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的历史名人 -- 柏夷亮父:(生卒年待考),传说中帝颛顼的师傅。
柏 昭:(生卒年待考),传说中帝喾的师傅。
柏 皋:(生卒年待考),帝尧时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部),号柏成子。
柏 凫:(生卒年待考),传说中的蜀王。
史籍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 常:(生卒年待考),传说中黄帝时有地官(司徒)。
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据史籍《汉•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 高:(生卒年待考),传说中的仙人。
史籍《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柏 冏:(生卒年待考),西周时柏国国君,曾任周朝的太仆。
柏堂骞:(生卒年待考),著名东周时史官。
柏 直:(生卒年待考),著名秦汉之际魏国大将。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
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汉。
刘邦派韩信为左丞相,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守在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柏直甚至还命令不许民船下河。他把蒲坂防守得十分严密,认为汉军就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过黄河,魏王豹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赶紧做木桶。然后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
魏王豹毫无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中国军事史上称之为“声东击西”。
柏始昌:(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将,成语“夜郎自大”的始出者。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遣柏始昌等人出诸初郡通大夏,皆复闭昆明,终莫能通。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又令王然予、柏始昌等十余人为使,经西南夷前往探求通印度的道路。柏始昌等使者来到滇国打听道路,滇王便问柏始昌:“汉与中国哪一个大?”
柏始昌等后来途经夜郎国,打听道路时,夜郎侯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当时他们自为一地之王,不知汉朝领土有多么广大。夜郎国其实土地狭小,却很是自大,所以柏始昌称其为“夜郎自大”,后来成为一句成语,比喻妄自尊大。
柏良器:(公元741~?年待考),字公亮;魏州人。著名唐朝将领。
他的父亲柏造在获嘉县令任上被安禄山杀死,因此他立志报仇,勤学剑术。
二十四岁参加李光弼部,授兵平山越,迁左武卫中郎将,前后作战六十二次。
李希烈围宁陵,遏制水灌之。柏良器选择弯手善游者,沿汴渠夜入潜伏袭击,贼乘城者皆死。
后率兵援救宁陵,败李希烈,录功封平原郡王,拜神策军大将军、知军事,图形凌烟阁。终官左领军卫大将军。
柏 耆:(生卒年待考),柏良器之子;魏州人。著名唐朝左拾遗。
有纵横术,善于游说。当时契丹人王承宗占据常山反叛,他自请招抚,由处士擢拜左拾遗。迁谏议大夫,收复被李同捷占据的沧、德二州。
后以功高反而遭人陷害,贬官长流,旋即被赐死。
柏 招:(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画家。
柏子庭:(生卒年待考),四明人(今浙江宁波),寓居嘉定(今上海)。著名元、明之际画家、道士。
柏子庭尝讲台教于赤城,性好浪游,乞食村落。画枯木石菖蒲,题句甚多。或云止可施之僧坊,不足为文房清玩。按佩文斋书画谱及中国画家人名辞典均作憎。
又练音集方外门,画兰舆普明齐名。所居署不系舟,即以名集。有题自写菖蒲诗。
普明(皇庆、至正1321~1368年)画有王元章(冕)题,柏子庭与之齐名,是皆宜列元代,而邑志以普明属明,今仍之。
柏 英:(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延安卫指挥使。
柏丛桂:(生卒年待考),一称柏从柱;扬州宝应人(今江苏高邮)。著名明朝初水利专家。
大运河起初是河湖不分的,仅东堤有堤岸,一至汛期,或雨大风狂,漕舟即如航行海上,常有覆溺的危险,从宝应至高邮界首一段尤为多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柏丛桂根据自己数十年的河工经验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明洪武元年,柏丛桂上奏明太祖朱元璋,提出被当时人所总结的“必有重堤,左右翼夹,与湖隔离,运道乃安”的治河主张,将土质的平津堰改为砖制,获得批准后,他筹集巨款,烧制大砖,砌成约五十七公里半长的砖质平津堰。
难得的是河道官员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积极付诸实施,史书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用宝应老人柏丛桂言,自宝应槐楼,南至界首,就湖东穿直渠,长四十里,筑堤护之”,动用民夫五万六千人,“此为里运河有运堤之始”。运河此段自此与湖隔开,船舶果然少了风浪之险。经过明朝两百多年的努力,里运河连续分段砌筑重堤,终于使河湖共用的西堤连成一线,从此运河真正与沿河湖泊分离而成为人工河渠,不仅卓有成效地改善了淮扬运河的通航条件,而且为今日里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承前启后,意义重大,柏丛桂功不可没。
建国后,国家相继拨款修建平津堰石坡、石堰,在堤顶筑起一道两米高的挡浪石堰。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世代造福于民,流芳千古。莽莽块石长堤巍然壮观,在多次大的洪涝灾害中,平津堰始终安然不动。
如今,柏家堰作为研究古代治水史不可多得的实物,阻遏洪水不可替代的长堤,宛如水上长城的壮观景象,集史料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常令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赞叹不已,驻足流连。
柏 古:(生卒年待考),字斯民,号云耘侨寓平湖,寓近白牛泾,又自称白牛牧人;浙江嘉善人。著名清朝画家、书法家、诗人。
诗古淡,宗王、孟,书趺荡法米芾。
画山水兼学米芾、高克恭,尝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峯顶,曰:此真米家蓝本也。又尝出遇耕牛揖之曰,此真不愧素餐矣。人以为痴,不知其胸中介然也。
著有《雪耘诗集》。
柏立本:(生卒年待考),字嶷山,一字哈山,柏古之子;浙江嘉善人,居华亭。著名清朝画家,诗人。
年来及冠,画理精妙,已入宋、元之室。
他舆其父偕隐于平湖之白牛泾,箪瓢屡空,泊如也。亦工诗。
柏 谦:(公元1697~1765年),字蕴高,一字蕴皋,号东皋;崇阴人(今上海)。著名清朝书法家。
清雍正八年(公元1703年)进士,官编修。善楷书,有唐人风矩。庄舒取之虞世南,刚劲参之欧阳询。回翔馆阁,以文雅著称。卒年六十九。
柏文蔚:(公元1876~1947年),字烈武;安徽寿州人(今安徽寿县)。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民主革命先驱。
柏文蔚1899年考入安徽大学堂,曾与陈独秀发起组织“励志学社”。
1900年在南京参与组织强国会,与赵声在南京组织“强国会”,进行反对密谋推翻清廷和抵抗外侮的活动,事情败露后逃往安庆,入武备学堂当学兵。1905年在芜湖安徽任教于公学教员,与陈独秀等创立“岳王会”。
不久之后到南京,由第九镇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升任管带,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新军管带。与孙毓筠等拟炸两江总督端方,事败,潜往东北,任吉林屯田营管带。
1911年辛亥革命时,柏文蔚与冯麟阁等计划在东北组织武装起义,适武昌起义爆发,他到南京秣陵关联络第九镇新军攻南京。南京光复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军军长兼北伐军总指挥,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
1913年6月,柏文蔚与广东都督胡汉民、江西都督李烈钧一齐被袁世凯免职。7月参加二次革命,宣布安徽独立,讨袁失败后逃往日本,后赴南洋,参加欧事研究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后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等职。
1924年1月,柏文蔚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三十三军军长,参加北伐。
1930年任南京民国政府委员等要职,后长期养病,是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7年4月26日,柏文蔚病逝于上海,终年七十二岁。
柏克寒:湖南祁阳人。著名高电压工程专家,劳动模范。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中供电局生产技术科试验组组长、长沙电业局供用电科学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1979年主持研制成功50万伏超高压屏蔽服和内爆压接技术。1984年被水利电力部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柏柱臣:(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七十三军第一九三师副师长。
柏天民:(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十二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32: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柏氏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柏国;望出济阴:全联典指柏氏的源流和郡望。
魏郡世泽;帝师家声:上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义全使节;道重帝师:上联典指代唐朝时期的魏州人柏耆,他是大将柏良器的儿子,有纵横术,善于游说。当时契丹人王承宗(袭任恒冀深赵节度使)占据常山反叛,他以左拾遗的身份去常山,说服了王承宗,由此声震一时。太和初年,兖海节度使同捷反,他以德州行军计会使率三百骑兵前往,说服李同捷和他一起朝京师。后来,因受谗言贬官,又被赐死。下联说上古帝喾的老师柏招。
图开烟阁;雾扫夔州: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魏州人柏良器,字公亮,父亲柏造死于安史之乱中,于是学剑术要杀贼报仇。后跟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官械武卫中郎将,因平定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有功,封平原王,图形绘于凌烟阁,官至械领军卫大将军。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柏贞节,镇守夔州,为官清良,政绩显著。杜甫曾有诗句:“柏公镇夔州,滞雾兹一扫。”
容图麟阁;术擅纵横: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柏良器。下联典指唐朝柏耆。
常山游说;帝师重道: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柏耆请往游说常山王承宗归降朝廷事。下联典指上古柏亮为颛顼师,柏招为帝喾师。
功平山越;道重帝师: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柏良器。下联典指上古柏招。
2.五言通用联:
文授大学士;功封平原王:上联典指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柏俊,原名松俊,蒙古正黄旗人,咸丰间累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将柏良器,字公亮,魏州人。录功封平原王,画像于凌烟阁,晋升左领军卫大将军。
3.七言通用联:
丛桂领筑柏家堰;亮父尝作颛顼师: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水利工程名人柏丛桂,江苏宝应人。洪武时建言请筑塘岸,起槐楼四十里,以备水患。诏发淮扬民工五万六千,使丛桂领导,期月工成。乡人呼为“柏家堰”。下联典出《汉书•古今人表》的记载:上古柏夷亮父,为颛顼师。
雪耘称米家蓝本;盟鸥乱北菀之真: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柏古,字斯民,号雪耘,嘉善人。侨寓平湖。书跌荡,法南宫;画山水,亦学南宫。与房山尝游西湖,冒雨上北高峰顶,曰:“此真米家蓝本也。”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女画家柏盟鸥,字映潭,扬州人。渔猎经史百家,于技艺无所不娴。尤工于丝竹及绘事。时人谓其“点染丹碧为山水,以乱董北菀之真”云。
4.八言以上通用联:
两代帝师,金阙望重;千古学士,玉堂名香:上联典出古代的柏招、柏同(一说为柏夷父和柏亮父),分别为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之师。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柏侯子安,午阳人,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曾从受《春秋》,颇负盛名。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29:2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柏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枣庄柏氏字辈:“文士会应永如运学俊昭效宗传继广修敬志成祥”。
山东济南柏氏字辈:“永宗绪方圣会”。
山东临沂柏氏字辈:“发建庆树兆东焕贺理镇”。
山东邹城柏氏字辈:“继玉振传学秀井祥广兆”。
四川岳池柏氏字辈:“榜仪用学富成先洪义”。
湖北随州柏氏字辈:“长命富贵世代荣华承前取厚治国齐家”。
湖北襄樊柏氏字辈:“印尚从君子文明盛世仁宜培植德修万年”。
陕西镇巴柏氏字辈:“昌宗光先茂培作永发祥成辉云上国万代广荣良”。
江苏金湖柏氏字辈:“本毓传基广安寿福碌长”。
湖南宁远柏氏字辈:“万林维善新□式成”。
安徽泗县柏氏字辈:“茂法大有朝玉秀芳立基盛久培业隆昌”。
河北迁安柏氏字辈:“万树长春青山秀玉林永镇运书香”。
柏氏碧山堂一支字辈:“法翰文仲继太良思世永大有朝毓秀芳立基盛久培业隆昌”。
柏氏一支字辈:“正人井先赵大德家厚坤光辉从宗治明月命运昌”。
柏氏一支字辈:“国禄世学福永万常盛德安荣守成宪明新启廷泽敬忠茂同居传家庆子科”。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20: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柏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魏 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2.堂号:
平原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忠恕堂:柏氏宗祠主堂号,源出魏郡。
天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碧山堂:出自唐朝柏贞节(或柏茂琳)的典故。唐朝晚期时,四川夔州太守(都尉)柏贞节,年轻睿智,聪敏好学,多次立下战功,受到皇帝的嘉奖受封,守卫夔州要塞。体贴民众,爱好文学,出书奏章,留传深广。隐居碧山,人们称谓“碧山学士,柏学士太守,碧山柏都尉等”。大诗人杜甫流落四川夔州,太守热情款待,结为义兄,成为诗友,谊情深远,同卧席塌,多次赠诗留墨以表寸心。如“碧山学士”、“柏学士茅屋”等。有唐朝大诗人杜甫《送柏大世兄》诗:“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后人为纪念,即以《碧山堂》为祠堂号,伊传至今,通用为柏家。现在安徽、江苏,四川、河南、山西等柏氏族人用此堂号还很多,红白喜事,或有家族大的活动都会标明“碧山堂”的封贴等。各地建的碧山堂也风格不同,派行也有所区分不等。安徽泗县碧山堂,由柏法宝于明朝洪武间由山西,临汾府,曲沃县迁至安徽宿州泗县赤山里建村,即今泗县山头镇,大柏街。后在清朝建宗祠,创柏氏学堂,民国期间重修,在文革时期被[破四旧]拆除。后人在1990年待又集资重建《碧山堂》复古虹乡八景之一“柏浦荷风园”,重新修定《柏氏家谱》。
海岸堂:资料有待补充。
玉树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17: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柏氏的迁徙分布 -- 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起历史非常古早,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三位,人口约五十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1%左右。
按史料记载,柏氏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氏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后来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
据说,北京、台湾、安徽、江苏的柏氏族人都喜欢“寻根问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引导得法,勉励自己及家人不愧对祖宗,做有出息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
分布在各地的柏氏族人,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春秋时期,柏国为楚国所灭,柏国子孙就以国为氏了,国灭之后,柏氏子孙才逐渐离开发源地——今河南西平西部柏亭,繁衍到魏郡和济阴郡,后经发展,昌盛为此二郡之望族。
西汉初年,魏人(今河北临漳)柏直入载史册,由此可见,柏氏在秦汉时已在魏郡落籍。除此之外,另有出使西南夷的使者柏始昌见于史册。
东汉至三国时,柏氏在平原郡、济阴郡和魏郡繁衍得十分兴旺。
下传至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由于连年战火,夷族入侵,柏氏族人的繁衍受到制约,尤其是魏郡的治所邺县(今河北临漳)由于地处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几度焚于战火,故柏氏族人南迁亦是箭在弦上。
有资料表明,唐朝时期的柏氏族人依旧以北方为其繁衍的中心,但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亦有柏氏族人散居。经过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以及南宋的金和蒙古军队铁蹄南下等一系列战乱,柏氏南迁者甚众,除散居于华东、华南、中南各地区外,连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有柏氏族人入居,并形成了北方以山东,南方以安徽、湖南为繁衍中心的格局。
明朝初期,山西柏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至今,柏氏族人渐有播迁东北和西北各地者。
如今,柏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山东、安徽等省为多。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14:3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柏氏的各支始祖 -- 柏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因李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生柏楚望,柏楚望稍长,迁宁远东乡桐木塘,生柏敦化、柏敦瑞。柏敦化分居松柏岗,生柏彩、柏隆,卜居东乡龙板及对河虎形,开柏万成户;柏敦瑞初守桐木塘,裔孙移居西乡漯塘下,即今之里塘尾,传至柏允春、柏允福。柏允福生柏应奎,于元泰定年间迁祁阳,生柏仲林、柏仲彬;柏仲彬一支居祁阳乾冲坪,柏仲林生柏永安,仍迁故里柏家坪。柏允春下传四代至柏法祯,始卜长竹山立宅,后亦迁居柏家坪,开柏万胜户;柏楚望七世孙柏自程,乳名四郎,原名柏希祯,于元初徙居广济乡禾亭墟里母江,今名里美江,开柏万发户。柏自程生柏文通、柏文达、柏文珠,明洪武初,柏文通、柏文达编籍广济乡八甲,珠列七甲。柏万成、柏万胜、柏万发三户裔孙后衍散宁远、祁阳、桂阳及广西阳朔、四川广安、岳池、重庆大足、贵州独山等地。
柏楚望:北宋明道元年自湖南衡州府铁炉门迁永州府延塘。第十二代荣福,元至正四年自延塘转迁永州府祁阳县富阳。清康熙年间,第二十一代又新(号君臣)自祁阳县文明铺迁来岳池县双碑桥,恒新(号君瑞)也自文明铺迁来岳池县西门外科甲桥,即今遇仙桥,基林自祁阳县普乐乡上椿塘迁来岳池县西门外科甲沟。第二十三代维扬(号旭元)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岳池县北门外奶山坡。是为四川岳池柏氏始祖。
柏荣福:居宁远富阳乾冲坪,生仲林、仲彬,仲林于明永乐年间徙居祁阳皇福塘(一称横木塘),生子六,一出继,清康熙丁丑年柏永秀、柏永茂二房相继迁蜀,柏永昌、柏永安、柏永诚三房云礽承业。柏仲彬仍居乾冲坪,其子柏永青徙居泮泥冲,柏永良徙居四方井。五房子孙繁衍,散处祁阳、宁远各处。是为宁远柏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3 08:12: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