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氏的历史名人 -- 滕 抚:(生卒年待考),字叔辅;北海郡剧县人(今山东昌乐)。著名汉顺帝时期大臣。
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滕抚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滕 胤:(生卒年待考),字承嗣;北海剧县人(今山东昌乐)。
滕胤少时有节操,刚成年就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后来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和会稽太守。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滕 耽:(生卒年待考),北海剧县人(今山东昌乐),滕胤之伯父。
汉顺帝时期仕吴为右马司,为人宽厚,亦短命。
滕 胄:(生卒年待考),北海剧县人(今山东昌乐),滕胤之父。著名汉朝文学家。
博学善属文,孙权待以宾礼,每有军政书疏,常托滕胄修饰润色。曾任京兆尹,但不幸早卒。
滕 延:(生卒年待考),字伯行;北海人。著名汉朝大臣。
曾任京兆尹,有政绩,世人称之为长者。
官至济北相,因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侯览、段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滕 修:(生卒年待考),字显先,南阳人。著名晋朝将领。
初仕吴为将帅,历官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滕 脩:(生卒年待考),字显先;南阳人。著名晋朝将领。
初仕吴为将帅,历广州刺史。晋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滕昙恭:(生卒年待考),著名南北朝时期梁孝子。
传说五岁时,他的母亲患了热病,想吃西瓜,滕昙恭所住的地方不产西瓜,急得他大哭不止,忽然不知从何方来了一个和尚,送给他一个西瓜,他拿回家去给母亲吃了,一时传为美谈。
滕昌祐:(生卒年待考),著名五代十国时候的画家。
他生长在江南鱼米乡的吴郡,所以性情温和,善于画花鸟蝴蝶知了小虫等,又爱画鹅鸭,其中尤以鹅为著名。继承唐朝尚华丽之风,画鹅都配以牡丹或芙蓉等花卉。
滕元发:(生卒年待考),字达道;东阳人。著名宋朝大臣。
宋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宋哲宗时除图龙阁直学士,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滕宗谅:(生卒年待考),字子京。著名宋朝大臣。
滕宗谅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历官殿中丞,湖州、泾州知州,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任天章阁待制。
后因故被贬守岳州,期间重修了岳阳楼,范仲淹所作著名篇章《岳阳楼记》,里面提到的子京就是滕宗谅。岳阳楼、《岳阳楼记》、苏舜钦书石、邵餗以篆书题额,世称“四绝”
滕茂实:(生卒年待考),字秀颖;临安人(今浙江杭州)。北宋末期大臣。
宋政和年间进士,靖康间以工部侍郎与弟弟滕裿、滕承陶一同出使金国,被扣留后安排在代州。宋钦宗被俘经过代州时,他自写哀词,并篆书“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个字,报定一死的决心。当他穿着朝服迎接宋钦宗时,伏在地上大哭,金人让他换衣服,他坚决不从。又请求与宋钦宗一同到北边去,金人不答应。当时人们称他们兄弟为“三滕”。
滕宗谅:(生卒年待考),字子京。著名北宋诗人。
即是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到的那个“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池州(现安徽省贵池市)西南牌楼镇大王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
滕茂实:(生卒年待考),字秀颖;东门外滕(陈)宅街人。著名北宋大臣。
北宋政和八年登进士第。靖康元年,茂实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身份与副佥书路允迪奉命出使金国,和议割据三镇太原。
金之西路军到太原城下,遭宋军抵抗,金主迁怒,将茂实二人及随从囚于云中郡,令茂实换上金国服装,投降称臣,茂实坚拒不受。他具冠帻(整好衣冠)拜伏号泣,请求随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忧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
此时,金之东路军一路南下攻克开封,掳掠徽宗、钦宗父子,北宋宣告灭亡,历史称为“靖康之耻”。
滕 斌:(生卒年待考),一作滕宾,字玉霄;黄冈人(今湖北黄冈)。著名元朝大臣。
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至英宗至治年间(公元1308~1323年)。
元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其为人风流笃厚,往往狂喜狎酒。其谈笑之作,为时人传诵,宝爱不替。
元人钟嗣成对他评价甚高,其《录鬼簿》称他和董解元、贯云石、元好问等"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二十三人,皆高才重名,亦于乐府留心。盖文章政事,一代典型”。
著有《玉霄集》。
滕 经:(公元1521~1544年),河北邢台清河渡口驿滕蒿林村人。著名明朝“滕小圣”、清朝“元侯滕”。
滕经自幼被人称为神童。家孤,由其寡母教育成长。
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年十二岁的滕经入潘(入学),他能双手写字,一目八行。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滕经北闱应试不第,失河落水,二十三岁而终,不期数月后浮马显圣。其母王氏孤立至老而终。
当时的明嘉靖皇帝敕封其为“北河平浪小圣”。后来的清康熙大帝再追敕其为“护国镇海显佑济运平浪元侯灵应尊神”。
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岁次甲子夏五月庚午,人们为滕经在旧县城城隍庙东边修《大王庙》,后改称《小圣庙》。
清光绪壬寅年(公元1902年)的正科副贡生王殿甲为其重修了《元侯祠》并撰写碑记。其故里滕蒿林村一直延续着在每年农历5月27日和农历9月22日举办庙会、庆元侯诞辰的习俗。中间曾停止多年未办,直到2004年,民间重新恢复了古庙会,庙会期间连续唱大戏六天,其间还有耍狮子舞、大型歌舞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据《清河县志·元侯故里元侯祠》及《滕氏家谱》记载:“元侯滕”经虽早已亡故近五百年,但至今沿河一带多有庙宇香火不断,还有诸多传说的故事。
在天津市汉沽区《小圣庙》有三座,其中的营城村《小圣庙》位于村西养心堂北,依河傍水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供奉“小圣像”。天津渔民在出海前,多要去《小圣庙》烧香许愿,以求保佑。遇有丰年还给“小圣”上供挂施,俨然以成海神。
今山东利津县、垦利县等地船工信奉的水神中就有这位“小圣”,旧时各船皆在船长舱中设有佛阁供奉,每餐都敬头碗饭。到后来,黄河流域凡有河口的地方就有《小圣庙》。
滕 云:(公元1900~?年待考),广西南宁人。著名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滕云在广西省立南宁第二中学毕业,后在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炮科、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
滕云与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宛旦平(公元1900~1930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政治部秘书陈恭(公元1905~1928年)、中共湖北军委委员兼汉口市军委书记蒋友谅(公元1904~1927年)、东江潮梅救党军指挥部总指挥吴振民(公元1900~1927年)、工农革命军第五军长肖人鹄(公元1898~1932年)、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兼中共前委书记周逸群(公元1896~1931年)、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总参谋长袁也烈(公元1899~1976年)等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同学。
滕云在军校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团队副队长、高级班教育副官、广东黄埔同学会秘书、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留守处中校参谋、第六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云出任广西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二纵队第四团团长,广西国民军训委员会教官、委员,第二补充旅旅长,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少将高参。
1946年起,滕云出任国民革命军联勤总部厦门港口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
1948年9月,滕云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49年,滕云逃往台湾。
滕代远:(公元1904~1974年),苗族;湖南麻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
滕代远于1923年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与进步同学组织麻阳新民社,创办有著名的《锦江潮》。
1924年10月,滕代远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与领导进步学生运动。
1926年,滕代远任青年团平江县委书记,后调长沙近郊任农民协会委员长、郊区区委书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
1927年马日事变后脱离国民党,滕代远坚持地下斗争。8月任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不久,任湘东特委书记,兼醴陵县委书记。
1928年6月,滕代远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7月22日,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党代表,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2月初率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团党代表。
1930年5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滕代远任政治委员。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县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任副总政治委员兼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1931年11月,滕代远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初调任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曾获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9月,滕代远赴苏联学习,出席了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7年春,滕代远回到新疆。12月到达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滕代远奉命赴晋西北地区指挥反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发动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5月,滕代远任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同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1942年5月,滕代远任八路军参谋长,同时继续参与北方局的领导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参与指挥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
1945年12月,滕代远参与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并奉命在北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又奉命去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马歇尔、张治中的谈判。
1946年6月,滕代远回晋冀鲁豫军区,率部分兵力担任内线作战,收复失地,扩大了解放区。
1948年5月,滕代远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
1949年,滕代远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铁道部部长。1954年9月,滕代远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年,滕代远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长期主持铁道部门工作,与吕正操将军一起,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滕代远曾受到林彪集团的迫害。
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滕海清:(公元1909~1997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第九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八岁。
滕少泉:(公元1928~今),山东掖县人。著名现代国画画家。
现年八十高龄的滕少泉拥有“世界华人艺术家”的称号,其创作的大型画卷《红楼梦》系列,是滕少泉用二十年心血精心绘制而成。
滕少泉一生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追求与创作。他在中年时期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研究和绘画创作,特别是近二十年,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绘制《红楼梦》系列画卷的创作中。
目前,滕少泉已完成该系列画卷一百二十余幅。其中既有“金陵十二钗”这样传统内容的单幅作品,也有上百位人物的大型作品“群芳浴春图”。其画幅的大小、内容的多寡,多因人物故事情节的需要而精心设计,通过不同的场景变化,使整个系列长卷富有历史时代的韵味,力求展示出《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艺术巨著的瑰色魅力。
滕少泉还在每幅画的题款中,引用了一些红学家们的诗词歌赋,通过不同的内容表现原著的深邃内涵。他分文不要,准备全部捐献给国家,实在是比那些论尺标价的商业画家们更加知晓和尊重艺术的真正价值。
滕 云:(公元1940~今),广西南宁人。著名新闻工作者、作家。
1964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文学理论研究生班。
1956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大学中文系教师、天津市文联干部、《文学自由谈》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天津日报》副总编等职。
滕云在1958年就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审美谈》、《八十年代文学之思》、《寻觅童年》、《汉魏六朝小说选译》等。 跟帖时间 2010-02-27 09:11: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典故、趣事 -- 滕薛争长:史籍《左伟》中记载了这个故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天,滕侯及其邻国的薛侯都到鲁国朝聘,两位国王为上朝的排列次序发生了争执。薛侯认为他先受封应当居长,滕侯却以自己是“周之卜正”,而薛是庶姓为由,争得了长位,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薛国。由此可以看出滕国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绣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历三十一世(一说三十二世),这几乎是个奇迹。滕国国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滕国还被孟子誉为“善国”,至今滕州城的中心主道就取名为“善国路”,滕州博物馆里陈列着近年来滕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滕国文物。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本室仅藏一本《吴门滕氏世略抄》,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0年)东吴滕文昭撰,序文中说:“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县也。滕之有国始周武王十三年乙卯,终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颇着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详矣。子孙繁衍,以国为氏,秦汉之间氏族未着,源流亦弗甚彰,至后汉顺帝时中郎将(滕)抚始北部海人显,厥后文章功业炳耀史册者代有其人,虽南北播迁,郡系不一,而渊源固未尝稍异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一曰北海之滕,始于中郎将(滕)抚…二曰南阳之滕…三曰东阳之滕,始于司业公(滕)令琮,起婺州之东阳,累叶同居,六传后分三支,递相迁徒,北抵青齐,西极巴蜀,东流吴会,虽派系不一,而皆导源于东阳。吾吴郡滕数典言祖,盖亦始自东阳,以司业公为鼻祖,世系具载,谱牒历历可稽…”这些资料,都印证了滕氏家族与古滕国即今天山东省滕州市的渊源关系。
至今,滕州市境内尚有滕国故城遗址,南濒荆河、内外城墙依稀可寻,内城城墙仍高出地面3米多,围护着如今的滕城村。内城东北部隅尚存文公古台,“古滕八景”之一,相传是滕国宫殿遗基。台前两株古槐苍劲参天,至今仍生机盎然。1991年滕州市重修了文公台,新建滕文公楼,增设了碑林,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滕州籍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题写了“为善兴滕”的匾额。文公台侧门有幅对联:“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源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上联中的“世子”即滕文公,是后世的滕州人怀念滕文公的德政。下联中的“莫将飞阁误滕王”之说,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受封来到山东滕县的古滕国任“滕王”之事,这位政声并不怎么好的“滕王”后被贬到江西南昌,修建了那著名的滕王阁,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更使之名传千古。该句意在点出唐朝的李姓“滕王”与古滕国的“滕王”的区别。
南昌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古地以文名,文以地传,李元婴到了四川阆中再建一座滕王亭,又因杜甫的一首“君子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的诗而闻名,滕国故城文公台不仅是古滕国仅存的地面建筑,而且还是滕氏家族留在故国的唯一纪念和标志。
明朝南京刑部尚书王士贞写有《过滕城》一诗:“齐楚今何在?滕犹旧国名。浮云双战地,落日一空城…”如今,文公台前古槐依然根深叶茂,见证着古滕国及滕氏家族的千年兴衰…滕氏根源在何处?文公台前古槐树! 跟帖时间 2010-02-27 09:09:0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治边名师;安南杰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图龙阁直学士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除图龙阁直学士,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滕脩,字显先,南阳人。初仕吴为将帅,历广州刺史。武帝时任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在南积年,为边民所附。
楼成四绝;节著三滕: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湖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历官殿中丞,湖州、泾州知州,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任天章阁待制。因事被贬守岳州,重修丘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苏舜钦书石,邵餗以篆书题额,世称“四绝”。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临安人滕茂实,字秀颖,政和年间进士,靖康间以工部侍郎与弟弟滕裿、滕承陶一同出使金国,被扣留,安排在代州。钦宗被俘经过代州时,他自写哀词,并篆书“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个字,报定一死的决心。当他穿着朝服迎接钦宗时,伏在地上大哭,金人让他换衣服,他坚决不从。又请求与钦宗一同到北边去,金人不签应。当时人们称他们兄弟为“三滕”。
平江义举;河南清风:上联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滕代远(公元1904~1974年),湖南麻阳人。1928年参加领导了平江起义。下联为宋朝时期的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累官殿中丞,先后出知湖州、泾州,擢守岳州,迁知苏州卒。为官清廉,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
五龄知孝;四品还乡:上联典指五代十国时期梁国的滕昙恭,五岁时母杨氏患热病,思食寒瓜,从一僧处得瓜与母。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滕珦,以太子右庶子致仕,四品给券还乡。
南洋世泽;卜正家声:全联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卜正”,掌管筮之官。
2.五言通用联:
画鹅传名远;求瓜以孝闻:上联典指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书画家滕昌佑,字胜华,吴人。随唐僖宗入蜀,不婚不宦,惟书画是好。书善作大字,人号滕书。画工写生。其后以画鹅得名。下联典指五代十国时期梁国的孝子滕昙恭,南昌人。五岁时,母患热疾,思食寒瓜,土俗不产,昙恭历访不得,衔悲哀切。忽遇一僧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传为美谈,是以孝闻。
暖带祥烟起;晴添瑞景浮:此联为唐朝元和年间诗人滕倪诗句联。
3.八言以上通用联:
修岳阳楼台,名传万古;获桑门瓜果,孝著千秋: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滕子京的事典。下联典指晋朝名人滕垒恭的事典。
风翰荣居,预卜风流佳婿。边陲谪镇,洵称忠直名臣: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滕甫为李晋卿婿。下联典指宋朝名人滕甫的事典。
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源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此联为山东省滕州滕文公台联:上联中的“世子”即指滕文公,是后世的滕州人怀念滕文公的德政。下联中的“莫将飞阁误滕王”之说,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受封来到山东滕县的古滕国任“滕王”之事,这位政声并不怎么好的“滕王”后被贬到江西南昌,修建了那著名的滕王阁,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更使之名传千古。该句意在点出唐朝的李姓“滕王”与古滕国的“滕王”的区别。 跟帖时间 2010-02-27 09:00: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字辈排行 -- 江苏盐城滕氏字辈:“大本观其宗作为之如正”。
江苏邳州滕氏字辈:“昌国兴俊元启兴建中华”。
湖南永顺滕氏字辈:“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
湖南麻旭滕氏字辈:“成家国代久树建昭明德敦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邦”。
山东夏津滕氏字辈:“敬承先训永兆如春光守远德庆燕长存”。
山东郓城滕氏字辈:“修敬义景仰忠良克守铭顺万世永昌
浙江东阳滕氏字辈:
大房支派:仲秉庆必谷添志子茂永祖滕朝启世善运自成家传代久树建昭明德登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帮谱房能燕翼蕃昌阴楚湘俊英宏起秀彬蔚焕东阳忠孝仁义广礼端祜寿康厚裔寂光辉入伍保朝岗”;
二房支派:仲秉庆必谷添志东丙守再用时名世长占国兴治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丁伦配泽长克开荣继绪藩昌荫楚湘佐裕育金邦”。
湖北黄州滕氏字辈:“碧谷月大仑天开运熙隆尚云希鼎天国正大光明有贤良相家本裕庆荣华祚兴全忠义书田后远遐”。
广西来宾滕氏字辈:“国建日开德盛茂代明有耀怡荣华”。
四川滕氏一支字辈:“世善运自成家章光跃彩文德兴乾坤庆古必重谊”。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7 08:56:1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朱方滕氏五修族谱六卷,(民国)滕世忠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一卷,(清)滕文昭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一卷,(清)滕文昭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乐清南阳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兰溪游埠乡滕氏五聚堂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市游埠乡。
浙江东阳滕氏宗谱二十卷,(清)滕廷锺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国立图书馆。
山东泰安滕氏家谱一卷,(民国)滕锡龄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泰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滕榨村滕氏宗谱,(民国)滕练成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滕榨村。
福建建瓯滕氏六修宗谱,(民国)滕金泉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滕氏宗谱,(清)滕廷锺等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汤溪南阳郡滕氏宗谱,(清)滕贵平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汤溪南阳滕氏宗谱,(清)滕春逵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汤溪南阳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兰溪大塘滕氏宗谱,(清)滕玉珊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锡类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金华让长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注:浙江省金华市让长村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修续编撰《滕氏宗谱》。
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秉德堂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7 08:53: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2.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五聚堂:资料有待补充。
种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锡类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秉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7 08:46:0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藤氏的迁徙分布 -- 滕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左右。
滕州历史久远,七千二百年前就有东夷部落的北辛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境内有“北辛文化”遗址,成为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
四千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氏。“滕”字,古为“塍”,即田埂,因滕与塍同音,古文中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由此也说明了滕州自古就是水足田广的膏腴之地。
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这里又成为商朝氏族的摇篮,史载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蚕玄鸟卵而生契,《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到公元前十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弟,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建立滕国,这是东周滕国的由来,错叔绣成为滕国的第一代国君。《滕县志》对此有详细记载。滕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是有名。《左传》称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称“滕小国”。别看滕国小,但因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后裔,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左伟》中记载了一个“滕薛争长”的故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天,滕侯及其邻国的薛侯都到鲁国朝聘,两位国王为上朝的排列次序发生了争执。薛侯认为他先受封应当居长,滕侯却以自己是“周之卜正”,而薛是庶姓为由争得了长位,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薛国。由此可以看出滕国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绣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历三十一世(一说三十二世),这几乎是个奇迹。滕国国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典籍《孟子》的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滕国还被孟子誉为“善国”,至今滕州城的中心主道就取名为“善国路”,滕州博物馆里陈列着近年来滕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滕国文物。
关于滕国的灭亡,一说亡于齐,一说宋,一说越,留待专家学者们考证。滕国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纷纷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从此四处迁移,散居各方。如今,滕州本土反倒少有滕氏了,盖因战国末期滕国灭亡后滕国遗民避难外迁的结果。为了查证这一史实,笔者曾借赴北京采访之机与有关领导到国家图书馆查寻资料。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本室仅藏一本《吴门滕氏世略抄》,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0年)东吴滕文昭撰,序文中说:“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县也。滕之有国始周武王十三年乙卯,终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颇着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详矣。子孙繁衍,以国为氏,秦汉之间氏族未着,源流亦弗甚彰,至后汉顺帝时中郎将(滕)抚始北部海人显,厥后文章功业炳耀史册者代有其人,虽南北播迁,郡系不一,而渊源固未尝稍异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一曰北海之滕,始于中郎将(滕)抚…二曰南阳之滕…三曰东阳之滕,始于司业公滕令琮,起婺州之东阳,累叶同居,六传后分三支,递相迁徒,北抵青齐,西极巴蜀,东流吴会,虽派系不一,而皆导源于东阳。吾吴郡滕数典言祖,盖亦始自东阳,以司业公为鼻祖,世系具载,谱牒历历可稽…”该资料印证了滕氏家族与古滕国即今天山东省滕州市的渊源关系。 跟帖时间 2010-02-27 08:42: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