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3-18 08:55:06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7274 跟帖次数 6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的臣子於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记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脚行路的历史,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

在於则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於氏,世代相传至今。通常认为,於则是於氏的始祖。

本书按:

於氏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於则,亦称𣱏则、𤕘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记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从此结束了人类光脚走路的历史,因功被封于於邑(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先祖封地为姓氏,称於氏。

於氏,作为姓氏不可简写作“于”;而于氏,也不可繁写作“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姓氏,千万混淆不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於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於官,亦称囿人、圉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是一种专职负责掌管在禁宫之内饲养畜禽的官吏,以供王族食用或祭祀之用。於官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下属有中士、史、饲人、以及役若干人。

这在典籍《周礼·地官》中有明确记载:“囿人掌囿园之兽禁,牧百兽。祭祀、表记、宾客、供其生兽死兽之物。”

到了东周时期,於官与圉人职能分开,於官仍然负责饲养畜禽,圉人则专职负责皇家宫廷、园林的花木栽培和管理。

此后,该官类称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直至清朝末期,在京都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这四大皇家祭祀坛园中,以及皇家八大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清花园、蔚秀园、畅春园、勺园、清华园、西苑、南苑等,和各大行宫如承德行宫、沈阳行宫等,皆有於官、圉官之职,官秩为正八品。

在於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於氏、或圉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於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於丘,是春秋初、中期齐国的一个邑名,位置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南部,其居地住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於丘氏,这在史籍《万姓统谱》中有记载:“於丘,其先家於丘,因氏。”

於丘氏族人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於氏、丘氏两支,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於氏、丘氏、於丘氏同宗同源。



第四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陈仲子,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风俗通》中记载:“陈仲子居於陵,因氏。”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以廉洁闻名的学士,他就是陈仲。陈仲,本名陈定,又作田仲,是田齐政权的贵族子弟。他是一位饱学之士,荀子曾把他列为春秋战国六大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称之为“齐之世擘”。汉《列女传》、晋《列士传》以及司马迁、陶渊明、张说等曾将他的清廉事迹写入史书或诗歌中,使他的清名流传至今。

陈仲对人欲横流的浊世深恶痛绝,他提醒人们不要为世俗所迷惑,提倡从自身廉洁做起,整顿世风,纯洁社会,他的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更感人的是他能身体力行,留下了许多清廉佳话。

行贿受贿古已有之,对于贿物,陈仲十分反感,将其视为不洁之物。

陈仲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他的哥哥继承世卿世禄,齐国盖邑有他有的封地,年俸万钟之多。陈仲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有机会博览群书,并可以观察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他的哥哥担任齐国大夫,享受丰厚的待遇,可是仍贪婪无度,经常借机勒索别人财物,或侵吞国家田产。对此陈仲十分反感。有一天,他的哥哥接受了别人贿赂的几只鹅,得意洋洋在母亲面前卖弄。陈仲知道后,公开指责哥哥的不正当行为。可是当陈仲不在家时,母亲把鹅宰了,做成菜。陈仲没在意就吃下去了。他的哥哥借机发挥,就说:“你不是看见我收的礼物生气吗?怎么跟着我一起吃这不干净的东西呢?”陈仲听后,气得坐不住了,跑出去,用手伸进喉咙使劲抠,直到把鹅肉全部吐了出来。

升官发财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不义之宫,陈仲辞而不受,自甘清苦。齐王听说陈仲很有才学,就请了他去,亲自听他讲学,又让他到稷下学宫当先生,并聘请他担任朝廷大夫一职,但陈仲看透了齐王并非真心实行他的主张,只不过想借他来装点政权以欺世盗名,因此坚决辞官不作。

陈仲的哥哥听说陈仲辞去了官职,很不高兴。就经常以师长身份装腔作势地教训他。陈仲感到实在无法长期同哥哥这样的势利之人住在一起,便同妻子一起商量,并劝说母亲同意后,夫妻双双离开家,到附近楚国境内的穆陵居住,自食其力,著书立说,过起自由的生活。不久,楚国国王听到他的才学和品德,赶紧派了使臣两次带着重金,来聘请他去当相,但都被陈仲婉言谢绝了。为了避免纠缠,陈仲妻子又来到齐国长白山隐居,靠着妻子织布,他做草鞋,来换取衣食。有时他也给人家种地,来挣点粮食,生活得很清苦,但不受干扰。

陈仲认为,要始终保持清洁之身,首先要克己省身,保持清洁的心灵,不受丝毫的污染。有一年,山东大旱,人民吃水都成了困难。陈仲早晨起来背着瓦罐到离家十里之外的地方去取水。天色很早,陈仲从水不多的泉池中灌满一罐,水就几乎没有了。这时陆续来了一些取水的人,他们看到水已经没有,都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长吁短叹。陈仲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惭愧,连声谴责自己为什么要跑在别人前头取光了水呢?并赶忙留住大家,把自己的水分给人产,自己一滴也不留。分完全水后,他干脆连罐子也摔碎了。后来,他竟然好几天不喝一口水,谁劝也不管用,为的是惩罚自己抢在大家前头舀了水。还有一次,陈仲的朋友请他去作客,回家的时候,路过同村人的菜地,看到人家地里的葵菜长得很喜人,就顺手拔了一棵,到家后炒着吃了。但吃下后越想越觉不对,忽然醒来,才知是一场梦。

陈仲想,既然能在梦中偷菜,说明我思想深处还有这种不好的念头。为了消除自己的思想负担,他决定去偿还人家。可是自己家中没有钱,也没有菜地。于是,他拿了一双自己做的麻鞋,到同村人家去赔礼。人家见他来请罪,莫名其妙。待他说出原因后,人家说什么也不收这双鞋,二人争执不下。陈仲索性扔下鞋抽身跑掉了。这双鞋就一直放在地上,好几年没人动一下,成为百姓们教育子女的实物教材。

陈仲子家住於陵,后世尊称其为於陵子、陈仲子。

於陵故城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城区正南方向、周村水库东南隅的古城村一带,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故城遗址附近曾经发现过龙山文化遗存,说明至少在四百多年以前,已经有先民在此定居下来。汉朝时期的於陵县、明朝时期的周村店、清朝时期的周村镇和现代的淄博市周村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传,於陵城曾经是商代於陵侯国的都城。商王朝末年,西伯姬昌的臣子散宜生为了救出被囚禁在羑里的姬昌,曾经千里迢迢来到於陵一带的山林中寻求珍稀动物“虞”,最终用“虞”和其他贵重物品、美女打通了关节,从殷纣王手中救下姬昌的性命,这段历史使於陵青史留名。也有史书说这个“虞”就是美女。

战国田齐时代,出身于贵胄世家的齐国贤士陈仲子对腐败的朝政不满,携家人四处漂泊,后来在於陵隐居下来。后人敬仰他的贤德,为他建庙以志纪念。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增加了於陵的知名度。

在陈仲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於陵陵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於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军臣单于之太子於单,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於单,是稀罕时期匈奴大单于军臣单于的太子。

在汉文帝刘恒执政末期(公元前180~前157 年在位),冒顿单于的孙子军臣单于即位,又一次放弃了汉、匈和亲政策,起兵大举南下,掠夺了汉朝边境地区大量人口、财富,汉王朝的报警烽火曾一度烧到长安甘泉宫。.不久汉文帝逝世,汉景帝刘启即位,军臣单于联合刘宗七国准备攻入长安,但因为七国之乱马上被汉景帝派大将军周勃平息,军臣单于遂放弃了进攻的计划。

随后,汉景帝坚持修生养息政策以强大汉朝国势,因此送给匈奴财宝、宫女,继续实行和亲政策,此后匈奴不再大规模骚扰边境,直至汉武帝刘彻执政之初,因为汉朝给匈奴民族以大量的优惠,匈奴与汉朝之间出现了罕见的“和平”,匈奴平民可以自由地往来汉、匈边境进行贸易活动。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冬季,匈奴军臣单于逝世,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大单于,因此要灭掉太子於单。他率军攻破了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大帐,於单被迫放弃单于之位,率余族逃亡降汉。当年农历4月,汉武帝敕封匈奴太子於单为涉安侯,数月之后,於单郁郁而逝。

在於单的后裔子孙和族人之中,多有留汉入民之族人,并迅速融合于汉族之中。到了东汉时期,多以於氏出现,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勿忸於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鲜卑拓拔部中有勿忸於氏族部落。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实施,勿忸於氏改汉姓为於氏。

要特别注意的是:1955年以后,该支於氏有误简为于氏者,实二而一。



第七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主李恒,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於弥,是党项民族的部落姓氏之一,称於弥氏族,世为党项民族大人、酋长,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姓为李氏,其酋首李恒是著名的西夏王国宗亲。

李恒为西夏国宗室后裔,先祖姓於弥氏,唐朝末年赐姓李。其父李惟忠自幼为蒙古亲王所抚养,官至达鲁花赤,后被移相哥妃收为养子。元朝初期,李恒因告发李璮反叛,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嘉其功,授淄莱路奥鲁总管。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晋为万户,改宣武将军,从伐宋,破樊城、襄阳,功迁明威将军、宣威将军等。

蒙古中央万户长巴邻·伯颜率军东下灭南宋,李恒留镇于鄂州(今湖北武汉)。元至元十四年(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李恒亲率大军入援江西,击败文天祥,迫使文天祥退往循州(今广东龙川)。紧接着,李恒于元至元十五年(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攻下广州。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初,李恒与张弘范会师,在著名的“厓山海战”中大破南宋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李恒跟从镇南王脱欢攻安南,中毒箭,战死沙场。元朝廷赠其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愍;再赠推忠靖远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滕国公。

元末明初,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李恒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为避免灾祸,有以先祖部落姓氏复称於弥氏者。

至明王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2月下诏严令禁止胡姓,於弥氏族人遂省文简改为单姓於氏、弥氏,有复为李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1955年以后,该支於氏族人中有误简笔为于氏者,是为岭南於氏、或于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 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精奇里乌喇(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於氏、胡氏、鲁氏等。



得姓始祖:於则、於陵子(陈仲)、於单、李恒。

於氏的历史名人 -- 於 琳:(生卒年待考),宋朝人。著名南宋官吏。

为州防城保甲,尽忠职守。

南宋建炎初期,陈通叛乱,於琳随浙东安抚使讨伐陈通,战败被俘。

陈通欲刺面降之,於琳则骂不绝口,宁死不屈而遭杀害。



於清言:(生卒年待考),晋陵人(今江苏武进)。著名南宋画家。

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於清言专画荷花草虫,独步一郡,谥号“荷”。

宋宁宗年间(公元1195~1224年),他以荷花障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

於清言著有《图绘宝鉴》、《毗陵志》、《画史会要》、《历化画史传》等。



於竹屋:(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画家。

於竹屋以擅长画墨竹而闻名于世。著有《画史会要》、《明画录》。



於 伦:(生卒年待考),字惇之;黄冈人(今湖北黄冈)。著名明朝大臣。

於伦是明朝时期的右通政,曾编辑上古至明朝用智之事为一书,名曰《智品》。



於 坦:(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

为官清廉而有善政,相传时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於仲完:(生卒年待考),黄岩人(今浙江海门)。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洪武年间的永新知县,当时南乡龙仁和为乱,带兵清剿的将军要把南乡人全部杀光,以报他的战功,结果受到於仲完的坚决反对和阻止。

为此,南乡百姓非常感激他,后来生了男孩,多用“仲完”来为儿子起名,以示感其恩德,永远记念。



於 敖:(生卒年待考),字伯度,号叠川;岷州中堡村人(今甘肃岷州)。著名明朝大臣。

於敖是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科进士。任户部浙江主事,升山西大同府知府,直隶霸州副使。旋升山西布政使参政,调湖广廉访使,分察各道。

於敖后出任山西右布政使,拜佥都御史,经略易州,转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昌平、大同等处。

由于於敖为人孝义,克已奉公,对下宽仁厚德,所过之处,人皆赞扬。

明嘉靖年间,於敖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强宗在内作乱,骄敌伺机入侵,人心惶惶,于敖创立外域及四方堡寨,外敌不敢来侵,百姓得以安宁。

於敖为人敦实,讲信义,好善乐施。乡党有困难,都能鼎力相帮。岷州百姓称他"于都堂"。

於敖去世后,葬于今秦许乡上阿阳村山上。其诗作《铁城》至今广为流传:“列嶂崔拥铁城, 秋风拂马漫伤情。列嶂崔拥铁城,秋风拂马漫伤情。”



於惟一:(生卒年待考),字德夫。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官南工部主事。

於惟一曾受命巡视至水关上,皇帝所宠方士陶真人欲夜从关出,遂扣其船。吴时来参严嵩,被谪出都,他为之饯别,遭严嵩嫉恨,遂出任太原令。

岁铠,关中大汉,於惟一请赈济,但不待批准,便径自发仓库粮赈灾,救活甚多,民声赞扬,因而朝廷未予以怪罪。后擢升陕西副使。



於忠祥:(公元1959~今),安徽巢湖人。著名“四农教授”。

於忠祥1983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如今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革党员,是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国土资源研究所所长,合肥市政协委员,主要致力于科技投入对提高农用土地产出率贡献的研究和科教兴农。近年来先后承担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科研项目二十多项。

1995年,於忠祥参加了民革组织。有人问於忠祥:“你干吗参加民革呀?”他说:“"想参政议政呗!”“啥参政议政,不就是想安排位置,要个荣誉,会上表表态,台下举举手,与我们科教兴农有啥关系…”当时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可是,等他参加了几次会议,学习过一些文件后,感觉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他说,其实,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内涵挺丰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建议和意见,也是参政议政。

2004年11月11日,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家和民主党派人士,他参加了国土资源厅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土地》文件座谈会。会上,他朗声爽语地指出,国务院的文件突出强调了两点,一是保护耕地,二是保护农民利益。

他说,在政协会上,我提过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注意农民利益的建议。我认为,对于安徽这样一个正待崛起的中部省份来说,经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任务很重,耕地保护任务也同样很艰巨。因此,应该寻求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平衡点。省里正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我也参与了前期相关课题的研究,对于这一轮的修改,我的主张是,在保证基本农田面积的前提下,要划准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将城市郊区的土地都划归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应该给城市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於忠祥经常参加座谈会发表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在谈到进一步强化对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时,於忠祥指出,有这样一则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方面仅通过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就从农民手中拿走了两万亿元,所有的上访案件中70%以上都与征地补偿有关,因此,目前部分地方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政府请客、农民买单”现象必须要尽快制止。

针对目前征用农用地的成本远远低于在城市内部征地,致使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愿对城区内部土地重新进行整理,提高利用率的情况,他建议,将征用农用地的成本提高到与征用城市内部土地的成本一致,甚至更高的水平,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才有可能补足农民的基本利益需求,安置好失地农民。第二天,他的建议就刊载在主流媒体《新安晚报》上。

2002年,於忠祥担任农大民革支部主委、省民革参政议政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后,他和支部的民革同志一起,充分利用政协和民革这两个参政议政的平台,发挥自身“农”优势,有针对性地为“三农问题”鼓与呼。据统计,2002~2004年的三年间,他们先后向省市政协会议提供提案和建议二十多件,社情民意反映三十多条。其中有的提案和反映还报全国人大和政协采用,受到重视和采纳。如2002年他调研撰写的《关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调查与规划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大会发言,并作为重点提案来办理;2003年,他领衔撰写的《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法律监督机制》建议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列为全国重点督办议案。他所在的支部被民革安徽省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支部”,支部事迹通过《人民政协报》、《安徽日报》、《团结报》、《江淮时报》、《中国统一战线》等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

2004年11月25日,於忠祥代表安农大支部作为民革全国先进集体,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掌声多次为他和安农大支部的先进事迹响起。在掌声中,他满脸灿烂,站在主席台上,高高举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奖状和荣誉证书。

跟帖时间 2010-03-18 09:33: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於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望出黎阳:全联典出於氏的得姓源流和郡望。

世推名画;天降甘霖: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晋陵人於清言,擅长画荷花,独步一时。宋宁宗时以荷花幛献给皇上,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说明朝时期的於坦,为官清廉而有善政,相传时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刚方经国;廉慎格天: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岷州人於敖,字伯度,明正德年间进士,由郎中升山西左参政,明嘉靖年间分守冀南,驻汾州。当时,汾州大族内乱,强虏外侵,吏民都不知所措,他率人创立外城及四方堡垒。官至巡抚都御史。他为官严正,廉洁谨慎。“格天”,谓感通于天。

惠授郎宦;恩感仲完: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画家於清言,晋陵人。工画荷花。宋宁宗时,曾以荷花幛进,特旨授承节郎、浙西安抚司计议官。下联典指明朝洪武年间的永新知县於仲完,黄岩人。有殊德,当地人感其恩,每生子多取“仲完”之名。



2.六言通用联:

人夸惇之智品;我爱竹屋墨梅: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右通政於伦,字惇之,黄冈人。曾辑上古至明朝用智之事为一书,名曰《智品》。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画家於竹屋,以善画墨梅闻名。



3.七言通用联:

创麻履造福黎庶;筑城池保护人民: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山西左参政於敖,字伯度,岷州人。明嘉靖中期分守冀南,驻汾州。时内乱外侵,吏民莫之所措,敖创作外城及四方堡塞,盗寇不敢犯。官至巡抚都御史。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昭代名臣,大洒及时霖雨;帝廷良佐,宏开奕叶箕裘:上联典指上古黄帝臣於则作履(麻鞋)惠民。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名相於坦,佐帝立业有功。

跟帖时间 2010-03-18 09:23:3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於氏的字辈排行 --  行辈亦称辈行或辈分,它不同于亲系,是按照亲属的世代采划分的。通过字辈来提示一个人在其同族成员中所处的等级,应认作是中国姓名文化的最富于民族特色的部分,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汉字的构造方法,使之与取名的多项意义达到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江西《上广於氏家谱》原派(字辈)(於忠林提供):原是昌盛国自大世来兴立志尚贤德修养有儒经
  重修后的新增字派:昭垂同日月启裕振声名畅茂承先厚英华耀祖馨
  民国丙辰年新增字派:懋维德泽绵继祯详学从孔孟宗绍文明大本须立人贵允亨至时致用福源永澄
  江西九江市古岭字辈排行(於扬亮提供):立承宗(家)德(国)扬芳丛古塘发育有书香聪明宜人厚道同万代昌胜恩群英会灯科酬级第
  湖北黄梅益户现行的派引是(自“承”字后)(於沧田提供):人心敏达迪知前光祖功宗德源远流长尊师重道能绍书香
  <“承”字辈前有些字辈,由于时间久远,需要考证!>
  黄梅其他各支的派引基本相同:守先惟树德光(华)国在从文长克尊师训祥和兆庆云
  <其“守”字辈相当于益户的“敏”字辈>
  姓於邱,是於仲宽的嫡系后代,字辈排行:受先惟吾德华国在崇文
  <与黄梅各支的派引基本相同>
  湖北仙桃市郭河镇字辈:中正贤良
  湖北大冶字辈(於祥军提供):先德发其祥敬承家有光佳原锦毓秀世代永兴昌礼义廉忠信贤良胜荣芳时道辉宏泰儒武能定帮
  湖北黄岗罗田县辈分:万士顺子孙贤家之庆世季闰
  湖北十堰辈分:道德锦华志国安邦
  安徽淮南一支堂於姓字辈(於祥玉提供):点士大德(井)元(永)岁(立)传(多、纯)家(云、怀)祥(庆)全(兆)殿(乐、家)文(善、远)明(昌)保(茂)太(光)永(永)久(耀)广(宝)良(安)善(康)
  <括号里的是与平姓字辈对照,从-乐善昌茂光,永耀宝安康,为两姓统一字辈,两姓子孙共同使用>
  安徽寿县、淮南、凤台(淮南三块堂)於姓字辈(於文豪提供):兆冠家德[传]茂[文]新同立志韶永恒继良世洪洋海江涛善学福从贵金玉广献效敬健意国仁祥秀英成号
  安徽寿县於姓字辈:启红丙克海文
  安徽定远县字辈是:宏克明开学守礼
  安徽全椒於氏字辈(於学义提供):宏贵兆先家(立)成凤(建)仁忠瑞、琪林世上增
  安徽凤阳及蚌埠市蚌山区於氏字辈(於秀华等提供):凤先在锡(国、夕)鸿(方、红)秀(保)炳(友)增(守)锦(广)汉林照佳钱泉荣灿堂铭泽和燕致锐永本炎
  安徽省繁昌县字辈:瑞井云家玉承祖德
  安徽和县字辈:元垂帮志成或大忠正贤良
  安徽肥东、含山於氏字辈:国道本立业朝廷守信邦文章明大义仁德庆泽长
  安徽肥东从江苏迁徙的於氏字辈:文章华国孝友传家
  安徽巢湖市居巢区栏杆集镇牛头地村字辈(於小涛提供):世来昌隆
  山东微山欢城於村与山西搬迁的字辈(於文利、於济建提供):古欢於氏一世祖於琛,当时无有谱牒,又无碑刻金石考证,无有班辈,乱起名字,至十八世(之)字辈开始,后代族人才排起班辈:(年代不详)景郁(之)修(子)正开廷公继启振兴文德永怀道义邵承端训其传延宗广大建立克昌守忠
  山西字辈:培法本然孝
  江苏金湖、扬州、安徽天长字辈是:正本清源国运恒昌效发先贤道义为尚
  江苏如东字辈是:正长维国.宣业成家或七井十善维永…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字辈:学四怀为有积德克
  江苏盐城滨海、苏州昌门辈分是(於潮祥提供):世季金文玉昌学凤洪春年荣达寿知朝壹得财茂永原呈华新
  江苏省盱眙马坝、维桥於家湖字辈是:本然孝镇汉树为基锦永乐耀增
  江苏海安於氏辈分:时(音是这样,待核实)宝稳群朝昌德
  江苏泰州兴化市字辈(於华平提供):俊恒开增树国或有德志爱
  江苏泗阳於氏辈分(於亮提供):纯士立业克昌其家
  浙江西溪於氏字辈:钿曰廷泰敬景昌熙晋义维新
  浙江余杭字辈:加瑞士德
  浙江宁波镇海大契河南村字辈:仁峰(芝)崇贻(碧)
  浙江宁波北仑区字辈:越丰仲贤谋
  浙江台州路北街道下宅於的辈分是:菊祖银贻
  浙江萧山、岱山字辈是(於卓怀提供):平乐(陆)国辉凤丹
  广西灌阳县灌阳镇仁义村於氏字辈(於艳萍提供):友赐斯兆志希生壹元万载永为春学汝知识承宗德克昌少启振家声
  重庆江津先祖是明末自浙江金华迁徙到贵州遵义,后迁徙重庆的;现用字辈排行为(於友综提供):大本克立孝友常闻诗书传家为国良民
  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字辈(於文香提供):大本克立孝有常文斯主传家为国良成
  <重庆两地字辈基本相同>
  <本是同一支,字辈文字於友淙提供的更为准确>
  辽宁沈阳市於氏字辈(於恒帅提供):万庆景智( 教)永恒昌翠作林
  辽宁灯塔市大河南镇小山东村於氏字辈(於恒帅提供):承德兴胜世恩绵帝国之春应备万灵会达荣耀师
  甘肃於氏字辈(於若飞提供):本然孝真才明江

跟帖时间 2010-03-18 09:16: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於氏的家谱文献 -- 贵州桐梓於氏四续修谱不分卷,(民国)於本淦等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浙江杭州西溪於氏宗谱十六卷,世珍录四卷,附诗翰志,(民国)於熙珍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燕翼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3-18 09:13: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於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2.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救民堂:明朝时候於仲完,为永新县的知县。那时南乡龙仁和发生了民乱,带兵前来镇压的将军要把南乡人全部杀光,好报他的战功。於仲完坚决反对并予以制止。后来南乡一带的人民很感激他,生了男孩多用“仲完”为儿子起名,永远记念。

恩本堂:同救民堂。

燕翼堂:资料有待补充。

仁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18 09:05: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於氏的迁徙分布 -- 於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零三位门阀。 於姓主要分布于: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西庙岗乡於家营、南阳市内乡县西庙岗乡彭沟村於家沟组、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南阳市内乡县师岗镇杏树崖、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於庙村、南阳市南阳镇南丰村、南阳市南阳镇横蓬村、淅川县、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前於村、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后於村、驻马店市正阳县汝南埠镇於庄、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於庄、台前县城关镇於庙村、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鸡公山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高庙堡乡於家梁村;唐山市乐亭县(乐亭县100人);邯郸市、承德市兴隆县北水泉乡二道河村、安国市祁州药市街道於村;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秦皇岛市昌黎县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乡高台公社於白村、八达岭於发洞、密云县新城子镇曹家路村、於于同(北京生京试验学校旁)
  天津市:天津红桥区新红桥西於庄、天津市河西区
  浙江省: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於村、萧山区浦阳镇於家村、萧山区於家浦、萧山区瓜沥镇於家楼居委会、萧山区宁围镇宁新村、萧山区瓜沥镇义桥、萧山区施家桥闸口、余杭区运河镇、余杭区乔司镇朝阳村、杭州市淳安县石林镇考坑村、淳安县里商乡武源村於家村、淳安县石林镇棠高村(淳安300多人)、临安市太湖源镇於头村、临安市横路乡於塘村、临安市於潜镇於潜居委会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普陀区登步乡、普陀区六横镇山坑渔业村、普陀区六横镇苍洞村、普陀区桃花镇公前村万寿弄、岱山县高亭镇大岙一村、岱山县高亭镇大岙二村、岱山县高亭镇大岙於家、岱山县高亭镇闸口、岱山县高亭镇蓬莱弄、岱山县石马岙社区、岱山县岱东镇、岱山县岱西镇(岱山4000人)、嵊泗县菜园镇
  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於家桥村、路桥区路北街道下宅於村、路桥区路北街道松塘村、路桥区路北街道洋叶村、路桥区路北街道马铺居、路桥区路北街道蔡於居、路桥区路北街道管前村、路桥区桐屿街道坐应村、路桥区桐屿街道山羊居、路桥区桐屿镇新保村、路桥区桐屿镇岙后村、路桥区路桥街道蔡於新村、路桥区路桥街道路桥后於、路桥区路桥街道后蔡居、路桥区路桥街道良二村、路桥区路桥街道河西街居、路桥区横街镇横街居、路桥区路东乡洋叶村、黄岩区院桥镇沙门於村、黄岩区院桥镇沙门店村、黄岩区院桥镇洋岙村、黄岩区院桥镇埭东村、黄岩区南城吉岙村、黄岩区院桥镇鸡山村、路桥区螺洋街道向北屋村、玉环县珠港镇东门村、玉环县城关镇广陵路与东城路、温岭市大溪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洪塘村於家村、镇海镇海区、北仑区新矸街道、北仑区大矸河南村、亚浦街道镇东村已经拆迁大约五六百人口住进规划小区(北仑区3000人)、象山县鹤浦镇高坎头村、余姚市(余姚已经是第4代了)、绍兴上虞30人
  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钱家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陆家湾、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本横港、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张家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枉港於家湾、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横港钱介埭、南浔区和孚镇重兆横港钟家埭(南浔5000多人)、湖州市孝丰镇溪南村、湖州市菱湖镇东河村、双林镇邢窑村於家埭、德清县武康镇三桥、吴兴区。
  嘉兴市: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海盐县秦山镇杨柳山村、海宁市盐官镇郭店村於家逮(2000多人)、海宁市丁桥镇海星村於家亭、海宁市梅园三里。
  绍兴市:绍兴县钱清镇劳动村於家埭、上虞市。
  衢州市:江山市风林镇西溪於村、开化马金镇大於村、龙游县。
  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泽前村。
  丽水市:丽水市莲都区秋塘、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青林村、丽水市城关镇丽东新村。
  金华市:万苍乡潘界村。
  上海市:南汇区万祥镇新路村(621号)、南汇区老港镇、浦东新区高桥镇、浦东新区三林镇同济村、青浦区徐泾镇(徐泾镇於姓祖籍江苏苏州)、普陀区清峪路、普陀区真如镇於一堂社区(南石四路114号)、金山区、宝山区、松江区、奉贤区柘林镇於家宅
  江苏省:
  盐城市:大丰市大中镇和瑞村、滨海县天场乡天场村(1000人)、滨海县天场乡马套村、滨海县樊集乡(滨海县2000人)、建湖县庆丰镇庆丰居委会二组、建湖县永丰镇於家舍、建湖县上冈镇、射阳县、阜宁县。
  南通市:海安县胡集镇於庄村、海安县青萍乡於庄村、海安县雅周镇於陈村、通州市平潮镇团圆村、如东县大豫镇杨於村、如东县洋口镇古坳村於家荡、如东县丰利镇家庙桥村於家家庙桥、於家营;如东县丰利镇陈葛庄村於家观音堂、如东县洋口镇耿庄村(江苏南通於姓祖先於清言,擅画荷花)。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北於村、丹徒区辛丰镇南於村、丹徒区辛丰镇黄墟村;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泊后湾、润州区七里甸镇。
  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青龙乡高土村於家湾(100人)、新北区春江镇四堡村委於家村、新北区春江镇绿南村委於巷里、新北区春江镇绿南村委野田里、罗溪镇灯塔村、天宁区、溧阳市社渚镇於坝村、溧阳市南渡镇朱於村、武进区洛阳镇於村、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於家村、武进区礼嘉镇於家村、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钟楼区
  扬州市:仪征市、高邮市。
  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金湖县涂沟镇於沟、金湖县金南镇车塘村、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金湖县卞塘镇新卞村、盱眙县马坝镇马坝村维桥於家湖、於老庄(盱眙县4000人)。
  苏州市: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杨舍镇河头村、吴江市平望镇瑞市村於家湾、吴江市平望镇小於村、吴江市平望镇溪港村、昆山市锦溪镇袁甸村田肚里、北联村於家湾、长云村。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小陶村小於自然村、浦口区乌江镇大於自然村、浦口区於桥、江浦县龙山乡中窦村、江宁区、玄武区、建邺区沙洲街道。
  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李家村於家村、江阴市顾山镇北国村李家桥村(从宜兴迁来,有几十户於姓人家,200人)、江阴市夏港镇三元村於王村。无锡市孙蒋新村
  泰州市:泰州市於尖、兴化市周庄镇夏泊村(1000人)、姜堰市娄庄镇红庙村。
  宿迁市:泗阳县高渡镇南大滩村於庄(260人)、泗阳县於沟村、泗阳农场三大队、泗阳城厢社区小圩居委会、沭阳县龙庙乡联合村。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街西村(河南迁徙而来)
  江西省:
  抚州市南丰县、九江市都昌县汪墩乡万户古岭於家村、九江市都昌县汪墩乡万户古岭塘美村、九江仙人洞、上饶市前程乡里於家、上饶市外於家、上饶市广丰县洋口镇、上饶市广丰县霞峰镇三里村、鹰潭市、赣北有零星分布
  山东省:
  济南市、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於家村、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於村、袁楼、房庄、微山县夏镇三里庄、周岭,盐当村,纸坊、昭阳三孔桥、南庄、付村镇、樊村,(济宁市微山县800多户3200人)、枣庄市滕州市东郭镇西坞沟村(西坞沟村10000多人)、张汪、大宗村、狄庄、鲁寨、荆沟、辛庄、东沙河、小宫山、城头寨子、江时村、圪针园,薛城埠岭,滨州市无棣县信阳乡於家村、招远市金岭镇河西於家村、烟台市莱阳市谭格庄镇小於家村、潍坊市临朐县石家河乡於家庄村
  安徽省:
  淮南市:潘集区古沟乡於湖村、潘集区田集街道吴湖村於程王、潘集区祁集乡黄岗村於拐孜、潘集区架河乡先锋村任王、潘集区芦集西清明孤堆(潘集区2000人)、谢家集区孙庙乡范嘴村於大郢(400多人)、凤台县杨村乡邵集村(凤台县100人)
  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铅山村於家(蚌山区200人)、怀远县朱疃桥
  滁洲市:天长市张铺镇天王村草屋组、天长市新街镇勤东村於庄、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湖庄组,明光市管店镇罗岭村、明光市三和集镇大於、定远县藕塘镇永宁乡陈苇、北於、南於三村、三和集镇农科村、全椒县程家市乡西石村大於村、全椒县程家市乡小於村、程家市乡浦北村栗於、全椒县古河镇蔡集村上於自然村、全椒县古河镇华严村下於自然村(古河镇70户人家,300口人)、全椒县草庵乡白酒村、全椒县二郎镇西石村余庄组、凤阳县武店镇於陆村於家湖、凤阳县刘府镇时圩村於家队、凤阳县红心镇蒋庄村小於(凤阳县600人)、来安县新安镇。
  六安市:六安、金寨县、霍山县佛子岭、霍邱县於子楼、寿县张李乡塘北村、寿县迎河镇於郢(寿县於姓从淮南来,老祖叫於老方,200多人)。
  芜湖市:芜湖市裕西口、南陵县许镇镇马仁村於村自然村、繁昌。
  安庆市:安庆市迎江区工人新村、安庆市雷池路於家炮、安庆市杨家山街,安庆市十里铺乡於家炮、安庆市新建村於垀、安庆市於船形、怀宁县凉亭乡、怀宁县安铜街道於家冲、。
  巢湖市:居巢区拓皋镇大於村、居巢区拓皋镇驷马於山头、居巢区拓皋镇驷马大於村、居巢区栏杆集镇牛头地村(牛头地村30人)、巢湖市峏山乡大於自然村、巢湖市於赵、巢湖市苏家湾乡小王村、和县香泉乡秋於自然村、和县香泉乡小於村、和县沈巷三墩、和县沈巷双河村委会三东村。
  阜阳市:颍州区清河办事处、阜南县
  合肥市:肥东县二十埠於家湾、肥东县张集乡小於户、肥东县龙山乡小於家
  淮北市、毫洲市蒙城县顺河集、宿洲市砀山县、马鞍山市、池州市东至(东至300人,於胜军提供)
  山西省:太原市(约30人,於明珂一家)、宁武县
  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岷县秦许乡中堡村(於敖的后人3000人,於军强提供)、岷县岷阳镇、平凉市锦屏镇於家湾
  湖北省: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渡河桥村於大屋、黄梅县五祖镇白羊岭村、黄梅县苦竹乡尖於、黄梅县孔垅镇马坊村、黄梅县杉木乡於岭村(於岭村10000左右)、黄梅县独山镇周材村(男丁120左右)、黄梅县濯港镇南街、黄梅县大河镇王枫乡於婆祖村、黄梅县大河镇戢畈村、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黄梅县大河镇江畈、螺蛳墩、於家聿、於三房、於家楼、河畔、大路岸、罗垸、黄梅县於天绿、於正益、於元吉、於上屋、於大屋、於窑、团风县团风镇江宇(於)庙村於家咀、团风县上巴河镇黄泥岗村於家湾、团风县於家墩、杜皮乡於阳岗村(有祠堂)、杜皮乡於家垸;罗田县胜利镇翁家湾村十组;蕲春县狮子镇於冲村、花圆镇狮子岭於家村(男丁360左右)、琥祖后裔分布于黄梅县、蕲春县等地男丁人口5000左右等,蕲春县向桥乡柳堰村於油铺人口100左右。
  荆州市:洪湖市於家桥、江陵县秦市乡谭市一组、
  仙桃市:郭河镇官伟村於家渡(10000多人)
  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泉塘吴垴村於家湾、鄂城区汀祖镇岳石洪村大坳庄(有祠堂),鄂城市徐王於、鄂城市於谈庄
  黄石市:大冶市城北经济开发区下冯村、大冶市桥北开发区(原大冶市下黄村於家湾)胭脂庄(原蛤蟆墩於家)、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永胜村三组(有祠堂)(季麻海庄)、大冶市东风路街道白象林庄、大冶市东风路五星村沙子垴庄、大冶市罗桥乡徐家铺村牛角山庄、大冶市金湖街道大学庄、八十步庄。
  武汉市、宜昌市水月寺滩於河村、十堰、鄂东及大别山余脉有零分布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祁阳大忠桥、常德市澧县於家湾
  云南省:昆明市、德宏州瑞丽市、姚安县於家海子
  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
  广东省:深圳市、韶关市新华北路,广东信宜天后街於雨
  广西省: 北海市合蒲县山口镇竹莞村、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永富村、灌阳县西山瑶族乡李家村、桂林市灌阳县新圩乡、灌阳县灌阳镇雷坪村、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仁义村新屋村、仁义村下新屋、仁义村炭塘屯、仁义村黄泥屯、仁义村龙王庙(从湖北黄冈来,老祖叫友正公,已14代,仁义村5000人)、柳州市柳北区
  四川省:广元市、彭州市、自贡市(宁波迁徙的)
  重庆市:开县、巴南区龙岗乡花厅村第4村民小组、巴南区安澜镇弥陀村、巴南区龙岗乡、巴南区一品镇乐遥村、綦江县石壕镇石壕村六队、十一队,长寿县凤城镇上东街
  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秀山段三段、高雄市立鼓山、新竹市高峰路、桃园县龟山乡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老家山西宁武县,已6代人,1000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沙胡子乡、林县、凉城县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道办事处於家村、九台市沐石河镇於家村、松原市、通化市、延边州、榆树市秀水镇大於村
  辽宁省:分布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镇十里河村(800人),苏家屯区十里河镇三洪庄村(500人)、苏家屯区十里河镇新庄村(500人),苏家屯区十里河镇板桥铺村(100人),苏家屯区十里河镇灰菜泡村(100人),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沟乡大范大队小范屯村(300人)、灯塔市大河南镇小河南村(100人),辽阳市灯塔市大河南镇小山东村(1000人)、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堡镇沙河站村、沈阳市大东区东於站、大连市
  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镇绿南村委於巷里、五常市百丈镇四堡村委於家村、五常市圩塘镇前圩村委於家村、佳木斯市富锦市长安镇於家村、七台河市等
  新疆:乌鲁木齐

跟帖时间 2010-03-18 08:59: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