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氏的历史名人 -- 富 玖:(生卒年待考),著名五代时期画家。
工画佛道,有《弥勒内院图》、《白衣观音》、《文殊地藏》、《慈恩法师》等像传于世。
富嘉谟:(公元?~706年待考),雍州武功人。著名唐朝大臣、文字学家。
唐朝举进士。长安中,累官晋阳尉,文章典雅厚实,预修《三教珠英》。
唐中兴初年,富嘉谟历左台监察御史,与吴少微友善。属词并以经典为本,文体一变,号为“富吴体”。
武则天选著名文人二十六人,撰写类书《三教珠英》时,富嘉谟为其中之一。大文学家兼评论家燕国公张说,称嘉谟的文章如“孤崖绝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谓也”。
嘉谟撰写的《变龙泉颂》、《千蠋谷颂》等,意旨高雅,笔力雄健,后至左台御史,不久病逝。吴少微闻讯,悲恸几绝,不日亦卒。
富元衡:(生卒年待考),字公权。著名宋朝书法家。
初任随县主簿,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官至工部郎中。做官守节清慎,始终不渝。
富 弼:(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今河南洛阳)。著名北宋大臣。
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官为知制诰。辽重兵压境,富弼奉命出使辽,坚决拒绝割地要求,后以增加岁币而还。
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富弼任枢密副使,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除积弊为本。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不久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
河北发大水,流民南至京东。富弼动员所辖地方出粟救灾;山林河泊之利,任流民取以为生;募数万饥民为兵。
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富弼与文彦博同时被任为宰相,曾劝宋神宗“二十年口不言兵”。
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富弼以母丧罢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
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富弼复相,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疾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州)。青苗法出,他拒不执行。后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富直柔:(公元?~1158年),字季申,富弼之孙;河南洛阳人。著名宋朝大臣。
少敏悟,有才名,以父任补官。
宋靖康初年,晁说之奇其文,举荐于朝,召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宋建炎二年,以张浚举荐授著作佐郎,除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宋建炎四年,迁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宋绍兴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是岁罢,提举洞霄宫。后起知衢州,再落职奉祠。徜徉山泽,放意吟咏,与苏迟、叶梦得诸人游。
宋绍兴二十八年,逝世于家。
富 恕:(生卒年待考),字子徵,自号林屋山人;吴江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元朝诗人、画家。
元季世乱,弃农业照灵观道士。
富恕十分好学,工诗,善画。绘有《仙山访隐图》一卷,遂昌郑元佑为之记。
富明安:(公元?~1772年待考),满族,富察氏;满洲镶红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初授笔帖式。历官广东惠潮嘉道、广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曾疏请引胶河北入胶、莱运河,涸出新地。又奏请于乐安境内河泊处挑淤堵堤,复膏腴良田。并上疏浚修沂水、墨水二十余处,及运河东岸徒骇、马颊诸河。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官授闽浙总督,调湖广。卒于官。
富 德:(公元?~1779年待考),满族,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乾隆初年从征金川和阿睦尔撒纳有功,授副都统和正黄旗蒙古都统。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他从定边右副将军兆惠追剿阿睦尔撒纳,次年召抚哈萨克,并从兆惠征讨霍集占,大败之。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59年)命军机处行走兼理藩院尚书。后两次坐事解职。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授头等侍卫、领队大臣从副将军明亮征金川,因功授副都统。
金川平后,富德因侵占土兵银两被劾,后来又因诬告大学士阿桂,被满清政府斩首。
富勒浑:(生卒年待考),蒙古族,章佳氏;满洲镶蓝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历官至镶蓝旗蒙古都统、礼部尚书。先后出任湖广、闽浙、四川等地总督。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征讨金川土司叛乱,随军总理各路军需粮饷,曾授钦差大臣关防。
后屡被参劾,贬职,遣戍伊犁、热河。清乾隆末年释归。
富 俊:(公元?~1834年待考),蒙古族,字松岩,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著名清朝将领。
翻译进士,授礼部主事,清乾隆末年累迁内阁蒙古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清嘉庆初年擢兵部侍郎、乌鲁木齐都统等职。
清嘉庆八年~道光六年(公元1803~1826年),三次出任吉林将军,在双城堡、伯都讷等地屯田,两地遂成富庶之区。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授理藩院尚书。
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复召为理藩院尚书,协办大学士,兼镶黄旗汉军都统。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调工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逝世。
富占魁:(公元1893~?年待考),字星桥;吉林永吉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历任第二十七旅参谋长,安徽第三混成旅 第三团团长,第四十五旅参谋长,第八十一团团长,第十三师师长,预备军军长,东北陆军第十一军军长,东北陆军步兵第二十旅旅长。后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官。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冬任冀察绥靖公署参谋长。1936年12月25日晋升陆军中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富润生:(公元1925~今),满族,曾用名长斌、济平;北京人。著名译制片、广播剧艺术家。
农工党员、大专文化。译制片、广播剧艺术家。上海市第二届至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影协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上海影协名誉理事;上海市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理事长、民族联合会名誉会长。自幼酷爱戏剧,
1935年先后在北京振声国剧学校、长升社科班学京剧,1943年转入影剧界,先后在上海联华等影片公司以及大众、影星、中华、淮艺等话剧团任演员。
在《洞房花烛夜》、《忠义之家》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在话剧《日出》中饰方达生、胡四,在《家》中饰觉新、高老太爷,《雷雨》中饰周朴园,《秋海棠》饰袁宝藩、袁绍文等角色。
1950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后兼导演)。曾为数百部中影视片中的主要角色配音。如《伟大公民》中杜鲍克、《基度山伯爵》、《居里夫人》中居里等。还导演外国译制片、中国地方戏曲译制片、广播剧等数十部。主要有《十块美金》、《忏悔》、《卢浮宫》、《索菲的抉择》、《冯玉祥》等。由其参加配音的《斯巴达克思》等十余部译制片获文化部、广电部优秀译制片奖;导演的译制片《卢浮宫》、《索菲的抉择》等片获中央电视台、上海音像出版社等单位好评。《冯玉祥》在全国评比中获“丹桂杯”一等奖。发表的论文有《声音造型和语言艺术》、《回顾与展望》中提出译制片是“还魂艺术”的新观点、《漫谈译制片艺术》。
其传略被收入《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第四分册、《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上影人风采录》第一辑、《上海民族志》、《中华人物大辞典》等书志中。
富象乾:(公元1926~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药用植物学家。
内蒙古农牧学院教授。从事植物分类学及饲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和教学工作达五十年。
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饲用植物志》1~6卷(副主编)、《内蒙古植物志》1~8卷及第二版1~5卷(副主编);主编《内蒙古农田杂草志》、《内蒙古中草药》、《植物分类学》(全国统编教科书)。分别获国家教育部、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国家教育部颁发“从事高等学校科技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此外,还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内蒙古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富 林:(公元1931~今),满族;新疆奇台人。著名现代作曲家。
国家二级作曲,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创作组组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音乐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昌吉回族自治州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
1954年毕业于北北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专职作曲。重视收集、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尤其对新疆的回族、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有较深入研究。
在四十余年的作曲生涯中,创作各种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百余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爱稻乡米泉》、《如今政策随了心愿》、《我是少年阿凡提》、《春天的歌》、《天山下的村庄》、《我的家乡葡萄沟》、《共绘四化美景来》、《昌吉之歌》、《新疆,我的故乡》,声乐套曲《花儿情》(合作),大合唱《风从大寨来》,歌剧音乐《草原红哨》(合作)、《牧场新歌》、《朝霞红似火》,舞蹈音乐《爱上新长征突击手》、《漫花起舞齐欢庆》、《奶茶献给边防军》,舞剧音乐《一把坎土曼》、《樵夫与石人》,电视剧音乐《浪天边》等。其中,《我是少年阿凡提》、《我爱稻乡米泉》、《我们的幼儿园》等作品曲调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感,曾获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奖励。同时,发表有多篇论文,其中《新疆回族民歌概述》获全国回族音乐文化研讨会论文三等奖。先后参与搜集、整理、编辑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昌吉分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回汉分卷),并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二等奖。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文工团、和田地区新玉文工团、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作曲、指挥、创作组组长等职。
富奎聚:(公元1933~今),辽宁沈阳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从事煤矿安全科研四十年。
参加和主持矿井通风、降温、瓦斯、防灭火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制定行业标准两项;发表论文译文三十篇。
他首次提出几个矿区地温参数和综合降温及人工制冷方法,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移动空调机、压气引射器填补国内空白;风量计算方法已编入高校教材;首次将计算机应用于矿井风网计算,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建通风实验室及仪表检验被省、部授权为专业计量检验站。
编写培训教材六十万字,培训通风安全专业人员两千四百余人。编写2000年煤矿科研规划;制定“八五”科研攻关计划,撰写《煤矿百科全书》通风安全条目。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富育光:(公元1933~今),满族;黑龙江爱珲人。著名现代民族学家。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北方诸民族文化整理、翻译与研究工作。近十余年来致力于萨满教研究、著述甚丰,在国内外有较广泛影响,很多科研成果在美国、日本、韩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发表。其代表性专著有《萨满教与神话》、《萨满论》等。现虽退休,仍主持国家“九五”社会科学萨满教课题项目。
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国际萨满教研究会会员,又为美国1999-2000年萨满教基金会荣誉会员。其科研成果有的已被译为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韩文在国外发表,并赴芬兰、俄罗斯,匈牙利、韩国等国家讲学访问。
富 丽:(公元1943~今),满族,女;辽宁沈阳人。著名社会科学研究学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1966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满文班毕业。
1977年底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978年借调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翻译《满文老档》。1979年调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
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多年来从事北京专门史、少数民族、宗教、民俗、社会文化、满学等方面的研究。
满文译成汉文已出版的译作有1982年四平出版的《敖拉常兴巡边记》;合作译作有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满文老档》。发表的论文有《试论皇太极四打北京》、《入关前的满族与北京》、《满文文献整理纵横谈》、《谈谈满文诗歌的特点》、《论满文诗歌告别盛京》等数十篇,有的已在国外发表。编写的《世界满文文献目录》一书,1983年,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出版,后由日本东方书店影印精装出版。撰写的著作《康乾时期北京人的社会生活》一书,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合作撰写出版的书籍有:《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民族古文字》、《北京历史纪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女性民俗文化》、《北京的宗教》、《北京的少数民族》等;此外,她还在大型电视系列片《北京》中任总编导助理,该片在十一届亚运会期间播映,还参加《中国民族民俗文物辞典》等书的编写工作。
富 寅:(公元1960~今),吉林人。著名心脑血管医学专家。
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脑血管病研究所主治医师、内科主任。
1987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至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临床神经内科工作,主攻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应用近代先进的诊疗新技术对各类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并指导治疗,尤其是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先后发表了“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动物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观察”等学术论文十余篇,有三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 跟帖时间 2010-03-22 09:15:2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富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名列三杰;相历二朝: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武功人富嘉谟,进士出身;长安年间官晋阳尉,后经韦嗣立推荐,任左台监察御史。文章雅致丰厚,与吴少微同以文辞知名,当时称“吴富体”,他二人和魏谷倚同称“北京三杰”。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大臣富弼,字彦国,洛阳人,天圣年间举茂才异等。仁宗庆历年间出使契丹,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的要求,回朝后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建议改革朝政,上河北守御卡二策,至和年间与文彦博同时任宰相。神宗即位后,他劝谏“二十年口不言兵”,王安石变法时,他在亳州抵制青苗法,因此被弹劾降职。晚年退居洛阳,封郑国公。有《富郑公诗集》。
力持国体;清慎公权: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富弼,少笃学有大度,仁宗复制科,举茂材异等,庆历中知制诰,出使契丹,使南北之民不见兵革者数十年,至和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文彦博并相,天下称“富文”。下联典指宋·富元衡,绍兴中官至工部郎中。富元衡守节清慎,始终不渝,名所居曰“知止堂”。
杰士驰誉;使相申和: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富嘉谟文辞雄健,为京都三杰之一。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富弼出使契丹辩和战之利害,南北息兵数十年,时称“使相”。
2.六言通用联:
荫袭公爵一等;荣列北京三杰: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太子太保富善,满州正黄旗人。康熙间袭一等公。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左台监察御史富嘉谟,武功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为文雅厚,与整天少徵齐名,成一家文体,时称“吴富体”。又与魏谷、倚同称“北京三杰”。
3.七言通用联:
兴学课士德泽厚;除暴安良恩惠长:全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慈谿宰富德庸,济南人。除暴安良,兴学课士,民讴歌之。
富玫善绘白衣像;子徵妙成访隐图:上联典指五代时期的画家富玫,工画道释,有《弥勒内院图》、《白衣观音像》等传于代。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画家富恕,字子徵,吴江人。自号林屋山人。元季世乱,弃农业照灵观道士。好学,工诗,善画。尝绘《仙山访隐图》一卷,遂昌郑元祐为之记。
彤庭赫赫九仪备;素彩峨峨明月升: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左台监察御史富嘉漠《明冰篇》诗集句联。
3.八言以上通用联:
经学夙优。大变时文旧体;忠义天予,允称王佐奇才: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左台监察御史富嘉谟事典。下联典指宋朝名相富弼,字彦国,河南人。他出使契丹,力拒割地,并说明和战利害,保持了边境数十年的和平。后与文彦博并相,时称“富文”。他为政周悉,忠直敢言,后拜司空,被封为韩国公。 跟帖时间 2010-03-22 09:13: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富氏的字辈排行 -- 吉林九台满族富(傅)氏字辈:“希文恩忠勇荣任秉存成宏云兴显瑞景广庆祥增”。
辽宁本溪富满族(傅)氏字辈:“毓麟广成庆恩德永父明”。 跟帖时间 2010-03-22 09:10:5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富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东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辖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辛酉~壬午,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2.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齐国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济阴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三杰堂:资料有待补充。
知止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22 09:08:3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富氏的迁徙分布 -- 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十九位门阀。
富氏最早发祥于今山东中西部地区,早期主要在山东、河南一带居住繁衍。
汉、唐时期,富氏族人在齐郡(今山东淄博)形成郡姓望族。
宋朝以后,因战乱、仕宦等原因,逐步扩散到浙江、江苏等江南广大地区以及陕西、辽宁等地。
满族富氏是当今富氏家族中最为庞大的一支。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朝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朝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朝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国时期的女真大姓,亦是金国时期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国时期,据《金史,国语》注释:“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
今日辽东满族富氏(傅氏)的姓氏演变,从金国时期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跟帖时间 2010-03-22 09:05: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