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的姓氏来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2-05 23:55:49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2492 跟帖次数 9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

公输班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

公输班名声显赫,楚惠王熊章在灭了蔡国、杞国之后,于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请他去帮助楚军,准备向城高墙坚的宋国发动战争。

公输班在楚国发明了攻城的专用云梯,楚惠王大喜,立即着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得到这一消息后,连忙从鲁国起程,走了十昼夜赶到楚国的都城郢都,找到了公输班。

公输班问墨子:“先生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呢?”

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愿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班听了很不高兴。墨子说:“我有重金送给你你。”

公输班说:“我坚持正义,决不杀人。”

墨子立刻恭恭敬敬站起来,对着公输班一拜,说:“请让我细细说来。我在北方听说你制造云梯,准备攻宋,宋国有什么罪过?楚国有这么多的土地而人口不多,还要去屠杀本来就不多的人,去争夺就楚国而言多余的土地,不能算聪明;宋国无罪,却去攻它,不能叫仁德;懂得这个道理而不向楚王诤谏,不能算忠心;争而达不到目的,不能算强者;你仗义不杀侮辱过我的人,却来助楚国攻宋国杀众多的人,不能算是知道事物间相似的类比关系。”

公输班无话可说。墨子说:“既然你无话可说,为何不仃止呢?”

公输班说:“不行啊,我已经向楚王说过这件事啦。”

墨子说:“那何不让我见见楚王呢?”

墨子见到了楚惠王,说:“现在有人要抛弃有文彩的棚车,却要偷邻居的破车;抛弃绣花绸缎衣,却要偷邻居的粗布衣;抛弃好食物,却要偷邻居粗劣食物,这算是什么人呢?”

楚惠王说:“必是有偷窃病的人。”

墨子说:“着哇!今楚国地方有五千里方园,宋国只有五百里方园,这就好像文彩棚车与破车之比。楚国有云梦泽,到处有珍禽奇兽,长江汉水的鱼鳖是天下最丰富的了,而宋国是不产野鸡、兔子、鲫鱼的地方,这就好像美味佳肴与粗劣食物之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梓楩楠樟木,宋国缺少高大的树木,这就好像锦绣衣裳与粗布衣服之比。我认为大王要攻宋,和上述几个例子同属一样的情况。”

楚惠王说:“对啊。但即使如此,公输班已为我制造了云梯器具,我还是要攻宋国。”

墨子摇了摇头说:“公输班的云梯攻不破宋国的城池!”

于是楚昭王召来公输班。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围,以木片当攻城的工具,二人当堂演习起来。公输班设计了九种攻城的机巧方法,却都被墨子九次解破。公输班办法已尽,而墨子守城的办法没有用尽。

公输班无计可施,就说:“我知道还有一种抵御你的手段,但我不说出来。”

墨子说:“我也知道你想的这一手段是什么,但我也不说出来。”

楚惠王忙问什么手段?墨子笑笑说:“公输班的意思,不过是想杀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守城的办法,楚国就可以攻宋了。然而,我来之前,已经派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手执我告诉他们用来守城的工具在宋城上等待着楚兵入侵。纵然杀了我,宋国仍有人会防守的。”

一见事情如此,楚惠王对墨子说:“那好吧,请您相信,我不攻宋了。”

其后,公输班接受了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的思想,一心进行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益的工作。

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号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接着率若敖氏之族又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今湖北襄樊北部),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养由基长刀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于是将若敖氏家兵尽斩于皋浒。

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子文。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读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将土地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班氏正宗。

班氏族人大多尊奉令尹子文为得姓始祖。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明朝时期古里国回回舍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舍班,古里国回回,后随父亲经商至中国,入附明朝,被授予南京锦衣卫镇抚使。

古里国,即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科泽科德(马拉雅拉姆语为Kozhikode),又称卡利卡特(英文为Calicut),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国,是昔日的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科泽科德以为公元1406年明朝的郑和、公元1498年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这两位东西方航海家的共同登陆的地点和共同去世的地点而著名。特别有意思的是,英文单词“calico”(印花布、花斑动物、妙龄女学生)就来源于这个城市的名称。

古里国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朝典籍中被称为南毗国(婆罗门姓Namburi),元朝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朝古籍称为“古里”。伊本·白图泰游纪中称为为Kalicut(卡里卡特)。

古里国还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 Fort)。

古里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在桑伽姆(Sangam)时期(公元前三~公元三世纪),古里国就是以泰米尔语Kallikkottai作为名字的港口了。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在该地长期从事香料贸易,使得这座港口城市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古里国在后桑伽姆时期的历史没有被记载下来,那属于南部印度的黑暗时期。

公元九世纪时,古里国成为第二朱罗王朝(Chera)的一部分。朱罗王国又称Perumals王国。宋徽宗赵佶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这个王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区,称为Nadus,其中包括Ernad和Polanad。古里国开始时是处于Polanad的统治者Porlarthris的管辖之下。

公元十三世纪时,古里国是Polanad和Ernad的争夺的一个重要的城市。Ernad的总部在Nediyiruppu,它的统治者Udaiyavar想要得到一个出海口。经过四十八年的争斗,Ernad赢得了胜利,在Velapuram建立了城堡。

在Ernad占据了科泽科德后,统治者Udaiyavar的势力得到了增强,他被人们称为Swami Nambiyathiri Thirumulpad,后来又改称Samuri或Samuthiri,欧洲人称他为“扎莫林”(Zamorin,来源于马拉雅拉姆语Samuthri Raja,意思是统治大海和山川的人)。被城堡环绕的地带被称为Koyil(宫殿)和 Kodu(筑堡垒于)。据史学家K.V.Krishnan Iyer的研究,就是今“科泽科德”名字的来源。

古里国以其在马拉巴尔海岸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扎莫林将古里国辟为一个自由港,任何船只都可以在古里国停泊,补充淡水和食物。这一举措使古里国成为马拉巴尔海岸最富庶的国家。胡椒和生姜是当时古里国主要的出口货物。穆斯林占据着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通过给予马拉巴尔海岸的阿拉伯人特殊照顾,确保了古里国在海上贸易的优势地位。很久以来,古里国就以它迷人的特征和繁荣的景象吸引着游客。公元十四世纪时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多次访问古里国。直到今天,古里国曾经拥有的荣耀仍未退色。

元朝时期航海家汪大渊曾访问过古里国,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有专篇纪述。从明朝洪武~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中国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国。根据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记载,古里国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国人多数信回教,国王南毗人(Namburi),信释教,掌管国事的大头目信回教。

古里国国王曾在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派遣使者去中国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等;其中的金腰带是国王令匠人用五十两黄金抽细丝编成片,镶嵌多色宝石、珍珠造成的一条宝带。其时明朝与古里国两国关系十分密切。

郑和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首次下西洋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冬到达古里,在之后每次都会访问古里。郑和的船队带来去瓷器和丝绸,古里国国王派掌管国家事务的大头目带领二头目、算手、中介人和明朝官员面对面议价,平等交易,击掌定价,书写两份合约,各收一份,此后无论货物价格升降,双方都信守合同无悔。古里国以六成金币“法南”(fanam)或银币“答儿”(tar)支付货款。随后古里国的富商带来宝石、珍珠、珊瑚等货物来议价,为期一到三个月。

郑和的船队还把古里国作为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向西进入阿拉伯海和非洲海岸的基地。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国后,古里国国王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诏封古里王的敕书和诰命银印,各头目接受升赏品级冠服;郑和还在古里立石碑亭纪念:“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根据史料记载郑下西洋队伍中还有两名古里国人沙班和沙孝祖,二人都是原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农历4月,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途中,就在古里国去世。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耶稣教传教士Godiho de Eredia曾看见郑和在古里所立的石碑,并予以记载。

古里国的政治历史也是西方大国策划的诡谲和怀有敌意的阴谋故事。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5月,瓦斯科·达·伽马带领一个葡萄牙贸易代表团在卡里卡特北部十八公里处的Kappad登陆。卡里卡特当地的统治者和达·伽马谈判从阿拉伯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扎莫林派出了一支由八十艘战船和一千五百人组成的舰队。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拟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达·伽马在卡里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谋杀了。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2月12日,达·伽马率领二十艘军舰再度从葡萄牙出发,准备用葡萄牙的军事力量来巩固新开的航线。当达·伽马抵达卡里卡特时,他的船队已扩编到二十九艘,很快征服了该地,并略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达·伽马在印度已有“武力至上的问题调停者”的称呼,他派遣了更多军舰到东非和西印度,年底的12月24日达·伽马在当地过逝,被火化后埋在印度柯钦的圣法兰西斯教堂,直到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才被运回葡萄牙,重葬在维第格拉(Vidiqueira)。

明嘉靖七~十七年(公元1528~1538年),古里国的统治者在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主导权的战争中连续两次战败,葡萄牙人在科泽科德修筑了堡垒。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葡萄牙人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得到最后承认。和平只持续了一阵子,在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当地国王破坏了葡萄牙人的堡垒。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葡萄牙人再次赢得了战争,重新获得了在科泽科德驻扎的权利。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葡萄牙人和国王的军队一起镇压了当地海军将领Kunjali的叛乱。

公元十七世纪的初期,荷兰人也开始在科泽科德发展贸易,葡萄牙力量和影响开始退色。古里国联合荷兰人在清康熙二~三年(公元1663~1664年)取得了对葡萄牙人的最后的胜利,从而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英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法国人也开了一个。

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印度迈索尔的穆斯林统治者海德尔·阿里率领军队攻占并破坏了科泽科德,古里国最后一代统治者在自己的宫殿内自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人赶走了迈索尔的统治者,从此开始直接统治科泽科德。

公元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科泽科德成为马德拉斯的第一个成员。1956年,印度政府将行政区划按照语言界限重新组织,科泽科德从此属于喀拉拉邦。

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古里国回回舍班受命出使西域,招抚回回诸部归附大明王朝,以功迁到千户,被明宣宗赐汉姓为“沙”,名“班”,史称沙班。明宣宗之所以赐舍班姓沙氏,其主要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此后,沙氏成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在沙班的后裔子孙中,分衍有一支班氏,属于因以先祖名字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记载:

⑴.塔察觉尔察氏,亦称福陵觉尔察氏、巴穆布理氏,满语为Sacagiorca Hala,世居建州(今辽宁地区),实为觉尔察氏之一支,后多冠汉姓为赵氏、班氏等。该支班氏鼻祖为塔察觉尔察·班布哩,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哈达村(今辽宁新宾老城西烟囱山一带),他从小就侍奉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有穆起者设宴欲害清太祖,塔察觉尔察·班布哩力阻清太祖前去,结果使清太祖得免于难,因功赠骑都尉。其后裔子嗣大多世系护守福陵。后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汪佳氏,亦称王佳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王佳(汪佳,今辽宁沈阳东陵区汪家乡)、辽阳(今辽宁辽阳)、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汪氏、王氏、班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班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斗豰於菟(子文)、斗班、阙班、公输班、沙班(舍班)。 [ 本帖最后由 lxyi 于 2010-3-23 14:50 编辑 ]

班昭的《女诫》全文 --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

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睢》之义。

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

《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只,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

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跟帖时间 2010-03-23 15:33:2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氏的字辈排行 -- 广西钦州班氏字辈:“文廷名克正定作品忠臣汝世荣华□尚其义复仁”。

广西靖西班氏字辈:“儒文奇士福庆尚大武兴仁国恩康”。

广西河池班氏字辈:“文运天开世朝庭尚述统国(荣)华承祖德耀显振家兴”。

广西南宁班氏字辈:“济元以道光文廷名克正定作品忠臣汝世荣华永尚其义复仁”。

河南夏邑、永城班氏字辈:“述(续佛)德俊兴懿(宜)孝念高曾(增)恪慎知崇业庆祥福禄升建勋继汉远传贤振华东爱国先安民连贵世昌荣”。

河南杞县班氏字辈:“诗书绵世泽忠孝振家风道德传继远礼让兴玉龙”。

贵州上司班氏字辈:“文运天开世朝庭尚述统荣华富贵昌□武家宗展科名万世光吉求永汉字德泽举金邦人寿开学典龙江造世堂”。

安徽舒城班氏字辈:“德高世大代有文英”。

辽宁沈阳、大石桥班氏字辈:“启世公圣守国德兴显耀允兆吉树永成开功玉师熙福扬明浩学尚礼康泰易生”。

跟帖时间 2010-03-23 14:56: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氏的家谱文献 -- 河南夏邑班氏家谱,(现代)班氏合族联修,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班氏宗祠。

广西班氏族谱,(现代)《广西班氏族谱》编委会编纂,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公开发行,原稿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长罡班屋坡班彝明处。

跟帖时间 2010-03-23 14:53: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氏的迁徙分布 -- 班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四位门阀。

今山东省的济南市、临沂市沂水县、沂南县、平邑县、聊城市、临清市、泰安市、微山湖市、德州市、济宁市、冠县、蓬莱市、菏泽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那蒙县、田东县、南宁市、武明县、河池市、横县、靖西县、百色市隆林县、平果县、天峨县、凤山县、南丹县、防城县、邕宁县,河南省的郑州市、安阳市、横县、泌阳县、开封市杞县、商丘市夏邑县、洛阳市伊川县、三门峡市陕县、永城市、濮阳市,贵州省的黔西区、安顺市、紫云县、长顺县、上司(下司)地区,安徽省的巢湖市、安庆市、砀山县、无为县、芜湖市、舒城县、和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泗洪县,天津市,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浙江省的杭州市,福建省的龙海市、莆田市、泉州市,河北省的南宫市、涿州市、张家口市、邯郸市大名县,云南省的江城县、大理白族自治州、建水县,辽宁省的营口市、大石桥、朝阳市、大连市,山西省的忻州市、定襄县,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友谊国营农场、龙江县、黑山县,广东省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北省的襄樊市,甘肃省的兰州市、静远县等地,均有班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3-23 14:51:3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超——书生使节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中国常用的一句豪言壮语。那么,首先说出这句豪言壮语的是谁呢?是班超。“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是中国流传的一句政治箴言。那么,首先得出这句政治箴言的是谁呢?也是班超。
  班超是个历史人物,生活在我国的东汉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了。
  我国的东汉时代,和其以前的西汉时代一样,正处在封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它有发达的经济文化、有进步的政治制度,因而深受亚洲各国家和民族的仰慕。可是,那时却有一个游牧民族一一匈奴,在其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和操纵下,经常侵扰我国,并驱使西域各国围攻我国。于是,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斗争。班超一生的主要事业,就是在这种斗争形势下,奉东汉政府之命,到西域去进行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活动,其中充满了曲折过程和传奇色彩。
  以下所介绍的,就是班超一生的事迹,特别是他在西域的事迹。
  班超,字仲升,号定远,公元三十年出生在扶风平陵地方。在汉代,扶风是个郡名,管辖现在西安的西边;平陵是个县名,辖地在现在咸阳的西北附近。
  班超的父亲叫班彪,曾经做过大官僚窦融的从事,劝告过窦融归向汉光武帝。因为他为东汉的统一事业出了力,所以,汉光武帝叫他做徐令,以后又做司徒椽和望都长。班彪很喜欢经史文献,曾经续大史家司马迁的《史记》,写了几十篇西汉的人物传记,称为《史记后传》,或简称为《后传》。
  班超的大哥哥叫班固,妹妹叫班昭。他们兄妹三人深受父亲的影响,都爱好经史,经常聚在一起读有名的《公羊春秋》一书。
  《公羊春秋》一书的作者是春秋时代的公羊高。它同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和谷梁赤的《谷梁春秋》,同为重要的历史著作。它的特点是:简明扼要,重视释义,既有历史材料,又有理论分析,很能启发人的思想,增长人的见识。无疑地,班超喜欢研读它,它对班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少年时代的班超,读书很用功,志向也很远大;他善于辩论,不讲究生活细节,做事却很谨慎小心;还能够孝顺父母和参加体力劳动。
  在封建社会里,出身于地主知识分子和官吏家庭的子女,孝顺父母是很自然的事,但参加体力劳动却是很少有的事。在他们看来,体力劳动是一种贱事,因而参加体力劳动也是一种耻辱。班超的看法却不是如此。他只要有机会就去参加劳动,不怕劳累。因此,他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长得“燕颔虎颈”,特别壮健结实。
  公元五十四年,班超二十四岁时,他的父亲在望都县病逝了。他只好和家里人一起回到平陵老家,穿麻戴孝地度过忧凄的岁月。
  在守孝期间,他的大哥班固翻阅亡父的遗书和遗稿,心中发出无限的感慨;在感慨之余又继之以追慕;在追慕之中,竟然动起笔来,对遗稿——《后传》进行修改,想使安更加全面、充实一些。谁知他这一举动却被人告发,关进牢狱。因为《后传》已被定为国史,不经朝廷允许,不能修改;如果有谁擅自修改,那便是有意篡改,要受到严查法办。年轻的班固哪里知道朝廷的这个规定呢?
  班固被关押在京兆郡的牢狱里,家里的书籍全部被抄走。班超很着急,怕大哥会受到严刑拷打而致死——不久以前有个名叫苏朗的人,就是因为假造图谶(chen)的文字之罪,受到严刑拷打死在牢狱里的。他的母亲和小妹班昭自然也很着急。面对大哥蒙受的不白之冤,班超显然深知为他鸣冤的行动非常冒险,搞得不好,就会与大哥同罪。但他还是壮着胆子,写了个奏章呈给皇帝,替大哥伸诉冤情。
  不久,汉明奋看了奏章,召见班超,问明情况;恰巧京兆郡又送来班因修改过的《后传入汉明帝查阅一番,不仅没有发现什么有意篡改的地方,反而觉得班固才华出众,修改得很好。于是下令释放班固,并且把他召到洛阳京城,安插在校书部,担任兰台令史,专门管理朝廷的文书。
  因祸得福的班固,当然很感激汉明帝,同时也很感激自己的弟弟。班团在工作之余,与别人合作,写成了有关汉光武帝的传记,篇名叫做《世祖本纪》。汉明帝知道以后,要去看了一遍,认为班固很有学识,便于公元六十二年提拔他做校书郎,担任校对秘藏古书的工作。班固的这两次任职,都给班超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班固做了京官。便把家搬到络阳,三十一岁的班超和白发苍苍的母亲也跟着到了洛阳。班昭呢?此时已经出嫁了。
  洛阳的物价很昂贵,日常的费用支出很大。而班团的收入,全年只有一百石谷子,乎均每月仅仅八、九石(每石只值五铢钱二十文左右)。全家人的生活靠他一个人的这点收入维持,过得是相当清苦的。班超只好凭借大哥的关系,“为官佣书”,即接受官署的雇佣,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用抄写的薄酬来供养母亲,减轻大哥的负担。
  班超对这项工作,起初觉得有兴趣;可过了一年半载后,便感到这项工作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毫无创造性,同自己具有的凌云壮志很不相调。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思想感情,把笔杆丢在地上,叹气道:“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没有别的志略,还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qian),到国外去立功封候,哪能在笔砚中间度过一生呢?!”
  同伙的人听了,不由得都笑起来。在他们看来:一个佣书的人想立功封候,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自量力。
  班超不以为然地回答他们:“你们这些小子,哪里知道一个壮士的志气呢!”
  真的,他的伙伴们是不理解而且很难理解班超的。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班超的大哥班固又写成二七八篇历史著作,上奏给汉明帝。汉明带着了,非常满意,便叫他完成所要写的全部历史著作。此后,班固便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写成了西汉时期的国史,叫做《汉书》,后人则称它做《前汉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中的一部。班固也就此成为我国有名的历史学家。
  有一次,汉明帝到兰台去视察编写《汉书》的工作,看到班固,忆起往事,问道:“你的弟弟班超目前在哪里呢?”
  班固回答:“在替官署佣书,得点报酬供养母亲。”
  汉明帝沉思了一下,说:“叫他到这里来吧。”
  于是,班超被录用做了兰台令史,和班固原先干的工作一样,替朝廷管理文书,从而成为文官。
  没有多长时间,因受一桩案子的牵连,班超被免去兰台令史的职位。
  闲住在家的班超,精神上感到很苦恼、很空虚。碰巧在这个时候,东汉政府因同北边的北匈奴关系紧张,正在边境上抬兵买马、屯积粮草,准备进行反击战争。班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很想前去充当一名保卫边疆的士卒。
  生活于历史家之家的班超,当然很熟悉历史。他知道早在秦始皇以前,在奴隶主贵族控制下的匈奴就是中原的劲敌,经常入侵我国边境,杀掠人畜。抢劫财物,为害很大。所以秦朝统一中国后,要出兵反击,要修筑长城,要派兵驻守。汉高帝曾被匈奴围困过七天七夜,后来不得已才采用和亲政策,嫁送公主给匈奴单于(chan yu),使双方的关系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太济事。汉文帝时期发生过边郡太守被匈奴杀害的事件。汉武帝时候,为了解除匈奴对我国的两面包围,派遣了使者张春到西域去联合大月氏(yue zhi)国夹攻匈奴。这一目的虽未达到,但多次派出的大军,都把匈奴打得大败,迫使匈奴退出河西地区,使那里成为空地。汉朝政府就在河西地区开辟田地、积储军粮,派军驻守,使之成为国防要地。长期受到匈奴奴役的西域各国,看到形势的变化有利于恢复它们的独立和解除它们的痛苦,便纷纷派遣使者到汉朝来观光,对这个具有先进经济、文化的东方国家表示仰慕。汉武帝为了巩固大好形势,发展东西方的友好关系,也陆续派遣大批使者西去,还把公主嫁给乌孙国以推行“断匈奴右臂”的政策。汉宣帝时在西域设立都护,派出少数汉军,在那里主持联防,以打击匈奴和保护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那时有三十六个西域国家归问汉朝,其领袖有的接受汉的封号,佩用汉的印绶(shou)。匈奴所设立的执行奴役剥削政策的工具——“僮仆都尉”被废除了。中国在西域实行屯田,驻军自备粮食,还用这些粮食供应往来的东西方使者。中国没有推行奴役剥削政策,西域人民已经看到了归向汉朝的好处。到了汉元帝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方面与匈奴和亲,把王昭君嫁给单于,一方面在西域增设戊己校尉和扩大屯田地区。王莽时期,匈奴势力又侵入西域,但西域有些国家坚持不问匈奴投降,如莎(sha)车国的国王延,从小在中国长大,仰慕中国,不但自己不肯向匈奴屈服,还告诫儿子不要背叛汉朝。
  班超尤其熟悉东汉时期的历史。他知道匈奴由于内部矛盾而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归向中国,北匈奴则继续侵扰我国。汉光武帝执行“安南定北之策”,让南匈奴人居中国境内,同中国一起抵御北匈奴。公元四十五年,有十八个西域国家因不堪北匈奴的奴役剥削,派遣王子到洛阳来请求东汉政府派出都护,帮助它们赶走侵略势力。王子们流涕叩头,非常恳切。公元五十二年,北匈奴第二次派人到洛阳来试探东汉政府的意向,班超的父亲曾替政府写了个义正词严的答词。答词的每一个字几乎都铭刻在班超的心坎上。公元六十二年,北匈奴又侵扰中国,到公元六十五年,还迫使西域国家围攻中国,以致河西地区的郡县白天都要关上城门。
  从历史的回忆中,班超深刻地认识到:反击北匈奴是保卫祖国的正义行动,西域国家也迫切期望从北匈奴的奴役、剥削下解脱出来,自己的凌云壮志正可以在保卫祖国和解脱西域的事业中实现。于是,他毅然丢下笔杆,到边境上去报名参军,充当一名保卫祖国的战士。这就是后人盛传的“投笔从戎”的故事。
  自此以后,班超开始了新的生活:不是同书本和笔砚打交道,而是与战马和刀枪相伴随。
  公元七十二年十二月,东汉政府派遣奉车都尉窦固带领一支大军屯驻河西凉州。班超就在这支大军里服务。
  班超和窦固是同乡,双方有很好的私人感情。因为窦周就是窦融的侄子,窦氏家族是由于班彪的劝导才归附汉光武帝,因而免于灭绝得到兴隆的。所以,窦固深感班彪的恩义,对班超备加爱护,予以重用。
  公元七十三年二月,正义的反击战争开始了。东汉政府命令四万四千精锐骑兵,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团指挥一万二千骑兵从酒泉出发,突袭北匈奴的呼衍(yan)王。在祁连山地区,汉军把呼衍王打得大败。呼衍王败走以后,部分汉军留居伊吾庐城(伊吾庐城原属伊吾庐国。这个国家已被北匈奴灭掉)。东汉政府从北匈奴手中取得这块地方以后,在那里设置了宜禾都尉,管理开辟田地、积储粮食的事情。伊吾庐成了东汉政府用以反击北匈奴的前哨阵地。
  班超在这次战役中立了战功,得到窦团的嘉奖和赏识。
  公元七十四年十一月,窦固又一次奉命出击。大军到达敦煌时,需要分兵包抄敌人,便提拔班超做假司马,带领一支分队前进。
  假司马是候补的军司马或军司马的副手。汉代的制度规定:一个将军营分为五部,每部设有一个军司马。军司马是具有指挥权的仅次于将军的军官,其下有近三千人的队伍。由此可知。假司马有很大的职权和很重要的地位。
  这时的班超已经有四十二岁了,正是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才华横溢的时期。他欣然接受假司马的任命,单独带领一支人马向伊吾庐进发,配合窦固的主力军,绕道进攻北匈奴的白山部。
  那时正是严寒季节。班超带领队伍疾速前进,在伊吾庐以北的蒲类海地区,和白山部在冰天雪地中展开大战。班超有勇有谋,指挥士卒把白山部匈奴军打得大败。
  窦固接到蒲类海的捷报,心里非常高兴,对班超大为赞赏。
  经过这两次反击战,西域国家看到汉朝的力量很雄厚,给了北匈奴很沉重的打击,又请求东汉政府去援助它们、解救他们。东汉政府经过考虑,同意它们的请求,依照西汉的做法,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派出少数汉军,联合各国力量,共同对付北匈奴。这样,在北匈奴统治下的西域国家又开始归向中国了。
 

跟帖时间 2010-02-06 09:15: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姓典故、趣事——投笔从戎 -- “投笔从戎”源于《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阳去做教书郎,他和母亲也跟随而去。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只好到府中帮助人们做些抄写工作,用来维持生计。但他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大志,也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随后,他就投笔从军去了。
  班超投军以后,跟随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为汉朝和好了50多个国家,巩固了汉朝的政权,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后被封为定远侯。
  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跟帖时间 2010-02-06 08:30:5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史追左马;功大傅张: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父亲班彪曾著《史记后传》,未能完成,他续写时,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弟弟班超上书辩解,被释放。后官兰台令史,奉诏完成父亲的著作,历二十余年,撰成《汉书》,文辞典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于作赋,有《两都赋》等。永元初年,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有《班兰台集》。左,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相传为《左传》的作者;马,指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下联说东汉朝时期的名将班超,字仲升,班固的弟弟,年轻时以教书为生,曾投笔叹道:“大丈夫也没有其他志向,只是应当效法傅介子、张骞到外国立功,取得封侯。怎么能长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呢!”永平年间,跟从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率人赴西域,杀了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废了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后陆续平定了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击退了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年间,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傅,指西汉傅介子,曾出使西域,计杀楼兰王,封义阳侯;张,指西汉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封博望侯。

仙舟循吏;虎穴通侯: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班景倩,以儒名家,自采访史入为大理少卿,过大梁,刺史倪若水饯之,立望其行尘,久之乃返,谓官属曰:“班生此行,何异登仙。”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班超,在汉明帝、汉章帝时出征西域,历官军司马、将军长史、西域都护,安集西域地区五十余国,封定远侯。

婕妤辞宠;惠姬抚孤: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班况之女,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帝游后庭欲与之同辇,婕妤辞之。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班彪之女惠姬(班昭)夫死守节,教子成人。

秘书续史;投笔封侯:上联典指汉班固为典校秘书,其父班彪作《汉书》未竟而卒,固续成之。下联典指班固其弟班超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



2.五言通用联:

作史家声远;封侯世泽长:全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班氏宗祠楹联。



3.六言通用联:

婕妤同辇辞宠;惠姬守节抚孤: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女文学家班婕妤(妃嫔的称号),名不详,班固的祖姑。少年时有才学,汉成帝时被选人宫中,立为婕妤。一次,汉成帝游后庭,想要她同辇(同坐一辆车),她推辞了。后遭赵飞燕谗言,自己请求去长信宫奉养太后。现存作品《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写她在宫中的苦闷心情,极为哀婉。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史学家班昭,一名姬,字惠姬,班固的妹妹。班固死时,所撰《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时,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马融等人诵读。丈夫曹世叔死后,她抚养儿子曹谷成人。汉和帝时,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称“曹大家(姑)”。

祖孙均为武将;父女俱有才名:上联典指东汉将军长只班超及其孙五营兵屯长、京兆尹班始,均为当时名将,武功卓著。下联典指东汉望都长班彪及其女史学家班昭,具有才名。

班第功封一等;孟坚讲论五经:上联典指清朝乾隆间定北将军班第,征伊犁,封一等诚勇公。下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会诸儒讲论五经。



4.七言通用联:

功成一城振家声;赋就两都锦世泽:全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班氏宗祠楹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就东观续成汉书,闺中妙质;游后庭辞同帝辇,宫内贤妃: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女史学家班昭续父班彪所著《汉书》之事。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文学家班婕好,班况之女,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选入宫,有《自悼赋》等。

才高续汉书,绝妙两都夸作赋;丰功标异域,荣膺万里觅封侯: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人。初为兰台令。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又有《两都赋》等名著。后因受窦宪牵连,死于狱中。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字仲升,扶风人。东汉名将,班固之弟。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后又多次平定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封定远侯。 [ 本帖最后由 lxyi 于 2010-3-23 15:03 编辑 ]

跟帖时间 2010-02-06 08:28:0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姓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2.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定远堂:汉朝的时候,班超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代因称“定远堂”。

汉书堂:汉朝班彪的儿子班固、女儿班昭,父子三人一同写成了《汉书》,后代因称“汉书堂”。 [ 本帖最后由 lxyi 于 2010-3-23 14:52 编辑 ]

跟帖时间 2010-02-06 08:25:2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班姓的历史名人 -- 班 况:(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将领。

西汉越骑校尉。



班婕妤:(生卒年待考),女;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西汉文学家、汉成帝妃嫔。

“婕妤”是西汉时期帝王妃嫔的称号,她是班固的祖姑,其人真名姓待考。

她少年时即有才学,汉成帝时被选人宫中,立为婕妤。

有一次,汉成帝游后庭,想要她同辇(同坐一辆车),她推辞了。后遭赵飞燕谗言,便自己请求去长信宫奉养太后。

班婕妤文才精妙,现存作品有《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等,描写她在宫中的苦闷心情,极为哀婉。



班 彪:(公元3~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汉朝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性格慎重,好古。二十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后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劝窦融支持汉光武帝刘秀,帮助东汉王朝的兴起。

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徐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

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班彪一生致力于史学。据刘知几《史通·正史篇》载,班彪之前,刘向、刘歆、冯商、卫衡、扬雄等曾先后编写过《史记》的续篇,“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班彪认为这些续作“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为补《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缺憾,乃“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逝世于官任,终年五十一岁。他撰写的《史记后传》为其子班固后来撰写《汉书》奠定了基础。



班 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班彪之子;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史学家。

他的父亲班彪撰写《汉书》,没有完成就于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去世,班固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后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

汉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汉永平年间到汉章帝建初年间,前后经历二十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汉章帝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汉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还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汉建初四年,汉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

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逝世于狱中,终年六十岁。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班 超:(公元32~203年),字仲升,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将领、外交家。

班超是东汉朝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父亲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阳去做教书郎,他和母亲也跟随而去。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只好到府中帮助人们做些抄写工作,用来维持生计。但他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大志,也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随后,他就从军去了。

年老后,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七十岁。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在国家危难之时以身报国。

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三十六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是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一百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一百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班 昭:(公元49~120年),女,史称班姬,字惠班,班彪之女,班超与班固之妹;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中国第一位女性史学家。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行违神祗,天则罪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臣事君同也。”

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折磨是世人共知的。中国妇女的历史,是一部辛酸悲惨的历史。从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妇女都没有地位可言,一整套的封建道德将中国无数妇女打入无底深渊,妇女无独立人格,成为男人的依附品。她们从精神到肉体上所受到的非人待遇真是罄竹难书,别的不说,从五代开始的缠足,将多少中国妇女弄成残废,无数“调贞节”牌坊,杀害了多少富有理想和追求精神的善良女性。最为可悲的是,妇女在这种非人残酷的折磨下,不仅肉体,而是自己的精神本身也被弄得畸形了,不仅对着这些封建礼教躬身实践,而且积极参加对女性自己的奴化教育。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班昭,她所写的《女诫》一书,是中国妇女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几千年。

班昭她生于极有名望的家庭,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大哥班固,是《汉书》的主要作者、我国继司马迁之后又一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哥班超,是一个投笔从戎的志士,两次出使西域,是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

在父史的影响和鼓励下,班昭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书,长大后,又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是班氏家族中博学多才的才女。

班昭的个人生活是相当不幸的。她十四岁就嫁给了同郡人曹寿,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但不久丈夫就病故了,她便早早开始守在寡。

在她七十多岁高寿之年,她写出了《女诫》。《女诫》一共七篇,计一千六百字,计:一卑弱,二夫妇,三敬慎,四妇行,五专心,六曲从,七和叔妹。她在书中解释了孔子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之义,强调女子要顺从舅姑(公婆)和叔妹,对丈夫应该绝对顺从。她说:“丈夫有可以再娶妻子的,可是妇人绝不能再嫁,所以说丈夫就像天一样,即不可逃避,也不能违反,如不这样,天就会降罪与你。所以把丈夫当作天一样看待,是和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皇帝一样的道理。在压抑妇女思想方面,《女诫》是最彻底的,因为这是女性自己宣扬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班昭的《女诫》影响了后来整个两千年的中国女性观。

不过,这位才华出众的女性,也是有贡献于中国文化的。她的父亲班彪,早就对时人所续的《史记》之类的书不满意,立意收集资料,写一部上起汉高祖刘邦创业,下至王莽篡权的伟大著作。班彪死后,大儿子班固为了完成父亲的未完之志,继续编著,他奋斗了三十年,但不幸因仇人陷害而被杀,这样编著这部巨著的担子就落到了班昭的身上。

为了继承父兄遗志,班昭在东观藏书阁,汉朝皇家图书馆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著述,除将父兄所著部分分类整理、修订外,又补写“八表”和“天文志”。这样中国又一部伟大的史书《汉书》,在班家三四十年的奋斗下,终于由班昭整理完成了。

汉和帝极为欣赏班昭,把她召入皇宫,让皇后和妃子们奉她为师,请她传授儒家经典;同时班昭在当时最有名的《汉书》讲授释释疑者,连著名学者马融,都拜在她的门下。

除此之外,班昭还是一位歌赋家,她一生写了不少作品,由她的儿媳丁氏整理为《曹大家集》,但后来佚失了,现在只能看到八篇。

东汉邓太后临朝称制时,班昭还以宫廷师傅之尊,参议朝政,她的渊博的知识和在当时人眼里的模范言行,被人们称颂。当时人们把德高望重、才学横溢的妇女尊称为“大家”(姑),因为班昭的丈夫姓曹,所以,人们便尊称她为“曹大家”。



班 勇:(生卒年待考),字宜僚,班超之子;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汉朝将领。

班勇出生在西域,母亲是疏勒公主。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随父班超回到洛阳。

少有父风。班超离西域不久,各国陆续叛离,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大汉朝廷以班勇为军司马,与兄班雄奉令出敦煌(今甘肃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还。

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班勇力陈西域不可轻弃。大汉朝廷采纳其言,复建敦煌营兵三百,并置西域副校尉。

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班勇受命为西域长史,率五百人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

汉延光三年(公元124年),班勇安抚鄯善,争取龟兹,继征集诸国步骑万余攻车师前部,击走北匈奴伊蠡王,获五千余人,重新开通西域北道。

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班勇发骑兵六千及鄯善、车师前部等兵,进讨车师后部,俘八千余人及匈奴使节。

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班勇发诸国兵讨北匈奴呼衍王,降其众两万余,呼衍王从此远遁。

汉永建二年(公元127年),班勇率诸国兵四万同敦煌太守张朗分兵合围焉耆王,张朗抢功先行,班勇后至,遭罪下狱。后来朝廷念其功绩,免其罪,蜀黍于家。

班勇有重开西域之功,所著《西域记》,为后世研究西域军事史及军事地理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班 言:(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直隶饶阳丞。



班 第:(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内阁大学士。



班进华:(生卒年待考),河北小集镇人。著名清朝将领、辽宁班氏鼻祖。

原为清康熙年间管带,持金枪,踏铁鞋,后夫妇二人受命带六子一女来到辽南守山,之间繁衍至辽宁省大石桥市建一镇(红星)班家堡、(新路)班家堡、(夹山)班家堡等地,如今人丁约一万五千余人。



班广胜:(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爱国将领。



班兴邦:(公元1933~今),河北丰南人。著名疗养医学专家。

1939~1946年读私塾,1947~1952学医河北省丰涌县抵先庄,保安堂药局,1952~1959年河北省丰涌县唐坊医院南孙庄门诊部医师,1959~1964年分别在北京市天坛医院及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和北京第二中医门诊部进修。1965~1972年任甘肃四○四厂主治医师。1973~1980年湖北省八二七厂主治医师。1981~1993年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对疑难重症治疗均收到明显疗效。特别对冀东平原。西北高原、长江流域的高山地区及北方沿海地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近二十年,运用中医扶正固本法和清利疏导著治疗方法对放射性小剂量损伤以及肿瘤病放疗,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力症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

结合临床实践和总结有效病例、撰写论文二十余万字。其中“附脂合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桂枝大黄汤加味,治疗小儿腹痛”著论文在省,市、地区宣读交流中受到专家好评并引起重视。



班旭升:(公元1949~今),山西忻州人。著名康复医学专家。

现任山西省忻州地区人民医院传统医学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忻州分会秘书长,中国传统医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世界医药研究中心中医疑难病学会会员。

从事临床传统医学诊疗与研究工作,曾参与《中华效方汇海》、《中国传统医学名医特技荟萃》、《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精汇》的编辑与编写工作。迄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先后刊登在《中华医学》、《美国医学》、《世界名医论坛》、《世界针灸(英文版)》、《中非医药(法文版)》、《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等国内外十多家刊物上。

临床宗法于张锡纯、李映维,在系统学习中医经典名著的同时,潜心探析《金匾要略》、《医学衷中参西录》数十年,主张博采前贤精华,吸取众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与实践,将整体调节、经络感传与局部治疗融为一体,尤其在睡眠障碍、不孕不育、白塞氏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神经痛、眩晕症、乳腺增生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治疗有独别之处。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标本兼顾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其“针药并治毒蛇咬伤研究”、‘咐药并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获忻州地区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针药并治骨质增生研究”获中国医药科技二等奖,“消骨刺方治疗骨质增生”、“针刺配服中药冲剂治疗精液异常性不育症”分别获中华名医“世纪高新金杯一、二等奖,“针药并治子宫肌瘤”获国际优秀成果奖,此成果收编入卫生部审定“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秘方精选”续集中。

经临床多年实践、反复筛选研制而成的“育婴生精冲剂”、“复肝冲剂”、“消喘冲剂”,患者服用后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功效,得到了医学界同仁的普遍认可。

1995年4月在世界传统医学研讨会上获“国际民族医药之星”称号,目前潜心研究的丙型肝炎、肾病综合征和席汉氏综合征也即将问世,不久将为更多患者走向康复带来新的福音。 [ 本帖最后由 lxyi 于 2010-3-23 15:32 编辑 ]

跟帖时间 2010-02-05 23:58: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