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3-12 09:36:03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964 跟帖次数 5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县贲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贲氏起源于春秋鲁国,鲁国在鲁庄公执政时期,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是鲁庄公的亲信大夫。

在周庄王姬佗十三年(鲁庄公姬同十年,宋湣公子捷八年,公元前684年)农历6月,鲁国与宋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乘丘之战”。当时鲁庄公亲自指挥战斗,县贲父为鲁庄公驾车,车右卜国护驾。

战斗中,拉战车的马突然受惊乱跳,战车翻倒,还将鲁庄公摔下车来。这时副车(君主的备用战车)上的人赶紧递下绳子,拉鲁庄公上了副车。

鲁庄公当时很生气地说:“卜国啊,你怎么没有用力拉住马呀?”

县贲父在一旁羞愧地说:“以前从来没有翻过车呀,今天却车翻人坠,这的确是我们的过错!”

于是,县贲父、卜国两人便当即拔出佩剑,双双自杀殉职而死。鲁庄公顾不得当时,在副车上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战败宋军,获得大胜。

战斗结束后,马夫在洗涮马匹时,发现那匹马的后腿内侧中了一支箭,因此受惊,造成了战车翻倒。

鲁庄公知道后万分痛惜地说:“原来翻车不是他们俩人的罪过啊。”于是,鲁庄公亲自作了一篇悼文,追述县贲父、卜国两人的功德。从此以后,为士作文悼念的风习就从鲁庄公这里开始了。

在县贲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贲氏正宗之一。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éi(ㄅㄟˊ),今读bèi(ㄅㄟˋ)亦可。

本书按: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一带贲氏及其分衍支派吉林省吉林市的贲氏,姜自己的姓氏读音作bèi(ㄅㄟˋ),此为方言音变读音所致,正确读音仍作béi(ㄅㄟˊ)。



第二个渊源:源于戎族,出自春秋时期北戎分支贲浑戎,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贲浑戎,就是史书上所称的“陆浑戎”,是春秋时期北戎民族的一个分支,以畜牧业为主要社会生活方式,由于其四处骑马游弋,因称“贲浑戎”。

贲浑戎经常侵扰齐、鲁、晋、卫、秦等诸夏方国,相对集居于山西与山东之间的一带地区,甚至曾向东南地区用兵直达淮河流域,经常是抢掠一番即退散。

周定王姬瑜元年(楚庄王芈旅八年,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熊侣(芈旅)不厌贲浑戎之侵扰,发大军讨伐贲浑戎部落,一直攻击至郑国之境,击溃了贲浑戎。然后,楚庄王驻兵于雒水,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慌忙派王孙姬满犒劳楚庄王。楚庄王趾高气昂地问起周鼎的大小、轻重,颇有迁周鼎于楚以取代周室之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问鼎中原”之事件。

其后,贲浑戎被楚国拢居于晋、楚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由此与楚国交往甚密,并在楚国操纵下不断侵犯晋国,对晋国形成了直接威胁。

到了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姬弃疾三年,公元前525年)农历8月,晋顷公命令上军将荀吴率大军攻击贲浑戎。为防止暴露作战意图,晋顷公先派大夫屠蒯赴周王朝,请求祭祀贲浑戎境界的雒水(今洛河)与三涂(今河南嵩县)。周王朝从屠蒯的言谈表情中察知了晋顷公的真实意图,遂设防警戒。同年农历9月24日,荀吴率军渡河南下,直抵陆浑戎境界之后,荀吴假意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让祭史用牲畜祭祀雒水。贲浑戎族人不知是计,放松了警惕。荀吴则乘其不备,率晋军突然发起攻击,于9月27日攻灭贲浑戎,贲浑戎迅速亡国,其后,贲浑戎君流亡至楚国,余众则逃奔周邑甘鹿(今河南伊川),却被早有防备的周王室军队俘获殆尽,流放至陇系西(今甘肃敦煌),皆称陆浑戎。晋军得胜而归,献俘于晋文公姬重耳之庙。

此后,历史上再无贲浑戎之称。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游居于敦煌一带的陆浑戎族人“自瓜州迁于伊川”,后在汉朝时期“建陆浑县以聚养其民”,历史上从此再无“陆浑戎”之称。陆浑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在贲浑戎被灭亡之后,族人中多有以故氏族名称为姓氏者,称贲浑氏、陆浑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陆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苗贲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该支贲氏出自苗氏,为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苗贲父之后裔。

苗贲父,本名为斗贲皇,是楚国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后。

伯棼是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素怀不臣之心。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芈旅九年,公元前605年),当楚庄王伐贲浑戎、观兵周疆凯旋回来时,伯棼发动了著名的“若敖之乱”,但不久即被诛杀,楚庄王熊侣(芈旅)怒下要诛灭若敖氏之族。伯棼之子贲皇恐祸及于己,遂亡命于晋国。与楚国为世敌的晋国十分高兴,晋平公姬彪待贲皇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此后史称其为苗贲父。

后在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晋、楚两国爆发了著名的“鄢陵之战”(今河南鄢陵西南部),当时楚军势大,晋军上下将士均怀恐惧之心。斗贲皇便献计于晋平公,告之楚军习惯将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平公遵此计策展开攻击,果然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

因贲皇食采于苗,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苗氏;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贲氏正宗之一。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四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该支贲氏出自苗氏源于秦国的王族后裔贲父。

贲父是帝颛顼后裔,祖先大骆,系世祖大费(即伯翳、伯益)之后。大费佐禹平水土,佐舜训鸟兽。舜赐姓嬴,号曰秦嬴。

据史籍《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淠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仍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非子得封地时,势力相当弱小,经常受到西戎的侵扰。

到西周第九代国君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58~前841年待考),因周厉王贪财好利,昏庸残暴,激起“国人暴动”,西戎乘机“灭犬丘大骆之族”,秦人的新老地盘全被西戎占有。

周宣王姬靜(姬靖)即位后,封秦非子的重孙秦仲为大夫,命讨伐西戎,结果秦仲反而被西戎杀死。周宣王又召集秦仲之子秦庄公嬴也兄弟五人,助兵七千,再次讨伐西戎,最终取胜,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之后,周宣王即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后举族移住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地区礼县、清水、张家川一带),改西犬丘为西垂。其后,秦襄公、秦文公都长期定居在西域(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一带)。

秦非子之后中有一个叫嬴父的大夫,其封地在贲(今甘肃天水党川燕子关牧马滩),因称贲父。

贲地,古代以养马著称,骏马奔腾称贲。据史籍《秦州志》记载:“秦州东南一百里,四道岭有嬴非子繁息战马故址。”牧马滩多沟壑滩地,峰耸林森,沃土草丰,山花烂漫,碧水淙淙,是牧马养息的理想场所。

其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贲氏正宗之一。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éi(ㄈㄟˊ)。



第五个渊源:源于特殊称谓,出自两周时期勇士,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贲,在两周时期专指勇士,包括军旅勇士、家豢死士和职业刺客,皆有一技之长,被称为“贲”,是对那些不顾自身安危、不管对错、求达目的不论手段之勇士的尊称。

在典籍《孟子》中有描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贲,勇士也。”后有诸侯国传们豢养有以贲为主体的死士兵团,这在典籍《礼·射义》中对其专有描述,即“贲军之将”,一如后世白话所称的“敢死队”。

在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虎贲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虎贲氏,最早称“虎奔”,为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

古代,“奔”、“贲”二字通用,“虎奔”取义如虎之奔走逐兽,为军中骁楚者,专职掌管君王近卫军队的统领,按周礼规定辖管八百名“虎士”,负责王出入仪卫,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有固定俸禄,因称“虎贲”。

在典籍《周礼·夏官·虎贲氏》中就记载:“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

虎贲氏之职务一直延续到后世的唐朝时期。在汉平帝元始元年,虎贲氏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称虎贲中郎将,官秩二千石,是权位重大的军职,一如今天的总参谋长。

在虎贲氏、虎贲中郎将、虎贲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位为姓氏者,称虎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缀衣虎贲,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缀衣虎贲,就是各诸侯国君主豢养的武人,没有固定的官称职务,仅以自己的武艺为君王服务,属于贴身死士之属,甚至在君王逝世后皆予佐殉。

“佐殉”,也就是殉葬,君王死了也要追随去护卫。在史籍《左传》中记载:“虎贲以勇力事王。”缀衣虎贲这种职业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免除了殉葬之例。

在缀衣虎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虎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八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贲泉,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贲泉,亦称濆泉、蚡泉,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地名,汉朝时期称汾阴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实际上,贲泉原为莒国之地,后在西周晚期为鲁国所占。莒国不服,因此莒、鲁两国数次在该地发生战事,贲泉遂成为两国此后数十年间的拉锯地区。

到周景王姬贵八年(鲁昭公姬将五年,公元前537年),莒、鲁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贲泉之战”(蚡泉之战),鲁军统帅叔弓率军大败莒军。此战之后,贲泉最终为势力更为强大的鲁国所吞占。莒国也从此走向衰败。

在史籍《谷梁传·昭公五年》中记载:“鲁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贲泉。贲泉,鲁地也。”

在贲泉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贲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fèn(ㄈㄣˋ)。



第九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先秦时期官吏旅贲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旅贲,是战国时期秦国设置的一种武士称号,专职掌管君王外出巡视之时的护卫、仪仗,因此称作旅贲,一直沿用至秦国末期。

在史籍《先秦记》中记载:“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

在旅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旅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第十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是贲氏部落,亦称拾贲氏、施贲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是贲氏多改为汉字单姓封氏。

在北魏孝文帝病逝后,鲜卑贵族纷纷文化复辟,又改回鲜卑复姓,单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鲜卑民族大多融合为汉族,仍取魏孝文帝规定的汉化姓氏,其中拾贲氏族人后又改回汉姓贲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贲氏正确读音作bēn(ㄅㄣ)。



贲氏(读音作béi)得姓始祖:县贲父。

贲氏(读音作bēn)得姓始祖:苗贲父。

贲氏(读音作féi)得姓始祖:秦非子。

贲氏的历史名人 -- 贲 赫:(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时期大将军。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建立汉朝后,将有功劳的开国大臣封为诸侯王,但有些诸侯王受封后,自己养了些军队,又准备造刘邦的反。贲赫即为淮南王英布(黥布)下属的一名中大夫。

英布有爱姬得病就医,贲赫家正在医家对面,出于巴结上司的意图,贲赫请该姬到自家去饮酒。该姬回告英布,赞扬贲赫是个忠厚长者,而英布却因此而认为爱姬与贲赫私通,便要把贲赫下狱。

贲赫出力不讨好,惹祸上身,只好只身逃离。他上达汉廷(长安),报告了英布准备要谋反的消息。而刘邦则听从萧何的建议,以为英布反行未显,暂且将贲赫拘于狱中,但因此而做出了应变准备。

后英布果然谋反,还诛杀了贲赫一家,不料此举反而救了贲赫。刘邦乃赦免贲赫,就以贲赫为将军,率兵讨伐英布。贲赫为报家仇,拼死与英布撕杀,大败英布。

在英布被消灭后,贲赫因功封为期思侯,食邑千户,逝世后还得到谥号“康”。

贲赫在汉高祖功臣榜上排名第一百三十二位。贲赫之姓读音作féi(ㄈㄟˊ)。



贲 蒿:(生卒年待考),汝南郡人。著名汉朝贤士。

以操守清高纯洁之士而知名,为时人所敬重。贲蒿之姓读音作béi(ㄅㄟˊ)



贲 生:(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臣。

曾从学于常山太傅韩婴,后为汉景帝解说韩婴之《诗》。



贲 丽:(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臣。

汉成帝时以善于星历之学而拜郎。



贲 休:(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将领。

汉光武帝时期董宪帐下的大将。后反叛,被董宪所杀。



贲 亨:(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将领。

初承袭行军千户,从元军渡江攻打湖北有功,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为山东诸翼军总管。

江南平定后,因功升为宣武将军,任处州路管军万户,升到大将军之职。



贲 德:(公元1938~今),吉林九台人。著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

贲德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四所副所长,现任第十四所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技委副主任。

贲德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课题研究,七十年代初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承担了中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任务,参加了方案论证、工程设计、组织生产、安装调试全过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突破相控阵体制,掌握相控阵技术这一尖端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贲德担任研制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总设计师,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在深入研究机载多普勒火控雷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研制途径。在其带领下,经过艰苦的探索,突破了多普勒火控雷达关键技术,主持完成了雷达工程设计,解决了雷达在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和工程上的难题,使多普勒火控雷达雷达体制得以突破,是雷达领域中的重大成果。

贲德先后获得电子部科技成果特等奖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次,并荣获光华基金特等奖及南京市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2001年,贲德被评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贲长恩:(公元1927~今),吉林德惠人。著名组织胚胎医学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贲长恩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任教,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创建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任教研室主任四十年。

相继兼担任过学校校务、学术、学位、职称评审等多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编、顾问。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副主编,《解剖学报》、《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编委及《解剖学杂志》和《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顾问。

先后担任北京市科协委员(第三、四届),北京解剖学会理事长、北京市高等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解剖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职。



贲道春:(公元1958~今),江苏南通人。著名军事摄影艺术家。

任职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现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摄影记者。

1976年2月入伍后就开始学摄影,1985年起开始把镜头对准了蓝天,对准了战机。展现在您眼前的这一幅幅战机翱翔蓝天而赏心悦目的精彩画面,是他无数次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拍摄下的航迹。这也是他对共和国的蓝天、长空雄鹰以及天之骄子的独特理解。他先后乘坐十余种战机到空中拍摄。为了灵活拍摄,他基本不用三脚架。

他习惯使用的相机有尼康FM2,28~70mm、80~200mm镜头;佳能1V,1DS,1Dmk2,17~35mm、28~70mm、70~200mm、100~400mm镜头。

跟帖时间 2010-03-12 09:53: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贲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贲父启姓;春秋分源:全联典指贲氏的得姓源流始自春秋时期的县贲父、苗贲父以及秦非子之后的贲父。

宣城望族;处州流名:上联典指贲氏的望族是宣城郡。下联典指元朝行军千户贲亨,字文甫。江南平,以功升宣武将军,改处州路管军万户。

士誉明正;侯封期思: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士贲蒿,汝南人。有“清操”之誉。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将领贲赫,初为淮南王布英中大夫,汉高祖即位后为将军。布灭,封期思侯,卒谥廉。

元朝著武;汝南清操: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宣武年间贲亨以战功升宣武将军,为处州路管军万户。下联典指汉朝汝南人贲蒿,以清操纯洁之士名世。

纯和禀性;清廉操修:上联典指西汉时期的贲生。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贲蒿。



2.六言通用联:

著武功在元朝;奏清操于汝南: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贲亨,字文甫,袭任行军千户,跟随忽必烈渡江攻打鄂州有功,至元年间总管山东诸翼军。江南平定后,因功升宣武将军,任处州路管军万户。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汝南人贲蒿,以操守清高而知名。

星学堪称先导;韩诗代有传人: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学者贲丽,善星历之学,汉成帝时为郎官。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学者贲生,淮南人,汉景帝时为常山太傅。韩婴推诗人决心,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贲生受其学。



3.七言通用联:

宣武名将管千户;内外韩诗传万言: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行军千户贲亨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学者贲生事典。



4.八言以上通用联:

伟绩武臣,物颂君上;清操佳士,名重汝南: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行军千户贲亨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士贲蒿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3-12 09:50: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贲氏的字辈排行 -- 广西临桂贲氏字辈:“聪延信顶继遥远向万仁文起国有克乃其尚芝伦(卫朝应建业)”。

广西三江贲氏字辈:“业运卫响和康”。

江苏南通、海安贲氏字辈:

上集支派:“垂统裕(玉)后昆(坤)有道承宗(忠)志继善肇祯祥国兴庆祖福族旺颂先恩”;

下集支派:“传家世泽长德能知(智)可盛(胜)学乃必其昌安迁援泰北宣汉思贤良”。

山西贲氏一支字辈:

本支:“传家世泽长德能知可胜学乃必其昌”;

分支:“垂统裕后昆有道承宗志继善肇祯祥”。

注:两支同辈。

辽宁兴城贲氏字辈:“庆士廷长殿宝国连云宪”。

湖北宜昌贲氏字辈:

一支:“永昌文明大光先达”;

二支:“永昌文道德光先达”。

跟帖时间 2010-03-12 09:47: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贲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宣城郡:即古宣州,是秦、汉时期的吴国地名。宣城郡始建于晋朝,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置为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十一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隋文帝杨坚灭南朝陈之后,改南豫州置宣州。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改宣州为宣城郡。在唐朝历史上,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宣州,但皆不离其地。南宋孝宗赵昚(赵慎)乾道二年(丙戌,公元1166年),改升宣州为宁国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为宣城县。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2.堂号:

宣城堂:以望立堂。

四勿堂:资料有待补充。

占星堂:清道光己丑年,西门贲天第三十六世孙贲垂绅改“四勿堂”为“占星堂”。

跟帖时间 2010-03-12 09:41: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贲氏的迁徙分布 -- 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九位门阀。

贲氏来源于春秋时候的鲁国。鲁国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他的后代取贲字作为姓,世代相传。还有种说法,说春秋时晋国有个贵族叫苗贲父,他的后代取贲字作为姓,世代相传。

关于贲氏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书《风鹆通》里记载的,春秋时秦国有贵族叫人贲父的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源于秦国的王族,其后代称为贲氏。在古代,贲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宣城(今安徽宣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贲氏是县贲父之后。

史籍《姓氏考略》上指出贲读音为béi,又有fèn、bēn二音,秦非子之后有贲氏。在《公羊春秋》上也有贲浑旧音féi或音bēn的记载,不但指出“贲氏间奔”自古已然,同时也为后世对贲氏的源流提供了一项考证的线索。

有许多学者认为两千多年以前被视为西戎的贲浑氏之族,后来与汉族打成一片之后,通行以贲为姓氏。

跟帖时间 2010-03-12 09:38:4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