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的历史名人 -- 平 当:(生卒年待考),字子思;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汉朝水利专家。
汉成帝时,因他精通《尚书》中的《禹贡》篇,对于夏禹治水的情况很有研究,因此汉成帝封他为骑都尉,掌管河堤,负责开河筑堤,防治水患。
汉哀帝即位以后,升他为丞相,赐爵关内侯,与车千秋、王嘉、魏相、韦贤、黄霸及其子平晏并称“七相”。到了第二年,又要给他升官加禄,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他说:“我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薪俸已经够了,如果给子孙留的财产太多,会使他们只会过奢侈生活。”
平 恒:(生卒年待考),字继叔;蓟县人(今河北蓟县)。著名南北朝时期北魏学者。
少年时起刻苦勤读,博学多闻,历官中书博士、幽州别驾、秘书丞。为官廉洁,不治家产,著书百余篇。
平 鉴:(生卒年待考),字明达;燕郡蓟县人(今河北蓟县)。著名南北朝时期北齐都官尚书令。
少聪敏,学诗礼,通大义。以军功迁累襄州刺史、怀州刺史等历牧八州,所在立碑颂德,官终都官尚书令,卒谥微。
平 显:(生卒年待考),字仲微;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明朝才子。
博学多闻,诗文皆有典则,尝知滕县,谪云南。黔国公沐英重其才,辟为教读卒。著有诗集《松雨轩集》八卷。
平 端:(生卒年待考),满族;满州正黄旗人。著名清朝乌鲁木齐都统。
初官本旗参领,清咸丰间累擢乌鲁木齐都统。后来回族反叛,乌鲁木齐城被围,平端力守危城,坚持血战三月,至死不屈。
平 翰:(生卒年待考),字樾峰,一作越峰;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清朝官吏、书画家。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任上海知县,官至贵州遵义知府。
书学禇遂良,有秀劲姿。所刻有求青阁帖行世。所书白太傅祠楹帖,精妙无匹。
著有《黔吟》、《寄心诗话》、《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等。
平 刚:(公元1878年~1951年),字少璜;贵州贵阳青岩镇歪脚村人(今贵州贵定,一说贵阳花溪区)。著名近现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员,民国时期贵州政坛重要人物。
平刚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清朝末年随其父母迁居贵阳,以开小帽铺为业。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平刚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平刚与张态、彭述文创设乐群学堂。
平刚自幼性格坚强,勤奋好学,为人正直,且心地善良。他在上学路上,若遇到沿街乞讨的乞丐,总要将买书的钱或买零食的钱,施舍几文。自幼不畏强暴,爱打抱不平。读小学时,常为贫穷无势、被欺辱的同学鸣不平,惩治那些仗势欺人的“小恶霸”。他扶正压邪,为穷学生出了气,可同时也常给自己惹来麻烦。
平刚不但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而且敢于反对朝庭,为民担扰。1904年冬,适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全国奉命庆祝。贵阳沿大街搭成几座“万寿台”,大肆筹备庆祝。目睹国势如此危急,而封建王朝如此文恬武嬉,粉饰太平,他愤极之余,立即将发辫剪去,—时万口争传,骇人听闻。平刚即成为贵州剪发的第一人,也成了众矢之的。
他还同几个同窗好友撰写对联,张贴于街头为慈禧太后庆寿的“万寿台”旁。事后,他以犯上作乱的罪名,锒铛入狱,准备判以死罪。当时平刚父母在悲痛之中,到处去求人说情:又因其父信奉耶稣教,就请教主出面说情担保,平刚才免于一死,被打四十大板,罚写“保结”,了结此事。后来,他虽当了官,但他一生中从不做生,也从不为别人祝寿。
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很大,他感到社会太不公平,太黑暗了,以致后来他虽为秀才,也不愿考官,转而治学,想用教育去拯救人民。1905年他二十七岁,东渡日本,学习法律,想用此改变黑暗的中国。是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他率先加入,并任干事,从此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后来他被任命为同盟会贵州支部长。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时,他出任大元帅府秘书、中华民国众议院秘书长。后来,平刚因患重病返回贵阳养病,住两广会馆。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出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国会成立,平刚出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任同盟会中央总务干事。后任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被推组织贵州军政府,兼任枢密院事,并被选为全权代表,赴武昌商讨组织中央政府。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响应孙中山,入滇支持护国运动。
平刚回家养病期间,当时是老同盟会员吴鼎昌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为照顾他身体,在成立贵州省临时参议会时,安排他任参议会拟事长,正式成立省参议会后,他出任参议长。在平刚任职期间。常忧国忧民,为民解难。他为人清廉,常体察民情。他曾任贵州省佛教会会长。但他从不念经文,也从不烧香拜佛;只要方丈和尚们反映到庙里的问题和困难,他都尽力解决。当时社会秩序混乱,老百姓生计毫无保障,一些做小生意人的财物、马匹等常被国民党军队抢去。凡他所知的,定要设法帮助百姓索回,那时的兵役政策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养子不抽”。但有权势的人家不论有多少子女,一个没抽,而百姓家的独子、养子却被抓走.百姓常找他鸣冤诉苦。他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支持他们喊冤。结果,独子、养子被放回家,他们感恩不尽,送礼报答。但平刚坚决谢绝。
平刚鄙视权贵,注重教育,从不与军阀、官僚为伍。他从不利用职权安排自己亲属的工作,而且如果别人利用他的声望拉关系,他也是不允许的。1936年,其侄平必惠在贵阳飞行小学教书,青岩的绅士和参议员白蔚南、段培芝等人劝平必惠回青岩任青岩镇副镇长,并说先当一下副的,以后再当正的。平必惠听了他们的话,丢下教书职业,当上了青岩镇副镇长。不久,平刚得知,大发雷霆,说:“你想去当老百姓的后娘吗?想去敲诈勒索老百姓吗?想要靠老百姓的血汗发财吗?现在的官大都是贪官,你不要去同流合污,丢我的脸。我培养你,是要你好好教书。”接着,在他的名片旁批上:“我侄平必惠,因肺病住院,不能在你镇工作,特此申请退职。”此后,平必惠一直以教书为业。
平刚非常注重教育,他常常教育晚辈,要当好教师,就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给下一代传授文化知识,不要误人子弟。后代都很尊重他,也知道他的脾气,所以从不去找他介绍一官半职。
平必惠—生为国为民,曾两次力保贵阳,使之免遭火灭之殃。
1943年,日寇从广西侵入贵州独山,省城一片混乱。省政府准备用车将平刚疏散到毕节,准备随同疏散的家人有其妻和她的表弟班如超、平必惠及两个工人,共七人。动身之前,奉蒋中正的命令,率军守卫贵阳的汤恩伯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坚壁清野、火烧贵阳的计划。平刚当时参加了会议,他听后拍案大怒:“谁要烧贵阳城,我就不讲客气,先把谁坠南明河,我也做个跳水鬼,和他同归于尽。”并告诉汤恩伯:“你敢烧,我就敢这样做。”当下平刚宣布放弃疏散到毕节的决定,要与贵阳城共存亡。为避免这场灾难,平刚还在家中堂屋内横放一口棺材,使得汤恩伯不敢再轻举妄动。平刚用他的威望和生命,使贵阳城免遭一难。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平刚出任贵州省参议会议长。
1949年解放前夕,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驻贵阳守备师师长刘伯龙来到贵阳,准备夺得贵州省大印后,烧掉贵阳,然后逃之夭夭。谁知当时的省长谷正伦捷足先登,带着大印逃跑了。于是刘伯龙便找平刚谈话,话中道:“宁可火烧贵阳城,也不能将贵阳留绐共产党。”平刚则坚决反对,并说:“应该为老百姓着想,留个美名给老百姓。不要留下骂名。倘若谁要烧贵阳,我愿和全城人民共存亡。”刘伯龙无奈,恼羞成怒而去。第二天,刘伯龙借故开会,派小车去接他,平刚拒绝参加,闭门不见。无奈之下刘伯龙只好去接卢焘,汽车开往三桥的途中,在转湾塘将卢焘秘密杀害。平刚则幸免于难,贵阳城也因此保住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平刚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他于1951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人民政府隆重地安葬了他。
平刚著有《感遇诗集》,《平氏谱录》、《贵州革命先烈事略》等。平刚的一生没有给亲属留下什么遗产,但他留给后代极重要的精神财富:“好好教书,不要误人子弟,活着就要为百姓做好事。”
平海澜:(公元1885~1960年),松江叶榭镇人(今上海)。著名近现代教育家。
平海澜家贫好学,无钱读书,常去附近私塾门外“听课”。塾师奇之,允予免费就读。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后考入南洋学堂深造。第二学期获得奖学金,以后一直免费入学。
毕业后,平海澜得亭林施端生老师提携,随同赴日本,考取早稻田大学医科,由于学费昂贵,未能入学。改入东京英语专科学校,用勤工俭学方式攻读。曾面见孙中山先生,孙希望他学好英语,普及英语,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回国后,先后在广西梧州中学、江苏无锡中学、上海浦东中学任英文教师。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平海澜曾和几位学者,在上海创办立达学社。与此同时,因不满当时教会所办大学那套欧美化方式,又和胡敦复、曹惠群等在上海南市创办大同学院(后改名大同大学),负责教务并担任英文教师。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在编译所工作并兼任《英文杂志》主编。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鉴于社会上对英语的迫切需要,平海澜乃在南市蓬莱路独力创办海澜英文专门学校,延聘邹韬奋、林汉达、林语堂等名家任教;又请英国女教师教会话;请语音专家任冲思为全校正音教师,首教国际音标。平海澜亲授各班文学课,着重启发引导。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既能咀嚼文学精华,又能熟习掌握英语语法规则,造就不少英语人才。后因经费短绌,而南京教育部又多方刁难,遂被迫于民国19年停办。平海澜仍回大同大学任教,兼任秘书长及附中校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不久,平海澜尽力于大同大学迁建复校工作。其间,坚决抵制了日伪方面的威逼利诱,保持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平海澜同情学生运动,倾向中国共产党,常为被捕的进步学生奔走营救,设法保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政府瓦解,平海澜又积极投入护校工作,迎接解放。此时,校长胡刚复离职,乃由海澜接任。
解放后,平海澜仍任大同大学校长。先后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外文学会主席等。
1960年7月,任职上海文史馆,同年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平海澜一生好学不倦,英语造诣精深,被誉为“中国英语教学先师”。主要著作有《英语语法规范》、《科学观之英文法》、《英语文法》、《高级英语读本》、《国际音标发音字典》、《英语教师手册》等。编辑或与人合编的有《中国百科全书》、《英汉模范字典》等。
平 衡:(公元1895~1980年),字襟亚,笔名秋翁、襟霞阁主、网蛀生等;江苏常熟人。著名现代作家。
早年入私塾,十三岁在南货店当学徒。
平衡喜读小说,自学成才,曾当乡村小学教员。后只身到上海,靠为报刊投稿为生。
平衡写成的《中国恶讼师》,适合小市民口味,一鸣惊人。后办《笑报》,因刊载了当时的女名人吕碧城的私生活,被吕碧城向法庭起诉,只好潜往苏州。
平衡后写长篇小说《人海潮》,一年后重返上海,在沈知方的协助下,开办中央书店,将此书印行,销路很广。
平衡组织出版了《人海新潮》、《名家书简》、《书法大成》,向世界书局沈知方借来《江湖奇侠传》的纸型重印,列入一折八扣书,很畅销。又印《袁中郎集》作为《国学珍本文库》装箱发行,薄利多销,颇受欢迎。敌伪时期,创办《万象杂志》,先后请陈蝶衣、高秀琳(柯灵)主编,他发表《秋翁笔谈》。又出《万象十月刊》,风行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因中央书店有反日作品,平衡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几十天,又被罚款,从此书店一蹶不振。
解放后,中央书店参加通联书店,后来实现了公私合营。之后,平衡任上海评弹团的顾问,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丧失了记忆力,双耳失聪,靠他侨居卢森堡的儿子经常汇款接济。
1980年8月5日,一代名作家平衡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平 戎:(公元1897~1966年),江西义宁人(今江西修水)。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民国初,曾任滇军旅参谋,师参谋处处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参议,国民党政府余江县县长。
后任婺源县县长,新疆省政府秘书主任,塔城专员,江西省政府参议,民主自卫军第五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江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农工党江西省委代主任,中央委员。
平杰三:(生卒年待考),原名平俊义;河南内黄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前曾任井店镇党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常驻长辛店特派员,河北省委常驻唐山特派员,河南清丰师范教育长,中共北平市委负责人。
1937年后,任冀南总战地委员会党团书记,冀南行政区参议会议长兼党团书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秘书长,中共濮内滑中心县委书记。
1945年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行政处处长、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秘书长,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平 野:(公元1924~今),原名张大晖,浙江温州人。著名现代商业画家。
1949年毕业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1954年在西南军区文化中美术组工作,1954~1992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编审)。离休后致力于绘画,1994~1996年在北京举办三次画展,1997年在温州举办画展。
主要画现代风格水墨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白雪书画研究社顾问,荷泽书画研究员名誉院长。第一批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互联网络。责编美术出版物约二百种,翻译出版、编著外国美术图书三十种。个人档案资料藏深圳“天下名人馆”。立传于《中国当代名人录》。获国务院颁发殊贡献专家津帖。
1999年入选96大连芙蓉杯书画大奖赛获奖作品集,1997年5月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香墨浓情系香港书画博览会绘画优秀奖,7月获四川第二届百帝杯全国书画大赛荣誉金奖,8月获汕头雅嘉杯侨乡中华书画大展优秀奖,10月获北京龙脉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9月获荷泽中国书法美术家精品展金奖、红岩杯书法摄影艺术大展特等奖,获四川庆回归当代书画名家书画作品大展赛金奖、1998年12月获郑州中原书画报大型书画展银奖,1999年4月获烟台《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画册》“国际金奖”。在日本广岛心连心民族美术馆藏有作品。
作品及小传刊于:《国际现代书画家教授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真迹博览大典》、《中韩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中国书画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名家作品选集》、《庆祝建军七十周年中国书画大奖赛获奖作品大全》、《国花杯全国书画篆刻精品集》、《中国书法美术家万人通联集》、《世界华人书画家选集》、《当代书画艺术名家精英大典》、《芙蓉杯书画大奖赛获奖作品集》、《跨世纪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萃》、《科学中国人、中国画家人才库》、《二十世纪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精萃》、《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书画家题签艺术大典》、《现代名家书画大辞典》、《中国艺术优秀作品选集》、《跨世纪中原书画优秀作品集》、《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画册》、《中华百年<人物篇>》。
平起发:(公元1936~今),山西壶关人。著名现代周易研究专家。
1957年毕业于山西省长治师范。壶关县文化馆馆长,馆员,政协壶关县文史委副主任,山西省周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河洛易经学院地理教员,壶关县周易研究会会长。
自幼读四书五经,特别爱好《易经》,加之受易学世家的影响,读了一百多本明清年代的易学书籍。多年来苦心钻研,勇于探索,著有《古代风水与现代建筑学》、《易学手掌图》、《易经与气功》等。
在第六届周易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讲了《手掌图在易学研究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收入《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一书中。
1995年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平志刚:(公元1937~今),河北安国人。著名现代商业画家。
1964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现受聘于建设部中德合作《开发中国地铁与轻轨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幼酷爱书画,近年来,先后入北京海淀老龄大学四君子班、牡丹专修班和山水班深造。
师从邢翔鸿、刘福林、刘满学等著名书画家。博采众长,勤学苦练,所画月梅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不少作品被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朋友和艺术团体收藏。
已被《中外特种工艺美术学会》、《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系列丛书编委会和世界书画家艺术认定委员会评为一级美术师,其作品收录在《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世界书画铭录B卷》中,并被授予“当代艺术成就家”“世界书画艺术家”称号。
现任中国名人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特聘高级美术师等。
平 治:(公元1947~今),重庆北碚人。著名现代商业画家。
现任贵阳书画院专业画师兼秘书长、贵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主席、贵州美协理事、省美协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攻中国花鸟画。作品参加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一至十届全国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国际中国书博览会大赛展,中日美术交流展,加拿大国际东方水墨画展,海内外知名画家作品展,当代中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美展六十余次,展出作品近二百件。
1992年在台湾举办个人展览。曾获中日美术交流展金牌等各类美术奖十九次。
作品还散见于二十余册全国或国际性大型画集,国内外报刊发表作近百件,并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等文博单位或流藏海外。传略收入辞书多种。 跟帖时间 2010-02-26 16:15: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于战国;望出沁阳:全联典出平氏的源流和郡望,平氏的望居于河南省沁阳一带。
河内世泽;八州家声:上联典指平氏为齐国晏平仲(婴)之后,望出河内、燕郡。下联典指北齐时期的平鉴,以军功累迁刺史,历牧八州,官终都官尚书令。
百篇名著;七相联班: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时期蓟县人平恒,字继叔,少年时起刻苦勤读,博学多闻,历官中书博士、幽州别驾、秘书丞。为官廉洁,不治家产,著书百余篇。下联典指汉朝时期平陵人平当,字子思,以明经任博士。汉成帝时,因他精通《尚书》中的《禹贡》篇,任他为骑都尉,掌管河堤。汉哀帝时任丞相,封关内侯,与车千秋、王嘉、魏相、韦贤、黄霸及其子平晏并称“七相”。
2.五言通用联:
子思经博士;稚穆御大夫:上联典指汉哀帝时期丞相平当,字子思,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下联典指北魏时期右光禄大夫平季,字稚穆,蓟人。后魏孝明帝逝世后,平季与尔朱荣等议立庄帝,除抚军将军中侍中,以参谋勋封元城县开国侯,官终右光禄大夫。
3.六言通用联:
西汉簪缨之胄;北朝节义之英:上联典指西汉时期平当的儿子是平晏,以明经位历大司徒,封防乡侯,官至丞相。簪缨之胄,高官的后代。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齐蓟县人平鉴,字明达,少年聪敏,学《诗》、《礼》,通大义。因军功历官襄州刺史、怀州刺史等,所到之处,百姓立碑颂其德政,官至尚书令。
4.七言通用联:
士要成功须定力;学无止境在虚心:此联为近代名人朱荫培书赠平氏学平筠士联。
勤牧八州多惠政;血战三月救危城:上联典指北齐时期都官尚书令平鉴,字明达,蓟人。少聪敏,学诗礼,通大义。以军功迁累襄州刺史、怀州刺史等历牧八州,所在立碑颂德,官终都官尚书令,卒谥微。下联典指清朝时期乌鲁木齐都统平端,满州正黄旗人。初官本旗参领,咸丰间累擢乌鲁木齐都统。回叛,乌城被围,平端力守危城,坚持血战三月,至死不屈。
钱塘松雨有典则;种瑶耕烟无俗尘:上联典指明朝时期才子平显,字仲微,钱塘人。博学多闻,诗文皆有典则,尝知滕县,谪云南。黔国公沐英重其才,辟为教读卒。有《松雨斋集》。下联典指清朝时期江西后补县丞平畴,字种瑶,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有《耕烟草堂诗钞》。
5.八言以上通用联:
鼎鼐调和,父子继美;经书博治,儒士争推:全联典指汉哀帝时期丞相平当先后为骑都尉、赐爵关内侯。其子平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徙,封防乡侯,汉朝兴起,惟平当与韦贤父子至宰相。
彩笔挥时,亲谊流传百代;冰弦弹处,文章自有千秋:此联为现代名人周炼霞挽现代作家平衡(公元1895~1980年)联。 跟帖时间 2010-02-26 16:10:5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阳信平氏字辈:“保殿金字光吉德有荣廷增寿世俊杰宏星振华忠”。
山东沾化平氏字辈:“奎树景(怀)宝殿金子广”。
山东枣庄平氏字辈:“万振生良开秀承祥继忠兴孝家士延长”。
山东邹城、滕州平氏字辈:“昭庆幸钿淄树炬至钊济楷光在锡汶模焕坚锐泺荣灿”。
河北海兴平氏字辈:“景保殿金之光”。
河北沧州平氏字辈:“景保殿金之广”。
江西南丰平氏字辈:“自兹登大道尚志学其先师法惟怀与光宗士乃传”。
江西修水平氏字辈:“文穆营帮国敬尾正加深”。
江苏丰县平氏字辈:“惠孝(诚)友(均)长(福)顺(科)庆(尊)忠(异)克(信)步(云)继承世志立章微登林修贵安保和圣道传基本心敬常生存贵安保和太守法振业龙”。
贵州黔南平氏字辈:
三都支派:“应国世成忠立鸿远大家通光昌盛秀富贵启荣华正德仁义治天芳宇汉勋吉祥开文锦万全杰和伦”;
都匀支派:“其荣大有光忠恕广繁昌仅守书田业礼学治家强正德仁义治天芳宇汉勋吉祥开文锦万全杰和伦”;
清岩支派:“履正必明通传家世德崇孝友仁之本国天先文中正德仁义治天芳宇汉勋吉祥开文锦万全杰和伦”。
平氏一支字辈:“遗志仕起兆文行忠”。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16:06: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家谱文献 -- 福建建阳后举平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三明市博物馆。
浙江绍兴平氏宗谱五卷,(清)平衡等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敬斋房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平氏宗谱十卷,(清)平定国、平静安等辑,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修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平氏宗谱十四卷,(民国)平伯卿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修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跟帖时间 2010-02-26 16:03: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修齐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斋房: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16:01:0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迁徙分布 -- 平氏人口总数约九万四千余,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九十五位门阀。
平氏族人后来在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发展成望族,世称河内望。
今河南、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福建、湖南、江西、广西、广东、香港等各省区,均有平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2-26 15:57: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平氏的各支始祖 -- 平从龙:字无心,别号维山,宋末进士,堪称同朝父子登科,前后辉映,至元朝十六年间,为当朝征召,先后授予宣武将军湖广邕州安抚使,怀远大将军,广东琼州安抚使,平服诸黎,功勋卓著,晋授昭勇大将军,至元二十三年,调迁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使,元二十八年任福建闽肃政廉访使,二十九年加授中奉大夫广东宣抚使,元三十八年晋授湖广安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出将入相,奉统率大军南征交址,仅年余歼渠魁,擒叛逆,蛮顺从,归服中原,于元贞二年奉命回朝,奈天不假年,遂于丙申年二月初七日逝世京都,宣命赠正一品,其政绩彪炳功在南疆,乃赐葬于广东省番禺县之白云山南端,藉以留芳百世,后代子孙称为二世祖,因之落籍广东之顺德、文昌县两地,自宋迄今,根深蒂固,水远流长,子孙繁衍,至今二十七代矣。
平云鉴、平云锴、平云铉:兄弟返归陕西原籍,云鉴奔走广东省顺德县八区罗亨村,次弟云铉,字紫金,为元朝钦州万安知军,钦授钦廉两州安察使,率继曾祖婆苟氏及祖婆雷氏渡海,南迁琼州文昌县东海角宝芳市定居。平云铉生五子,现分为长次三四房,当时先祖财富稍裕,且见识超人,乃将部分子孙移迁分居文昌县属各地区。
平继祖:字宗德,长房住头苑市横山村、田边村、头苑下村、及潭市等村。振祖幼年逝世。
平传祖:字宗亮,次房由头苑移住锦山市、罗豆市、凤尾市、昌理村、老村、湖淡村、茂山村等村。
平嗣祖:字宗义,三房迁居翁田市众户村、抱罗市石盘村、白延市朝奎村、岭上园村等十八乡村。(嗣祖祠建在众户村)
平成祖:字宗美,四房住宝芳市、翁田市、田尾市、新村、莲花心、抱色村、西坡山、大后那、二后那、山头坑、坑尾村、南中村、大江村、曾山道、山内夹、大山道、马当关、南排村。朝窿祖由新村移居头苑市、头苑上下村。成祖(四世)祖祠堂在新村高亮,每年正月十二拜祭。四至十世祖祠堂及祖墓均在新村。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2-26 15:50:3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