官也都非常清廉。



尹思贞:(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大臣。

尹思贞弱冠明经举,补隆州参军。官至工部尚书,以执法公正无私,清廉而著称。

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尹思贞推按,发其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尹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忧,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唐神龙初年,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武三思谋逆,唐中宗大怒,命斩之。尹思贞以发生三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武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承嘉希武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尹思贞入朝廷。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其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尹思贞,出为青州刺史。

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

尹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唐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尹思贞常节减之,窦怀贞怒,频诘责尹思贞,尹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譖,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合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



尹 洙:(公元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府治人(今河南洛阳)。著名北宋朝文学家,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尹洙自幼聪敏好学,早就与兄源知名于时。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进士及第,调绎州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曹参军,安国军节度判官、知光泽县。又举书判拔萃,为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

后召试殿中,任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不久又被贬到郢州酒税,徙唐州。后复任太子中允,知河南县。又任经略判官,继迁集贤校理、通判州事、加直集贤院、太常丞、知泾州。又徙知庆州、晋州,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路州等。

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农历4月10日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尹洙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他与欧阳修、梅尧臣等高举韩柳复古文的大旗,一改宋初文坛的浮靡之气,开一代文学新风。其作品有《尹洙集》二十八卷,文风格简古,多军政之作,有《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传世,附一卷。此外,他还著有《五代春秋》。



尹 源:(生卒年待考),河南人。著名北宋学者。

尹洙之兄,曾作《唐说》及《叙兵》十篇。



尹继伦:(生卒年待考),浚仪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宋朝将领。

尹继伦之父尹勋为郢州防御使。常向朝廷推举子尹继伦以为可用,宋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宋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时辽兵入寇,尹继伦奋击,大败之。当时辽兵相戒:“当避黑面大王”。以尹继伦面黑故也。大胜而还,晋升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尹崇珂:(生卒年待考),天水人。著名宋朝大臣。

官至保信军节度使。为人谨慎忠厚,有善政,深受民众拥戴。



尹火享:(生卒年待考),河南洛阳人,著名宋朝哲学家。

他对程氏兄弟倡导的理学很赞同。理学讲究探讨人心对于事物和对于自身的理解力,并且认真追求一事一物的起源和发展的道理。尹火享在朝廷做官时得罪了奸臣秦桧,就辞官回家,研究理学,撰写著作。

他终生不应科举。曾以布衣任太常少卿,礼部尚书、侍讲。著有《论语解》、《和靖集》等。



尹起莘:(生卒年待考),字耕道,号靖逸;浙江龙泉人。著名宋朝隐士。

学识渊博,著有《资治通鉴纲发明》。

约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前后在世。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哲学家叶适。擅长七言绝句诗,属江湖派。主要作品《四朝闻见录》,属笔记体小说,记述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闻趣事。

著有诗集《靖逸小集》,有一诗为其代表作之一,流传千古:“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尹 莘:(生卒年待考),汴梁洧川人。著名元朝大孝子。

据传,母亡后,每日鸡鸣而起,诣母墓哭奠。父病,尝粪以验病情,夜祷愿代父病,数日父愈,乡人称奇。

至治初,游学于京师,忽梦母疾,心怪之。驰归,母已亡。居庐蔬食,哀毁骨立。每鸡鸣而起,手治祭馔,诣墓所哭奠之,风雪不废。父辅臣尝病疫,莘侍奉汤药,衣不解带,尝其粪以验差剧,夜则祷于天曰:“莘母亡不能见,父病不能治,为人子若此,何以自立于世,愿死以代父命。”数日愈,乡里嗟异之。



尹继善:(生卒年待考),陕西人;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政治家。

清雍正进士,杰出的政治家。其为清高宗、清世宗倚重。

尹继善是刘墉的学生,曾四任两江总督。两江是清朝财政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盐政,再加上钱、粮,有大量的收入,因此两江总督是朝廷和皇帝非常倚重的要职。

某年会试,尹继善参与主持,准备录取的状元是江苏人赵翼(瓯北),他本来学问就好,又是军机章京,最了解考场的内情,知道什么文章最对路数。但乾隆大帝觉得江苏的状元太多了,想换一个别省的。他特别喜欢尹继善奏折上书一类公文的文笔,又知道这些文笔都出自尹继善手下的幕僚陕西人王杰(伟人),便特意问尹继善:“你们陕西有状元吗?”“王杰这个人怎么样?”意思是想取王杰,并以此来奖掖尹继善,或者说得更直白些,就是拍尹继善的马屁——为了政治的需要,皇帝有时也要拍大臣的马屁。

尹继善自然顺水推舟,于是改取王杰为状元,而把赵翼取为探花,为此赵翼始终耿耿于怀。但科举要服从政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尹 耜:(生卒年待考),江苏常熟人。著名清朝画家。



尹会一:(生卒年待考),直隶博野人(今河北博野)。著名清朝学者。

官至南阳巡抚、吏部侍郎督江苏学政。他提倡理学,曾命各州县立社学,以扩广理学。



尹明亮:(公元1915~1999年),江西泰和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卫生队队长,第五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团卫生队队长,陕北独立第一师一团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卫生队队长、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0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第一、二、三次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军政治部主任,炮兵学院副政委,闽北指挥部副政委、政委、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10月19日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八十四岁。



尹荣光:(公元1900~1968年),字曜南;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党员。第八兵团司令部政工处处长。

尹荣光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家有薄田数十亩。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充任四川陆军第二军第一独立旅书记、副官,后转投建国湘军总司令部任参谋。

1921年冬由洪给伯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谭延闿(时任建国湘军总司令,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介绍报考黄埔军校,编入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毕业后历任建国湘军总司令部参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司令部参谋,第二师步兵营连长、营长,第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兼第六十六团党代表、代理团长,第二十一师司令部参议兼副官处长,江苏省太仓县县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咨议,铁道部路警管理局防务科长,陇海路警察署副署长。

1933年12月任铁道部直辖路警管理局派驻北宁铁路警察署副署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铁道部警察署高级参议、顾问。

1947年任东北第八兵团司令部政工处少将处长。1948年l1月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1953年被东北军区军法处判刑七年,1960年11月刑满释放回茶陵。1968年1月9日病故。

198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事法院撤销原判,认定其为主动投诚,为尹荣光恢复名誉。



尹庆立:(公元1946~今),天津宝坻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1961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函授本科学历。

曾任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政委,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1988年晋升空军少将军衔。

2002年5月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兼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2003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尹长志:(公元1949~今),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副总参谋长。

曾任海军航空兵飞行学院院长,北海舰队航空兵部副司令员,东海舰队航空兵部副司令员。1988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尹殿甲:(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广州军区空军总参谋长。

尹成富:(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少将,武警技术学院院长。

跟帖时间 2010-02-26 22:14:1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和靖处士;南阳郎中: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哲学家尹錞,字彦明,洛阳人。少师事程颐,精通理学。有民族气节,绍兴年间在朝廷做官,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得罪了奸臣秦桧,辞官回家,潜心著作。靖康间赐号和清处士。有《论语解门人问答》、《和靖集》。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谏议大夫尹敏,字初季,南阳人。曾为长沙令,后拜郎中,仕终谏议大夫。初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谷梁、左氏春秋。

中兴良辅;东海名臣:上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甫,当时玁狁进逼到泾阳,他率军反攻到太原而归;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佐助宣王中兴,成就文武大业。下联典指汉代平阳人尹翁归,字子况,宣帝时官东海太守,执法严谨,使东海大治。为人清白廉洁,死后家无余财。

和靖成集;关令受经: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洛阳人尹焞,字彦明,少年时拜程颐为师,终身不应科举,宋靖康初年曾被召至京城,又恳辞还山,钦宗赐号“和靖处士”。宋绍兴初年又被召为崇政殿说书兼侍讲,反对与金人议和。著有《和靖集》。下联典指周王朝时期的函谷关令尹喜,字公度。相传老子西游,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道有真人要过关。老子来到函谷关,被尹喜留下,著《道德经》五千言。尹喜自己著有《关尹子》。

天水世泽;函谷家声:上联典指尹氏出自天水、河间。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尹喜,为函谷关尹。老子授《道德经》五千言。

麟经继述;伊洛渊源: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起莘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尹焞事典。



2.五言通用联:

江山与势远;泉石自幽深: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尹柔《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邑湖》诗句联。尹柔,河间人,为张说岳州从事官补阙。

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此联为汉朝时期的尹珍祠联。



3.七言通用联:

南域知学自珍始;北面抗敌怯伦威: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荆州刺史尹珍,字道珍,牂牁人。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南域知学自珍始。桓帝时以经术选用,官至荆州刺史。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将尹继伦,浚仪人。太祖时为殿直,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中辽兵入寇,继伦奋击,在败之。辽兵相戒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维伦面黑故也。

五代春秋师鲁撰;十篇唐说子渐弹: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字师鲁,河南人。有《五代春秋》等传世,官至龙图阁士、起居金人等。世称河南先生。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字子渐,河南人。尝作《唐说》及《叙兵》十篇。世称河内先生。

龙图阁士春秋赋;河内先生唐说篇: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尹洙,字师鲁,河南人。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学者尹源,字子渐,河南人。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文武兼优,万邦为宪;恩威并济,六师总权:上联典指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尹吉甫,周宣王中兴,修文武大业。时猃狁内侵,逼近京邑,命他北伐,逐之太原而归。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兵部尚书尹直,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明景泰年间进士,明毅博学。

晋阳家臣,鄙茧丝以从政;函谷关吏,识紫气而呈祥: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宦尹铎的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秦国谏议大夫尹喜的事典;尹喜字公度,为函谷关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谷梁、左氏春秋。秦建武初年,上书陈洪范消灾之术,拜郎中。

跟帖时间 2010-02-26 22:08:1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字辈排行 -- 湖南浏阳、湘潭、衡山尹氏字辈:“家之秀发自周建勋洛传理学楚萃人文名贤永吉盛代宣勤”。

湖南新化尹氏字辈:“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正徽先端厚培吉庆兆隆世德延雍睦敦伦纪贻谋媲美前纯良国本固孝友家基坚功续述来哲诗书启后贤寰环竟发达祖泽定长绵”。

湖南常宁尹氏字辈:“才为邦宪大学绍洛宗长立尔希贤志常成道德光”。

湖南湘乡尹氏字辈:“天单百万兴嘉世代乾坤士乐敦本财源裕循良明功业恢先绪文德毓群英学优成大器保定庆升平。”

湖南攸县尹氏字辈:“时思继祖崇本立常笃志昌泰传世有光衣冠济美雍穆一堂家传诗礼国焕文章。”

湖南桃江尹氏字辈:“伯志仕思大万福兴调文开宗功德盛佑启嗣昌荣祖泽源长远光前裕后昆联科登甲第显耀振芳声”。

湖南岳阳尹氏字辈:“志万宗大祖有兴隆应登文仲世启邦家开运发大克”。

湖南华容尹氏字辈:

蔡田铺支派:“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振恢先端厚培吉庆肇隆世德延”。

万圣堂支派:“仕知汤铭新一仁光世运炳蔚启宏规继嗣文华盛周监佐中兴生甫延余庆繁昌应治隆孝友为家政”。

湖南永州尹氏字辈:“一士惟之祖先功业…”

安徽巢湖尹氏字辈:“思曾本远和同修成大伦兆先开祥瑞义重自正名”。

云南罗平尹氏字辈:“国崇文士家兆凤祥懋培大德锡庆自长怀宗启瑞载福毓汝维学尚世如沛之溥”。

山东鲁西尹氏字辈:“鸿肇式序祚承燕逊贻懋履源宸拱嘉孚迪景祺毓兴法绍光志学基恒昌道明声丕振嗣令庆增祥”。

尹氏一支字辈:“楚尚廷振学国传承祖德万代启辉煌庆誉章文彩茂林兆桂芳”。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22:04:4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家训 -- 家训:

中华尹氏,历代盛名。少昊之子,般封尹城。尹氏始祖,因以为姓。

四千余年,世代脉清。族规家训,源远华宗。齐家兴国,激励后生。

爱国济世,团结精诚。遵纪守法,激浊扬清。刚直不阿,清正廉明。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防微杜渐,预期未萌。淡薄明志,天下为公。

孝敬父母,百善先行。父母在堂,朝夕温恭。远离双亲,心信相通。

关心二老,衣食住行。敬则生爱,最重笃诚。推诿虐待,天理难容。

教育子女,尊祖敬宗。家国天下,祖训彪炳。父慈子孝,世代恩情。

宽严有度,切莫纵容。崇尚科学,培养精英。国家栋梁,人人称颂。

律己要严,诚待宾朋。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社会交往,择友慎重。

邻里纠纷,心态公平。换位思考,洞达光明。内外和睦。事业有成。

恩爱夫妻,情深意浓。家务之事,力戒纷争。遇事商量,人格平等。

情意无价,互敬宽容。相濡以沫,琴瑟一生。白头偕老,夕阳更红。

学古鉴今,受益无穷。纵观族史,代代尊荣。文臣武将,爱国公卿。

工商巨子,科技先锋。才艺圣贤,层出不穷。家训永在,万代兴盛。

跟帖时间 2010-02-26 21:59:5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家谱文献 -- 1.家谱:

湖南浏西尹氏族谱,著者待考,始修于宋朝嘉定年间,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七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八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尹氏九修通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武冈州醪田派鼎初公支”世系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十四册。注:记事至清同治年间。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新化尹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世系四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同治年间。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益阳谌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残存“九甲长房”世系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道光年间。另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四甲支、清光绪三十二年九甲支两部,皆为墨印。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湖南沅陵塘冲周氏谱,著者待考,残存卷首一册,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记事至清光绪年间,谱中仅“龙章”一节,数十余篇。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收藏爱好者励双杰处。

南关尹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尹竹轩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明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云南罗平他谷尹氏族谱九十五篇,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西平陆张店尹氏族谱,(现代)尹振保续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宁尹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衡山尹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尹氏家乘十二卷,(民国)尹允鳌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肆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山东日照尹氏族谱,(民国)尹锡崧、尹日桂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十册。

湖南中湘竹埠尹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尹德芹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明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广东江门第发里尹氏族谱,(民国)尹启炽编撰,民国末期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江门图书馆、江门蓬江区白沙第发里尹氏宗祠。

山东新泰新邑尹氏族谱,(民国)尹序伦编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魏家峪村尹承贵处。

湖南尹氏族谱十八卷,首三卷,(民国)尹树翰、尹济青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萃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十二册。

湖南新化尹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2-26 21:57:4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2.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和靖堂:宋时尹淳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居士”。金兵攻陷洛阳,他的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个人流到四川,以布衣任太长少卿,不久改任礼部尚书,侍讲。

一经堂:出于宋尹彦德的故事。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权知潭州,飞自南昌过吉安到茶陵,茶陵富民尹彦德以酒肉迎师,彦德言家粟不乏,颜给军饷五日,留岳飞三日,离去时,岳飞语彦德,尔财有余而学不足,当以一经教子孙,光大其门。彦德拜而受赐,而辟堂以供子孙挟筴游息之所,堂名之曰:一经堂,盖取忠烈一经教子孙之义也。

文和堂:出自明尹直事典。尹直,字正言,号謇斋,江西泰和人。成化中官兵部尚书。明敏博学,谙熟朝章。卒后,谥文和,后人遂以谥号为堂号。

肆好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萃堂:资料有待补充。

万圣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21:51: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迁徙分布 -- 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流出自官职称谓,是“以官为氏”的典范。尹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1.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华大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由于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和严刑苛政,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十五年。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建立起汉王朝,史称西汉。西汉王朝在公元8年被王莽篡代。公元25年刘氏宗族刘秀击败各对手,重新统一全国,实现汉室中兴,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洛阳,东汉灭亡。

秦至汉的四百四十余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及交流创造了条件。这一切,又都为人口的迁徙流动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尹氏宗族人口大量增:加,人口的分布较先秦时代更为广泛,迁徙流动也十分频繁。从尹氏宗族名人的出生地、迁徙地,可以看出其大致情形。

秦汉时期尹氏的分布地主要在北方。像汉武帝时的酷吏尹齐为东郡茌平人(今山东茌平);汉昭宣帝时的酷吏尹翁归为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部);汉宣帝时的经学大师尹更始为汝南人(今河南上蔡);汉成帝时酷吏尹赏为巨鹿杨氏人(今河北宁晋);汉成帝时的御史大夫尹忠是魏郡人(今河北临漳);东汉光武帝时的经学大家尹敏为南阳都阳人(今河南方城东部);汉和帝时的太尉尹睦为巩人(今河南巩县)等。

秦汉时期尹氏人物迁徙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北方。这一时期,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中心区域,也是各种人员迁徙、流动的中心区域,其中自然不乏尹氏人物。如武帝时的酷吏尹齐出生于山东,在陕西、河南都曾长期为官;昭宣帝时的酷吏尹翁归出生地也为山东,但长期在关东为官,后又供职京师,迁徙于北方各地;成帝时的酷吏尹赏出生于河北,但主要活动地域都在长安、三辅地区;成帝时的御史大夫尹忠,生于河北,为官时一直居住京城长安,后因参与治理黄河又长驻河南、山东境内。至于那些在秦汉、两汉之际,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的尹氏豪杰,像汉高祖时的尹恢,两汉之际的尹尊,东汉光武帝时的尹绥,更是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尹家人物频繁的迁陡活动,扩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也为人员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另外,秦汉时期尹氏开始向南方发展,在西南部一些地方还成为大姓。东汉初年,掸舸一带形成了四大著姓做龙、傅、尹、董,他们还为东汉统一西南部地区做出过贡献。明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尹兴,主要活动于今浙江一带。桓帝时的经学大师尹珍,出生于掸舸毋敛(今贵州独山)。尹珍因感到家乡文化落后,曾到汝南学习经书,学成后回乡教授,对南方的文化发展影响至深。尹珍官至荆州(今湖北一带)太守,活跃于湖北地区。

总之,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尹氏人口的增长和迁徙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尹氏的分布与迁徙范围日益扩大,作为一个北方大姓,其踪迹正不断向南拓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大一统社会持续了四百余年后,被分裂战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所代替。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突出的特点是北方各政权的封建割据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三国以后,北方相继出现了许多封建割据政权,它们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展开了连年的混战,人民群众掀起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形势更加动荡复杂。相反,南方在这一时期略显安定与和平,北方不堪战乱的各族人民纷纷南迁。北方人民的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的不足,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尹氏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同秦汉时期一样,没有大的改变,仍主要遍布在北方的各地。在尹氏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的是,这一时期,尹氏在今天的甘肃发展为望族。如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部一带)等地,都分布有大量的尹氏族人,这一时期这两地尹氏名人的频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如后秦大将尹纬、南北朝的文臣武将尹冲、尹弘以及北魏的尹挺等均为天水人;后秦的大将军左史尹东是西州人。

同秦汉时期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尹氏的迁徙和活动范围更趋广泛。南迁的人数大大多于秦汉时期,在南方涌现许多尹氏名人。如三国时的尹默为梓潼涪人(今四川绵阳东),南朝尹略为淮南人(今安徽寿县)。南迁的尹氏宗族同其他南迁的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隋、唐时期:

隋唐,特别是唐末,开创了尹氏大规模南迁的时期。尹氏是发源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南迁始于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迁的步伐有所加快,隋唐特别是唐末,则是他们大举南迁的时期。唐末的藩镇割据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南方相对稳定,南方的经济发展有逐渐赶超北方的趋势,因此,此时北方人大举南迁,尹氏宗族也夹杂其中,开始了大规模南迁的时代。这一时期南方尹氏名人迭出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迁徙趋势。

北方各地仍是尹氏人物的主要聚居地。如初唐与徐敬业发生战斗的尹元贞及诗人尹懋,均为河间人(今河北河间);孝子尹思贞、道士尹情、书法家尹守贞均为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工部尚书尹思贞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研究老庄思想的尹章为绛州乐寿人(今河北献县)等等。这一时期北方的尹氏著名人物多出生于甘肃天水与河北河间,是与这两大尹氏郡望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

南方尹氏族人持续增多。隋唐时期湖北襄阳一带已经形成尹氏在南方的一个聚居地,名人不断涌现,像尹嗣宗、尹怦父子都是襄阳人。这一时期南方其他地区的尹氏人物也不断增多,至于在南方亦官亦商的尹氏人物,则更不尽其数。

4.宋、元时期:

两宋是一个战乱不已,积贫积弱的时代。但她却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都是在此时出现的。蒙元统治者重用汉人,在各个领域内也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在上述时代背景下,尹氏宗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继隋唐时期尹氏宗族首次大举南迁后,此时,尹氏继续南迁,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各地,他们在那里生根安家,世代居住。在宋元时期长达三百余年的战乱中,北方各族人民一直未中断南迁的步伐,南迁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据统计,宋元时期江南江北书之于史的尹氏著名人物有:儒官如尹拙是颍州汝阳人(今安徽阜阳);尹瞻是温江人(今浙江);尹躬是永新人(今江西永新);尹希善是吉水人(今江西吉水);尹起莘是遂昌人(今浙江遂昌);尹沂是(品+山)(今湖南部);尹谦孙是茶陵人(今湖南茶陵)。画家如尹质是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尹可元是汉州人(今四川广汉)。词人如尹济翁是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尹谷是谭州长沙人(今湖南长沙)等等,不胜枚举。

北方作为尹氏的发源地,这一时期仍是尹氏宗族的主要聚居地,名人不断涌现。像尹氏三大理学家尹源、尹洙、尹忂代居住在洛阳;尹氏将领尹崇珂生于大名(今河北大名),尹继伦出生于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尹宪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画家尹白为汴人(今河南开封);孝子尹莘是汴梁洧川人(今河南开封)等等。

5.明、清时期:

明清社会是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及其走向衰败的时期。它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距近现代社会的曙光已经不远,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物质条件的日益成熟,为人员的流动提供了方便,促进了人员的交流与迁移。这一时期尹氏的分布,已基本遍布全国各地。

明清时期尹氏族人继续向江南迁徙,在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的许多市县,都有大量尹氏不断迁入、定居、繁衍。在江西省,南迁的尹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地,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姓、著姓,如江西永新、吉水两地,由于尹氏族人不断涌入,形成了尹氏名门望族,尹氏名人不断涌现。在这两地的许多村庄里,尹氏人口占绝大多数,至今,这里的许多村庄仍以“尹”命名。

在北方,河北、甘肃两地的尹氏宗族人口相对较集中,特别是在天水、河间的两大郡望里,尹氏始终是当地大姓望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日尹氏族人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为多,这三省尹氏约占全国尹氏人口的40%左右。

跟帖时间 2010-02-26 21:49: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尹氏的各支始祖 -- 尹思贞:唐开元间官终工部尚书,封天水郡公,谥简。子二:长愔为北派祖,次憶为南派祖。愔二十传至雯,元季由河南迁湘潭,占籍朱亭,为湘潭朱亭始迁祖;憶二十传至震,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由浏阳徙衡山县,占籍尹家町,为衡山白果始迁祖。后裔递衍递蕃,星罗棋布,散处各地。是为浏阳湘潭、衡山尹氏始祖。

尹 烈:字武仲,洛阳人,居江西。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任广东东莞知县(东莞令),任满解职后定居东莞寮步之鹧鸪坑,此乃东莞尹氏之始祖。尹烈育有四子,子孙日渐繁衍。在东莞之万江、寮步鹧鸪坑、莞城县白沙塘等地的尹氏均为尹烈后裔。尹烈四世孙尹耕,系南宋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进士。尹耕之侄尹鼎来,系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进士;尹耕之侄尹佐,亦咸淳年间进士。又据清代佚名纂修之《尹氏族谱》(钞本)所载,尹烈系广东东莞尹氏始迁祖。其于北宋靖康年间扈跸南渡,出宰博罗,兼摄东莞,因家焉。该《族谱》载墓图、姓氏源流、世系图传、祭礼、租例等。《族谱》中还载有本世系之始祖尹崇珂,北宋初名将。

尹鼎初:字儒黉,原籍江西吉州泰和县灌塘,南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科中武魁,授指挥,官楚镇永宝。元移宋祚,弃官卜居宝郡隆回四都大官田,生南沾、漳、河、国、楚、全、青、吾、庆、昌十子,派开十房,衍散邵阳、新化、武冈、城步、新宁、安化、宁乡、益阳、长沙、沅江各地。南青七子才道,字必胜,由隆回徙居新化蛇田,转迁温溪大水。是为迁湖南新化尹氏始祖。

尹 铉:北宋大儒程颐门人尹焞之孙,于南宋中叶由河南迁楚南,隶籍善化。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四修宗谱。是为长沙乌山尹氏始祖。

尹 愔:尹思贞二十传至尹雯,于元季由河南迁湘潭,占籍朱亭,为湘潭朱亭始迁祖,今属株洲;尹忆二十传至尹震,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自浏阳徙衡山尹家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湘、衡二邑六修族谱。是为为湖南衡山白果尹氏始祖。

尹 晖:愔公六传至尹晖,居河南洛阳江夏,二十三传至尹雯,元致和间因避陈友谅之乱,自江夏迁居湘潭朱亭,派分龙、凤、麒、麟四房。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建宗祠于水口。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一修族谱,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2003年续修族谱。族人分布于宁乡、湘乡、衡山、茶陵、攸县、邵阳等处。是为湖南湘潭水口尹氏始祖。

尹雄飞:北宋太祖朝官嘉议大夫,世居茶陵火田,尹雄飞生尹昉,尹昉生尹革、尹晋。尹晋传至二十四世尹一仪,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自火田徙居湘潭竹埠港陈家塘;革尹传至二十四世尹一进,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自衡山七里滩徙居湘潭大坝垅。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竹埠尹氏三修族谱。是为湖南湘潭竹埠、大坝垅尹氏始祖。

尹如新:明洪武年间迁藷叶塘。是为湖南湘潭藷叶塘尹氏始祖。

尹必诚:字天岳,明成化间由茶陵城北迁居湘乡侧水,复迁扬古峒。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纂修墨谱,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续修族谱。是为湖南湘乡扬古峒尹氏

尹 宣:明万历间迁居醴陵樟树村,族人分布于攸县。是为湖南醴陵樟树村尹氏始祖。

尹天伦:为思贞公二十五世孙,明洪武间由江西永新沙田迁居湖南攸县鸾山镇新田。自五世始支分八房,长、七房无嗣,八房外徙云南。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始修族谱,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续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三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四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五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六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七修,1990年八修,1999年九修。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建宗祠于茶背冲。是为湖南攸县新田尹氏始祖。

尹 盛:宋隆兴年间自江西宁冈迁酃县霞阳洞里,今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是为湖南炎陵洞里尹氏始祖。

尹 京:为五代后唐时期衡山节度使,其子鹏飞迁霞阳上馆。后人分居于十都太坪、城东草坪、王家渡泷湖。是为湖南炎陵上馆尹氏始祖。

尹文光:明洪武年间自湖北江夏来县开垦而定居于益阳。是为益阳县东长乐街尹氏始祖。

尹仕祖:字赞忠,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由江西丰城县南门头迁益阳五里桃林溪,今属桃江。前与衡阳樟木乡白鹭江尹氏合谱,2004年独修支谱。是为湖南桃江桃林溪尹氏始祖。

尹紫营: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自江西南昌府新建县铁树观迁居岳阳黄沙街廖家山,七传衍为三大房:璟公房居廖家山,景公房居周家冲,琛公房居黄沙街老街。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修族谱。1994年再修谱。是为湖南岳阳荷塘黄沙街尹氏始祖。

尹友高:原居宁乡一都关帝庙杨鹤冲,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迁居华容万圣堂。是为湖南华容万圣堂尹氏始祖。

尹鼎福:尹思贞公二十二世孙,尹崇珂后裔。尹鼎福原籍江西,迁江南苏州府,明洪武初期官至总兵,从上征讨湖南等处,遂家于岿山(永州市芝山区油亭圩镇岿山村)。目前在该村保存有民国三十一年的宗谱。是为湖南永州尹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21:46: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