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的历史名人 -- 郁继善:(生卒年待考),亦称鬱继善。著名宋朝医学家。
对医学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研究,熟读古代医书,结合实践加以了精深的思考,取得很好疗效。
郁 新:(公元?~1405年待考),字敦本;临淮人(今安徽凤阳)。著名明朝大臣。
明洪武中期,朝廷以人才征,郁新授户部度支主事。迁郎中。
逾年,郁新擢本部右侍郎。尝问天下户口田赋,地理险易,应答无遗,帝称其才。寻进尚书。时亲王岁禄米五万石,郁新定议减五之四,并定郡王以下禄有差。又以边饷不继,定召商开中法,令商输粟塞下,按引支盐,边储以足。夏原吉为户部主事,郁新重之,诸曹事悉委任焉。建文二年引疾归。
明成祖即位后,召郁新掌户部事,以古朴为侍郎佐之。
明永乐元年,河南蝗,有司不以闻,郁新劾治之。初,转漕北京,郁新言:“自淮抵河,多浅滩跌坡,运舟艰阻。请别用浅船载三百石者,自淮河、沙河运至陈州颍溪口跌坡下,复用浅船载二百石者运至跌坡上,别用大船运入黄河。至八柳树诸处,令河南车夫陆运入卫河,转输北京。”从之。又言:“湖广屯田所产不一,请皆得输官。粟谷、穈黍、大麦、荞二石,准米一石。稻谷、敔秫二石五斗,穇稗三石,各准米一石。豆、麦、芝麻与米等。”著为令。二年,议公、侯、伯、驸马、仪宾禄,二百石以上者,请如文武官例,米钞兼给。
明永乐三年,郁新以士卒劳困,议减屯田岁收不如额者十之四五,又议改纳米北京赎罪者于南京仓。皆允行。是年八月卒于官。帝叹曰:“新理邦赋十三年,量计出入,今谁可代者?”辍朝一日,赐葬祭,而召夏原吉还理部事。
郁新长于综理,精于计算,所作规划,都很完备。前后执掌户部十三年,精通业务,事事条理清楚,制度严密而不繁琐,很受朝廷器重。
郁 采:(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
明正德年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任裕州同知,时遇战乱灾荒,盗贼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领州民抵抗,连战数日后城陷,巷战而死。
郁 浩:(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学士。
举为进士后做官,他的政令简单易行而有效,但也要求严格执行,手下人都觉得他领导有方。
郁文博:(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藏书家。
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官至湖广副使。
他酷爱藏书校书,筑有“万卷楼”;致仕后,潜心于楼中校书,陶宗仪所编《说郛》,就是他校勘的。
郁 植:(生卒年待考),字大木;太仓人。著名清朝时期神童,
诸生,八岁应试,作《五伦论》。及长后,专门研究古学,诗宗盛唐。
郁文名:(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画家。
做人有骨气,常画山水花鸟。
郁松年:(生卒年待考),字万枝,号泰丰。著名清朝藏书家。
清道光年间,购书数十万卷,精选宋元珍本,刊为《宜稼堂丛书》,抢救、保存了不少珍稀古籍,如宋代大数学家秦九韶、杨辉的算书,宋单常和元郝经的两种《续后汉书》。
郁永河:(生卒年待考),字沧浪;浙江仁和人。著名清朝官吏。
曾考取秀才,好远游。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福建福州火药库因故爆炸,典守者被朝廷责求偿还,典守便派人到台湾淡水湾去采集硫磺。
郁永河是福州府的幕客,他自告奋勇,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农历1月起程,农历2月25日抵台南府备办炼硫用具。
农历4月7日,郁永河开始北上,经各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后,抵甘答门(今台湾关渡),经过四各来月的努力,最终完成了炼制硫磺的任务,于农历10月7日装载硫磺乘船离开台湾。
在台湾沿途,郁永河以诗文方式记录所见所闻,写就了著名的史籍《稗海纪游》,在其中详细记载了台湾地方的地理气候、风俗民情、产物历史等,其文笔细腻,是最早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台湾地方游记文献。
郁锡麒:(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末园林专家。
他贯通中西园林之长,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就是他设计的。
郁慕侠:(生卒年待考),著名民国年间记者。
郁慕侠是《上海鳞爪》的专版作者,他是清末秀才,民国后进入报界,先后供职《时事新报》和《沪报》,并任汉口《武汉商报》、天津《益世报》、北京《晨报》的通讯员。
他的《上海鳞爪》“用大量篇幅对当时租界生活的各个层面做具体描述”,其中说到了“绑匪”。郁慕侠说上海“绑票刚刚发现时候,只有嵊县一帮”,后来发展成为“十几帮,如山东帮、淮扬帮、浦东帮、太湖帮等分别。且大帮之中有中帮,中帮里边分小帮。帮派既多,人数又众,而资产阶级的富翁更觉栗栗危惧,不能安枕了”。
郁慕侠还说:“大帮的组织十分完备和严密,破案很不容易,报纸登载的已破各绑案都属于中帮、小帮一类。”非常深刻。
郁 浩:(公元1891~1971年),幼名浩生,字养吾,郁达夫胞兄;浙江富阳人。著名现代医学家。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后在海军部及天津纱厂任医。
1952年,郁浩与刘崇寅等人发起筹建城关中西医联合诊所,无偿提供房屋,药品和医疗器械。
郁浩习西医,通内、外科,尤以外科见长。他接诊贫苦病者不收或少收医金。
郁达夫:(公元1896~1945年),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满洲弄人(今浙江富阳达夫弄)。著名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
郁达夫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秋,青少年时期的郁达夫,随兄长郁曼陀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7月,郁达夫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著作书目: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
《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12册)1982~1984,花城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文选集》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
郁达夫感伤情调的积极意味:
这种积极的意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郁达夫的颓废以及这种颓废的具体表现——性苦闷,不仅是一己的感受,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的。这种颓废和性苦闷,是当时青年的普遍心态,郁达夫则以自己的感受,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时代病”,从而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历史与社会面前,所以,具有积极性。第二,郁达夫的感伤、颓废包含着对封建旧道德的自觉的挑战。正如郭沫若在《郁达夫》中所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要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郁达夫散文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阶段特色:
早期(公元1920~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公元1933~1938年)。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公元1938~1945年)。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
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郁达夫散文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散文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手中有几个钱就大嚼一番,喝个乱醉;情感与性欲无法得到正常满足,就偷看女人,寻妓女,听土娼与客人调情,想上妓院。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散文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与之相比,郁达夫由感伤所发生的憎恨情绪其积极意义就更为鲜明了。他恨什么呢?首先是恨社会,在《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郁达夫以愤世嫉俗的笔调,在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无奈,几分感慨中将社会的黑暗,下层人的不幸,来了个痛快的揭露,将自己对社会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强烈的表现。
由这种对社会的恨,郁达夫又自然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表示了不满。在郁达夫的笔下,他所处的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是最黑暗、最糟糕、最不人道、最无趣味,最无价值的时代,也当然就是最可憎恶的时代。在这里,这位被伤感折磨得无处解脱的人,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时代意义:
郁达夫虽然在散文中伤感得无以复加,但他也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无论是伤感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是几乎坠入颓唐境地的时光,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这个理想谈不上崇高,也不具备多么深刻的内涵,但对郁达夫来说,却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动他奋斗,创造的动力,这就是女人的爱。
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王映霞)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在这之前,郁达夫在日记中还多次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是肯的。”“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女人,在郁达夫的笔下被圣化了,爱,在郁达夫的意识与情感中被神化了,于是,他在自己的散文中只要写到女人,特别是美丽的少女,他的笔下就充满了浪漫的诗意。在轮船上他见到一个“年约十八九的中西杂种的少女”,她的美,使郁达夫用近三百字来细细地刻划她的外貌、衣着、姿态,还有她那肉体蒸发出来的“香味”。最后禁不住在心中暗暗地想:“我头上那一块板,就是她曾经立过的地方。啊啊,要是她能爱我,就叫我用无论什么方法去使她快乐,我也愿意的。啊啊,所罗门当日的荣华,比起纯洁的少女的爱情,只值得什么?”
郁达夫对女性的这神圣、痴想的情感,一方面当然是“自我”理想的表现,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着五四人的发现的光芒。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曾说过,女人和儿童的发现,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物。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来说,对女性的赞美和痴爱,那就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表现,也是对封建礼教最直接的批判,因为,女性在封建规范中,不是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就是被当作玩物,从来没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所以,郁达夫将女性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这种行为和艺术倾向,虽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备“崇高”的属性,但反封建的意识却是鲜明可见的。
郁 文:(公元1919~1975年),江苏海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第一一五师直属政治部教育股股长,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七旅第二十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海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三分院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院党委书记,空军第六研究院党组第一副组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郁钧剑:(公元1956~今),广西桂林人。著名现代歌唱家。
1971年入桂林歌舞团。1979年考入总政歌舞团。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2002年12月任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
郁钧剑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演员,总政治部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他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郁钧剑的演唱情真意切、洒脱流畅,讲究歌词词意的表达和旋律的韵味,音色甜润醇厚,吐字清晰。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将美声唱法的技巧运用到民族民间歌曲的演唱当中,同时,他也注意吸取通俗唱法的长处,使自己的演唱风格既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鲜明特点。
郁钧剑擅长演唱民歌和抒情歌曲,曾多次在全国、全军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或优秀奖,还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歌手”、“神州歌坛十二星”、“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全国十大金星”等,并曾荣获中国金唱片奖和1994年至1998年历年中国音乐电视、中国军旅歌曲音乐电视金奖。他演唱的《当兵干什么》、《什么也不说》、《说句心里话》、《哨所喇叭花》、《兵之歌》、《花纸伞》等歌曲深为观众熟悉和喜爱。
郁钧剑曾十数次参加全国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广播剧配唱过插曲;参加国家和军队组织的各类重大国事外事演出,以及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演出达数千场,推出歌曲数百首,足迹遍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79年以来,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美国等地出版了十五种独唱专辑音带和近四十种唱片、CD、VCD专辑,总发行量达数百万。
郁钧剑不仅活跃于国内舞台,还曾赴美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德国、波兰、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受到国外观众和港澳台同胞的广泛好评。
歌唱之余,郁钧剑出版过四部诗集、一部散文集和一部书画集;曾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大量的文艺评论、散文、诗歌及书画作品,并曾长期为《北京晚报》撰写名为“艺海拾趣”的专栏文章。
他还著有《试论我国声乐艺术三大唱法的风格分类与其体系的确定》等多篇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以及歌曲《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作词)、《峨嵋酒家》(作词)、《哨所喇叭花》(作曲)、《党的心、战士的心》(作曲)等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
郁钧剑的书画作品曾入选“1991年全国新人新作展”、“1991年全军书画篆刻展”、“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展”、“1993年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展”、“1993年全军书法篆刻展”、“1996年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等大展并获奖。他于1993年6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画展是我国著名歌唱演员首次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也是我国演艺界人士首次在国家级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画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郁钧剑已成为当今我国声乐舞台上艺术生命长久,艺术修养全面,并具有深厚歌唱、文学和书画等造诣的多才多艺的著名艺术家。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33:5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作师贤圣;望出太原:上联典指相传鬱华为夏禹之师。下联典指郁氏(鬱氏)的望族居太原郡。
颍川绩著;高阳名传:上联典指郁让事典(鬱让,失考待查)。下联典指郁昭敏(鬱昭敏,事典失考待查)。
明廷计吏;宋代名医: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临淮人郁新,字敦本,洪武年间官户部度支主事,官至户部尚书。长于综理,精于计算,所作规划,都很完备。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郁继善(鬱继善),医术精深,为一时所重。
书香门第;宰相世家: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上海人。景泰进士。致仕归后,居万卷楼,丹铅校核不去手,尝校刊陶九成《说郛》一百二十卷。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郁贡(鬱贡),世为鲁国宰相,其后姓郁,郁贡(鬱贡)为郁氏(鬱氏)始祖之一。
2.七言通用联:
少年能作五伦伦;耆老身居万卷楼: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神童”郁植,字大木,太仓人。诸生,八岁应试,作《五伦论》,及长,研究古学,诗宗盛唐。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
避席厌闻文字狱;著书愿为稻梁谋: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自题堂联。郁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有《郁达夫散文集》等。
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此联为郁达夫自题联。
3.八言以上通用联:
万卷搜罗,题名雁塔;九流妙术,秘得凤阳: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湖广副使用权郁文博。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医郁继善(鬱继善),深于医术,为时所重。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31:3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郯城郁氏(鬱氏)字辈:“□□树仁恒传家友万章”。
山东日照郁氏(鬱氏)字辈:“传家有万章树德耐克昌本立福恩荣开启庆善翔”。
江苏新沂郁氏(鬱氏)字辈:“广芝安爱庆恩光秉树连继宗传道德保守玉廷殿国瑞家昌汉恒培补泽乾一九开运迪汝其乃平年”。
江苏南京安福、湖南永顺郁氏(鬱氏)字辈:“和光步国大德传家人文蔚启世代荣华”。
湖南湘西郁氏(鬱氏)字辈:“大德传家人文蔚起”。
湖北武汉郁氏(鬱氏)字辈:“文唯大光明万国绍学业百代定荣华”。
广西郁氏(鬱氏)一支字辈:“炳恒昌学德文星显”。
郁氏(鬱氏)一支字辈:“天坤似钢光怀锡元慕泽”。
郁氏(鬱氏)一支字辈:“锡汝树焕在锦洪桂柄堂”。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29:1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十项族规 -- 第一,敬祖宗:
人之有身,皆祖宗所传之身也。有祖宗,而不知敬,是忘其祖者矣。夫所谓敬祖者,惟在建祠宇,以妥之;兴祭会,已祀之。务宜竭力培养,求为长远之计。慎毋恃强,而吞食祠费;毋败行,而玷辱先人。如是,则祖宗安,而子孙自受其福矣。
第二,敦孝弟:
人伦万事,根本孝友。人生大节,门内乖张,则根本已坏,大节先亏,任尔富贵显荣,终是不可为人。所以昔人垂训,开端便说孝悌。乃有一等人田产钱财,看得极重,父母弟兄,看得极轻。不知罔极之恩,碎身莫报。手足之亲,千金难买。今与众约,各宜猛力敬爱敬友恭之实,倘有不孝,不悌者,送祠惩责。
第三,和宗族:
宗族之间,和睦为尚,虽非同父同母所生,实同一祖一脉而来。纵族众人繁,不无智愚贫福之别,而亲爱相同,总无厚薄等杀之殊。勿见富贵,而生忮求;勿见贫贱,而生骄傲。尊卑有序,长幼有伦,乃为一门大和耳。
第四,睦乡党:
比闾之地,多系姻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者也。威力不可恃,智巧不可逞。勿因私仇,使人父子不和;勿因私利,使人兄弟不睦。须排纷解难,不可背地生唆。须济急扶危,不可夸功自逞。吾族等,果能如此,不惟乡里和,而且阴?多矣。子孙勉之。
第五,重教读:
从来父子间,不责善。故古者易子而教之。教之者,必匡直辅翼,乃能有成。子舆氏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虽利钝,出于子弟之质,而成败。实关父兄之教。毋以贫乏,而辍诗书,毋以顽钝,而废教读。”此其道,惟父兄有专责焉耳。
第六,勤耕稼:
尝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顾食由于耕田而得。田不耕,则食无所出。夫耕田之法,必勉力为上。农胼手胝足,早出晏归,勿致违时,勿自偷安。度一年耕,而有三年之食。盈止之象于斯可庆。富足之后,礼义乃兴也。
第七,崇俭朴:
奢侈为败,家之由俭。朴乃保身之本。倘不崇俭,将祖宗数世积之而不足,子孙一旦败之,而有余诚可惜也。吾族好胜之心甚多,而奢侈之风难免。嗣是冠婚丧祭,衣服饮食,总宜量入为出,无以贫而效富,毋以寡而为多,则撙节久,而丰裕,自可致焉。
第八,慎交友:
朋友为五伦之一。彼此相投,原不在声气之末。诗书与共,实有益于身心。善相劝,过相规,其谊然也,要其中有善有恶,不可不辨,使远善而近恶,不惟无他山之助,抑且有比匪之伤。语曰:“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良有以也。后代子孙,庶其慎之。
第九,端心术:
心术为平生受用之本。心术正,则行为自善,心术不正,则所为皆恶,毋怀嫉妒。毋肆凶奸,毋行诡诈,毋弄刀笔。一切损人利己,刻薄寡恩之事,并宜戒之。
第十,积阴德:
阴德非以望报也,然存心向善于人,必有所济。所积既多,其报自厚。盖福善祸淫,天理昭彰。此天地鬼神之常理,岂渺茫哉?昔窦禹钧种德,而五子联芳。司马温公曰:“积德于冥冥之中,可令子孙长享此。”皆实语实事。若行善事,而欲人称之,是求名也。岂阴?之谓乎?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26:3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南京安福郁氏(鬱氏)谱碟、安福郁氏(鬱氏)上团民房族谱,(宋)郁明礼(鬱明礼)初修于宋乾道年间。(明)郁叔彦二修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户部尚郁新序,(明)郁志钢、郁键理三修于明成化丙申(公元1476年),四修于清雍正乙卯(公元1735年)为上三团民房族谱,县令张崇朴,县儒学教谕滏修序。(清)郁彝斋序并五修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04年),六修于清咸丰已未年(公元1859年)为上三团民房族谱,(民国)郁德润序并七修于民国丁已年(公元1917年)为上三团民房族谱;每部谱现存木刻活字印本十三本。八修于1998年,为《郁氏(鬱氏)温公族谱》计算机打印本。安福郁氏(鬱氏)下三团有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所修《谦公郁氏(鬱氏)族谱》共八册。这些族谱现被收藏在洋溪窑家加山、洋溪店背、洋溪牌头、洋溪牌头下路、洋溪合村等地。
江苏无锡郁氏(鬱氏)宗谱六卷,(清)郁惟泰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为郁望,始迁祖为[明]郁开宗。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崇明鲁国郡郁氏(鬱氏)宗谱,(清)郁兆培纂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为[宋]郁麟。始迁祖为[元]郁君盛。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崇明鲁国郡郁氏(鬱氏)宗谱,(清)郁士仁等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为[宋]郁麟。始迁祖为[元]郁君盛。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郁氏(鬱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郁惠培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为[清]郁建臣,始迁祖为[清]郁润桂。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郁氏(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郁锡璜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始迁祖为[清]郁天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长沙善邑郁氏(鬱氏)初修宗谱二卷,(民国)郁映瑞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为郁祚远,先祖为[明]郁敬祖。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郁氏(鬱氏)宗谱二十卷,(民国)郁秉坚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为郁望,始迁祖为[明]郁开宗。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阴澄江郁氏(鬱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郁殿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始迁祖为[元]郁彦良。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24: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庚戌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癸亥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丙寅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丙寅,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戊寅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庚辰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高平郡:原为高平县(今宁夏固原),西晋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将汉朝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辖七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县等地。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今宁夏固原)。汉朝时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时期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东微山),北齐移治任城(今山东济宁),隋朝开皇初年废止。
胶东郡:西汉时期设置胶东郡,之后有时是国,治所在即墨(今山东平度)。
富阳县:即今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富阳市,位于富春江下游,属杭州市所辖,东接杭州市萧山区,南连诸暨市,西倚桐庐县,北与临安市、杭州市余杭区接壤,东北与杭州市西湖区毗邻。富阳历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县,初置县时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三国吴黄武四年(乙巳,公元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三县,次年(丙午,公元226)年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富阳古称富春,新莽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复名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甲午,公元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新登初名新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太祖朱温为避其父朱诚讳,改名新登,新登之名始于此。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隋、唐直至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改隶第四行政区。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并入钱唐(后改钱塘)县,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五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己酉,公元289年)复置;旋又废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甲午,公元334年)复置;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并入钱塘县,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并入富阳县,唐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1994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关系依旧,全市设乡镇、街道二十五个。
2.堂号:
黎阳堂:以望立堂。
鲁国堂:以望立堂。
胶东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富阳堂:以望立堂。
宜稼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务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21: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郁氏的迁徙分布 -- 郁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已经与鬱氏不分彼此,皆称郁氏(在台湾省有极少数人仍称鬱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位,人口约四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9%左右。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宰相名叫鬱黄,又被称为郁贡,自鬱黄之后,便有了鬱氏(郁氏)。
另据史籍《姓考》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食采于鬱邑,他的后代便以地名“鬱”为姓氏。又据《姓氏五书》记载,西域有鬱立国,其国人则以国名中的鬱为姓氏。
两千多年来,鬱氏(郁氏)族人不断繁衍壮大,并逐渐形成众多的支系。据历史文献考证,鬱氏望族历史上出自于黎阳郡。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省富阳市,这里聚居着一支鬱氏(郁氏)后裔,其祖上在南宋时期,以御医的身份从北方迁移到浙江,起初定居在余杭,后来又迁到萧山。绵延至第四世鬱义安(郁义安)时,他携家人到富阳经商做生意,从而定居在富春江边,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
魏、晋时期,鬱氏(郁氏)族人曾在今河南浚县繁衍昌盛,此地原属黎阳县,后隶黎阳郡,其与太原一样同为鬱氏(郁氏)发展史上之重要郡望。
唐、宋以后,鬱氏(郁氏)族人之繁衍重心已转移至南方,尤以华东为中心,他们分布于安徽淮南、江苏苏州、盱眙、昆山、太仓、吴江、上海、浙江杭州、崇德、嘉兴等地。
宋、元乱世中,鬱氏(郁氏)族人渐趋播迁于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
明朝初期,山西鬱氏(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明朝中叶以后,鬱氏大多简笔为郁氏,广东、广西、海南岛均有了鬱氏(郁氏)人家,并有沿海之鬱氏(郁氏)渡海赴台,现今台湾之台北便留居有不少的鬱氏(郁氏)家族。
清朝时期,鬱氏(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之地愈广。如今,鬱氏(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为多。
历史上,鬱氏(郁氏)不仅是富阳的望族,还是富阳的一个大姓。鬱氏(郁氏)家族在富阳有过很辉煌的时期。过去,曾经叫富阳城是鬱氏(郁氏)的天下,有“郁半街”、“郁半城”之称。大多商行都是鬱氏(郁氏)的。富阳城周围的田梯,也有大量是鬱氏(郁氏)的。周围的山上有鬱氏(郁氏)的祖坟。到了“洪杨”以后即太平天国以后,他们就逐渐衰落下去了,一部分鬱氏(郁氏)族人去了江西等地,留在富阳有三支宗族,一支在富春江以南的乡下,一支在富春江以北的乡下,鬱氏(郁氏)这一支宗族一直在富阳镇上住。从第四世鬱义安(郁义安)到富阳,到郁达夫这一辈,正好是十九世。现在浙江富阳的鬱氏(郁氏)已有了郁达夫的重孙辈,已到二十二世。 跟帖时间 2010-03-12 12:19:2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