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氏的历史名人 -- 计 然:(生卒年待考),字文子,一名计研,本姓辛,后人称其姓计;晋国人。著名春秋时期越国学者,计氏鼻祖之一。
其先祖为晋国一出亡公子。
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学问广博,尤其精于计算。后任越国大夫,曾向越王勾践提出“贵流通、尚平均”等十策,劝勾践修武练卒,防患于未然。越王用其五策而成就春秋霸业。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他的真名实姓,而是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
据说:计然是老子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这大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范蠡学习了计然七策,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一时,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末。
范蠡感叹之余,认为计然七策既然用于治理国家有如此奇效,也应当可以用于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在灭亡吴国后,范蠡携西施一同离开越国,自称鸱夷子皮,到齐国至陶邑(今山东陶县)又改名为陶朱公。
陶朱公运用“计然致商七策”,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孙继承其家业和经营之道,遂至巨万,所以后世都将陶朱公视为商业人士的祖师。
计然致商七策的主体思想为:
①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这段话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知道哪些货物会涨价和哪些会落价呢?只要看这些货物的数量多少,或者说要看哪些过剩和哪些不足就可以知道其价格涨落的情况。用今天的话来说,这里的“有余”就是“供过于求”,这里的“不足”,就是“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则价格必落;反之,则价格必涨,这正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价规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杰出经济学家计然,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的存在。在两千年后的证券市场,这一规律仍在延续着。当市场容量较小,外围资金充足时,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因此,股价就会上涨。当市场不断扩容,而外围资金不能保持同步放大时,由于股票相对于资金的“供过于求”,股价就会回落。国外的成熟股市经过多年的扩容后,市场容量过于庞大,有些个股长年累月地乏人问津,甚至有的个股股价竟然沉沦到只有几分钱。这就是有余和不足造成的贵贱之分。
②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计然的这一理论思想表明其还能以辩证的思想去观察物价涨落的奥秘,“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理论的意思是说,涨价的货物,涨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这种关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度”或“极限”的思想以及物极必反的观点,是典型的辩证思维。即使是业绩极为优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当它涨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滑落下来,如:曾经年年高送转,业绩不断成长的四川长虹,自1998年初创历史新高后,至今已调整六年多,盘小绩优的用友软件上市首日曾创下百元高价,而今不过四十五元。而人人避之如瘟疫的ST银广夏在暴跌到两元一角二分元,也出现一轮报复性反弹行情,从两元一角二分元又上涨到六元四角一分,涨幅达到200%多。这些充分体现出物极必反的市场规律。
③贱买贵卖,加速周转:
计然在七策中,十分注重掌握市场变化的趋势,根据需求变化确定价格,加速资金的周转,“贱买贵卖,加速周转。”是其主体经营思想。就是在东西价格低廉时买进,在价格高昂时卖出,并且想办法使资金像急流的水一样快速周转。贱买贵卖,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获取利润的根本途径,而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直是几千年来的工商业基础经营之道。即使时至今日,资金周转率仍是考核企业经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加速周转也可以说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争取最大化利润的有效方法。在股市的上涨行情中,投资者保持高效率的短线操作,常常能最大化地发挥资金利用效率,获取极丰厚的利润。但有的投资者操作手法过于保守,在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持有股票种类过多,常常因此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投资收益。
④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计然还告诉治国者或者商人,在明白“物以稀为贵和物极必反”等规律基础上,要善于运用这些规律,大胆地作出决断。即当货物极贵之时,要能当机立断,把货物看成粪土一样尽可能地抛出;反之,当货物极贱的时候,要把货物看成珠玉一样尽可能地购进。做到这点需要投资者有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但是,相当多的投资者却喜欢涨时看涨、跌时看跌。股指稍一大涨就以为是突破性行情,股指刚一暴跌,就以为是熊市又回来了。有很多股评人士也是如此,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股市上涨时,大多数股评都看多,而股市下跌时,大多数股评纷纷看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涨时看涨、跌时看跌。这种情况造成股市上涨到高位时,投资者总是盲目追涨,而股市跌到低位时,投资者却恐慌性的割肉斩仓。涨时看涨、跌时看跌是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者必须克服这种思维惯性,要切实做到:在股价上涨到一定高度,获利丰厚时,坚决的将其卖出。当股价跌到一定深度时,要抵御各种利空消息的干扰,坚决地逢低买入,并且要象对待珍宝一样地爱惜手中的筹码。
⑤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这里的“资”,是需要和购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气干旱,出现旱灾时要购买船只,当出现洪涝灾害时要购买车辆。为什么干旱会需要船只,有水灾反而需要车辆呢?从表面上看,好像与现实需要是相反的,是不切实际的经营思想,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天旱之后,可能会出现洪涝;洪涝之后也可能出现旱灾,都需要早作准备,以防不测,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旱灾和水灾,而要作好旱灾之后有水灾和水灾之后有旱灾的准备工作。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也要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和害的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方面,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思想还体现在把握适当时机,以低廉的价格买入人们暂时不需要的东西,如在出现旱灾时,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入人们不需要的船只,等到出现水灾时,再高价卖给需要船只的人,在出现洪涝灾害时购买车辆,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思想在股市中的具体运用原则就是:“牛市赚钱,熊市赚股。”在牛市中,人们看着日益高涨的股票,就争抢着追涨,而不看重现金,明智的投资者可以将股票卖出,赚取别人的资金。当熊市时,由于股票逐波下跌,人们会非常看重现金,而急着想卖出股票,这时,明智的投资者可以逢低用现金赚取别人割肉的股票。
本书按:
上述以股市举例,空头而已,当不得定议。
计有功:(生卒年待考),字敏夫;安仁人。著名宋朝右丞议郎、文学史专家。
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府。宋绍兴中期谴诣行在奏封,向朝廷进献所著的《晋鉴》一书。还著有《唐诗记事》传世。
计 衡:(生卒年待考),字致平。著名宋朝朝奉大夫。
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朝奉大夫,居官多有善政。
在太学时,曾上书论天下大计,献四策,使南宋王朝暂时得以保存,宋高宗嘉奖他说:“有士如此,不负教养。”
计衡逝世后,家无余资,人称“清白吏”。
计 礼:(生卒年待考),字汝和;浮梁人。著名明朝刑部郎中。
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计 大、计 山:(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
计大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刻《通史》,计山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刻《文心雕龙》。
计 楠:(公元1760~1834年),字寿乔;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哦诗人、画家、医学家。
清朝贡生,官至吉安训导。他沉于著述,精擅绘画,对中医学亦有造诣。他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著有《一隅草堂稿》。
计楠对牡丹有极深的研究,在《牡丹谱》一书中录入了一百零四种牡丹名品,其中著名的南方法华牡丹就占到四十八种。
计楠撰写有医学名著《客尘医话》三卷,属于医话著作,刊于公元1804年。书中分杂证述略、妇科述略和产后述略,阐述了作者的学术见解和诊治经验。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计楠还描述了中国四大名砚:
①端砚:端溪石砚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问世于唐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计楠在《石隐砚谈》中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三世。”武德乃唐高祖李渊年号。端溪石砚的石品花色种类之多,形状色泽之雅致,是其它诸砚不能望其项背的。故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品繁多,如青花、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石眼、冰线、翡翠、金银线、金星点等等。
②歙砚:聚结而紧,发墨耐用,所以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涸墨之迟,噪声之低,必然出色,歙砚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多年宿墨,一濯而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能涤之立净,总之歙确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优点。歙州石砚产生于江西婺源之龙尾山,据史料记载:“砚出自婺源之龙尾山,盖新安古歙州,婺隶于歙,不曰龙尾而曰歙者,统于同也”,这里说的是歙砚的产地来源。据古书记载:产砚诸坑主要在歙县、祁门、婺源等地,而以婺源所出为优。歙石是碎屑岩中的粘板岩,所以呈层片结构。它是由于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外力的作用不同,以及岩石本身的凝固程度不同,使岩石呈现不同的构造状态。形成了歙石的不同纹色和色彩。龙尾歙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冰,利于研磨。
③洮河砚:洮河石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洮河砚的石料取自当地的临洮大河,所制之砚地为名,称为洮河石砚。由于洮河石长年被水浸蚀,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洮河石砚质地细润晶莹,色泽碧绿,石面呈现微黑色的水波状花纹,以波浪翻滚、卷云连绵、千姿百态、清丽动人,是四大名砚之一。
④澄泥砚:澄泥者,澄江之泥也。自宋以后便代替了式微的山东红丝石砚,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属陶类,它的前身是古代的陶砚。可能古人受秦汉间砖、瓦当生产的启示,结合陶砚再精工制作,遂步升华为澄泥砚。澄泥砚的形成约在晋、唐之间,略早于端、歙。
计 埰:(生卒年待考),女,字小娥,计楠之孙;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诗画家。
孙古杉的女弟子,工诗,善书画,有闺中三绝之誉。竹石、草虫、花卉得其家法,其祖对她有“计红梅”之称,计埰本人亦特别擅长梅花。
所作用笔工整,设色绚丽,雅秀绝俗,清新可喜。作品喜自题诗,其在《牵牛花图》中题云:“柔条引蔓竹枝斜,浅翠浓蓝叶叶遮。一带红楼清梦里,晓风凉露正开花。”在《涉江采芙蓉图》中题云:“花光艳艳水溶溶,柔橹咿哑隔儿重。江上人来渺何处,夕阳影里采芙蓉。”
传世作品有《双梅图》扇页,图录于《历代梅花写意画风》。
计 东:(公元1625~1682年),字甫草,号改亭;吴江盛泽乡茅塔村人,寄籍浙江嘉兴。著名清朝文学家。
十五岁补诸生。清兵入关后,计东著有《筹南五论》上书史可法,纵谈改变南明危局,史可法视为奇才。
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中举人。同年,因“江南奏销案”被黜,从此云游四方,北走宣云,南历漳,东至济兖,览山川形胜,广交名士,议论时政,纵谈诗文。他还与吴伟业、尤桐、徐乾学、朱彝尊等名士结成十郡大社,数百条游艇聚会,荡漾在嘉兴南湖,集会三天尽兴而散。
同县友人吴兆骞流放出关,他不避非议,以爱女配吴之子,还代吴偿付朝廷罚金。
计东中年丧子,筑有“思子亭”以寄哀思,后因思子成疾,抑郁而死。著有《改亭集》、《诗集》。
能做诗做文章,而且能关心现实,学以致用。其诗《宣府逢立秋》中描述西北景色:“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计 默:(生卒年待考),字希深,计东之子;吴江盛泽乡茅塔村人。著名清朝诗人。
濡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工入太学。著有《菉村诗抄》。
计 姓:(生卒年待考),字守恬;江苏吴江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官安徽宿州州制。
善书、画,书宗二王,山水师元人,幼在昆陵(今江苏常州),曾见其姨丈钱维城挥染,因悟其法,渊源盖有自也。
计 炤:(公元1797~1839年),字霭村,计楠之侄;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书画家。
善花卉。卒年四十三。
计长发:(生卒年待考),江苏无锡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山水笔意苍劲,参用北宗,神似蓝瑛。间作工笔,千岩万壑,点景细密,又近邵弥。
计 诚:(生卒年待考),字诗巢;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书画家。
嗜书,工画。家有小园,饶水竹之胜,藏书、画、金石颇富。
计光昕:(公元1803~1860年),字曦伯,自号二田,计楠之侄;秀水人(今浙江嘉兴)。著名清朝书画家。
精究画理,凡山水花卉,皆穷其妙,然雅不欲以画自见,辄经年累月不施一笔,惟兴会所至,或意有所触,洒然布墨,自是清逸之品。
平生鉴藏,胸有别识。虽古今名迹,都极宠爱而最所心仪者,沈石田(周)与恽南田(寿平)。因以二田颜其斋,并摹两先生像悬之壁。翁广平为记,庄宝龄补图,题者甚众。
著有《守甓斋集》。卒年五十八。
计 侨:(生卒年待考),字遖客;丹徒人(今江苏镇江)。著名清朝书画家、诗人。
诸生。善丹青,足迹遍天下。诗得江山之助,与顾茂伦、孙豹人等相酣和,著有《抱瓮集》。
计 策:(公元1919~今),浙江嘉兴人。著名船舶动力设计专家、高级工程师。
194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轮机专业。
1950~1960年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二产品设计室、第四产品设计室任专业科组长和主持设计工程师,1961年后在第七研究院第704研究所任四室室主任兼总工程师,1969年后历任第704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技术顾问等职。
担任过中国造船学会船舶轮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辅机学组组长,上海造船学会常务理事。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锅炉与热工技术方面的设计研究工作,是建国后船舶动力装置领域中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主持的乙型小港客货轮主锅炉和五千吨货轮等早期著名船舶的动力系统的设计,为中国船舶工业进入自行设计建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获1955、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两次嘉奖,分别被授予上海市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称号。
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组织领导了对前苏联转让舰艇锅炉动力设备的研究消化。在引进前苏联技术中,结合中国国情,改进应用设计规范,革新传统的锅炉结构,提高整体性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研制我国新一代舰艇设备的工作中,在规划和组织技术的发展中,积极推动舰船辅锅炉及有关热交换技术的研究设计。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就筹集力量,注重舰船特种系统的研究开发,为后来人相继推出海水淡化、防污染技术,海上干货液货补给等新技术新设备打下了基础。
主要论文有《五百吨沿海货轮设计》、《关于我国船用锅炉蒸汽参数的选择》等;参加著、译有《英汉舰船科技词汇》轮机部分、《船的名词术语》轮机部分、1981年版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模和规则》第二分册(主机和辅机)等,共一百余万字。
计智谋:(公元1932~今),壮族;广西柳州人。著名高级经济师。
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曾任基层供销社主任,区政府财粮助理,广西区商业厅科员,国有中型商业企业经理,党总支部书记,柳州市商业局企管科科长,体改办主任。现任柳州市商经学会秘书长广西商业经济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商业经济工作四十余年。参与主编《商海春秋》(论文集)、《柳州市商业志》等著作。在《中国商贸》《商业经济研究》、《商业企业》、《广西商业经济》、《柳州金融》等全国及省区级刊物发表经济论文四十余篇,有十余篇获广西区商业论文、广西社科论文一、二、三等奖,其中五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商业企业管理》、《商业物资经济》月刊转载。
被评为广西区、市学会先进工作者,柳州理论骨干,1998年获中共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发展方向:社科理论研究。
计苾华:(公元1938~今),女;江苏南京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政工师职称,现任武汉市江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56年9月~1960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4月在校学习期被错划为“学生右派”;1960年11月~1978年12月先后在重庆广阳坝园艺场、武昌县良种场任农工。
1978年4月获“右派”改错,落实政策,l978年11月~1983年12月在武昌县一中任教,1983年12月~1993年1月,当选武汉市武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l993年1月~1996年4月武汉市武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6年至现在武汉市江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8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六、七、八届民进武汉市副主委;l998年当选民进中央八届候补委员;l992年至现在任民进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1987~1997年任政协武汉市第八、九届常委、副秘书长;1993~1998年任政协湖北省第七届委员;1983年至现在历任武汉市第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1998年至现在任武汉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8年3月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任职期,她曾被评为武汉市、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届被评为“政协武汉市优秀委员”和“五个一”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人大代表、武汉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荣获武汉市首届巾帼“双献奖”等称号。她信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孜孜不倦学习,扎扎实实办事”的信条,她“肝胆照人”的品质,“直言不讳”的真诚,“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赢得了领导同志和群众的理解和敬佩。
计安田:(公元1940~今),河北昌黎人。著名地矿高级经济师。
1961年毕业于宣化地校。
1961~1979年任黑龙江省地矿局三队任计划员、办公室主任、队长、党委书记。
1979~1988年任地矿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条件处长、地矿部北戴河疗养院院长、党委书记。
1988~1992年任地矿部行政司副司长党委书记;1993~1994年任地矿部非地业管理司副司长;1994~1998年任地质矿业集团总公司筹备组经营部主任、筹备组副组长;1998年5月至今任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顾问。
在黑龙江局三队任职期间,曾推行“定包奖”办法,部、局召开现场会推广。在部任职期间,主持制定机关财务、资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了西单招待所、地质礼堂企业化经营。
参与《中国政府百科全书》地矿卷的编撰并任分科编审,全国第三产业
工作会议《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若干问题意见》的讨论与起草。近年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机关后勤管理体制面临的冲击与选择》、《谈机关办三产》、《非地勘业机制非转换不可》、《地勘单位现状与改革的思考》等十余篇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上推动了机关后勤和地勘单位的发展与改革。发展方向: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务实等领域的研究与操作。
计铁士:(公元1952~今),黑龙江延寿人。著名基础教育家,中学高级教师。
现在延寿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任小语教研员。
发表交流教研文章、教学论文一百余篇。主要有《一年级早期作文训练的基本途径》、《感智·深化·实践》等。
参与编著出版《作文开窍的钥匙》、《小学生作文技法与赏析》和《黑龙江“注·提”实验教材》九部。主编出版专著《小学生作文引路》、《作文方法例谈》、《小学生作文教案》、《小学语言课本作文》。主持并指导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言教改实验,取得区域推广的成果。
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华夏师魂》及《世界名人录》等。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25:2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计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夏禹;望出临淄:全联典指计氏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备物家声:全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说勾践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见矣。范蠡师事之,用其策施之家,乃治产至巨万。
雪仇奇策;教养良才: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仕越,以五策使越灭吴复仇。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计初,官宁都州同知,定赋籍,平冤狱,上下悦服。
五策越霸;四计宋存: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善计策,仕越,以五策使越成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计衡,上书言天下大计,高宗嘉之。
2.五言通用联:
致平清白吏;汝和淡墨菊: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朝奉大夫半衡,字致平,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出守池州,转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游太学时,上书言天下大计,宋高宗嘉之。及卒,家无余资,时称清白吏。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刑部郎中计礼,字汝和,浮梁人。明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红梅添异彩;录村绽奇葩: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计楠,字寿乔,秀水人。廪贡。官吉安训导,耽著述,精绘事。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有《一隅草堂稿》。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计默,字希深,吴江人。为文学家计东之子。擩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贡入太学。有《录村诗钞》。
强国需修备;齐家乃识物:全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计然,一名计研,字文子,葵丘濮上人。他博学聪颖擅长计算谋略,是越王勾践的重臣范蠡的老师。曾劝勾践修武练卒,防患于未然。勾践、范蠡用其谋,成就了霸业。计然常曰:“知国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货之情,可得见矣。”范蠡用其策,施之家,乃治产至巨万。
用五策越霸;上四计宋存: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善计策,仕越,以五策使越成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计衡,上书言天下大计,宋高宗嘉之。
3.六言通用联:
用五策而越霸;上四计而宋存:上联典指春秋时越国葵丘濮上人计然,字文子,学问广博,尤其精于计算,范蠡曾经向他学习,用于经商。任越国大夫,曾向越王勾践提出“贵流通、尚平均”等十策,越王用五策而成就霸业。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计衡,字致平,宋绍兴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朝奉大夫,居官多有善政。在太学时,曾上书论天下大计,献四策,使南宋暂时得以保存,宋高宗奖他说:“有士如此,不负教养。”他死后,家无余资,人称“清白吏”。
4.七言通用联:
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刑部郎中计礼事典。
5.八言以上通用联:
不事王侯,游海泽为渔父;所闻博洽,居幕府献晋书: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学者计然,一名计研。其先为晋国亡公子。本姓辛,后改姓计。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博学善计算。范蠡曾事师之。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右丞议郎计有功,字敏夫,安仁人。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符。绍兴中遣诣行在奏封,献所著《晋道鉴》。又有《唐诗记事》传世。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22: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计氏的字辈排行 -- 湖北丹江口计氏字辈:“光宗耀祖荣昌永续可振家声”。
江西南昌计氏字辈:“文道德普斯时”。
四川隆昌计氏字辈:“法达其向远非盛万旦昌”。
安徽芜湖计氏字辈:“志再守成其家有庆立心为善五世必昌”。
广东湛江计氏字辈:“正富文志明清长”。
安徽庐江、台湾台北计氏字辈:“显阳光玉克振家声”。
计氏一支字辈:“银铨铭忠生广益茂彬森樟柏福元”。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16: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计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句容计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市石狮乡城上村。
江西浮梁、安徽望江计氏家谱,著者待考,2003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原稿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望江县白沙乡计家渡。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14:1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计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2.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北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齐郡堂。
晋鉴堂:南宋时候简州知州计有功在临时首都向皇帝献了自己写的《晋鉴》,要皇帝以东晋偏安当镜子,去恢复中原。后来被提举为两浙平盐公事。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11:3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计氏的迁徙分布 -- 计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三位门阀。
计氏的远祖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古代帝王夏禹的后代,因此计氏起源于大禹的姓氏,姒姓。
在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朝后,敕封古帝少昊的后代在“莒”(今山东胶县)这个地方,于是成立了诸侯国莒国,建都于计斤,于是莒国的公族后代就用国都中的“计”字为姓。
计氏后来在京兆郡发展成为望族,世称京兆望。
今江西省的上饶市、景德镇市浮梁县、九江市彭泽县、鄱阳县油墩港头村,安徽省的合肥市、望江县白沙乡计家渡、肥东市、凤台县、庐江县、滁州市、安庆市东至县、马鞍山市、蚌埠市怀远县万福镇计圩村,河南省的开封市、巩义县、范县白衣乡韩庄、许昌市,天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余姚市陆埠镇计家村、湖州市、嘉兴市新塍县,黑龙江省的肇东市五站镇, 湖北省的丹江口市、云梦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昆山市、盐城市、吴江市盛泽镇、常州市金坛区、江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大阳村龙岩屯、象州市,四川省的隆昌县,河北省的秦皇岛市,陕西省的咸阳市、兴平市,上海市的南汇区三墩镇,山西省的朔州市平鲁区,山东省的临沂市,吉林省的东丰县,辽宁省的鞍山市、营口市大石桥镇,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区,云南省的会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北市地,均有计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3-04 16:09: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