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2-24 20:41:02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896 跟帖次数 7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

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注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

在文献《中国姓氏起源》中记载:“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且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改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氏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除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等载有南北朝时期有个民俗传说的著名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当时唐朝有一仓部员外郎,名叫花季睦,是最早出现在史书记载中的历史人物,之后出现了大将军花敬定等人。

花氏族人大多尊奉花季睦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与诃陵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花氏的起源,在历代典姓氏籍中记载皆不详,传说较多。

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

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在典籍《唐韵古音》中考证:“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通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而据本书考证,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在各类音韵学典籍中常用“诃”字协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

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

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拏,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阇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

诃陵国,就是唐朝佛教史册中所记载的诃陵洲:“益州成都僧人会宁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年,与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共同译出《大般涅槃经》后,令小僧运期赍经送归唐王朝京师长安,唐高宗大喜,特赠小绢数百匹,重诣诃陵,将赠品报与若那跋陀罗。”

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的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时期的中原、沿海地区,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称诃氏、花氏,世代相传至今。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等地区仍有其后裔子孙。

该支花氏的正确读音作hē(ㄏㄜ),今音讹读作huā(ㄏㄨㄚ)亦可。

本书按:

今有一些学者所说该支花氏与何氏有关,是因为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诃,又通作呵。纵而弗呵。又通作何。”因此,“读音相近”之说便出于此处。

实际上,这些学者没有真正搞清“诃作何”的真实来历,而是按照其族谱中有意“讹记”的内容牵强,实不可取。显然,该支花氏是出自“诃氏”而非“何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时期女真孛术鲁·久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金国时期,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范用吉改为花氏,其后代子孙穗世代称花氏至今。

范用吉,本名为孛术鲁·久住,女真族孛术鲁氏。

孛术鲁·久住起初归入南宋,在北伐主帅、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他以聪慧计谋擅长,故更汉族姓名为范用吉。

赵范因他姓范,触了自己的名讳,因而时常斥之,但范用吉犹应对如故。赵范良久方悟,发现他所处之事与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为亲信,言听计从,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为花氏,并晋升他为太尉,派去镇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之下),此后称花用吉。

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农历3月,花用吉杀了均州长吏,送钱粮于蒙古军,遂因而北归于蒙古大元帅孛儿只斤·窝阔台帐下。

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却诬告他是南宋奸细,欲反叛,因此被一直十分嫉妒他的同列(归顺蒙古的女真官员)不加甄别,即借机所害。

在花用吉被杀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其宋赵皇家所赐之汉姓“花”为姓氏,世代称花氏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富珠哩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Fujuri Hala,世居富珠理(今辽宁新宾东三十公里处),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时期,孛术鲁部族人即有改汉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后多冠汉姓为花氏、鲁氏、范氏、富氏等,其中的花氏一族与第三个渊源中的孛术鲁·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关联。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额玉特氏,亦称额岳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yo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额玉特氏多冠汉姓为花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第七个渊源:源于傣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地方官府将世居云南地区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旱(山)傣、水傣。

花傣,亦称花腰傣的简称,主要是居住在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以衣着为表征的一种傣族称谓(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服饰的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名之为“花腰傣”。

自唐朝以来,傣族已自称“傣”。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当时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大百夷”;将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称为“水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小百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就称为“花摆夷”。

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撰著的《新平县志•民族》中记载:摆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旱摆、花腰摆、苦菜花摆四种。其文中所提的“摆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内红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还一直延续着这种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尊重傣族人民的意愿称为“傣”。实际上,当地所称的“沙摆”即为傣洒,旱(山)摆即为傣卡,花腰摆为傣雅,苦菜花摆则指傣各折。

花腰傣,是民国时期其他民族对傣雅的称呼,主要指新平、元江两县的傣雅、傣洒、傣卡、傣仲,或泛指红河中上游的傣族。其实花腰傣本民族更喜欢自称为傣雅、傣洒、傣卡、傣仲,花腰傣只是其他民族因其鲜明的服饰对他们的一种叫法。

花腰傣由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组成。新平花腰傣不仅在服饰文化上与滇南的傣泐、滇西的傣那显著不同,而且这里的傣族不信佛教,没有文字,不过泼水节,保留着中国傣族在未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之前原有的文化状况,如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中又以原始农耕民族祭龙(求雨)和封建领主制时代的春耕礼最为典型。新平花腰傣自称是古代傣族南迁的落伍者,是滇王室的后裔。花腰傣独特的地域文化,如今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傣族起源、迁徙及在南亚泰、老、掸、岱等社会传统文化习俗对比研究等问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花腰傣的妇女服饰华美艳丽,纹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考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且刺绣精美、银饰琳琅满目,光彩夺目,彩带束于腰间,绚丽多姿;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整套衣服穿戴起来几乎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外元江河谷气候炎热,穿那么多服装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花腰傣是古滇国贵族后裔的说法。

在花傣的族人中,有在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以民族称谓流改为汉姓花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花季陆、花用吉(范用吉、孛术鲁·久住)。

花氏的历史名人 -- 花木兰:(生卒年待考),任城人。著名南北朝时期(一说北魏、一说隋朝初期)民间传奇人物。

古乐府中有木兰诗咏其事,是中国古代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姚莹在《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在《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

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她姓花。

据古书《独异志》、古乐府《木兰篇》等记载,隋唐之间天下战乱频繁,为抵抗外族入侵,朝庭天天抓伕派丁。当时花木兰家中父亲年纪已大,弟弟年龄尚小,花木兰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在战场上,花木兰隐瞒女儿身份,英勇杀敌,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之后她历征十二年,待边疆战事稍平后,花木兰凯旋报捷。朝庭拟对她封侯拜爵,花木兰则以家中双亲老迈为由,婉拒朝庭恩赐,解甲归家,至此人们方知“原来木兰为女儿”,留下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千古美名。



花敬定:(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西川将领。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曾参与平定梓州剌吏段子璋叛乱,作战英威无比,为国家立了大战功。

史书记载他骁勇过人。唐上元初年(公元674年),段子璋在蜀地叛乱,当时崔光远任成都尹,花敬定为牙将。花敬定率兵征讨段子璋,一举获胜。

事后,杜甫曾作《赠花卿歌》诗有句:“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不仅杜甫作诗赞扬,全国上下的百姓在当时也都称赞他。

不过,花敬定后来居功自傲,骄恣不法,还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作乐。

因此杜甫还作有《赠花卿》予以委婉的讽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李郎:(生卒年待考),名号不详,籍里待考。著名元朝时期戏曲家。

花李郎为元朝著名戏曲演员刘要和的女婿,时人称他为花郎学士。

花李郎常马致远等合制了著名的《黄梁梦》杂剧。在史籍《录鬼簿·贾仲明补词》中记载:“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梁梦》。”



花 云:(公元1321~1360年),怀远人。著名明朝初期将领。

花云相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随明太祖朱元璋作战,攻城略地,屡建奇功。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投奔朱元璋,被授以兵马,从此为朱元璋作战。他所战皆克,攻破怀远时擒获敌将,又攻克全椒、缪家寨。

在朱元璋取滁州时,率领花云和数名骑兵先行,突然遇到数千敌军,花云拔剑跃马冲阵。敌军大惊道:“这个黑将军非常勇猛,不可当其锋。”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农历1月,花云随朱元璋取和州,擒获敌兵三百。农历6月,朱元璋率军取金陵,花云担任先锋先行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城后,他因忠勇任宿卫,又随军攻集庆,擒获敌兵三千,被升为总管,后在攻取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的战斗中都立下战功。

花云率军过马驮沙,有数百名盗贼拦路挑战。他且战且走三昼夜,将盗贼尽数擒杀。随后率军攻下常州、常熟,擒获敌兵万余。

花云受命进趋宁国时,途中被困在山中八天,大批盗贼集结阻拦。花云挺矛突击,斩首数以千百计,身上不中一箭。

花云后来官至行枢密院判,镇守太平。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农历闰5月,陈友谅率领舟师来犯,花云与朱元璋的义子朱文逊等结阵迎战,后朱文逊战死。陈军猛攻三日都不能下,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城陷,花云被擒。但他随后奋身大呼,挣断束缚,夺走看守的刀,杀死五六人,还大骂说:“你们这些贼人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还不投降!”陈军将士们大怒,将他乱箭射死,他至死骂声方绝,死后还被碎尸,终年三十九岁。

在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农历1月朱元璋自称吴王之后,立即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特立忠臣祠予以祭祀。



花润生:(生卒年待考),字蕴玉;福建邵武人。著名明朝地方官吏、诗人。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举进士及第,中第二甲九十一名,初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

花润生著有《介轩集》。



花 茂:(生卒年待考),庐州巢县人(今安徽巢湖)。著名明初将领。

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

后率军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 英:(生卒年待考),花茂之子;庐州巢县人(今安徽巢湖)。著名明朝将领。

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 纶:(生卒年待考),浙江仁和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明朝进士。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生卒年待考),四川南充人。著名明朝进士。

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



花 尚:(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蓝旗人。著名清朝进士。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将领。

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

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起义军,升贵州提督。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率军深入穷追苗民起义军,结果中石坠涧而死。



花 杰:(生卒年待考),贵州贵筑人(今贵州贵阳)。著名清朝进士。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沙纳:(生卒年待考),蒙古族;满洲蒙古正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

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清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

官至吏部尚书。



花 铭:(生卒年待考),贵州贵筑人(今贵州贵阳)。著名清朝进士。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花四宝:(公元1915~1941年),女;天津人。著名梅花大鼓演员。

幼年即从师邱玉山学唱梅花大鼓,宗法金派。十四岁又从弦师卢成科学艺,并创造了女声唱腔,开辟了高腔音域。

其唱法吐字有力,喷口夯实,棱角分明,洒脱圆润,达到高低相衬,刚柔相济,表达思想感情细腻,具有“悲、媚、脆”的特点,成为梅花大鼓“花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曲目有《红楼梦》、《青楼遗恨》、《杏元和番》等。



花淑兰:(公元1929~今),女,别名葛淑兰;河北唐山人。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幼年随母学艺,后拜刘子西为师,在京、津、冀各地演出。

1945年在张家口演出《白毛女》、《兄妹开荒》等新戏,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地领衔主演了《茶瓶计》、《相思树》、《木兰从军》、《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三姐告状》等剧目。先后在锦州评剧院、辽西省评剧团任职。

1953年参加东北区戏剧观摩汇演演出《茶瓶计》、《牧羊卷》获优秀表演奖。1954年调辽宁评剧二团,后为沈阳评剧院。1955年、1960年两期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学习班、进修班深造。

1957年、1959年参加辽宁省好戏、现代戏汇演,演出《孔雀胆》,《火凤》均获优秀表演奖。

1960年、1979年两次出席全国第三、四次文代大会。1963年、1981年参加沈阳市现代戏汇演,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女经理》获优秀表演奖。曾被选为辽宁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辽宁省第一届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沈阳市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从艺六十余年,演出近二百出戏,通过实践开创并形成独特的"花派"艺术。传授来自东北,华北七省、市的学生三十余人,她们都是各剧院(团)的主演和艺术骨干,其中有十三人两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夺魁获奖,其中有两人获戏剧“梅花奖”。

前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曾两次题词赞道:“精心育桃李,热情传技艺”,“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



花老虎:(公元1937~今),原名吴荣发;湖南保靖人。著名国家一级作曲家、教授、音乐理论家、电影剧作家。

196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原湘西州政协副主席、湘西州文艺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国际苗研会主席、世界苗族文化经贸协作促进会主席兼秘书长、贵州省苗学会顾问。

历任中央、省、州、县歌舞团和文艺单位专职作曲职务。成功地创办和主持1994中国湘西“国际苗族研讨会”的召开并担任大会主席兼秘书长。

1994年应邀在美国讲学三个月并获两块奖牌。有一百多首(部)大中小型音乐及电影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和出版单位发表,出版和放映;其中《土家族摇篮曲》、《苗族舞曲》等十首(件)在全国和省音乐大奖赛中获奖,有三首歌曲和乐曲在美国、日本和香港演出。

十多篇论文及数十条苗族音乐条目在国际国内音乐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和刊物上发表并入编各种论文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出版发行。

曾出版《花老虎民族艺术新歌集》及本套出版的《盒式磁带》、《东方民族交响乐·打家伙曲乐选集及概论》、《花老虎大中型音乐作品选集》、《电影文学剧本《苗族舞曲》、《民族团结大合唱》、《大型民族清唱剧·武陵山狩猎》、《中国民歌主题复调钢琴主曲及由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蒋大为、朱逢博、宋祖英、张建一、高曼华等演唱的数十首独唱、重唱、小合唱等歌曲。故事影片《血鼓》在中国放映后,译成英文在美国放映。作曲大师贺绿汀、丁善德、作曲家沙汉昆、王安国以及一批专家、记者撰写并在报刊杂志发表评论花老虎及其著作的文章,已达三十篇,共十多万字。

中央、省等国内电台、电视台及美国明州电视台 十七频道制作广播和放映评论花才及其著作的《花老虎音乐作品专题》已达数个,共二百多分钟。

花老虎的名字及业绩,分别入编《中国音乐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三十多部国际国内大型辞书。



花玉喜:(公元1950~今),曾用笔名叶春,郑英;江苏连云港人。著名现代作家。

一贯酷爱西方文学,推崇歌德、雪莱等文坛泰斗。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新闻通讯五百余篇,先后担任全国二十多家报刊通讯员、特约记者、撰稿人。

任《全国优秀小学生作文丛书》、《学生作文辞典》、《小学语文一点通》、《当代小学生作文精选》、《少儿书画重庆市大观》、《作文大王》等书编委、副主编。

近年来努力钻研散文写作,其中《天鹅之恋》为中国文学出版社收入《四季匆匆》;《忏悔》为广东人民出版社收入《希望杯精短散文小说集萃》;《秋菊赋》、《别有幽情孔望山》为《延河》月刊收入《骊山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为长江文艺出版社收入《当代文学优秀作品选》;《你我头上一片天》为百花文艺出版社收入《精短文学作品集萃》;《爱你到地老天荒》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收入《精短文学作品选集》。

另有散文、报告文学、游记、古典文学研究、小说发表于各类报刊。

以系列爱情散文擅长,注意刻画人物微妙心理的感情变化,曾获希望杯、芒草杯等各类文学奖。主张通过作品揭示生活,启迪认识。

传略收入《中华文学人才名录》、《当代文学人才传略》、《中国青年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华文作家辞典》等二十多部辞书。



花千红:(公元1960~今),山东平阴人。著名高级美术师。

毕业于江苏国画院,现在连云港市书画院任职,兼任市书画院副院长、教授、省美协、省青年美协协会员。

1981年入省国画院随亚明和萧平两教授研习中国画,1982年在画院举办作品展,同年作品获省青年美展优秀奖。

毕业后,在北京、南京、德国、香港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作品被国家展览馆、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及一些省、市、海外机构收藏。获“陶行知艺术奖”,曾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奖,其作品被全国文联的展评小组评定为“美术一级品”,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新华日报、中华儿女杂志、土地月刊、望杂志、江苏画刊、大潮杂志、台湾“大中华杂志”等,以及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单位及专业杂志均不止一次的给予评而和发表,中央电视台专题部还专门拍摄了其个人书画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第一百期中连续播出。中央广播电视台也在《午间半小时》黄金节目里,播出了记者的访谈录音,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播出了其个人专题及专访。

还应新加坡之邀,赴新加坡举办个展,并出版有“花千红画集“,传略被收入《中国近代书画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等多种典录。

除了绘画,花千红还是《中华儿女》和《大地》两杂志特约撰稿人,曾在两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出手”、“市十佳青年”称号。

跟帖时间 2010-02-24 21:08:0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花、市花 --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北京市:月季花、菊花。

上海市:玉兰花。

天津市:月季花。

重庆市:山茶花。

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

澳门特别行政区:白莲花。

山东省:

济南市:荷花。

青岛市:耐冬花、月季花。

威海市:月季花。

济宁市:鸡蛋花。

菏泽市:牡丹花。

枣庄市:石榴花。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丁香花。

伊春市:兴安杜鹃花。

佳木斯市:玫瑰花。

吉林省:

长春市:君子兰花。

延吉市:杜鹃花。

辽宁省:

沈阳市:玫瑰花。

大连市:月季花。

丹东市:杜鹃花。

阜新市:黄刺玫花。

山西省:

太原市:菊花。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丁香花。

包头市:小丽花。

河北省:

石家庄市:月季花。

邯郸市:月季花。

邢台市:月季花。

保定市:兰花。

张家口市:大丽花。

承德市:玫瑰花。

沧州市:月季花。

云南省:

昆明市:山茶花。

东川市:白兰花。

玉溪市:朱槿花。

大理市:杜鹃花。

浙江省:

杭州市:桂花。

宁波市:山茶花。

温州市:山茶花。

绍兴市:兰花。

金华市:山茶花。

福建省:

福州市:茉莉花。

厦门市:叶子花。

三明市:杜鹃花。

泉州市:刺桐花。

漳州市:水仙花。

江西省:

南昌市:金边瑞香花。

景德镇市:山茶花。

新余市:桂花、月季花、玉兰花。

九江市:云锦杜鹃花。

鹰潭市:月季花。

吉安市:杜鹃花。

井岗山市:杜鹃花。

安徽省:

合肥市:桂花、石榴花。

淮阴市:月季花。

蚌埠市:月季花。

马鞍山市:桂花。

安庆市:月季花。

阜阳市:月季花。

巢湖市:杜鹃花。

芜湖市:月季花。

江苏省:

南京市:梅花。

徐州市:紫薇花。

淮阴市:月季花。

扬州市:琼花。

南通市:桂花。

镇江市:蜡梅花。

常州市:月季花。

无锡市:梅花、杜鹃花。

苏州市:桂花。

连云港市:石榴花。

秦州市:月季花。

宿迁市:月季花。

四川省:

成都市:木芙蓉花;

自贡市:紫薇花。

攀枝花市:木棉花。

泸州市:桂花。

德阳市:月季花。

广元市:桂花。

内江市:栀子花。

乐山市:海棠花。

万县市:山茶花。

西昌市:月季花。

湖南省:

长沙市:杜鹃花。

株州市:红木花。

湘潭市:菊花。

衡阳市:月季花、山茶花。

邵阳市:月季花。

岳阳市:栀子花。

常德市:栀子花。

湖北省:

武汉市:梅花。

黄石市:石榴花。

襄阳市:紫薇花。

老河口市:桂花。

十堰市:石榴花、月季花。

沙市市:月季花。

宜昌市:月季花。

荆门市:石榴花。

丹江市:梅花。

恩思市:月季花。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玫瑰花。

贵州省:

贵阳市:兰花。

陕西省:

西安市:石榴花。

咸阳市:紫薇花、月季花。

汉中市:栀子花。

青海省:

西宁市:丁香花。

格尔木市:红柳花。

甘肃省:

兰州市:玫瑰花。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玫瑰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玫瑰花。

奎屯市:玫瑰花。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朱槿花。

桂林市:桂花。

广东省:

广州市:木棉花。

韶关市:杜鹃花。

深圳市:叶子花。

珠海市:叶子花。

汕头市:凤凰木花。

佛山市:月季花。

中山市:菊花。

江门市:叶子花。

湛江市:紫荆花。

惠州市:叶子花。

肇庆市:荷花、鸡蛋花。

河南省:

郑州市:月季花。

开封市:菊花。

平顶山市:月季花。

洛阳市:牡丹花。

焦作市:月季花。

鹤壁市:迎春花。

新乡市:石榴花。

安阳市:紫薇花。

商丘市:月季花。

许昌市:荷花。

漯河市:月季花。

驻马店市:月季花、石榴花。

信阳市:月季花、桂花。

南阳市:桂花。

三门峡市:月季花。

鄢陵县:蜡梅花。

台湾省:

台北市:杜鹃花。

高雄市:朱槿花。

基隆市:紫薇花。

台中市:木棉花。

台南市:凤凰木花。

新竹市:杜鹃花。

嘉义市:玉兰花。

宜兰市:兰花。

桃园市:桃花。

彰化市:菊花。

南投市:梅花。

屏东市:叶子花。

台东市:蝴蝶兰花。

花连市:荷花。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59:2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花氏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华氏;望出东平:全联典指花氏的源流和郡望。

东平世泽;尚书家声:上联典出花氏的郡望。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花伊,官沿书郎。

成都猛将;怀远英侯: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花敬定,骁勇过人。上元初年,段子璋在蜀叛乱,当时崔光远任成都尹,花敬定为牙将。他率兵征讨,一举获胜。杜甫作《赠花卿歌》诗有句:“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怀远人花云,相貌魁伟,勇猛过人,随朱元璋作战,攻城略地,屡建奇功。官枢密院判,镇守太平,陈友谅来攻,他被抓获,奋身大呼,捆绑他的绳索断裂,夺刀杀敌五六人,寡不敌众,被碎尸。

勋称怀远;誉满成都: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花云,安徽怀远人,将兵略地,屡建奇功。下联典指唐·花敬定平蜀乱,杜甫《赠花卿歌》云》“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花纶状元;木兰英雄:上联典出《词品》载:杭州花纶《人名》年十八,黄观榜及第三人。初读卷,宫进卷以花纶第一,练子宁第二,黄观第三。御笔改定以黄观第一,练第二,花第三。南京谚有“花练黄,黄练花”之语。故后人仍以花状元称之。下联典出南北朝时期的女英雄花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她扮男子替父亲从军。



2.七言通用联:

高贤合捻黄梁梦;诗圣独吟花卿歌:上联典出元朝时期的戏曲家花李郎,名号不详,籍里无考。为元朝著名戏曲演员刘要和婿。时人称他为花郎学士。尝与马致远等合制《黄梁梦》杂剧。《录鬼簿·贾仲明补词》载:“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梁梦》。”下联典出唐朝时期的猛将花敬定。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骁勇过人,平息叛乱。诗圣杜甫曾为他作《赠花卿歌》。

润生自有介轩集;茂将独列功臣录:上联典出明朝时期的诗人花润生,字蕴玉,邵武人。永乐进士。初为古田令,吏绩甚著。有《介轩集》。下联典出明朝时期的名将花茂,巢县人。因有战功,累官都指挥使,名列功臣录。



3.八言以上通用联:

义侍保孤,幸逢雷老;孝女代戍,愿易男装: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花云守太平时,陈友谅来攻城,花云妻郜氏料定其夫必死,便把三岁的儿子托付给侍子孙氏,自己投水而死。花云被俘后,孙氏抱小儿逃走,路上见一老人自称雷老,把孙氏及小儿带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赐小儿名炜,又要赏赐雷老衣物时,人已不见了。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花木兰,北朝民歌《木兰诗》的主人公。说少女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英雄形象。

怀远英侯,建奇勋于明朝;成都猛将,垂美誉于唐诗:上联典出明朝时期的猛将花云,怀远人。骁勇绝伦,为明王朝将兵略地,屡建奇功,升行枢密院判,守太平。下联典出唐朝时期的猛将花敬定。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骁勇过人,平息叛乱。诗圣杜甫曾为他作《赠花卿歌》。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56: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花氏的家谱文献 -- 福建南安银铜花氏族谱,(明)詹同作序,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编修,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续修,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再修,木刻活字印本影印件。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南安市东田磕内村及安溪县宫岭村。

辽宁本溪花氏谱书,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丹东市图书馆。

花氏历代家乘,首一卷,著者待考,内有蒋中正题词,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上册、第一卷、第六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荆州市祥宇书斋,电子邮箱为。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52: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花氏的字辈排行 -- 福建南安、同安花氏字辈:“发文廷宗世载国应尔时景朝立爱致敬云眜继起源流光庆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诗书克承诏谋永定孝友传家子孙丰盛”。

江苏常州昆陵花氏字辈:“球支系子姓蛰绵生富贵荣华勤俭兴大启光前烈”。

辽宁本溪满族花氏字辈:“永林占忱文启宝年向春钟毓绍恒显乃守聚世恩”。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48:5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花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封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但对中原地区而且对全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汉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权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在后晋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后周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开封升为府。北宋时期开封人口曾达一百五十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金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国迁都开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进行防御,开封城遭道严重破坏,城中原三十七万人口仅剩三万余人。清朝时期设开封府,清朝末期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开封被人民解放军解放,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市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2.堂号:

东平堂:以望立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汴梁堂、大梁堂、汴京堂。

含英堂:资料有待补充。

银铜堂:资料有待补充。

紫云堂:资料有待补充。

珠树堂:资料有待补充。

昆陵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46:4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花氏的迁徙分布 -- 花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已经名列第二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二十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3%左右。

据史籍《姓苑》上的记载,花氏起源于何氏,至于为什么改为花氏,已经不可考。有说法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谐音改氏,不过此说在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另有一种说法是花氏起源于华氏,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而改姓。另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按史书上的记载,一直到唐朝时期才有花氏人物的记载。花氏虽然得姓较迟,便从唐朝开始就出了不少名气响亮的人物。如骁勇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被大诗人杜甫赞美的花敬定,就是唐朝上元年间的著名将领。

明朝时期的花云,怀远人,初随朱元璋,屡建奇功,官至行枢密院判。明永乐年间,今福建省邵武有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花润生,花润生进士及第后,出任古田令,他以吏治卓著见称。

在花氏历史人物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传说中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南北朝梁人所作的《木兰诗》,使花木兰千百年来成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花氏族人后来在东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平望、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跟帖时间 2010-02-24 20:44:2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