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姓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2-24 20:08:49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890 跟帖次数 9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女娲氏族部落之后,属于以图腾信仰为氏。

最早的凤氏,出自远古女娲氏族部落。

女娲是太昊伏羲氏的妹妹,风姓,是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转向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过程中的远古传说帝王,她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正确的婚姻制度。

女娲氏族部落以鸟为图腾,最高部落联盟首领的图腾标志就是“凤”,因此,其族人以凤为氏族部落名称,称凤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国学大师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凤姓起源于凤鸟图腾,卜辞风字均作凤,盖古代神话乙太凤为大风神…古有凤姓之国,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凤姓,古云,伏羲氏之胤,案其实乃以凤为图腾之古代族也。”



第二个渊源: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的曾孙帝喾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

远古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氏)时,以凤鸟氏为历正官,就是专职掌管天文历法的大臣,以指导人们按照季节时令耕田种地和收获的官员。

凤鸟氏,在官职称谓上又称凤历、历正。

在凤鸟氏的后裔子孙中,便以其称号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凤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最古老的凤鸟氏祭坛在凤凰台,其遗址为今山东省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凤凰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可见中华文明之光。据史书记载:“任、宿、须句、颛臾、凤姓也,实司太吴有济之祀。”济宁为古任城,是历史上四个凤姓古国之首,经近代考古专家认证,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氏的地方。

据考古调查发现,济宁凤凰台有十几米高的土层堆积,蕴藏首丰厚的古代遗存,底层属“龙山文化”的遗迹,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址。凤凰台自宋、元、明、清以来经贸繁华。在明朝万历年间,由运河总河刘东星首倡,并集当地数村之力,在农历2月19日逢观音圣诞日在台上创建了观音堂。“凤凰台”庙会凭运河水运优势,集商贸文化为一体,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热闹非凡,一时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荣景象达数百年不衰。

凤凰台,也是天下历代凤氏族人祭奠祖先的地方。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凤阁,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凤阁,是唐武后称制的光宅元年(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改革中书省后所设置的机构,代中书省之称,其最高执政长官就称作凤阁令,也就是中书令,以显现其女权至上。

在其时,武则天将大学士官比“同凤阁鸾台三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其职就是相当于宰相,唐朝时期著名的贤相狄仁杰等,皆担当过斯职。

二十来年后的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又将“凤阁”恢复为“中书省”。

其时,在凤阁任职的许多大小官吏中,例如凤凰池监、凤阁舍人、凤阁侍郎等,多有改以所司机构名称为姓氏者,即称凤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时期南诏国酆氏王族阁罗凤氏之后,自改为凤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凤氏远祖始于周王朝时期,出自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兴),封为侯爵,称为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氏。至唐朝时期,源出酆氏的后裔,在云南六诏时期成为白蛮大族,代表人物即为著名的阁罗凤(觉乐凤)。

六诏时期,以乌蛮(东爨)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西爨)为辅佐,集合境内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邦盟式政权组织,类似于国家。

阁罗凤之父皮逻阁,出身白蛮大姓(西爨),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统一了云南六诏(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受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云南王,史称南诏国。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逝世,阁罗凤继位,袭封为神武王。阁罗凤,公元712~779年,亦称觉乐凤,南诏国第五代王,公元748~778年在位。

在其父执政时期,阁罗凤已多次参与了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南诏势力,消灭了在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了整个滇东地区。

阁罗凤在即位之初臣服于唐王朝,曾协助唐朝抗击吐蕃。后因唐朝的云南太守张虔陀无礼于阁罗凤,又大肆征求财物,于是在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了姚州,杀了张虔陀。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征讨,又为所败。此后,阁罗凤遂依附于吐蕃王朝,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锺,号东帝,南诏改国号为“赞普钟蒙国”。

当时,杨国忠为唐朝宰相,又征兵全国,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举讨伐南诏过,反而为阁罗凤所败。战事结束后,阁罗凤认为“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将士的死尸,就地祭祀埋葬。据民间传说与考古勘察,当年南诏收葬唐朝将士尸骨的墓冢,有的地方称为“万人冢”,有的称“万人堆”、“千人堆”,洱海周围的龙尾关、地石曲,苍山西坡丘迁和、洱源江尾大墓坪,洱海东岸的双廊、挖色、海东等地,都有分布,至今遗迹尚存。

不久的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阁罗凤趁机扩大领土,控制区域达到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

之后,阁罗凤大力建立制度,修筑道路,设置城邑,积极吸收汉族中的先进文化。阁罗凤在位期间,使南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强大的奴隶主政权,以汉文教贵族子弟,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由于南诏国与中原王朝已有百年臣属关系,因此阁罗凤几度试图与唐王朝和好。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阁罗凤在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竖立了著名的《南诏德化碑》,表明自己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愿与唐朝世代友好。

到了公元778年,阁逻风逝世,其孙异牟寻嗣位。

在阁罗凤的后裔子孙及其国民中,有以先祖名字中的“凤”为姓氏者,称凤氏,是为今天白族、京族、苗族、傣族中的凤氏之源。



第五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宋、辽时期辽国官吏凤军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凤军司,全称为凤军详稳司,是辽国政权中在北面军中设置的一个官署,职掌辽国中的一支特殊的军队,统领称作“凤军政令”。

实际上,凤军是辽国军制中专门部署的一支快速骑兵部队,相当于今日的快速反应部队、特种部队、特警部队等,专职实施突击、突袭、以及定点快速打击等一系列军事任务,当年曾给北宋王朝制造了相当多的麻烦。凤军将士的待遇要远高于其他部队的将士。

在凤军政令、以及其他凤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均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凤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敖汉部部鄂尔敦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鄂尔敦氏,世居敖汉(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rdun Hala,汉义“风”。

蒙古族、满族鄂尔敦氏,在清朝中期即多冠汉姓为凤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记载:“凤氏,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一带。”

回族凤氏,出自元、明时期土著凤氏,源起也是阁罗凤后裔,在元朝时期有部分族人入伊斯兰教,成为回族,因此将凤氏带入回族。



得姓始祖:帝喾、阁罗凤。

凤氏的帝王国君 -- 凤迦异:(公元733~?年),白族,酆氏;云南大理人。著名唐朝时期南诏国王阁罗凤氏之后,第二代南诏国王,自己改姓为凤氏,为云南地区凤氏鼻祖之一。

凤迦异的祖父为酆归义,在唐朝时期被任命为云南王。云南王酆归义逝世后,其子阁罗凤嗣位。阁罗凤逝世后,其子阳瓜州刺史凤迦异继位。

凤迦异在《南诏德化碑》中前后有五次记述:第一次是唐天宝七载(公元748年)阁逻凤册袭云南王时,册袭凤迦异为阁逻凤的王位继承人;第二次是唐朝伐南诏,凤迦异奉命于苍山背后抵抗唐军而取胜;第三次是南诏和吐蕃结盟后,吐蕃授以都知兵马大将官爵;第四次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阁逻凤命凤迦异驻军泸水;第五次是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春,阁逻凤命凤迦异设置拓东城建立东京,并立为副王。

上述五记,说明凤迦异在《南诏德化碑》及史册中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但他的出生年,诸多史载和史家推断却不一。弄清他的出生年岁,才能弄清他在南诏重大事件中的史实。

清朝史籍《白古通记浅述》:“凤迦异以丁酉年任唐鸿胪寺卿驸马。”按甲子推算,“丁酉年”有两个时间,一是武周神功一年(公元697年),二是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前者早于其父阁逻凤生年(公元712年),后者与《南诏德化碑》记载凤迦异活动大相径庭。诸多史家对《白古通记浅述》的凤迦异生年有误看法一致。清朝胡蔚本在《南诏野史》中记载:“唐天宝丙戌五载(公元746年)南诏王皮逻阁遣孙凤迦异入唐,唐授凤迦异鸿胪少卿,妻以宗室女。”

《南诏德化碑》中记述:“唐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先王(皮逻阁)即世。皇上念功旌孝,悼往抚存,遣中使黎敬义持节册袭云南王。长男凤迦异,时年十岁,以天宝入朝,授鸿胪少卿,因册袭次,又加授上卿,兼阳瓜州刺史,都知兵马大将。”由此二条诸多史家推断,天宝七载,凤迦异有十岁,由此确定凤迦异生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到长安朝见皇帝授封鸿胪少卿,时年七岁。这种推断显然把凤迦异的年龄推少了。忽视了与史籍《白古通浅述》所记载任唐鸿胪寺卿“驸马”和史籍《南诏野史》所记载“妻以宗室女”二事而极不相称。问题是对《南诏德化碑》载述的这段文字理解有错。“长男凤迦异,时年十岁,以天宝入朝,授鸿胪少卿,因册袭次又加授上卿,兼阳瓜州刺史,都知兵马大将。”说的是凤迦异在唐天宝元年入朝为“时年十岁”。这里表达的是“因册袭次”的原委,而不是唐天宝七年加授上卿等官职时的年龄,与前边的“唐天宝七载先王即世。皇上念功旌孝,悼往抚存,遣中使黎敬义持节册袭云南王。”是两件事的概念。不能将“长男凤迦异时年十岁,以唐天宝入朝授鸿胪少卿”之事相混。因此,唐天宝元年凤迦异入朝是十岁,前推其生年为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

阁逻凤生年为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阁逻凤二十一岁上得长男凤迦异。这样,史籍《南诏野史》说的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皮逻阁遣凤迦异入唐,此时凤迦异十五岁,其任务主要完成与唐王朝缔结姻亲关系。

凤迦异在唐天宝十年“入质”,唐天宝五载十五岁授封并缔结姻亲。唐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凤迦异十七岁,册袭为阁逻凤的王位继承人。其后在唐天宝战争中的四件历史活动为: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参战击败鲜于仲通时二十岁;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被吐蕃授都知兵马大将时二十一岁;受遣驻军泸水时二十六岁;受命于昆川(昆明)置拓东城建立南诏“东京”,被命为南诏副王是三十四岁。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36:4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历史名人 -- 凤 纲:(生卒年待考),渔阳人(今北京密云)。著名汉朝时期隐士。

传说他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自农历1月开始,到农历9月末止采制,埋一百天,煎九次火。刚死者以药纳口中,即可救活。他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成仙”去向不明。



凤 楼:(生卒年待考),女;旌德人(今安徽旌德)。著名唐朝刺绣家。

崔氏家婢。工刺绣,绣作巧妙,作品皆为李唐皇家享用。



凤翕如:(生卒年待考),字邻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明朝时期地方官吏。

明朝时以贡生入官。明朝崇帧未年任汉阳通判,摄县事。

张献忠来攻,太守弃印而逃。他动员官兵和全城居民,奋力死守。贼不能克,退去。

明崇祯年间卫城卫民有功,升衡州知府。卒于官。



凤 全:(生卒年待考),满族,鄂尔敦氏;满洲人。清朝驻西藏帮办大臣。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凤全公干赴拉萨,在经过四川甘孜巴塘时,见这里水草丰美,易于开垦,便在这里滞留下来,移民开垦,并对喇嘛势力加以限制。

由于凤全地位显赫,性情却粗暴,对喇嘛和藏族人民的一些传统习俗不够尊重,加之拉萨分裂势力从中作祟,激起当地叛乱,不久凤全即被杀害。

于是,后来就有了赵尔丰率兵平叛过程和由此生发的对康区影响深远的改土归流运动。



凤 翔:(公元?~1900年待考),字集庭;汉军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将领,抗俄英雄。

凤翔初任协领,驻防吉林,甲午战争后擢爱珲副都统。

1900年沙俄入侵我东北,他严密布防,击退俄军多次进攻,后因众寡不敌,在8月4日城陷,凤翔率军退往兴安北大岭伏击,亲督清军冲杀,歼敌多人。在战斗中凤翔身受重伤,三次落马,仍力战不已,终因伤重而壮烈牺牲。



凤 山:(公元?~1911年待考),本姓刘,字禹门;汉军镶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大臣。

凤山是武举人出身。初任骁骑营翼长、印务章京,累迁参领,总办北京东安巡捕分局。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凤山由参领升为副都统。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凤山出任京旗常备军第—协营务处处长。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凤山就任近畿陆军第一镇统制。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0月,凤山被任命为西安将军,但继续在北京供职。期间,凤山积极镇压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残酷杀害许多革命志士。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凤山出任荆州将军,次年(公元1911年)调任广州将军,未行而武昌起义爆发。当年10月,凤山在前往广州上任时,在广东的革命党人酝酿响应举事,准备攻击当地府衙。

而凤山不听京中同僚劝阻,毅然雄心勃勃抵任。刚行至广州南门外,就被革命党人李沛基投弹当场炸死。后来满请政府追赠其为太子少保,赐骑都尉世职,谥号“勤节”。



凤景泉:(生卒年待考),江西抚州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全国人大代表。



凤枚波:(公元1946~今),上海南汇人。著名测绘工程师。

1968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地形制图专业,1970年5月参加工作。测绘工程师。

多年从事测绘和公路工程设计工作,1976~1981年参与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恢复定线”、三三○工程三江坝下护坡施工“恢复定线”、踏勘、测绘和设计县内公路。

1982~1994年先后参与或重新完成了《秭归县志》绘图任务、整理国道、省道公路的普查资料并绘制路况示意图。

1992年完成七里峡公路“回龙隧道”的测设及施工中的“恢复定线”任务。“沙镇湾码头公路”归州镇码头“,复建“风茅公路”,以及“乐鲁公路”母猪峡通道的勘测设计任务;1990~1991年先后勘浊、编绘了我县境内的“公路普查资料,完成了我县九晚该上大型石拔桥——大河只将的设计路,完成了多等级公路的路线,桥池等修设计、改、扩建设计或俊工测改任务”,

1989年被宜昌市公路局(原地区公路总局)借用,从事全市境内的路识普查资料与整编工作;1988年“借用”于县志办公室,为《秭归县》配图,1987年为“秭归县交通志”配图。



凤少华:(公元1950~今),艺名百草道人,斋名百草堂;安徽泾县人。著名医务工作者,书画家。

1974年起从事医务工作至今。

他自幼好爱书画书法从柳体入手,后又广涉颜、欧、二王等帖,以楷书见长;画以《芥子圆画谱》、《自习画谱大全》及各种刊物为师,以写意山水、花鸟兼顾人物,以水墨当家。在研习书画艺术的过程中曾受到地方名士的关爱和提携。世界书画家协会理事、芜湖中山书画社常务副社长俞宜陵先生、全国美协安徽分会会员、芜湖中山书画社副秘书长、号称“江南竹痴”的郭庆香就曾多次亲临指导,对其书画艺术水平的提高给予极大的帮助。

全国性书法热潮兴起之际,1994年参加全国“桂竹书法大赛”获优秀奖;1995年应邀加入“安徽省芜湖市中山书画社”;1996年,上海伊翔书画院为迎接香港回归主办“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作品入选《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观》并授予入选证书;1997年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情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聘为展事顾问,同时应邀加入“世纪文化艺术中心”;“世纪书画艺术院”聘其为“高级书画家”。

1999年4月,接该院通知其作品已获该院最高荣誉“中国书画艺术家世纪奖”并授与奖牌。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34:2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典故、趣事 -- 凤的由来:龙与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实,那是原始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遗痕。现代学者经考证后认为凤是原始殷氏族的图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术课题,这里要提及一件与此有关的玉雕燕雏。它,羽毛未丰,稚态可掬,似破壳未久、尚嗷嗷待哺。然而,它却伏胸展翅,躁动于故巢,急于效母燕飞翔钻天呢!这一寓动于静的艺术造型,原是殷人的一件玉雕佩饰,1976年出土于殷墟中。玉燕呈乳白色,然而,真燕上体却呈蓝黑色,前胸亦呈黑褐色。故而,燕子又被称为玄鸟,意为青黑色的鸟。殷人对玄鸟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曾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殷始祖契的母亲名叫简狄。简狄正同女伴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有卵坠落,简狄吞吃了鸟卵而有孕,后生子契。契长大以后,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始有商族,即殷人。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有这一故事,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同时,契也被称为“玄王”。这是殷人以鸟为图腾的最早的记载了。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不断从多方面予以考证,也不断提出新的材料和证据。最早,当推闻一多教授,他曾从文献的角度,广泛加以考证,证明殷人以凤为图腾。其中,他引用了个有趣的例证,大意是说春秋末年,楚国哲学家老子将东方思想家孔子比之为凤,而孔子将老子比之为龙。孔子是殷人的后代,而殷人恰是以凤作图腾的。后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证》一文中,也提出了与闻氏相似的结论。几年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宣称,他在八片甲骨上找到十条卜辞,其中都将被殷人尊为高祖的王亥的“亥”字刻成从亥从鸟形,即在“亥”字之上刻一鸟。如将这些字依时序排列起来,其作为图腾崇拜的形象,如何从象形到字化,又如何由繁到简的衍变痕迹,依稀可见。这显然是殷人以凤鸟为图腾的新证。凤鸟作为殷人的图腾形象,从种种迹象不难看出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简狄吞卵的传说中,被崇拜的还是一种具体的鸟儿燕子;而在青铜族徽、甲骨卜辞中,其图象已呈形形色色,且都是比较抽象的鸟了;在殷墟与燕雏同时出土的有只玉凤,其造型有鸡冠、鹤足、孔雀羽尾等多种禽鸟的特征。鸟图腾发展为凤的形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中可见氏族、部落不断联盟、融合的残痕。后来,当人间出现了大一统的“帝王”,凤也就被宣称为“百鸟之王”了。

凤文化:龙、凤凰、麒麟、龟,被称为四灵,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史籍《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朝许慎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那么,凤凰的原形是谁呢?有学者说是孔雀、有的认为是锦鸡或雉,有的提出应是家鸡,有的说是鹤等。古代学者认为鹏与凤同是一种鸟,《楚辞》宋玉《对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乎窕冥之中。”史籍《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又叫玄鸟。屈原在《天问》中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女何喜?”史籍《礼记》郑玄注:“玄鸟,燕也。”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燕是凤凰原形之一。史籍《尔雅•释鸟》:“郾,凤也,其雌黄。”“凤,一名郾。”古时,郾与燕是同音字。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在农时中占主导地位,古时便以“凤鸟氏”作为管理历法的第一官职。,黄帝的儿子少皋,是剡国君主剡子的祖先。鲁昭公十七年,他到鲁国访时,鲁昭公问他:“少皋氏为何叫做鸟官名呢?”剡子回答:“少皋是我的祖先,他登位时有凤凰飞来祝贺,为了纪念鸟,便以各种鸟命名各种不同的官职,凤鸟氏,是管理历法的官。”在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是中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而且对世界文化思想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古代思想家老子就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史籍《庄子》中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怠L煊治??胫椋?蝗巳?罚?菸缘萜穑?运抢奴。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史籍《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子是鲁国人,而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也是殷商后裔,所以享有“凤”的盛誉。远古时,凤的地位高于龙,出土的文物中,如楚国时期的一些壁画、帛画中,凤占主导地位,展翅飞翔的凤敢于追喙龙。渐渐地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到了清朝慈禧太后时,她为了突出自己,便一改龙凤的位置。清东陵的慈禧太后墓宫中的壁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与其它的龙凤图截然不同。深受人们青睐的凤凰走进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节日或婚娶喜庆时,剪个凤凰贴在室内,满堂生辉;出行有凤辇、凤扇;吹奏有凤笙、凤箫等;还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毛麟角等成语;给女孩子起名,如凤翔、凤丽、凤云、凤君、文凤、金凤、银凤、丹凤等。特别是凤的精神鼓舞着女性的崛起,生活在穷山僻壤的众多女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于拚搏奋斗,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人们便赞美她们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煌煌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无处不有凤文化的踪影,它与龙文化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激励着华夏儿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龙凤呈祥: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根源其实就是修炼,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修炼。成语“乘龙快婿”和“龙凤呈祥”就是来源于一个优美的道家修炼圆满故事。相传春秋时代(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著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从此以后华山中峰又被称为玉女峰。后人在中峰建起了玉女祠,许多胜迹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祠前有一石臼,名为玉女洗头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妆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当年的居室,称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箫台、引凤亭,是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诵这段历史。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凤台曲》中写道:“尝闻秦帝女,传来凤凰声。是日逢仙事,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还。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南北朝诗人江总诗云:“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史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朝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凤凰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意思是:乐曲迭奏,风凰飞来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动人。“凤凰来仪”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征兆。董卓所居相府的后园有一“凤仪亭”,司徒王允导演、美女貂蝉主演的连环计便在此上演。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布为妾,却又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在董卓入朝与献帝共谈之际,乘隙溜走,到相府寻见貂蝉,貂蝉约吕布在凤仪亭边相会。董卓回头不见吕布心中生疑,回府寻入后园,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怒气冲天要杀吕布。这一回的标题便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从此,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步步升级,化为仇恨,进而发誓要杀掉董卓。有诗吟道:“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凤凰雌雄结伴而飞的时候,它们的翅膀发翽翽的响声。后用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和谐,婚姻美满。

凤凰在笯:笯,谡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抱负。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唯有楚人。史籍《史记》记楚庄王答进隐者问时,曾把自己比作一只“三年飞天,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神鸟-凤,它体现了楚庄王超凡的胆识和气魄。同楚庄王相比,庄子笔下的凤则具有更大的功力和灵性。《逍遥游》中的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鹏,也即大凤。史籍《左传》记楚人子西说:“胜(白公胜)如卵,余翼而长。”在这里,子西是以毛满翼长的大凤自况,而把白公胜比作翮羽未丰的雏凤,傲然之慨不难想见。不只庄王、庄子和子西,屈原也常常将自己比作凤凰,而把楚王左右那些卑鄙猥琐的小人比作鸡鹜,史籍《九章》中就曾发为“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愤激之辞。在楚人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他们对凤的景仰,既表现在楚地出土的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也反映在文采风流的楚人文学作品中。妙不可言的是,同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狰狞恐怖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则显得雄姿英发、气度非凡。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出土的楚国丝织丝绣品上的凤图案,凤或引颈高歌,或头戴花冠,是那样潇洒俊逸;江陵李家台楚墓出土的立凤木雕和江陵雨台等地楚墓出土的木雕凤架鼓,凤或振翅欲飞,或足踏虎背,是如此气宇轩昂;尤其是出土于寿春的凤龙相搏青铜塑像和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凤龙相斗帛画上的凤,更是显得伟岸英武,正气凛然!相对而言,楚人文学作品中的凤则愈发显得神奇。在楚辞《大招》中,楚人甚至以凤来引诱所招之魂,故而发出了“魂兮归来,凤凰翔只”的呼唤。更有甚者,楚人还憧憬着在凤的导引下周游八极,往观四荒,史籍《楚辞•远游》中说:“前飞廉以启路”,这能引路导向的飞廉,想必是凤凰家庭的要员。

凤毛济美: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凤毛,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济美,谓成其美,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有难得的后继者把前人的业绩发扬光大,旧时用以称颂贤良父兄有优秀子弟。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谢灵运是南朝宋时的著名诗人,文章也写得好。他的孙子名叫谢超宗,聪明好学,在当时也颇有名声。谢超宗曾经担任新安王刘子的母亲殷淑仪去世后,谢超宗写作一篇悼念文,孝武帝读过以后大加赞赏,对左右说:“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呀,天下又鸾的常侍,王府中的文告函件,都出自他的手笔,天下又多了一个谢灵运!”凤毛麟角又出自《南史•谢灵运列传》,原文为:“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谏奏之,帝大嗟赏,谓谢庄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凤毛麟角用来比喻珍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29: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系承凤鸟;望出平阳:全联典出凤氏的源流和郡望:上联典指传说上古有司历之官“凤鸟氏”,子孙因以为氏。下联典指凤氏望族居平阳郡。

古皇历正;汉朝神仙:上联典指上古高辛氏时任历正(掌管历法的官)的凤鸟氏,史籍《左传》中有记载。下联典指汉朝渔阳人凤纲,相传他常采百草花,用水浸,用泥封,自农历1月始,尽农历9月末止,再用火煎九次。把这种药放入死人口中,立即能复活。他本人常服这种药,活数百岁不老,后成仙而去。

平阳豪杰;汉朝神仙:上联典指凤氏的郡望“望出平阳、邰阳”。下联曲典指汉朝时期的渔阳人凤纲。

汉阳通判;凤山将军:上联典出明朝贡生凤翕如,字邻凡,吴县人。明崇祯末年任汉阳通判,官至衡阳知府。下联典出清朝末期武官凤山,满州人,清光绪年间总统四镇新军,清宣统年间任广州将军,被革命党人炸死。

翕如知府;威愍大臣:上联典出明朝贡生凤翕如,字邻凡,吴县人。下联典出清光绪年间的驻藏大臣凤全,满州人。逝世后谥号“威愍”。



2.五言通用联:

历正知天时;仙医可延年:上联典出高辛氏帝喾时凤鸟氏为历正。传说凤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下联典出汉朝时期的名医凤纲,渔阳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自农历1月始,尽农历9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死者以药纳口中,皆立活。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仙去。



3.七言通用联:

百日九火成正果;四镇一丸赴幽都:上联典出汉朝时期的名医凤纲,渔阳人。下联典出清末武官凤山,满州人。

渔阳神医传名远;汉朝仙人播惠长: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医凤纲,渔阳人。常采百草花以水渍封泥之,自农历1月始,尽农历9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死者以药纳口中,皆立活。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仙去。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27: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吴县洞庭凤氏宗谱,(民国)凤锡祚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华盛顿国家图书馆。

湖南益阳资阳凤氏续修支谱七卷,末一卷,(民国)凤家君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邵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始迁祖凤祥卿,字玉昆。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23: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字辈排行 -- 湖南益阳、资阳凤氏字辈:“祥添极庭怀应加尚惟立生贤道德昌家盛定流光裕后动猷钜恢先世泽长文章增景运孝友振伦常兰桂腾芳早诗书万代香”。

江苏吴县凤氏字辈:“嘉谋丕振大业维新鸿儒诗礼名士家声祖功宗德孝子仁孙继承善述克光先人”。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19:4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邰阳郡:传说为周族远祖至公刘所居地。汉朝时期置邰阳县,据史籍《百家姓》中所注:邰阳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一带地区。



2.堂号:

平阳堂:以望立堂。

邰阳堂:以望立堂。

励众堂:源自明朝凤翕如任汉阳通判兼知县,叛军攻汉阳,太守弃印逃跑,唯凤翕如不忍城破使百姓受害,聚众固守,终得保全事。凤氏堂号“励众堂”源出于此。

邵阳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17: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迁徙分布 -- 凤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排入前三百大姓,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五十四位门阀。

凤氏当今人数不多,却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凤凰来仪,是中国上古一种极为祥瑞的象征,司历之官的名称就是“凤鸟氏”,表示四时都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思。由于上古有这个官,在当时以官为氏的普遍风气下,中国就出现了“凤”这个姓氏,四千多年来凤氏子孙繁衍全国各地。

根据史籍《姓氏考略》上记载,凤氏的始祖是高辛氏(高辛氏即帝喾,距今四千五百年以前的人)时的凤鸟氏,当时任历正。唐朝时,南诏国的王族阁罗凤氏的后人以凤为氏。而根据史籍《左传》记载,凤氏皆以官为氏氏,望族出于平阳(今山西临汾)、邰阳(今陕西武功)。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湖南省的桃源市、岳阳市,重庆市,安徽省的桐城市、枞阳县、宣城市、巢湖市、泾县,陕西省的商州市、汉中市,湖北省的恩施市,上海市的浦东区,河南省的开封市,江苏省的苏州市,吉林省的吉林市,云南省的大理市、楚雄州、红河州等地,均有凤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14:4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凤氏的各支始祖 -- 凤祥卿:字玉昆,元至正十八年农历3月16日午时生,公自明初由江右吉水以懋迁来益盖猶流寓而往来两地也,但其子从父来益因择益十八里蒋子塅而居之,今凤家垅。寿六十九岁,明宣德元年丙午农历1月28日巳时没,葬蒋子塅娘娘山为上第一家卯山酉向碑存。元配:赵氏,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农历5月21日子时生,寿七十三岁,明宣德九年甲寅农历11月8日辰时没。葬蒋子塅娘娘山怀夫右合冢同向共碑。子三:凤添、凤隆、凤辅。南适鼻祖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11: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