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氏的历史名人 -- 麻 秋:(生卒年待考),胡人;太原人。著名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将领。
仕后赵石虎,官至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胡、麻虎。
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后赵国是一个动荡、腐朽而又短命的朝代,百姓们既要忍受朝廷残暴的统治,又要承受军阀连年征战杀伐之苦,后赵残暴的统治逼得许多老百姓举家集体上吊自杀,从洛阳到长安的道路两旁大树上,尸体前后相望形成了壮观的尸林!
麻秋对百姓残暴无情,而他的武治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常败将军”。在史籍《五胡录》中记载: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农历12月,麻秋进攻前燕国,结果在密云中埋伏惨败;后赵建武十二年(公元346年)农历5月,麻秋去讨伐前凉国的凉州,在农历8月即被大将谢艾所击败;后赵建武十三年(公元347年)农历4月、8月,麻秋再攻凉州,谢艾再次大败麻秋。
但这样一个常败将军之所以著名,据唐朝学者张鷟所著《朝野佥载》记载:“…赵石虎以麻将军秋率师。秋,胡人,暴戾好杀…有儿啼,母辄恐之曰:‘麻胡来!’啼声即绝…”这中间明白无误地说麻秋是一个暴戾好杀的人,甚至他的名字成了可以恐吓小孩子的符号!
今湖北麻城,就是因其城是由麻秋督造而得名。
相传麻秋在受命筑城时,残忍地强迫老百姓没日没夜地干,每天天刚亮他就派士兵督促筑城百姓上工,直到晚上鸡叫时才能休息一两个时辰,筑城百姓苦不堪言,被劳累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城建好后,后世称之为麻城。
但因此也流传下一个美丽的传说:
麻秋的女儿麻姑见到筑城百姓苦不堪言,便向父亲求情,希望父亲能善待百姓。但麻秋哪里听得进女儿的意见,还严辞训斥麻姑不准多管闲事。善良的麻姑心里怜悯百姓,但也只能暗自伤神。当天夜里,麻姑忧心如焚,一夜难眠。直到半夜时,雄鸡打鸣声终于叫起来了,民工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麻姑灵机一动,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从第二天晚上开始起,雄鸡比以往提早两个时辰叫了起来,筑城百姓都能提前停工休息了。过了几天后,麻秋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是女儿麻姑在每天夜里提前学鸡叫,引得附近雄鸡都提前叫了起来。
知道是女儿背后跟自己作对后,麻秋决定狠狠惩治麻姑的罪。
麻姑得到消息后,慌忙从家里逃出来,跑到附近的五脑山上躲起来。渴了饮一口山泉,饿了摘几个野果充饥,困了就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休息。时间长了,天庭感念麻姑的大慈大悲,派一位神仙点化麻姑得道成仙,掌管人间寿命。而麻城的公鸡从此以后也总是比其它地方的公鸡早打鸣。
后世,那提着装满寿桃的藤蓝、为民间百姓祝寿的“麻姑献寿”,就是麻秋的女儿麻姑,而为麻姑挡风遮雨的那个五脑山山洞,就是现在的“麻姑仙洞”。
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体现了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麻居礼:(生卒年待考),四川人。著名唐朝画家。
善画佛像,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在唐朝光化、天复年间,声迹甚高。
麻温其:(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诗人。
麻九筹:(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学者。
早年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
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学时,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
著有《知几文集》传世。
麻仲英:(生卒年待考),临淄人。著名宋朝学者。
七岁时能写诗,博学而品行高尚,很受乡人尊重,即使遇到荒年,盗贼也不到他家去。
后来,他应朝中征召出任国子助教,不少学者都尊他为师。
麻秉彝:(生卒年待考),字仲常;临晋人。著名金国兵部主呈。
性纯孝,举进士,历官岳阳县令,有能声,官至兵部主事。
麻 革:(生卒年待考),字信之,麻秉彝之子;虞乡人。著名元朝诗人、教育家。
以执教为业,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
麻 禄:(生卒年待考),回族;大同右卫人(今山西朔州右玉)。著名明朝大同参将。
因战功显赫,擢为宣府副总兵,后官至宣府总兵官。
麻 贵:(公元?~1610年待考),回族,麻禄之子;大同右卫人(今山西朔州右玉)。著名明朝将领。
明隆庆年间,麻贵担任了大同新平堡参将。鞑靼入侵边城,山阴、怀仁、应州相继被攻陷,只有右卫城在麻贵与其兄麻锦带领家人与军民合力据守下得以保全,麻贵以功在明万历初年(公元1572年)授大同副总兵。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麻贵以都督佥事充任宁夏总兵,不久又调任大同总兵。这时鞑靼等部族都已接受明王朝封号,表示归顺,所以边境安宁,麻贵也因为安边的功劳屡屡受到赏赐。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当时宁夏发生兵变。由于宁夏也是明王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所以震动很大。当时麻贵正因为被朝廷大臣认为勇健而且知兵,于是明神宗又重新起用了麻贵,率军平叛。叛军抵抗不住明军的攻势,便勾结蒙军骑兵围攻平虏堡,试图切断明军后路。麻贵闻讯后,立即谴精兵由小路驰援,大破贼兵。战后,麻贵因功被封为延缓镇总兵。
麻贵在历史上最值得浓墨重彩记录的还是他在明朝万历年间援朝战争中的表现。
明万历二十五年,倭国宰相(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积蓄好力量后,再次倾举国之军力,派谴大军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明朝政府任命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率军赴朝作战。
麻贵到达朝鲜的王京(汉城)后,日寇已攻破明军的南原防线,向王京逼来,情况十分危急。麻贵审时度事,立即派遣副将解生与朝鲜的都体察使李元翼一起在稷山击败日寇,迫使日寇第一军司令官小西行长退守井邑,第二军司令官加藤清正退守蔚山,力挽危局。
不久,明政府任命的平倭总督刑介、经略杨镐先后赶到,商定兵分三路进击蔚山。麻贵与杨镐分别督率左右两军,由于杨镐忌贤和指挥失误,明军久围蔚山不下。次年,日寇援兵赶到,杨镐闻讯后惊皇失措,下令撤军,结果被日寇击溃。战后,杨镐被免职,麻贵因受到牵连被准许以功赎罪。
之后,麻贵与刘綎、陈璘、董一元兵分水陆四路发起反攻。麻贵统领东路军,攻击日寇加藤清正所率的第二军。正在这时,丰臣秀吉因为战事不利忧郁而死,日寇因此军心不稳。麻贵趁势发起猛攻,加藤清正仓皇逃走,麻贵率军收复了岛山、西浦等地,日寇的侵朝战争彻底失败。战后,朝廷因麻贵作战有功,升为右都督。
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麻贵奉命镇守辽东,再次击败蒙军的侵袭,后因病退职,不久去世,朝廷命赐予祭葬,并在诏书中称他为“一时良将”。
麻贵的兄长麻锦,侄子麻承勋,都是当时有名的将领。故此人们把麻家与同样是武将世家的李如松、李如柏等并称为“东李西麻”。《明史》中也称赞他们:“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麻云汉:(生卒年待考),号若仙;福建邵武人。著名明朝画家。
画有萧疏之致,一时称名笔。
麻 密:(公元1369~1449年),字允茂;浙江缙云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永乐年间刑部主事,奉训大夫,刑部福建司员外郎。
麻永吉:(生卒年待考),字庆川;庆阳柔远里人(今柔远镇城关村麻咀子)。著名明朝大臣。
麻永吉入仕后迁居庆阳城内。
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省试第二,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第十六名。二十岁时经、史诸书皆能成诵。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科进士,初授庶吉士,累官御史、太守、廉宪。
塌以为官清廉,坚守节操而闻名于世,终湖广按察使,后卒于武昌官邸。
麻俞宝:(生卒年待考),字作盈。著名清朝文人。
为人正直,素无偏斜,犁云锄雨,创业成家,约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岩山洋溪口(杨溪口)居住。
麻志皓:(公元1917~1999年),河北遵化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我党领导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旅第二十三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晋中九里湾、严村、北徐村、罗城、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和陕甘宁边区御敌戍边的斗争。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著名的清涧、沙家店、晋中、解放太原、解放榆林、进军叁边追歼马匪军和解放宁夏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第三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入前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任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移至北京房山,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任为院长,迁至长辛店槐树岭。后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
他长期担任装甲兵装备科研和技术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是装甲兵有建树的专家和科研技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经常深入部队,深入科研第一线,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为装甲兵技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麻永平:(公元1964~今),浙江青田油竹新区麻宅人。著名航天测控专家。
在中国青年科技奖二十周年暨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集体奖荣誉称号。这也将代表北航飞控中心发言的青田人麻永平从幕后推向台前。
嫦娥奔月是家喻户晓的神话,2008年10月的“嫦娥奔月”则举世瞩目。尽管时间已过去,但说起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今年四十四岁的麻永平,这位现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土生土长的青田人,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青田人靠勤奋、努力和不懈奋斗闯天下,这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在航天测控领域里不断勇攀高峰。”
麻永平是青田县油竹新区麻宅人,先后在青田华侨中学和青田中学就读。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青田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站上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最高峰。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专家,航天测控领域学术技术的带头人,他多次参加我国导弹、卫星发射任务,相继参加过我国神舟一号、三号、四号无人航天飞行任务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07年,麻永平承担了“嫦娥一号”卫星任务等飞行控制的组织指挥工作。“嫦娥一号”卫星距地球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我国发射的卫星距地面3.58万公里左右。此外,“嫦娥一号”卫星从起飞一直到准确地环月到目标轨道,要进行八次轨道控制,每次控制仅几分钟,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计划失败,后果不堪设想。由于这次测控距离非常远,对于我国的地面测控系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卫星上天后,几乎所有工作就落到了麻永平等航天测控人员的肩上。
在麻永平的带领下,北航飞控中心研制了二百多万字的飞控实施方案,编制了长达一百零二万行的测控应用软件,制订了一百八十四个应急控制预案,对各个关键的飞控事件进行了多达百余次的飞行地面控制验证。从去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到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不仅没有用到一个应急控制预案,而且原定的二~三次轨道中途修正,也只实施了一次。
“嫦娥一号”的成功,使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领域突破了高精度定轨、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精确返回控制等八大关键技术,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控制近乎完美的经典之作,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航天测控能力实现了新跨越。
对“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测控,使麻永平成为了世界级的焦点人物。
麻晓玲:(公元1976~今),女,苗族,湖南花垣人。著名云南民族歌舞团舞蹈队队长、二级演员
中共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麻晓玲出生在花垣县城一个苗族家庭里。从小,麻晓玲就对舞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痴迷。“赶秋”、“边边场”等活动中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节目,总是让她睁大眼睛看得如痴如醉。有时候,她就把床单披在身上,也像模像样地跳了起来。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在大舞台上尽情跳舞,该多好啊。”在麻晓玲年幼的心里,开始悄悄描绘起未来的美好蓝图。
麻晓玲十三岁那年,州艺术学校来花垣招生,从小乖巧听话的她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和同学借了几块钱悄悄去报名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
舞蹈艺术的大门从此向麻晓玲的人生打开,然而,因为个子矮小,在这所美女如云的艺术学校中,麻晓玲只是个不起眼的“丑小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麻晓玲加倍努力地学习、练习。周末,当别的姑娘结伴出去逛街时,麻晓玲却一头扎入练功房,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舞蹈动作。
厚积必能薄发,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省民族歌舞团来学校挑选舞蹈《梳头溪》演员时,当时已身高1.67米、亭亭玉立的麻晓玲进入了编导胡明珠的视野:“不仅外形突出,在一群姑娘中,她的表现力最让人吃惊。”胡明珠说。此后,在排练《梳头溪》时,这个小姑娘肯吃苦、“霸得蛮”的狠劲儿,再次让她吃了一惊。“一个动作可以练一上午,膝盖跪出了血一声都不吭。”
1994年10月毕业后,麻晓玲走进省民族歌舞团成为一名正式的舞蹈演员。
在夏天十分酷热的歌舞团简陋的练功房里,麻晓玲虽已汗流浃背,但仍在翩翩起舞,而在她的右脚内侧脚踝处,一块红色的肿块格外显眼。
“这是在北京表演《我的湘西》时留下的纪念。”麻晓玲打趣地说。在她身上,这样大大小小的伤疤还有很多。
同事们都说,麻晓玲这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了。进入省民族歌舞团后,麻晓玲逐渐挑起了演出的大梁,成为舞蹈队的骨干,先后担任了多台大型舞蹈的女主角,她也因此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排练《扎花女》时,由于精神压力与体力的过渡消耗,麻晓玲病倒了,高烧41度。医生强烈要求她住院休息,可麻晓玲说:“作为女主角,我这一休息,整台戏便完了。”
生病期间,麻晓玲仍然坚持从早到晚排练,每天仅有早上半个小时时间打点滴,中午也没休息。下场时,麻晓玲就找来两、三个将装衣物的小柜子拼起来,在上面凑合着躺一会儿,到她的戏时,一叫便起,撑着继续上场排练。同事们开她玩笑说:“扎花女在台上活灵活现,一下台就成了‘死扎花女’,动弹不起了。”
母亲郭秀英至今也忘不了女儿在排练《扎花女》时那副吓人的“惨状”。因为麻晓玲肠胃不好,她做了鸡汤送去给女儿喝,结果却看到女儿的腰上腿上全是青红紫绿,郭秀英当时就心疼地哭了起来。麻晓玲安慰妈妈说:“妈,你莫哭,一点都不痛。”
由于《扎花女》的表演中跪的次数多、时间长,麻晓玲的膝盖磨起老茧,至今还结着痂。
苦尽甘来,艰辛地付出终于赢得了收获。1999年5月22日晚,这一夜麻晓玲终生难忘,她实现了年幼时的梦想,舞蹈登上了北京的大舞台。
当晚,在北京剧院里,《扎花女》的演出引起轰动,观众如潮的掌声久久未能停歇。当时作为观众的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于平教授,看完节目后激动的心情无法平复,竟于梦中偶得“有女扎花在湘西”的佳句。
《扎花女》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表演两项金奖和5个单项奖,麻晓玲获得优秀演员奖,歌舞团也因此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歌舞团还应邀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扎花女》,宣传推界了湘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而最让编导胡明珠难忘的,则是晋京演出《我的湘西》那段时间。2006年9月,歌舞《我的湘西》代表湖南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就在表演第一场第一幕时,麻晓玲在演出中扭伤了脚,她强忍疼痛表演完第一幕。中午休息时,麻晓玲匆匆赶到医院检查,裤脚一掀起来,医生吓了一跳,整个脚踝像发起的馒头一样肿了一大圈,医生一再嘱咐她要好好休息。
正当胡明珠担心麻晓玲能否坚持下去的时候,这个倔强的苗族姑娘又重回到舞台上,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轻快的舞姿,让人无法想到,此刻她正忍受着巨大的伤痛。
比赛结束后,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歌舞《我的湘西》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主演麻晓玲获得优秀演员奖时,麻晓玲和胡明珠忍不住当场抱头大哭起来。只有他们知道,这份荣誉,来得太不易了。
“扎花女”等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让麻晓玲成了小有名气的舞蹈家,一些艺术团体也以丰厚的待遇为条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然而,却无一例外地遭到她的拒绝。
对于跳民族舞蹈的麻晓玲来说,在她心中,不仅对这片给了她创作灵感的故土有着一份深深地眷恋,这里的乡亲更让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麻晓玲记得每次参加“送戏下乡”活动时,那些跋山涉水前来观看演出的乡亲们,记得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神,让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颤动。
“这些父老乡亲,既是温暖、感动我的源泉,他们的苦难和欢乐,也成为我表演的灵感和动力。”麻晓玲每年都积极参加“送戏下乡”活动,一年三十多场农村演出,她一场都不落。即使是“非典”期间,她也积极随团赴8县市进行演出,走村窜户宣传怎样预防“非典”。
艰苦的磨练,孜孜不倦的追求,使麻晓玲感悟更深切,境界更升华,思想也更加成熟。2001年1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作为舞蹈队队长,麻晓玲业务上做榜样,政治上树形象,在她的带动下,舞蹈队成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团队,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集体,先后有十余名年轻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标,就是向新的高峰攀登。
麻晶莉:(公元1960~今),女;黑龙江富锦人。著名农业养殖专家。
中共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麻晶莉是黑龙江省富锦市农委副主任、总农艺师、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1987年,二十七岁的麻晶莉放弃了大学教师的优越工作环境,回到了家乡富锦市,到经济作物推广站工作。她的心愿,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民找到一把致富的金钥匙。她为农民传授农技知识,被誉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自1987年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主动回到家乡富锦工作以来,始终心系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农业部“丰收计划”二、三等奖和省政府、省农业厅等科技进步奖二十五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多次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十佳公仆”等称号。
1995年,国家科委“九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科技攻关”落户富锦,由麻晶莉主持实施。五年中,麻晶莉和农民一起在试验区里忙碌,风吹日晒,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引进了高油脂、高蛋白大豆优良品种,创造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现代化大豆栽培技术体系。2000年项目验收时,大豆在全市累计实施面积达三百六十万亩,产量五亿多公斤,总产值九亿八千万元,在全省排名第一。
在麻晶莉心中,始终装着农民,却没有自己。由于超负荷工作,她患上了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她做手术,可是她忙于工作却一拖再拖。即使她住院期间仍躺在病床上回答农民的提问。有人说你是图啥呢?麻晶莉却说:“农民种一茬庄稼不容易,耽误了就会饿肚子,在咱看来是小事,在他们就是天大的事。”
十八年来,麻晶莉用自己的热忱、忘我和永不懈怠的精神,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也赢得了富锦市四十二万人民的信赖。
麻选民:(公元1959~今),山西永济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现任山西省永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1995年以来,分管的工业、质量、环保、商务等工作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及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
他精心培育优质芦笋基地六千七百公顷,拥有加工企业十二家,累计加工芦笋罐头三十余万吨,出口创汇近四亿美元,实现利税四亿五千万元,农民净收入九亿元,社会收益达三亿元,出口量占山西省罐头出口90%、全国芦笋罐头出口50%、世界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优质芦笋生产和出口基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济芦笋——山西省的新名片。领头打造出这张名片的,正是山西省永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麻选民。
永济,古称蒲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得天独厚的两万公顷黄河滩涂地成为芦笋种植的最佳土壤。麻选民敏锐地抓住了芦笋产业这个龙头,作为振兴永济经济的突破口,在总结我国农产品出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一贯从源头实施质量控制。
他一方面主抓组织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长年累月下大力气全面普查,建档登记,净化笋区农资市场,严格控制农残,一旦发现哪个地块农残超标,立即毁掉笋田。十几年来,各级省内外专家在该市芦笋基地取土检测,均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另一方面,依托科研机构专家和芦笋协会,在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西省质量技监局的指导下,主持制定了《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绿色产品战略,先后有多家企业申报获得了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地质量认证,确保芦笋基地原料质量安全。
近几年来,永济市政府累计拨付了九百余万元科技开发专用资金,争取了国家和省政府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一千余万元,先后实施了国家《芦笋产业化开发》、省政府《芦笋系列产品开发与基地建设》、《芦笋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开发》和运城市《芦笋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星火计划项目,完成了三十八项技术研究和转化任务,对芦笋的起苗、起垅、中耕除草、施肥等都实行了机械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加上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打造了永济芦笋的优质品牌,产品风靡欧美和日本市场,畅销世界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永济因而被国际专家称为种植芦笋“金子般的地方”。
作为分管工业和质量工作的副市长,麻选民深谙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而出口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为此,他常常亲自参与企业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标准办事,并耐心帮助和督促企业积极整改申请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针对永济芦笋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打算,麻选民成竹在胸,早已开始悄悄谋划:继续普及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芦笋产业的成功模式,进一步打造永济全国绿色食品强市,为振兴三农经济,促进永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麻名山:(生卒年待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副市长。
麻占平:(生卒年待考),陕西省神木县副县长。
麻寿福:(生卒年待考),青海省都兰县副县长。
麻绍敏:(生卒年待考),贵州省思南县县委书记。
麻然华:(生卒年待考),山东省夏津县县委书记。
麻胜聪:(生卒年待考),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副县长。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27:4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麻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上谷望族;大同名流:上联典出麻氏的郡望。下联典指明朝嘉靖年间大同参将麻禄。大同右卫人,因战功显赫,擢为宣府副总兵,其子麻贵从父行阵有战功,为千总。后官至宣府总兵官。
上谷世泽;金紫家声:全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麻希孟。宋太宗召天下高年,麻希孟已年九十,趋便殿。赐金紫,授工部侍郎,皆辞不受。
功垂圣学;道重师尊:上联典指金朝时期的易州人麻九畴,字知几,幼年时有"神童"之称,博学,通五经,尤其长于《易》和《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正字。他对算数、卜筮、医学也有研究,文章精密,又能写诗。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临淄人麻仲英,七岁时能写诗,博学而品行高尚,很受乡人尊重,即使遇到荒年,盗贼也不到他家去。后来,应朝中征召任国子助教,不少学者都尊他为师。
仲堂季廉;永吉清操:上联典指金朝时期的兵部主呈麻秉彝,字仲常,临晋人。性纯孝,举进士,历官岳阳县令,有能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御史麻永吉,庆阳有。由庶吉士为御史,终湖广按察使,以清操闻名。
妥注论语;仙游瑶池: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麻达事典。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
2.五言通用联:
画艺惊蜀境;诗名传贻溪: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画家麻居礼,蜀人。善画佛像。光化、天复间,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诗人麻革,字信之,虞乡人。以执教为业,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
髫龄作大字;威名止儿啼:上联典指金朝时期的麻九畴,三岁识字,七岁能作大字,号称“神童”。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麻秋为石勒将,威名可止儿啼。
3.六言通用联:
麻达尝著论语;女子曾作神仙:上下班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麻达事典。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事典。
4.七言通用联:
果毅骁捷称良将;博学高行为名师: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宁夏总兵麻贵,大同右卫人。善用兵,抗倭寇有功,官至右都督。镇守辽东,果毅骁捷,时称良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学者麻仲英,临淄人。七岁能诗,以亲老不仕。博学高行,召为国子助教,东方学者咸师尊之。
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麻温其《登岳阳楼》诗句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希世文章,名题雁塔;绝伦勇敢,势若虎虓: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名士麻庭试事典。下联典指后赵勇士麻胡秋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24:0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麻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德州、寿光、陵县麻氏字辈:“玉振金泽树新元开国瑞”。
山东平原、河北秦皇岛麻氏字辈:“有德自然昌”。
四川西岜麻氏字辈:“金国登文才林方景秀开洪彦遠雳豈白鹤鹏雄来”。注:循环使用。
湖南衡阳麻氏字辈:“安治齐家福正临”。
山西洪桐麻氏字辈:“经文应如凌镇玉永登有长天林庆光明举国胜强金福贵继建平荣学贤传新宗先进榜定发祥清治旺书家兴华吉利青成功泽恒立万国红俊新秀恩怀良”。
吉林永吉回族麻氏字辈:“玉万德占金富贵有长春”。注:循环使用。
云南麻氏一支字辈:“贤汝永成君实字十大学文正当心昌龙云跃朝庭旺安国邻邦富正明”。
海南岛麻氏一支字辈:“必有忠信昌明国”。
麻氏一支字辈:“玉国振清方昭瑞显鸿祥辉宗荣景福中华万世昌”。
麻氏一支字辈:“上天良庭之应学国正士以文克昌绍祖泽照永新”。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20:2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麻氏的家谱文献 -- 四川西岜黄联坡麻氏族谱,(清)麻学才编纂,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木刻活字印本。
麻氏宗亲余事三编十八卷,(清)麻敬业纂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真乐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高峰麻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三~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下陈乡。
山西浑源麻氏族谱,(民国)麻席珍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松阳麻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扳桥乡桐乡村。
浙江缙云仙都麻氏志,(现代)麻钟林、麻献成等修,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黄坛麻氏族志,(现代)麻国裕等修,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古路麻氏宗谱,(现代)麻文钟等修,2000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麻氏族谱,(现代)麻光练编着,2008年计算机排印稿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麻光练处。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18: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麻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2.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金紫堂:宋朝时有一位麻希孟,在他年龄九十岁时,宋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在朝堂之上他向宋太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多被太宗皇帝所采纳。后来宋太宗赐给他金(官印)紫(印上的带子),任他作工部侍郎,他却辞退不作。
榆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真乐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16: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麻氏的迁徙分布 -- 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三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四川省的凉山州西昌市、成都市,陕西省的陕北、关中、蒲城县、宝鸡市, 甘肃省的漳县、崇信县,河南省的新乡市、濮阳市、洛阳市、偃师县、项城县,山东省的兖州市、昌邑市、东阿县、临沂市、沂南县、诸城市、胶南市、潍坊市安丘县、莱西市、邹平县,江苏省的淮安市盱眙县,山西省的大同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辽宁省的朝阳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嘉兴市、滨州市、绍兴市嵊州市、缙云县、台州市、丽水市、玉环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上虞县、义乌市、乐清县、温州市,重庆市的江津区、万盛区,云南省的昆明市,福建省的厦门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江南区、宁明县,吉林省的大安县、永吉县,河北省的遵化县、定州市,贵州省的松桃县,湖南省的怀化县,安徽省的阜阳市、宿州市肖县,海南省,北京市,上海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麻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3-05 10:13:0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