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的历史名人 -- 单 超:(公元?~160年待考),河南人(今河南洛阳)。著名汉朝宦官。
东汉桓帝初为中常侍,善谋略,帮助汉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
当时外戚梁冀当权,第十一任皇帝刘志,继被毒死的十任皇帝刘缵之后,对梁冀侧目而视。
刘志跟五个宦官密谋采取行动,他知道面临最大危险,生命和前途完全握在与谋的宦官之手。在密谋大计时,刘志曾把单超咬臂出血,作为盟誓。他跟宦官已摆脱了君臣名份,成为黑社会性质的弟兄。所以在杀掉梁冀、并把梁姓戚族全体屠杀了之后,刘志把参与密谋的五个宦官,一齐封为一等侯爵(县侯),又封另外八个宦官为二等侯爵(乡侯)。
从此,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员的身份出现,仗着跟刘志的咬臂之盟,他们的家族和亲友,也纷纷出任地方政府首长。这些新贵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为也相同,几乎除了贪污和弄权外,什么都不知道,比外戚当权所表现的还要恶劣。这使本来专门抨击外戚的士大夫阶层受到更重大的伤害,他们愤怒地转回头来跟外戚联合,把目标指向宦官。并且不像过去那样,仅只在皇帝面前告状而已。
士大夫外戚联合阵线,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权力,对宦官采取流血对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强烈的反应,中国遂开始了第一次宦官时代。从公元159年十三个宦官封侯,到公元189年宦官全体被杀,共三十一年。
单 飏:(生卒年待考),字武宣;山阳湖陆人(今山东鱼台)。著名东汉大臣。
初举孝廉,后历官太史令、汉中太守、尚书等职。
他精通天官、算术。灵帝末谯县曾有黄龙现,单飏谓五十年后当有王者兴,后果然魏代汉。
单 通:(公元581~621年),字雄信;济阴郡人。著名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将领。
单雄信祖父名单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
公元579年雄信之父单禹袭父职仍守东昌。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军大将李渊率部攻北周,包围东昌,单禹与李渊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李两家积怨由此开始。
当时单氏一家由家将保护出逃,不敢在山东久留,辗转来到潞州。因单家出自官宦之家,出逃时携有大量金银,所以能在潞州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盖庄园、置田地,定居下来。
单雄信少年时期即勇健。隋末加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为五虎上将第一名,人称赤发灵官。单雄信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
公元617年,单雄信出任左武侯大将军。
公元618年,单雄信率军投靠王世充,成为王世充的女婿。
公元620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唐军大将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受伤。次年,李世民攻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单 煦:(生卒年待考),字孟阳;河北平原人。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进士,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
单煦友爱,他十五岁时,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县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 时:(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时期任殿中侍御史,宋乾道中期上疏谏击毬,为宋孝宗喜纳,除有谏议大夫。
单 父:(生卒年待考),字仲儒。著名宋朝花匠。
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仲升:(生卒年待考),广东增城人。著名元朝孝子
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元朝人称其为孝子。
单思恭:(生卒年待考),字惠仍,扬州人。著名明朝诗人。
著有《甜雪斋订》。
单安仁:(公元1304~1388年),字德夫;濠州人(今安徽凤阳)。著名明朝大臣。
少为府吏,元末江淮兵乱,他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
旋闻朱元璋定集庆(今江苏南京),即率众归附,仍将其军,守镇江,旋移常州。
累迁至中书左司郎中,佐李善长裁断。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擢工部尚书,领将作事。逾年改兵部尚书,请老归。
单 恂:(生卒年待考),松江华亭人。著名明朝词人。
明崇祯年间进士,知麻城县。工词,著有《竹香庵词》。
单懋谦:(公元1807~1879年),字地山;湖北襄阳人。著名清朝末期大臣。
清道光年间进士。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入值南书房。
清道光二十年任广东学政,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奉命在籍开办团练,反对太平军七年任江西学政。以后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工部侍郎。
清咸丰十一年充实录馆副总裁,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调任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次年与大学士瑞常等人为慈禧、慈安太后进讲《治平宝鉴》,旋授工部尚书。
清同治七年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次年调吏部尚书。
清同治十年管国子监事务。次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复拜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
清同治十三年因病解职。著作辑为《岘云山房遗稿》
单毓华:(生卒年待考),字枚叔;江苏泰州人。著名近代大律师。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
清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
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单田芳:(公元1935~今),原名单传忠;祖籍山东德平,出生于营口。著名现代评书艺术家。
单田芳出生于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收到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但由于他酷爱说书而弃学从艺,后来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纽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主要有《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大江南北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也将其列为近年来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此外,他还录制了《千古功臣张学良》、《七杰小五义》、《隋唐演义》、《铁伞怪侠》、《栾蒲包与丰泽园》(正续)、《刘伶传奇》等多部电视评书和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单田芳还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系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
单田芳认为:说书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头”,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生动、准确、鲜明是其评书的最大特点。其评书,口风老练苍劲,自然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丰富有趣;行文逻辑周密,句法无误;说文时,满腹经纶,诗词歌赋,华丽高雅;说白时,乡情俗语,民谚土语,亲切生动。
总之,单田芳能用生动、精炼、准确、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愤,极大地调动了听(观)众的想象力。因此,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他对待评书创作一丝不苟,例如在编录《百年风云》时,就参阅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慈禧前传》、《清宫十三朝》等几十种资料。
单洪培:(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江苏省水上警察总局局长。
单福光:(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将,前空军后勤部副参谋长。
单家骅:(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一五八师副师长。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56: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望居河南:全联典指单氏的源流和郡望。
勇推飞将;艺号花师: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济阴人单雄信,李密的勇将,善于马上用枪,军中号称“飞将”。后降王世充,为大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单父,字仲孺,善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们称他为“花师”。
乡称孝子;人号花师: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单仲升,奉至孝,母卒,蔬食水饮,庐于墓侧三年。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单父,善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2.五言通用联:
增江分派远;周邑受封长:此联为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单屋村单氏宗祠联。单屋村单氏宗祠是东莞现存大宗祠之一,建于明正德甲戌年(公元1514年),到如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宗祠占地1368平方米,为大三开三进式结构,有前门、仪门、寝堂、正堂及东西步廊,深七十八米,宽二十四米二,大方石铺地,硬山顶,砖木结构,祠堂正前方乃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正门镌有这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这副对联,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高高的大门、牌楼及柱子均为红木,据传是从越南、日本购进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居民拆掉祠堂牌楼后两侧的雕花壁当柴烧,当时还有人想拆掉牌楼主板,在村中长者的再三劝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块单氏牌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目前祠内仍存万历元年所立碑石,碑高164厘米,宽80厘米,文字清晰可鉴。单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庑秀美,庭院幽雅。祠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单氏宗祠改成小学,乃石碣最早的完全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中搬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千多单屋子弟在祠堂学习成才。为保护好单氏宗祠,当地人可谓不遗余力。1993年单屋村专门请梅县工匠“修复如旧”,保持统一的风格。
卿士廿余世;侯爵七代人:上联典指西周成王以后二十几代君主执政时,都有单氏人在朝廷任卿仕等要职。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汉桓帝时,有中侍单超,河南人,善谋略,助帝有功,封新丰侯,所拜车骑将军,七代荣获侯爵。
居官教垦种;为民创名车:上联典指清朝乾隆年间的龙门知县单麇,字耀灵,高密人。进士,在任知县进,劝民垦种,改变专事第畜牧之俗。累官铜仁府,有政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发明家单俊良,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
吟诗赞甜雪;填词推竹香: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诗人单思恭,字惠仍,扬州人。有《甜雪斋订》。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词人单恂,松江华亭人。崇祯进士,知麻城县。工词,有《竹香庵词》。
3.七言通用联:
车骑将军谋略好;马上飞将武艺高: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汉桓帝中侍单超事典。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军单雄信,济阴人。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4.八言以上通用联:
矢志匡扶,直言击饮非君事;刻意经史,留存顾问在朝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殿中侍御史单时,宋乾道中期上疏谏击毬,为宋孝宗喜纳,除有谏议大夫。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学者单佑的事典。
鼻祖定茶神,无怪殊荣邀杖国;头衔书菊隐,正拈好句怕催租。此联为单孝廉撰题联。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54:0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禹城单氏字辈:“树传兆吉玉”。
山东东明单氏字辈:“大忠思琳克章美国文纲鸣世昭全德才宽惠泽长振家延富庶天道锡纯良广建志宏伟开进运吉祥”。
山东单县单氏字辈:“永怀继宗志绍承衍世长法正联同德绪乃兆延祥恩誉仰师敬吉盛庆恒扬千秋传孝义和睦繁荣昌开来鸿康泰隆运生晓光文武家振远礼智化万方”。
山东高密单氏字辈:“祜传昭际亦既联葆体徯余人具旃胥今慕式心于兹弥睦与协勿自施原引普肖亘由而”。
湖南平江单氏字辈:
裕昆公房支派:“士功年季干胜信宗德万志伏啓嘉报说禹梦仲士功良文寇希天有拱玉庆惟士功九时宗文万福文昇昭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衡应凤大世元文龙祖希邦永攸隆福荫深”;
峰仑两房支派:“啓嘉报说禹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代学归朝理道傅先圣心源继古贤”;
新合字派:“心树长荣茂楩楠国幹桢动名纪青史诗礼振家声”。
湖南湘阴单氏字辈:“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
浙江萧山单氏字辈:“休嘉筑钧锡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学归朝理道传先圣心源继古贤国家培植厚发达自珠聊”。
浙江湖州单氏字辈:“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学忠和厚功成育秀梁扬发前才美辉朗长兆延吉祥兴隆盛荣华富贵根”。
浙江温州单氏字辈:“华明君子道德良存荣祖亦可以正肇乾山世林忠光士文宗殿嘉永茂国定献金圣贤豪杰官员功勋”。
江苏盐城单氏字辈:
十六世起字派:“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学忠和厚功成育秀深扬发前才美耀朗长兆延吉祥兴隆盛荣华富贵根”;
二十二世起字派:“守同保眉春长宝兆玉昌”;
二十三世起字派:“全福凤堂涌公”;
二十四世起字派:“恒永佩堂”;
二十五世起字派:“九如金山玉胜长年庆”;
二十六世起字派:“洪观国有中根成俊”;
二十七世起字派:“干根彬玉春忠彩爱建军喜绍正秋东龙圣小金秀大芹兰凤银杰巧霞慧成招爱阿玉翠林洪汉燕兄娟婷建忠飞玢景海留友莹彩莲娣艳晓书珍靓雷腊琴”。
河南邓州单氏字辈:“仕福明清建振德丰化元兴仁世界昌”。
吉林德惠单氏字辈:“有永文国成魁(奎)清(青)亚宇”。
安徽单氏一支字辈:“玉永言孝…”
贵州单氏一支字辈:“嘉升周鲁培”。
单氏一支字辈:“起克守宝…”
单氏一支字辈:“可洪尔言之普克大明学广有维士功勤茂思治佩”。
单氏一支字辈:“铭瀚楦肇云敦应分建文永月维谷开华恒元岳福”。
单氏一支字辈:“文长传金祥天桂荣庆昌经济召梅林建凤世家梁”。
单氏一支字辈:“纪国正其礼兵新”。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50: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家谱文献 -- 天津宝坻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单崐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单氏族谱八卷,(清)单思恭编,单嘉居等增订,清道光年间刻版,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十六卷,(民国)单世雄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四明同道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鄞县鄞西古林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奉化晦谿单氏宗谱四卷,(民国)王静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晦谿单氏宗谱五卷,(民国)竺子侃重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山东高密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单嵩龄续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北新洲单氏宗谱首一卷,(民国)单恩富、单恩棠等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新洲县单岗乡单岗村。
湖南攸县单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东莞岭南单氏十修族谱一卷,(清)单广仁编辑,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东莞星江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单绍圭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卷、第七~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山东单县古单朱氏族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燕贻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本溪关氏谱单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本溪东营坊乡东营坊村。
辽宁本溪詹氏家谱单一卷,(清)詹恒悦纂,清光绪年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本汉市草河城满族乡沙河沟村。
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单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19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卷首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阴单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荷塘单氏重修宗谱二十卷,(清)单式梅等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二卷、第十四~十五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崇明崇川镇场单氏宗谱十二卷,(清)单国宠等主修,单国华等编辑,清末民初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单氏宗谱六卷,(清)单蓉坡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6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单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南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单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阳堂铅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一~三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48:5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2.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氏。
仁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友堂:资料有待补充。
燕诒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45:3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迁徙分布 -- 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七位,人口约八十三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2%左右。
在古代,单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
浙江省永康单氏之源,据《永康姓氏志·单氏》和方山脚《单氏宗谱》记载,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有工部尚书单琰发族于云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单宗化,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进士,任金华正堂(县令),任满,约于宋政和年间卜居永康丛桂坊。至十七世祖单辅靖任建康学录,不久转任判官,生单昂、单昱、单昴。单昴由明经任宁安通判,居何州。单昂任婺州医官,单昱则于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为方山单氏之祖。
单昂之后,廿八世祖单育又因大水为患,卜居城南长水,为水碓头单氏之祖。永康单氏祖居地丛桂坊,属古丽镇。在“县西北四十步”,始祖为单宗化,约在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与子单昴卜居永康县城丛桂坊。
永康单氏聚居地方山脚,属清溪镇,始祖为单昱,约于元至正末年(公元1365~1368年)从县城丛桂坊迁居方山之阳(方山脚)。
永康上水碓属古丽镇,始祖为单昴后裔单育,约在清雍正末年(公元1731~1735年)从县城丛桂坊迁至。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42:4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单氏的各支始祖 -- 单 安:宋元之际自湖州暗无天日安县迁山阴梅山之单港。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38:5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