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6-17 14:20:38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2809 跟帖次数 7

第一个渊源:源于姞姓,出自黄帝姞姓子孙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这十二个姓氏后来衍化出了许许多多的姓氏。姞姓就是其中一个氏族群体比较庞大的姓氏,皆出自黄帝之子姞光(吉光)的后裔。

历史上,姞姓族人建立有许多方国,诸如唐尧时期姞伯鯈建立的古南燕国、姞雍父建立的古雍国,夏王朝时期姞崇禹建立的古鄂国,商王朝时期姞密建立的古密须国、姞阚建立的古阚国,以及周王朝时期的古光国、古杞国等等。

阚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带,是黄帝后裔姞姓子孙在商王朝时期的封国,首任国君因地在阚,因称姞阚、阚伯、阚侯等,世代相传。

在周武王姬发灭了商纣之后,阚国亦随之消亡。其国贵族以及后裔子孙所居之地仍然被周王朝称作“阚”,周武王将其地分封给了弟弟周公姬旦所属的鲁国。

阚国灭亡之后,阚国人皆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阚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即第一个渊源中提到的古阚国之地。

这在史籍《左传·桓公十一年》中也有记载,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鲁桓公姬允十一年,公元前700年)农历5月,郑庄公姬寤生逝世。到了农历9月,宋文公子鲍扣押了郑国来访的执政上卿祭仲,逼迫他扶持郑庄公的小儿子姬突继郑国君位,是为郑厉公。为了此事,鲁桓公曾力图阻止卫、蔡、曹等国兴师问罪,与宋文公子鲍多次会晤,在农历12月,鲁桓公曾再次与宋文公在阚邑协商。

当然,在四年后的周庄王姬佗元年(公元前696年),郑厉公还是被郑庄公的长子姬忽所推翻,在其舅舅卫国君主卫黔牟姬留的扶持下登上了郑国君位,是为郑昭公。

在阚邑的鲁国住民中,多有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末期齐国勇士姜止,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周灵王姬泄心五年(齐灵公姜环十五年,公元前567年)农历11月,齐灵公悍然出兵征伐莱国,到了农历12月莱国基本上被灭亡,齐国因此占有了莱国自今山东省平度县以西的大片领士。此事件引起其他诸侯国君主们的不满。当时莒国、鲁国、晋国当时准备联军讨伐齐国,要为莱国君主莱公“讨个说法”。

齐灵公赶紧备战,国内人心惶惶不安。到了周灵王八年(齐灵公姜环十八年,公元前564年),齐国有一大勇士姜止,他为了表达对君王齐灵公的赤胆忠心,鼓励国人,就在宫门当着百官之面果敢自杀捐躯。

齐灵公及以下百官对姜止的义举极为震惊,随即感动万分,此人壮举鼓舞了齐国上下。莒国、鲁国、晋国见齐国人悍不畏死,遂放弃了攻齐计划。莱公自认倒霉,被迫迁至黄县,重新定都于归城(今山东龙口归城姜家附近),史称东莱。

为此,齐灵公特赐“阚”字为姓给这位勇士的子孙们,并赐封邑于柴汶河畔,称阚邑。

“阚”字之“门”指大门,“敢”指勇敢的义举,合起就是“阚”,意为在大门里亲目看到的义举何等壮烈!意欲褒奖该勇士刚直不阿的精神,激励其子孙继承先人意志,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家族的和睦安康,不受外强凌侮,敢于献身的精神。

从此,这位齐国勇士姜止的后裔子孙便世代改以君王赐姓为氏,称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姜止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城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源出姜姓。但该姜姓源自远古三大人文始祖之一的蚩尤一族,非炎帝之族。这在史籍《续夷坚志》中有记载:“华州界在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

春秋末期,齐国有一个卿士名也叫姜止,被齐简公姜壬封于阚邑(今山东泰安新泰),世人因此称其为“阚止”。这位姜止的先封地在监邑(今山东德州监邑),因此也称“监止”。

周敬王姬丐三十六年(齐简公元年,公元前484年)齐简公即位后,分别起用田恒(陈成子)和阚止二人为左、右国相。阚止举止稳重,得宠于齐简公,田恒因此而非常嫉妒。

大夫鞅见状后,曾建议齐简公择用阚止,借此除去田恒,以消减田氏家族的势力。

到了周敬王三十九年(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季,阚止在上朝途中遇到田氏族人田逆胡乱杀人,便将其拘捕,后来田逆又被田恒救出去了。阚止由此深切感到田氏势力的可怕,便准备在齐简公的支持下驱逐田氏家族。

不料,阐止的家仆陈豹就是田氏家族的人,他及时将阐止与齐简公之谋告知了田恒。田恒随即当机立断,在当年的农历5月先发制人,抢先率军攻入王宫,劫持了齐简公。阚止仓促率军反攻,却被田氏家族所击败,只好仓皇出逃。田氏家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阚止在情急之下迷了路,反而误入田氏之邑丰丘,结果在郭门被田氏家军追上杀死。

此次事件最终引发了著名的“田代姜齐”之齐国历史巨变。

在阚止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阚氏,世代相传至今。阚氏族人大多尊奉阚止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姞阚(阚伯、阚侯)、阚止(姜止、监止)。

[阚氏] -- 快速办理国家教育本 科、硕 士学 历(学 位)和各类资 ,格、证 书
一、快速办理国家承认 大专 本科 硕士 学 位(带学 位)免试入学 电子注册学籍
教育部备案 学籍档案齐全 上网或者电话查询,教育部学历认 , 证中心和人才中心查询。
教育部唯一认证网站: 电子注册查询,其他不能查询或者其他网站查询都属于假文 凭,请大家注意分辨。民办文 凭国家不承认,教育部等各类机构不能查询认证。快速取证、社会认可,学制短,提供全日制学籍档案。
二、职称评审:初级 中级 高级 (经济类、会计类、土建类、园林类、工程类)
资格认证:财务类 建筑类 会计类 注册税务师 医师 医药类等各类资格证书快速办理,真实有效。
创建全国一流的教育服务中心 为您提供成本最低 效益最高 质量最好的教育服务、同时中心广泛联络全国各大高校、用人单位和就业渠道 放眼全国 同时指导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更多高考落榜考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本站联系方式网址: 全国各地可送货上门 QQ539326625.联系电话:15221356838 联系人:李先生

跟帖时间 2010-10-20 15:03:0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匿名

阚氏的历史名人 -- 阚 泽:(公元170~243年待考),字德润;山阴人(今浙江宁波市慈城镇)。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学者。

世代为农,好学,少时家贫,帮人抄书为业,每抄完一篇,朗读一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后来不但成为学者,而且精通历法数学,并举孝廉。

阚泽还是第一个识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后自告奋勇向曹操献诈降书,被曹操识破后,他面不改色,哈哈大笑,妙言让曹操相信了诈降书,是苦肉计中的关键人物。

曾任钱塘长,三国吴尚书令、中书令,拜太子太傅,精通经学、历书。

每次朝廷大议,经典所疑,都请教于他。以儒学勤劳,后封为都乡侯。



阚 骃:(生卒年待考),字玄阴;甘肃敦煌人。著名北魏历史地理学家。

自小聪敏好学,博通经传,三史群言,经目则诵,在学界就已出名,时人谓之宿读,后来在朝中做尚书官。

阚骃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著名学者。良好的家学和聪明好学,使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交迫中逝世。

在阚骃留下的学术著作中,《十三州志》的影响尤为突出。自汉武帝开始,逐渐将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十三州。东汉末的十三州分别是司隶州、荆州、豫州、冀州、并州、克州、州、徐州、青州、扬州、益州、凉州、交州等。

《十三州志》就是一部全国的地理总志。当时全国处于战乱状态,政权林立,阚骃以汉代的全国所有的州作为地理志内容,反映了作者将中华民族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求统一的愿望。

《十三州志》问世以后,就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影响远及今天。郦道元《水经注》引用《十三州志》材料多达百余条。唐朝人颜师古注《汉书》时,引用材料非常格,而在注释《地理志》时,多次引用阐明《十三州志》将其作为最基本、最权威的材料。

唐朝史学评论家刘知已在《史通》中对于阚骃《十三州志》的评价非常高:"地理书者,若朱赣所采,浃于九州;阚骃所书,弹于四国。斯则言皆雅正,事无偏党者焉",其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遗憾的是,阚骃《十三州志》已经佚失。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学识渊博,从《水经注》、《史记索隐》、《汉书注》、《后汉书注》、《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大量著作中,辑录出《十三州志》佚文二百九十九条,按地域进行排比,编成一书,收入《二酉堂丛书>。199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晶波校点《二酉堂丛书史地六种》,对张澍辑本《十三州志》进行了纠误增补的工作。

他整理校定了前代学者的著作三千多卷,注王朗《易传》,又撰《十三州志》行于世。官秘书考课郎中时,给文吏三十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留下文化遣产,为中国文化史的整理作出了贡献。



阚 棱:(生卒年待考),伏威邑人。著名唐朝将领。

其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及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阵前无坚对。

当年杜伏威占据江淮,以战功显,署左将军。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阚棱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后跟从杜伏威入唐朝,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

公祏反,阚棱与南讨,青山之战,与陈正通遇,阵方接,阚棱脱兜鍪谓众曰:“不识我邪?何敢战!”其徒多为阚棱旧部,气遂索,至有拜者。公祏破,阚棱功多,然颇自伐。

公祏被禽,乃诬其与己同谋;又杜伏威、王雄诞及阚棱赀产在丹阳者当原,而赵郡王孝恭悉籍入之,阚棱自诉,忤孝恭。遂以谋反被诛。



阚维雍:(公元1900~1944年),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生于广西柳州。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一三一师师长,抗日英烈。

阚维雍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医科学校,未几辍学回柳州。

1919年,阚维雍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后避居家乡。

1924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一军军长时,任阚维雍为军部机要参谋。后任南宁军校教官。又先后任工兵、交通,通讯班主任、交通队、工兵队上校队长等职。并历任第七军工兵营营长,第五十七师参谋处处长,第四十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通讯团团长,交通处处长,第十九师参谋长等。

1932年,阚维雍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入侵桂南,阚维雍以第十九师副师长,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任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担任桂南防务。

1944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三一师师长的阚维雍奉命率部从南宁急驰桂林抵御日军,途经柳州,顺便探家。他草草交代全家举迁避开战乱外,就谈到他这次保卫桂林的光荣使命。连日的急行军,阚维雍双脚起了血泡,妻子极为心疼,劝他在家休息一天,但他说:“大敌当前,怎敢贻误军机,我是一师之长,不带头行军,怎能保证按期到达桂林,又怎能团结全师官兵,万众一心,共同战斗。国家多事之秋,正是军人尽职之时。”就这样,阚维雍探家不到半小时,屁股还没坐热就匆忙离去,这一别就是与妻子女儿的永别。

在日寇大兵压境之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日趋激烈。蒋中正要求桂系夏威第十六集团军固守桂林三个月待援,并派白崇禧赴一线指挥。白崇禧、夏威认为这是蒋中正借日寇削弱桂系部队,表面上服从,抽调第三十一、第四十六军四个师防守桂林,随即以“攻势防御”为名,将实力较强的第一八八师(师长海竟强是白崇禧的外甥)和第一七五师(师长甘成城是夏威的外甥)调到外围作战。

临阵抽调兵力变更部属,是古今兵家大忌。第一八八、第一七五两个各师一走,桂林防务只有第一三一师、第一七○补充师以及一些建制不全的炮兵部队,实际上不到两万人,防守重任全部落在阚维雍第一三一师的一万兵力身上。当时,不少参战将领认为以如此微弱兵力防守,根本不可能完成“死守三个月”的任务。阚维雍明知固守危城是九死一生,但他日以继夜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准备同入侵日寇决一死战。

阚维雍是工兵出身,对于阵地配备、工事构造、地雷埋设等颇有研究。部队到了桂林后,阚维雍就根据防地的地形、地貌,合理构造工事和配备兵力、武器。战役中,守卫部队凭着坚固的工事殊死抵抗,屡挫敌锋,日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证明了阚维雍在战术部署上是成功的。

临战前夕,阚维雍写信给妻子:“桂林保卫战不日即可开战,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铮铮话语,充分反映阚维雍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1944年10月下旬,日寇以三个师团十万兵力对桂林形成合围,在外围“机动作战”的第一七五师和第一八八师慌忙撤退,防守桂林的部队即成孤军。10月29日,日寇发动进攻,出动大批飞机、重炮、坦克猛烈攻击北门至甲山及漓江东岸前沿阵地,成群的敌步兵像蚂蚁一样冲上中国守军防御阵地。阚维雍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击退日寇一次次的进攻。

双方连续激战数日,日寇寸步难进伤亡惨重。日寇曾经二十七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陷入巷战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寇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寇的登陆艇,日寇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七千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

连续受挫,狡猾的日寇改变进攻策略,大举增兵猛攻漓江东岸一带的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三团。当时,连日大雨漓江水位高涨,第一三一师沿江西岸所构造城防工事被淹,未能发挥火力,而且受日寇炮火压制,未能渡江增援,致使漓江东岸守军孤军奋战,遂与守城部队隔绝。

在日寇优势兵力的进攻下,东岸第三九三团伤亡惨重,阵地逐被蚕食。第三九三团利用七星岩等岩洞作殊死抵抗,日寇屡攻不下,竟违反国际公约,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致使七星岩八百余名官兵英勇殉国(史称“八百壮士”)。11月6日,日寇占领漓江东岸。11月8日,日寇从东岸强渡漓江,猛攻桂林城东中正桥、伏波山一带,战况十分激烈,阵地几度易手。次日早上,日寇步兵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三路进攻桂林城中国守军,配合城东作战。在日寇的猛攻下,桂林城东防御阵地终被突破,守军伤亡极大,已无力封闭突破口。

桂林危在旦夕。11月9日下午,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弃城突围。阚维雍却认为国人对桂林保卫战寄予厚望,部队虽然损失很大,但仍有相当的实力,尤其是第一七○师,部队编制还比较完整,因而慷慨陈词,主张继续抵抗,恪尽军人卫国保土之责。然而,阚维雍不能改变胆怯怕死的韦云淞的决定,便愤然离开了会场。

当晚7:00许,阚维雍返回师部后,他的一个贴身卫士对他说:“师长,您换上便装,我熟悉一条小路,可引导师长脱险。”但阚维雍拒绝说:“要走,你们走,我不能走。”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苟且偷生,他决心自戕殉职,以践报国誓言。

阚维雍就义前,将一文件交给卫士,交代他说:“万一我有不幸,请将此包交给我的家属。劝他们不要过于悲伤,要节俭度日,要教育子女勤勉学习,不能荒废学业。”在这一小小的文件包中,既无金银珠宝,也没有钞票,而只有一小手帕,上书“大忠大孝,成功成仁”八个大字。

如今中国大陆上上下下的大小贪官污吏们,见此文当引为羞愧。如若还无羞愧之心,那就没救了,等着铁窗之待吧!你们的儿孙后代将永负你给他们带去的耻辱!

阚维雍决心一下,立即召集人员布置突围。他说:“现在,由副师长接替我的职务,率部突围外战。我要执行军令,完成我的天职,不能和你们一起出走。我死后,请将遗体葬在我家宅园内。”桂林的防守虽然失败了,单我坚信中国是不会亡的!”说完后,他走进房间,随即举起手枪扣动扳机…阚维雍在桂林沦陷前夕自戕殉国,履行了自己与城共存亡的誓言,表现了一个抗日志士伟大的民族气节。

阚维雍壮烈殉国的噩耗传出,举国为之悲痛。民国政府明令褒扬,追晋为中将师长,并颁发哀荣状。各报纸纷纷写文章介绍他的事迹并发表评论,认为桂林虽然坚守了短短的十一天,但牺牲是极其惨烈悲壮的,抵抗是最为顽强的。

阚维雍是抗日战争中唯一享受国葬的广西籍将领。国葬当天,阚维雍的灵柩被送往七星岩上的霸王坪,沿途数万群众,挥泪祭奠,自发送殡,用各种方式向这位爱国英雄表示敬意,全城都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

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阚维雍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还为之立传,载入青史。

阚维雍编著有《越语入门》一书。



阚学增:(公元1905~1930年),湖北通山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阚学增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毕业于县城高等小学,回乡任私塾教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阚学增于1924年在共产党员魏书的影响下,追求进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阚学增到武昌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任排长。1927年6月率全排士兵起义,这排士兵被改编为通山县板桥区农民自卫队,任自卫队长。

1927年11月,中共通山县板桥区委成立,阚学增任区委书记。

1928年1月,阚学增当选为中共通山县委执行委员。

1930年下半年,阚学增带领自卫军攻打通山县城,因众寡悬殊,武器落后,未能成功。10月17日,通山农军再次组织力量围攻县城。经过激烈的战斗,农军冲进县城。这时,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向城内农军反扑,农民自卫军损伤较大,被迫撤离县城。阚学增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掩护战友撤退,他带领十几名战士在城外的马肚山上阻击敌人的追击。凭借一个山包作掩护,居高临下,手握双枪,一边向山下敌人射击,一边命令身边的十几名战士撤出阵地。这时,山下敌人又一次扑来,阚学增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扑上来的几名敌兵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阚叔愚:(公元1934~今),河北唐山人。著名现代教育家、交通专家。

1954年北京八中毕业,考入唐山交大土木系,1958年毕业后分配在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及选线教研室主任,1998年办退返聘。

从教四十一年。他在校为大学本科四年级及研究生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交通道路工程规划与决策技术”、“铁路公路选线设计”、“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学”等。

曾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七项,其中“七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子课题”单线铁路技术改造决策专家系统”获国家教委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完成的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工程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和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铁道部项目“铁路建设方案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等。

近年来出版发行主编的科技专著有《铁路设计理论与技术》、重载铁路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中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约百万字、四部,合编正式研究教材《铁路规划与机助设计》一部。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获各级学术团体优秀论文证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兼任秦皇岛和馆聊地方铁路勘测设计总工程师,该二条铁路已先后建成通车运营。



阚吉泰:(公元1941~今),山东沂水人。著名农保专家。

现任职丹东市无纺厂厂长,发明无纺保暖防水蔬菜大棚毡。

他发明的无纺保暖防水蔬菜大棚毡可用于蔬菜、花卉、养殖大捆起防雨雪保暖作用,目前蔬菜大棚用的草帘和纸背,不防水,保温差,使用寿命短、重量重,不能搞自动卷帘,以无纺保暖防水蔬菜大棚毡取代草帘,其优点是保温比草帘提高4-6℃,提前蔬菜上市,防雨雪,使用寿命长达8~12年,抗腐蚀易保管、重量轻、省工省力、价格低,经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新疆、宁夏等实地考查,深受菜农欢迎。1994年获当代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银奖。

发明第二个专利为防火电热毯制造方法,阻燃性好,成本低,工艺简单,无毒无味等。



阚润清:(公元1947~今),黑龙江哈尔滨人。著名工业锅炉专家。

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红旗锅炉厂,先后担任技术副厂长、厂长。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黑龙江省著名的优秀企业家。



阚炳富:(公元194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柔性摇摆健身椅”发明者。

1968年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现任成都华康钣金结构件厂高级经济师。

阚炳富发明了“柔性摇摆健身椅”,该椅能使人体作多方向柔性摇摆,以近似于练“太极拳”和蛇“S”形慢爬行时的轻柔动作达到活动腰部、脊椎骨、肩骨、坐骨、颈椎为主的全身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帮助肠胃蠕动,特别适用于老弱病残人在家休闲健身。



阚小勇:(公元1958~今),湖北武汉人。著名建筑专家、发明家。

现任武汉大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阚小勇发明了“具灭菌功能的卷纸盒架”、“智能群温巡测系统”、“强力锚固螺栓”、“饮水机灭菌装置”等,都是很实用的哦。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32:2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阚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陌刀无敌;朝议辄咨: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大将阚棱,善用陌刀,长丈余,临阵无敌。下联典指三国时期孙吴国的阚泽,官中书令,朝中之议,有疑辄访之。



2.五言通用联:

擅经传之学;决廷议之疑: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敦煌人阚骃,字玄阴,聪敏过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曾注王朗的《易传》,另撰有十三部州志。北凉王沮渠蒙逊很看重他,任他为秘书考课郎中,负责点校经籍,勘定了诸子百家三千余卷,后官尚书。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山阴人阚泽,字德润,家中贫困,以教书为生,博览群书,兼通历数。举孝廉后,历官钱塘长、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封都乡侯。朝中每次言论大事,有关经典的疑问,往往都向他咨询。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30:5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阚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汶口阚氏字辈:“守应春明周子廷兴永修常学世绩洪光绪振志清昌兴家立业锡恩久道懋心传继善长”。

山东新泰阚氏字辈:“守天春明治光世兴永修常学立基洪厚义礼万古扬光绪振志清昌兴家立业锡恩久道懋心传继善长”。

山东高密阚氏字辈:“金玉志相成”。

山东沂水阚氏字辈:“成绍士积洪光绪振志庆昌兴家立业”。

山东苍山阚氏字辈:“金俊荣伟宝”。

山东渮泽阚氏字辈:“合景世绩…”

山东高唐阚氏字辈:“立洪士中驰传家宝”。

安徽肥东阚氏字辈:“曾公培毓家道严宏永承先业”。

安徽明光、五河阚氏字辈:“时维廷事应启文昌克开乃绪广德成家鸿儒学步明道守先善传福兆瑞锡荣怀赞襄仁义志念方刚松竹长茂耀祖安邦”。

安徽合肥阚氏一支字辈:“怀敬修成绍士吉洪光绪振志庆昌兴家立业希恩久道繁新传积善长”。

安徽合肥阚氏一支字辈:“宗功培毓家道延宏”。

四川宜宾、南溪阚氏字辈:“根天曲水与应梦金帮雪良永汝朝宗雨思文道国集德光中远世代昌恩泽”。

四川阚氏一支字辈:“清光文应…”

河南信阳阚氏字辈:“万世文长金富贵继千秋”。

河南南阳阚氏字辈:“万银金清龙”。

湖北阳新阚氏字辈:“盛时昌龙鸿远细显”。

湖北荆门阚氏字辈:“大敦光本学启明昌”。

浙江安吉阚氏字辈:“文学克继敦全中”。

北京通州阚氏字辈:“朝洪友学…”

江苏淮安阚氏字辈:“会学华仁义道德”。

黑龙江宾县阚氏字辈:“朝贵洪星英友学”。

阚氏一支字辈:“文(龄梦)清玉瑞世昌成大器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27:2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阚氏的家谱文献 -- 河南罗山阚氏宗谱六卷,(清)阚百润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麻邑梓人传经阁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阚月钊。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合肥阚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清)阚彦闵等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合肥阚氏故实三卷,附手札一通,(民国)阚铎纂修,孙中山序,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孝谨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首都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东蒙阚氏族谱四卷(包括山东蒙阴、沂水、沂南、莱芜、新泰、泰安、沂源、博山、青州、临朐、泗水、费县、莒县,山西屯留,陕西华县,安徽凤阳,河南洛宁,东北等分支),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始祖为[元]阚显忠。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合肥阚氏五修家谱四卷,(现代)阚氏重修家谱理事会纂修,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25: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阚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2.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孝谨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23: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阚氏的迁徙分布 -- 阚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位门阀。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阚,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

“阚”是地名,历史上有两个地方称“阚”,皆在山东境内:一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带,原为鲁国之地;一为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南端,过去称新汶,为齐国之地。

阚氏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氏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滨,就以姜为姓,阚止正是炎帝的传人。

阚止的后裔中有一支阚氏族人后来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还有一小支阚氏族人后来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另一支于元朝大德年间外迁蒙阴下东门村。

到明朝洪武年间,又有阚氏族人分迁到蒙阴寨子(今钢城区)、莱芜丈八丘、泰安西庄、泰安汶口东崔村(今宁阳)、沂源草埠官庄(今鲁村官庄)、益都(今青州)、沂水界湖(今沂南)、沂水埠口、新泰放城阚家庄、泗水贺庄及东北、口外(张家口)、山西临汾乡宁县古山庄、山西屯留县苏村、河南洛宁王范庄等地。还有一支阚氏族人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四十五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二百余人

民国年间,一支阚氏族人北上迁徙到北京地区,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一百六十余人,之后有部分阚氏族人外分之唐山乐亭、滦县、迁西等地居多,约三千余人。此外山东境内阚氏族人还分布在荷泽、济宁、枣庄、德州、聊城、济南、章丘、博山、淄川、周村、辛店、临沂、日照、平阴、青岛、烟台、高密、莱州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部分阚氏族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河南阚氏族人的一支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桃源县散居,安徽阚氏族人的一支则随国民党军迁至台湾省嘉义市散居。

跟帖时间 2010-06-17 14:22: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