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的历史名人 -- 项 槖:(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神童,“孔子之师”。
项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出生在岚山办事处碑廓镇北七公里圣公山下的竹河崖,并有“钢铁不入,用茅草叶劙”的超凡故事。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相传: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常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
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项橐还是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
项橐见这个老头儿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
孔子道:“城在何处?”
项橐说:“筑于足下。”
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
项橐说:“御车马军兵。”
孔子道:“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
项橐说:“城固门关,焉能过乎?”
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
项橐说:“城躲车马,车马躲城?”
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
农夫答道:“锄地。”
“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
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
项橐道:“不可戏我。”
“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
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
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
孔子道:“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
项橐道:“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
孔子道:“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
项橐道:“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然后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叫躲子山,也称想子山。山上奇石峭崖,石洞若干。传说项橐就在此山躲藏遇害,因而得山名。
春秋末期,周王朝日趋衰败,诸侯称雄争霸,互为用兵对峙,连年征伐残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怕这小儿日后长大,一旦辅佐于哪家诸侯,定能一统霸业。这等国之栋梁,岂能为他国所用?于是,列国诸侯争相派出武士,打探项橐住处,以便劫持在自己国中,日后重用。
为躲避战乱,项橐父母一边在山上住着,一边乘战乱空隙到田里播种锄草。后来就见有三五成群的武士、暗探打听他们的儿子,只觉得事情有些蹊跷。项母担心儿子口直心快,说不定会惹出什么事端来,就让项父把项橐藏在东边山上的石洞里,用石头把洞垒紧,早晚送饭来吃。哪知此事正被吴国、齐国武士暗中盯梢探知。两国武士同时围住洞口,各劝项橐投奔自己国中,被项橐严辞拒绝:“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项橐是纪国人,根在纪国,纪国虽亡但土犹在,无土之根则朽,项橐岂能离土!”
两国武士劝说不成,各展手中兵刃,急相奔向洞中劫持项橐,便在洞口内外杀将起来,最后吴国武士杀退了齐国武士,把项橐劫持在手,正待往山下走,却见被杀退的齐国武士带着兵将在山下摆开阵势。吴国武士见硬闯不行,遂在山中隐藏,准备乘夜色走脱,这样一直相持了五天五夜,吴国人自带的干粮早已吃完,就派人寻找充饥之物。
兵将围了山,项母几次都无法将饭菜送去。因而茶饭不进、泪湿衣襟,项父一旁不住地相劝:“咱吃点饭,顾顾自己,他们不会把橐儿怎么样的。”项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俺不担心他们能把橐儿怎么样,你忘了咱橐儿在竹河崖下生时,脐带铁石不入,用茅草叶子划断的?可这五天饿也饿死橐儿了!”
夫妻俩的话正好被吴国人听到了,遂到竹河崖采了茅草,把项橐按倒在地,丧心病狂地用茅草割下了项橐的头颅。就这样,聪颖正直的项橐,为了自己的名节,誓与国家同在,在诸侯争霸战中遇害,年仅十二岁。
项 燕:(公元前?~前223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战国末年楚国将领。
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今河南沈丘),后用为姓氏。
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蒙武为副,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项燕在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立昌文君(一作昌平君)为楚王,起兵反抗秦国。
王翦攻取楚国陈(今河南淮阳)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项 梁:(公元前?~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战国末年楚国将领。
项梁曾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
项梁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
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 伯:(公元前?~前192年),名缠,字伯,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父;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朝末期西楚大臣,
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后跟从张良一起隐匿。
秦朝末年,项伯跟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 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06年,项羽大破秦军,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项羽入秦的刘邦。当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十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便在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
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
后来在成皋之战时,项伯又劝阻项羽不可杀害刘邦之父太公。
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项 羽:(公元前233~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农历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了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农历2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农历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国。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楚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国。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当楚军救赵国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朝的降兵不服,就干脆将降卒二十万全部坑杀了。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攻占了秦朝都城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郴州,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12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
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之后虞姬自杀。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至此,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
项 斯:(生卒年待考),字子迁;台州乐安人。著名唐朝诗人。
项斯是唐会昌年间进士,官丹徒尉。未中进士时,曾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见国子祭酒杨敬之,杨敬之写诗赠他:“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风度)胜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诗名闻于长安。著有《项斯诗集》一卷。
项 昕:(生卒年待考),字彦章,号抱一翁;原籍永嘉(今浙江温州),后徒居余姚。著名元朝诗人、医学家。
为人勤奋好学,喜词章,工绘画。因母病为庸医误投药而死,十分悲痛,乃立志学医,后专攻医书。
少时即能诵《素问》、《难经》、《脉经》等医著。曾任杭州府吏、鄞县为肃政府书吏等职。因母病为庸医所误,立志攻医术。曾得韩明善所藏方论,并从陈白云学医,与名医朱震亨、葛可久等论医学。又向太医院使张廷玉学导引按摩,尽得其传。兼学各家之长,于内、外、妇科俱精,行医四十余年,活人甚众。
撰有《脾胃后论》,以补李杲《脾胃论》之不足。另撰有《医原》,已佚。
项 炯:(公元1278~1338年),字可立,号慥斋,先世本性胡,因其祖辈有过继给项玑者,进为项氏;浙江临海人。著名元朝诗人。
项炯一生与仕宦无缘,所著诗集即以字名,称《可立集》,惜诗多散佚,仅清初顾嗣立所纂之《元诗选》尚收录二十二首,生平事迹亦不甚可知。人们但称其“端行积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晦迹不仕,一时硕士若金华黄缙、晋宁张翥多从之游。”
他在吴中甫里书院住过一段时间,与昆山顾仲英相善,常常互相唱和。最擅古乐府,所作《吴宫怨》、《么莫舞》、《空井词》、《江南弄》堪称代表作,风格似唐之李贺。其《江南弄》云:“篁深雨过月色青,湿萤几点风穿棂。秋声满江龙一吟,江空漠漠悬疏星。风凰城头石花吐,雷击老树蛇骨腥。鬼雄骑黿潮际上,暗藤如山走漆灯。”这首《江南弄》用字奇诡,气势磅礴,用心良苦,意趣怪奥,的确颇似长吉的诗风。
时人对他的诗相当欣赏,认为可与“同里丁复,永嘉李孝光,钱塘张雨,毗陵吴恭、倪瓚并称”。
项思教:(生卒年待考),临海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年间进士,为官深得民心,居家讲究礼义,敦礼让,有万石家风之誉。
项兰贞:(生卒年待考),女,字孟畹;秀水人(今浙江嘉兴),黄卯锡之妻。著名明朝诗人。
有诗作《裁月》、《云露》。
项元淇:(生卒年待考),别号少岳。著名明朝文学家、书法家。
工诗、古文辞,小楷严整,尤善草书,有《少岳山人集》。
项 忠:(公元142l~1502年),字荩臣,号乔松;浙江嘉兴人。著名明朝兵部尚书。
项忠是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项忠随明英宗北征蒙古瓦刺,于土木堡 (今河北怀来)被蒙古军俘虏,蒙古人命他喂马,他却乘机挟两匹马南奔,直到马疲倒,他徒步七昼夜始归。
明景泰年间任广东副使,曾镇压瑶族农民起义。
明天顺初年,任陕西按察使,时值陕西饥荒,项忠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召为大理寺卿,因当地人要求他留任而改为右副都御史,仍令巡抚陕西,时洮河流域的羌族起义,项忠率军招抚。
项忠治陕期间,曾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解决西安城内水咸不能饮用的困难;同时还疏浚郑国渠、白渠,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计田七万余顷。民众曾建生祠以感念项忠治水的功绩。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陕西开城土官满俊(亦名满四)据石城(即唐代吐蕃的石堡城)发动叛乱,自称“招贤王”,项忠督军经大小三百余战,终于攻克石城,讨平叛军,擒获满俊。升右都御史,与林聪共掌都察院事。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李原率流民在湖北荆、襄地区起义,称“太平王”,连占南漳房、内乡、渭南诸县,流民附者百万,项忠受命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一起率军二十五万,分八道进击起义军,并在竹山(今湖北竹山)乘溪涨,半渡截击,李原等战败被俘杀,流民被迫遣散,沿路被杀及因饥饿瘟疫而死者达数十万人。项忠进左都御史。
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升刑部尚书,不久为兵部尚书。
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宦官汪直横行不法,迫害臣民,屡兴大狱,项忠联络九卿上书弹劾汪直,结果反被汪直诬陷而革职。后汪直被贬,项忠复官,不久即致仕。
家居二十六年,与里人梅江、戴佑、姜谅等创立檇李耆英会,有《唱和诗》一集,卒后赠太子太保,谥襄毅。项忠在嘉兴城内(今浙江嘉兴瓶山)所建的项家祠堂和著书堂,今已无存。
浙江嘉兴南湖乡项坟头因有项忠墓而得名,曾有项家祠堂,附近一湖荡,名项家漾。
项元汴:(公元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又号香岩居士、退密斋主人;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明朝书画鉴赏收藏家。
项元汴工墨竹、梅花、兰草,颇有逸趣。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其“天籁阁”所藏名家书画众多,皆精妙绝伦。
项元汴得秘本后,常邀名家,特别是文彭、文嘉二兄弟鉴定真伪,故而胜迹颇多。
所藏书画往往钤有“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藏”、“墨林”、“项墨林父秘笈之印”、“世济美堂”、“墨林山房”、“传家永金、神游心赏”、“天籁阁”等印迹。
著作有《宣德鼎谱》、《宣炉博论》等传世。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5年),清兵进入嘉兴,项家累世之藏,尽被千夫长汪六水掠去,时距项元汴之死尚不足六十年。
项圣谟:(公元1597~1658年),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画家。
项圣谟出身世家,祖父项元汴是明代著名古书画收藏家和书画家,天籁阁是项氏的书斋名。
项圣谟与其父项德达亦善书画、精鉴赏,祖孙三代时称“嘉兴画派”。
项圣谟的作品,既继承宋人章法、格局、造型的严谨,又吸收元人构思、用笔、情趣的风韵。
晚清学术大师、书法泰斗沈曾植评其画曰:“易庵画由元企宋,特以沉着邃密,标胜晚明。”
项 英:(公元1898~1941年),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黄陂人。著名新四军领导人。
项英在小学毕业后当织布工人。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工厂中自发组织工人同资本家进行斗争。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央委员、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央委员、中共第六届一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兼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国际监察委员。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
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1924年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先后在武汉、上海领导工人运动,是“二七大罢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6~1930年期间,曾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长、总工会党团书记,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中央武汉临时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1928年7月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军委委员,11月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31年1月,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1934年1月继续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后任赣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赣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武装。遵义会议后继续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公元1938年11月改为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治委员。
1941年1月6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等奉蒋中正之命,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悍然袭击遵令北移的新四军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以八万军队于1月6日将九千余人新四军包围于安徽泾县的茂林地区。
1月14日晚,叶挺军长前往敌营谈判,遭到扣留。当晚国民革命军发动总攻,新四军除一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战士惨遭杀害,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突围时与部队失散,只能留在皖南山区,待机北上。在当地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项英等十余人隐蔽在濂坑的石牛坞村后山腰的一个石洞中。
3月23日夜,项英、周子昆与警卫员黄诚住宿于石洞中,其余数人分散下山与地下党联系转移事宜。项英的副官刘厚总借机于3月24日凌晨2:00用手枪将项英、周子昆打死,黄诚也中弹负伤。叛徒刘厚总杀人后,劫走了项英、周子昆所身带的黄金、银元、手表和手枪等,连夜逃下山去,投奔泾县国民党党部邀功请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刘伯承元帅的指示,项英、周子昆的遗骨被移至南京雨花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为项英、周子昆以及在突围中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造了三座墓,项英的墓置于中间,人们称作“三烈士墓”。
项传远:(公元1903~1968年),字望如;山东广饶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山东省青济地区警备司令。
项传远七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十五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后考入青州(益都)师范。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项传远考入黄埔军校,参加第一期学习。后成为蒋中正卫士队中的高级侍卫。
在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卫队营先在华清池两侧的禹王庙里,收缴了蒋中正卫兵的枪支,然后悄悄地越过头道门,冲到二道门前。
黑暗中,卫队营看到二道门外有一个侍卫来回走动,就开枪把这个侍卫击倒,接着就冲进了二道门。枪声一响,蒋中正的卫士队区队长王裕理匆匆跑出房门,连喊带问:“什么事?什么事?”话未说完,一颗子弹飞来,王裕理倒地身亡。
顿时,华清池内枪声大作,子弹横飞。蒋中正的侍卫人员从睡梦中惊醒后,一个个凭借门窗拚命抵抗,子弹从各处角落里迸射出来,但张学良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久带领手下卫士,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借着假山、廊柱、小桥等黑暗角落的掩护,翻过荷花池,绕道贵妃池,匍匐前进,跃到五间厅前平台上,很快就冲进蒋中正住的三号厅。
孙铭久进入卧室后,发现床上无人,但衣帽、假牙、黑斗篷、大衣俱在。用手摸摸被褥,还是热的,知道蒋中正逃出不远,张学良部卫士就四处搜索。
原来,华清池五间厅后面,隔着一道围墙,就是风景秀丽的骊山。二道门那边枪声一响,蒋中正十分警觉,闻声即起,在蜂涌赶来的高级侍卫项传远、宣铁吾、施文彬、竺培基、居亦侨等人的护卫下,向后门跑去。到了后边却发现后门锁着,一时打不开,侍卫们就组成人梯,让蒋中正攀援越墙而出。在人梯上层的项传远、宣铁吾、居亦侨,也都翻墙跳下。而在人梯底层的施文彬,因来不及越墙逃出,当场被子弹击中而亡;竺培基也被子弹击中受伤。
越墙时,项传远抢先越墙而出,在紧张与黑暗中,蒋中正和侍卫们根本看不清围墙外的地形,没想到围墙是借山势建筑,里低外高。蒋中正慌乱失措,加之身体也不及卫士灵活,从墙头翻下时,一跤跌倒在墙外的乱石沟里,脊骨被摔伤,脚踝也被碰破,还丢了一只鞋。项传远背起蒋中正就向山上狂奔,之后将蒋中正躲到山腰的一处叫“虎畔石”旁的乱草丛中。
张学良卫队营随后赶来搜山,在后山墙下发现了蒋中正的一只鞋后,估计蒋中正已经逃到骊山上去了。于是,王玉瓒、孙铭久两位营长分工,王玉瓒营卫士从左侧上山搜索,孙铭久营卫士从右侧上山搜索。结果,在距五间厅五百多米处的半山腰虎畔石处,将蒋中正搜了出来。
西安事变之后,戴季陶曾建议在“虎畔石”处建亭纪念。纪念亭修建完工后,取名为“民族复兴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复兴亭”被改为“捉蒋亭”。改革开放以后,又改名为“兵谏亭”。亭名三改,也是时势使然。 跟帖时间 2010-03-02 16:14: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项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逢人说项;舞剑掩刘: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诗人项斯,字子迁,台州乐安人,会昌年间进士,官丹徒尉。未中进士时,曾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见国子祭酒杨敬之,杨敬之写诗赠他:“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风度)胜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诗名闻于长安。著有《项斯诗集》一卷。下联典指秦末下相人项伯,名缠,字伯,项羽的叔父,楚国贵族出身。项羽率军四十万,进驻鸿门,与范增定计击刘邦。项伯因与刘邦的谋士张良相友善,当夜驰往刘邦军中相告,并在项羽面前尽力为刘邦开脱。刘邦到鸿门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项羽的堂弟)舞剑,想乘机杀刘邦,他又以身掩护,刘邦得以免死。汉朝建立后,封射阳侯。
山襟水带;虎啸龙吟:此联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项王祠联,项王祠又称霸王庙。
辽西世泽;圣师家声:全联典指春秋朝时期的项橐,据说七岁时曾难倒孔子,而为孔子的老师。
鸿门舞剑;渭水投钱:上联典指秦末鸿门宴项庄欲杀刘邦,项伯以身蔽沛公。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项仲山,以清节著称,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重华世泽;七龄圣师:上联典指秦末朝时期的项羽,目重瞳子,秦亡,自为“西楚霸王”。下联典指春秋朝时期的项橐为孔子师。
政怀湖口;绩异关中: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项肆事典。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项忠事典。
2.五言通用联:
重瞳为楚主;七岁作圣师:上联典指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人,楚国贵族出身,据说眼睛为重瞳(两个瞳孔),力能扛鼎。秦二世初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困赵国,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救赵。宋义到安阳后逗留不进,他杀了宋义,率兵渡过漳水,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灭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乌江,自杀而死。下联典指春秋时少年项橐,据说七岁时曾难倒孔子而为他的老师。
雄为西楚王;才作圣人师:上联典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下联典指春秋时神童项橐,传七岁时与孔子辩难,使孔子窘困。后世称为“圣人之师”。
3.七言通用联:
诗名临海逢人说;家学清溪世代传: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诗人项桐,临海人。工诗,著有《可立集》。下联典指项氏名人项思教,他居家敦礼让,有万石家风之誉。
裁月云露永放彩;少岳山人长留芳: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女诗人项兰贞,黄卯锡妻。有诗作《裁月》、《云露》。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项元淇,别号少岳。工诗古文辞,小楷严整,尤善草书,有《少岳山人集》。
天是低昂龙虎气;雌雄争战帝王才:此联为江苏省徐州市项羽祠联。
鹿野沉舟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嵊空:此联为安徽省和县乌江镇项王祠联。
打天春梦少成佛;乱写秋山老画师:此联为清朝时期的名人曾衍东赠项果园(浙江永嘉人)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颖悟奇童,堪作圣人师表;文章名世,可为天下儒宗:上联典指项橐下典。下联典指明代进士项煜事典。
群家夙号多才,竟这般闻望隆崇,直欲逢人天下说;往事都堪借鉴,到那个功名际会,休教衣锦夜间行:上联为安徽省松县县城项氏宗祠联。
5.对联故事项刘斗联: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姓人和项氏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氏,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某年,刘姓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军师。“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刘伯温)的故事。项氏人要想再高过刘姓人,看来很难了。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氏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姓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刘姓人只当是项氏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烹天子父;作圣人师。”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姓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刘姓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刘项两村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相安无事。但是斗联的惯例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不再是“抬高自己,贬损他人”了,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 跟帖时间 2010-03-02 16:10: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项氏的字辈排行 -- 安徽淮北项氏字辈:“继朝启文武公业广道本圣贤新”。
安徽桐城项氏字辈:“家道宗光”。
安徽巢湖、安庆项氏字辈:“学成必多举本立科长生有志光宗祖”。
安徽无为项氏字辈:“广国宜宗志恩荣自可逢为心田作社万世永长龙”。
安徽项氏一支字辈:“士必杨明宏华日结”。
安徽项氏一支字辈:“有志家道宗”。
浙江嘉兴项氏字辈:“伯日文敬锦朝雨崇刚志进升宏通贤应堂友仕明维时国以一大玉中至显书金正华传清功名元先儒荣成才心德星彩芳章求云天宇祥仁义礼志信”。
浙江建德、淳安项氏字辈:“孝友传家政”。
河北承德项氏字辈:“永凤福志家”。
重庆万州项氏字辈:“朝其宝宗洪仲道永嗣子丹希如运世茂正国廷盛兴隆承祖德绍启继荣昌天习文广泛明传显万帮笛字吉祥瑞玉书迎凤麟才逢周达友源远作长根”。
湖北天门项氏字辈:“德正品端方”。
湖南益阳项氏字辈:“时洵咸熙祖肇中元乾远宗必大仕继君上立传家惟孝友安国显忠良盛德光昌世文华焕耀廷”。
江苏阜宁、台湾项氏字辈:“文仁达德”。
江苏沭阳项氏字辈:“贤宗统(同)茂懋广”。
贵州福泉项氏字辈:“兴(新)在(再)学朝仁龙启(啟)国应昌仕代江成(臣)祖万古永传扬”。
广东阳江项氏字辈:“积德兴鸿业扶纲振大伦泽培基本厚贤颂国家珍端品宜修敬按荣在志仁宏谋崇圣道文运庆维新”。
项氏一支字辈:“文英上大德光国正家兴世代承祖义永保常青龙”。
项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宗顺立”。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02 16:08:2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项氏的家谱文献 -- 桂溪项氏祠谱,(清)项天瑞纂,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崇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歙县桂溪项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仅存三卷)。
安徽歙县桂溪项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项启鈵纂,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清)项寅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培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云阳导墅桥项氏宗谱六卷,(清)项金洪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志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项氏家谱不分卷,(清)项焘辑,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松阳项氏宗谱三卷,(清)项承华序,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岗寺乡岗下村。
浙江义鸟霞峰项氏宗谱二卷,(清)冯秀廷、冯朝流等纂修,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义鸟霞峰项氏宗谱二卷,(清)项田益等纂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另有一部仅存一册)。
浙江义乌霞峰项氏宗谱二卷,(清)冯沛霖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余杭项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杭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淳安紫峰项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项惺辑,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临海项氏宗谱二卷,(清)项元杰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淳安古睦青溪仙溪项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项锡廷辑,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临淮永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东北师大图书馆。
浙江嘉善项氏支谱不分卷,(民国)项乃斌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天津印刷局铅字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武义八素茭道项氏宗谱七卷,(民国)徐国绅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浦江浦阳项氏宗谱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字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白沙乡太平村。
浙江云和项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长田乡(仅存一册)。
浙江义乌霞峰项氏宗谱二卷,(民国)冯聘三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安徽徽州仙源东溪项氏重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项汝瑚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项氏源流考,(民国)项元动纂修,民国年间油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杭项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杭县文物管理局。
项氏宗谱六卷,(民国)项永培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崇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黄山仙源东溪项氏续修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项源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浙江余杭项氏宗谱一卷,附编一卷,(民国)曹炳法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杭县文物管理局(有三部)。
浙江永康鲁塘项氏宗谱,(现代)鲁塘项氏宗谱书记处理事会编,1998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3-02 16:02:1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项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辽西郡:战国时期燕国初设辽西郡,秦、汉两朝沿袭。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乐亭东部、辽宁省大凌河西部地区、辽宁松岭山以东、长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后辖境渐小,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移治至令友(今河北迁安),北燕时期移治至肥如(今河北卢龙),北齐时期废入北平郡。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2.堂号:
辽西堂:以望立堂。
零陵堂:以望立堂。
圣师堂:春秋时期,项槖七岁成为孔子之师。因以立堂。
志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报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培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洁己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02 16:00: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项氏的迁徙分布 -- 项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二位,人口约六十五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1%左右。
据史料记载,项氏起源主要是两支:一为姬姓王族,一为芈姓熊氏贵族。姬姓项国后被齐国所灭。芈姓项国后被鲁国所灭。
项氏族人后来辽西郡、零陵郡发展成望族,世称辽西望、零陵望。
项氏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湖南、浙江、湖北、贵州等省多此姓,这四省项氏约占全国项氏人口的70%以上。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县、兰溪县、淳安市、嘉善县、建德县、淳安县、黄岩市、温州市龙湾区、丽水市、苍南县、绍兴市上虞县、诸暨县,湖南省的宁乡县、益阳市、桃江县,重庆市的万州区,山东省的枣庄市、烟台市海阳县,河南省的信阳市息县、开封市,江苏省的盐城市、南京市、阜宁市、淮安县,安徽省的桐城县、庐江县、太湖市、淮北市、望江县、砀山县、巢湖市和县、太平县、安庆市、歙县、徽县、无为县、枞阳县,福建省的连城县,河北省的承德市、邢台市威县、石家庄市,湖北省的天门市、大冶市、汉川市、鄂州市、黄石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江西省的新余市分宜县、吉水县、泰和县,辽宁省的本溪市、海城市,贵州省的福泉市,北京市,上海市青浦县,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博白县,广东省的阳江市、雷州市海康县等地,均有项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3-02 15:56:3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