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3-20 22:56:24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136 跟帖次数 8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芮荔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芮氏历史悠久,有史书记载芮氏出自姬姓,芮氏起源于山西。历史上芮氏的原来聚居在今陕西省的咸阳地区。

“望水而居曰芮,芮通于内。”在夏王朝时期,居于渭水河畔的部落建有芮荔国,其发源于甘肃的渭水支流芮河两岸水草丰美,所以就加上草字头,为芮氏的芮。后商汤的族人从山西起源,跨过黄河,灭掉了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的大禹后裔西侯国,建立了一个跨河而居的芮荔国,并在在夏、商时期成为西方诸侯之一。

到了殷商王朝末期,西伯侯姬昌崛起西岐,推行仁治,受到各诸侯的尊敬。当时芮荔国为了扩张,与禹国之间为一块土地发生了冲突,芮侯与禹侯两个国君就一起去找西伯侯姬昌去评理。行至西岐境内,看到周族人都互相友爱,人们都把礼让作为一种国风。两个人感到很惭愧,于是就回到了各自的国家,相互礼让,彼此谦让那块土地,以至于那块土地逐渐变成了闲田。

周族在西伯侯后期,在姜太公的辅佐下迅速强大起来,后在周武王起兵灭掉了商纣,建立了西周王朝。

由于禹国和芮荔国与殷商王朝血缘相承,因此在灭亡了殷商之后,在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03年)也将芮荔国、禹国一并吞灭,把其地都改封给姬姓贵族。

亡国之后的子姓芮国王族和国民分散到冀州平原,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芮荔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芮氏,姓氏起源远早于姬姓芮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北芮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对卿士姬良夫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姬良夫,是周卿士芮伯之后。

周武王姬发开国时期,封同姓王族于故芮荔国之地(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伯爵,建有芮国。芮伯在周成王姬诵执政之时(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担任大司徒,其后裔嫡支子孙世袭周王朝的卿士,皆称芮伯。

芮国传至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芮伯姬良夫见周厉王和大夫荣夷公一起,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财,遂撰写了著名的《桑柔》一诗给予讽谏、劝阻,他严厉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并直接指责荣夷公:“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

在《桑柔》之中,姬良夫还明确陈述了救国之道,堪称千古名篇。周厉王因此十分恼火,竟把姬良夫流放到彘邑(今山西霍县)。后来周厉王被王朝一群正直之臣逼得逃亡,凄惨死在彘邑,天道循报。

芮国,在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十二年(公元前640年)被秦穆公嬴任好攻灭吞并,后世齐景公姜杵臼的宠妾芮姬,就是姬良夫的后裔。

芮国灭亡之后,芮伯的子孙便以先祖的封国名称为姓氏,称芮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陕西芮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冀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史籍《元和姓纂》上记载,冀芮,就是晋国大夫郄芮,因素负贤明,被晋惠公姬夷吾赐封于冀邑(今山西河津,非指冀州)而称冀芮。

冀芮是郄豹的儿子,《左传·成公二年》疏引《世本》记载:“郄豹生冀芮,芮生缺。”

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嬴任好护送公子姬重耳回晋国,姬重耳即位,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在诸侯中威信非常高。因此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迫害,所以便想谋杀晋文公。

冀芮计划悄悄放火烧晋文公居住的宫室。内臣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给晋文公,但是晋文公因勃鞮曾在晋惠公时期受命两次追杀自己,还砍掉了自己的一只袖子,所以拒绝让他觐见。

勃鞮让晋文公的属臣告诉晋文公,他当时只是奉君命行事,没有任何过错。并提醒文公:“过去,齐桓公也没有记恨管仲曾向他射箭,因此才能够成为一代圣侯君!”

晋文公听了,便赶紧出来亲自接待了勃鞮。于是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冀芮的阴谋。

吕省和冀芮见阴谋败露,遂只身逃到了秦国,却被秦穆公把他们俘获,之后杀死了。冀芮被杀,其子孙族人纷纷迁逃,分别以芮、郄、冀三字为氏,以避灾祸,该支芮氏后来在楚国发展,形成了荆楚芮氏一族。



第四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大臣赛典赤·赡思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芮氏,源出元朝初期重臣赛典赤·瞻思丁。大蒙古汗国至元朝时期,色目人多为朝中大臣、政权中坚。

赛典赤的三十一世先祖,就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期,中亚布哈拉人(今乌兹别克斯坦)赡思丁主动率领千骑迎降,因此成吉思汗很高兴,以“赛典赤”称之(古波斯语“圣裔、贵族”,今阿拉伯语称“侯赛因”),因此后称其为赛典赤·瞻思丁·乌玛儿(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

赛典赤·瞻思丁后随成吉思汗回返中原,屡立战功,历任陕西、丰靖、云内三路达鲁华赤、平阳、太原二路达鲁华赤(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云南平章政事(大区丞相)。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执政时期,擢升赛典赤·瞻思丁为燕京宣抚使、拜中书平章;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成为元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病逝于云南,葬于长安东十里铺,被元世祖追封为咸阳王。

在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子孙中,有取汉姓“芮”为姓氏者,称芮氏原居云南沙甸地区,后逐渐向全国各地分播,形成回族芮氏一族,是为云南芮氏。



得姓始祖:芮伯。

姬良夫《大雅·荡之什·桑柔》全文 --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

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图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

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

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

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

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以谮,不胥以榖。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维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维此良人,作为式榖。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听分则对,诵言如醉。

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

入彼飞虫,时亦弋获。

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简要注释:

《桑柔》一诗,孔子将其记载于《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之中。

菀:茂貌。

旬:树荫均布。

刘:稀疏。

瘼:病。

殄:断绝。

仓:丧。

兄:滋。

填:久。

倬:明大貌。

骙骙:不息。

泯:乱。一说灭。

民靡有黎:人民无不遭兵乱。一说“黎民靡有”之意。

具:通俱。

烬:灰烬。

国步斯频:国运危机。

蔑资:无资财。

将:助。

疑:定。

实:是。

维:作,干。

秉心无竞:执心不强于善,而好以力争。一说执意强硬。

梗:病。指害人。

慇慇;忧伤貌。

僤:厚。

痻:病。

圉:边疆。

毖:慎。

况:情况。

僾:喘气;窒息。

肃:进;进取。

荓:使。

逮:及。

蟊贼:虫食苗根曰蟊;食节曰贼。

具赘卒荒:国人俱敖戏而尽荒乐。

念:感动。一说止。

宣:遍。

犹:谋。

甡甡:同莘莘。众多也。

谮:通僭。不亲不信。

榖:善;友好。

胡:何。

求:贪求。

迪:进。指钻营。

荼毒:乱,害。

隧:道。一说迅疾。

败类:一说败坏宗族。

对:答。

覆:反。

悖:谬。

误;悖逆。

而:你。

飞虫:飞鸟。

阴:同荫。庇护。

赫:口距人曰赫。

职:主。

凉:通谅。信。

戾:安定。

凉:作语助。

善:大。

詈:骂。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此政非我所为,为你所行作歌,你当受之而改悔。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16:1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历史名人 -- 芮 祉:(生卒年待考),字宣嗣;丹阳人(今安徽当涂丹阳镇)。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大臣。

从孙坚征伐有功,荐任九江太守,后转吴郡,所至有声。长子芮良,字文鸾,曾随孙策平定江东,官会稽东部都尉。次子芮玄,字文表,官奋武中郎将,封溧阳侯。



芮挺章:(生卒年待考),唐诗人。著名唐朝太学生。

唐玄宗年间进士。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编成《国秀集》三卷,楼颖作序。序称该集共选录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目录仅载八十八人,而书中实为八十五人,二百十八首。其选录标准,本于陆机《文赋》之“诗缘清而绮靡”,强调“风流婉丽”,反对“以声折为宏壮,势奔为清逸”。

芮挺章诗仅存二首,载《国秀集》。



芮 烨:(公元1115~1173年),字国器,一字仲蒙;乌程人(今浙江湖州)。著名宋朝大臣、学者。

宋绍兴年间进士,为仁和县尉。

宋绍兴二十五年,芮烨为左从政郎,以和乡人沈长卿牡丹诗,秦桧党以有谤讪语,除名,编管武冈军,秦桧死方复官。

宋绍兴三十年,芮烨为国子正。次年除秘书省正字,擢监察御史。

宋隆兴二年,芮烨出为广东提刑。

宋乾道五年,芮烨除国子司业,升祭酒。

芮烨博通诸经,尤工于《易》著有《易传》一卷、诗四卷、奏议二卷、表启书札论说纪序及长短句七卷,已佚。



芮 哗、芮 晖:(生卒年待考),兄弟二人。著名宋朝时期进士。

潜心于学问,同登科第,雍容儒雅,时称“二芮”。



芮及言:(生卒年待考),字子及。著名宋朝上高县知县。

宋嘉泰中期任官上高县,莅政精勤,常于书所坐屏后曰:“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任官三载,始终如一。



芮 麟:(生卒年待考),字志文;宣城人。著名明朝知府。

由国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戍边,遗之金,无所受。以慈惠称。后起为严州知府。



芮 钊:(生卒年待考),字宗远。著名明朝甘肃巡抚。

在镇三年,边境寂然。后逝世于官任上,贫无以为敛。世人皆佩服其为人清操。



芮 城:(生卒年待考),字岩夫,一字岩尹,号蒿子,又号长恤;江南溧阳人(今江苏)。著名明末清初学者。

芮城是明朝末期诸生,博览群书,文学品行为一时之冠。

芮城与同乡陈名夏等结社讲学,以忠孝大义相砥砺,时称濑上十三子。

甲申之变,陈名夏先后降顺、降清,芮城赋《沧浪吟》数十篇以寄悲忿。自此,芮城高蹈林泉,不履城市者四十年。

芮城长于理学,著有《周易大象传解》一卷、《大学讲义》一卷、《中庸顺讲》一卷、《通鉴纲目分注拾遗》四卷等,文集有《瓠瓜录》十卷、《蒿子遗稿》一卷、《卫衷剩稿》一卷。



芮清凯:(公元1945~今),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生班。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十三师政委,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 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

2003年12月出任济南军区空军政委。2005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07年6月任空军副政委,是全国人大代表。



芮杏文:(公元1927~今),江苏涟水人(今江苏灌南)。著名中共优秀党员。

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滨海县民运队队员,苏北公学四队学员、队委,华中建设大学预科二队区队长、支委,山东大学政治系学员、支委。1946年7月中央调干去东北,任行军对支部委员。1946年9月至1948年9月东北局组织部工作,历任土改二团团长、工作组长,党校干事,组织部组织科科员。1948年9月~1950年8月历任东北工业部吉林化工机械厂车间主任,东北工业部锦西炼油厂机电三分厂科长、分厂长。

1950年8月~1951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装修科学习。1951年7月~1952年12月在东北工业部干部学校工作,任组教科科长。1952年12月~1957年3月历任重工业部大连工程公司第一副经理、党委常委,第八机械安装公司经理、党委常委兼102工程指挥部指挥、党组第三书记。

1957年3月~1966年9月历任化工部第五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第一机械安装公司经理、党委常委,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党委常委兼设计院院长、化工学院院长,基建指挥部第一副指挥,河南开封化肥厂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党组第三书记,第七化建公司经理、党委常委兼泸天化指挥部第一副指挥、试车投产指挥部指挥。1966年9月~1978年4月历任化工部青海705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六化建公司革委会副主任,石油化工部北京石化总厂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基建指挥部党委常委、第一副指挥,北京市城市规划局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局长)、党委常委北京市国防工业第一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1978年4月调任七机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4月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3年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4年4月任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年6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同年9月增选为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在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1月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1年5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党组成员。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4年3月离职休养。

芮杏文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坚强的革命气概,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相信和依靠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工作勤于思考,肯于钻研,深入实际,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创新。他坚持任人唯贤,注重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和使用,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品德高尚,为人正派,平易近人,关心群众,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爱戴。他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政治本色,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芮杏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芮国安:(公元1935~2008年),山东莱州东宋镇后桥村人。著名建材科学专家。

1959年从山东建材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工作。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国家注册会计师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创造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主要获得者。

芮国安在耐火材料和财务电算化领域颇有建树,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负责建立了西昌、酒泉卫星发射场和其它国防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首创的耐火材料导流槽工艺方法为国家的卫星发射和航天载人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芮国安出任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副院长,是财务电算化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中国财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任副院长期间努力钻研,敢于探索,致力于科技体制的改革工作。其踏实、严谨、求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

2008年4月28日4点41分,芮国安在非法提速造成的胶济铁路重大交通事故中,被济南铁路局谋杀,终年七十二岁。



芮静安:(公元1936~今),江苏人。著名外科医学专家。

副院长、教授。1982~1983年2月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外科博士后研究人员;1983~1992年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

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 年邮电总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肝癌研究所长、副院长。

现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研究委员会委员。

芮静安从医近四十年,在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有较深造诣。在肝癌、胰腺癌、胃癌、直肠癌和乳癌的手术治疗方面有独创之处。近十五年来,专心致力于肝癌肝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芮静安在国内首先倡导应用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肝切除法(无血快速肝切除术),1984~1988年曾取得了一百例肝肿瘤(包括巨大肝癌)肝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的佳绩。

其撰写的“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行半肝切除术”论文被国际肝胰胆外科会议列为“进展课程”;肝右三叶切除术(肝脏极限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论文被载入世界生物医学文摘。

近年来,芮静安将手术、冷冻、介入、免疫、生物和中药等治 疗方法,实行优化选择,使一些“不治之症”的肝癌转变为“可治之症”。

芮静安曾赴美、日、澳、 俄、德、加、港等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4年被载入 英国剑桥出版社的国际名人录。1997年获部科技进步奖两奖。1999年获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芮明福:(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台湾省“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总局中部地区巡防局局长(北巡局)。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13:4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启芮国;望出扶风:全联典指芮氏的源流和郡望。

儒林标范;循吏蜚声: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芮晔、芮晖兄弟雍容儒雅,同年登科,人称二芮。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芮及言,宋嘉泰中期任官上高县,莅政精勤,县吏惮之。



2.五言通用联:

州民歌慈惠;明吏颂清操: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知府芮麟,字志文,宣城人。由国子生累官台州知府,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戌边,遗之金,无所受。以慈惠称。后起为严州知府。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甘肃巡抚芮钊,字宗远,宝圻人。在镇三年,边境寂然。卒于官,贫无以为敛。人服其清操。

地衔金作埒;水抱玉为沙: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国子进士芮挺章《江南弄》诗句联。



3.六言通用联:

雍容表儒林苑;精勤蜚循吏声: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芮哗、芮晖兄弟二人,潜心于学问,同登科第,雍容儒雅,时称“二芮”。下联说南宋朝时期的霅川人芮及言,字子及,嘉泰年间任上高知县,为政精勤,人称“小监司”。曾在所坐屏后写“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任职三年,始终如一。



4.七言通用联:

雍容表儒林之苑;精勤蜚循吏之声: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芮哗、芮晖兄弟二人事典。下联说南宋霅川人芮及言事典。

先贤盛赞屏后语;世人犹思桑柔诗: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上高县知芮及言,字子及。蒞政精勤,尝书所坐屏后曰:“少饮酒,饱餐饭,勤出厅,公事办。”蒞官三载,始终如一。下联典指周厉王时期的卿士芮良夫,曾作《桑柔》之诗刺王。



5.八言以上通用联:

谠论忠言,诗伥桑柔之咏;才高宿学,集成国秀之编:上联典指周厉王时期的卿士芮良夫,曾作《桑柔》之诗刺王。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太学生芮挺章,著有《国秀集》。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11:2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字辈排行 -- 安徽芜湖芮氏字辈:“国家大本元良一德世道传昌”。

江苏高淳芮氏字辈:“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安国滨有辛信孝忠诚普景蕴天文可达仲旭遇宾应钟汉梁朝有必正铭新月强惇伦同乐光前裕后兰桂芬”。

芮氏一支字辈:“宗钊诚元世平洪栋嘉民发讷语金绍继斌庭玉头”。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08: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家谱文献 -- 天津宝坻芮氏族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旌德芮氏宗谱,著者待考,明朝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芮氏宗谱,(清)芮以仁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宋]芮望,始迁祖为[宋]芮国瑞,先祖为[宋]芮漳。

浙江浦阳芮氏宗谱,(清)芮嘉篨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宋]芮望,先祖为[宋]芮彬。

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清)芮学之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浙江浦阳芮氏宗祠各会总簿,(清)芮嘉篨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宋]芮望,先祖为[宋]芮彬。

江苏宜兴上黄芮氏宗谱四十九卷,首一卷,(清)芮盞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清]芮砲。

芮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记事至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芮氏家乘,(清)芮学鑑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惇睦堂木活字本一百二十册。先祖为[三国]芮元,先祖为[宋]芮毓。

江苏宝应芮氏重修家谱,首二卷,世表四卷,世传四卷,(民国)芮懋声等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注:始迁祖为[明]芮宣三,支祖为[明]芮禄。

江苏常州芮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先祖为[宋]芮望,始迁祖为[宋]芮国瑞,先祖为[宋]芮漳。

江苏溧水平原芮氏三宗大同谱,(民国)芮逸夫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渔歌乡。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06:4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2.堂号:

平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桑柔堂:周厉王时,芮良夫为士卿,厉王无道,宠信奸臣荣夷公,芮良夫作《桑柔》诗讽刺厉王。大意是追究荣夷公怂恿周厉王做坏事,至使国家处于危亡境地。这首诗载入《诗经·大雅》。结果周厉王恼了,竟把良夫流放到彘。后来周厉王被一群正直之臣逼得逃亡,死在了彘。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惇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04:0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迁徙分布 -- 在中国,芮氏族人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但人口总数未列入当代百家姓的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零九位门阀。

芮氏历史悠久,有史记记载芮氏出自姬姓,芮氏起源于山西。最初是以国名为姓,后来因战败,芮氏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历史上芮氏的主要聚居地在陕西的咸阳和山东的平原县。今天,从南到北,芮氏随处可见。

望水而居就是芮,芮通于内,因此,到秦始皇完善郡县制的时候,在陕西大荔的芮国,占据之地就建了一个内使郡,芮荔国大概是在夏,因为芮河这个地方,水草特别丰富,所以就加上草字头,为芮氏的芮,芮国从山西起源,跨过黄河,灭掉了大荔县当时的西侯国建立了一个跨河而居的这么一个大国,所以在夏商的时候,它都是西方之长。千百年来,这古老的江河,印证着芮氏播迁的历史,就在这芮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芮氏在这里世代农耕,芮氏人家,以其尊师爱子,勤于农耕,崇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至今仍为芮氏子孙所敬仰和推崇。

殷商王朝末期,芮国为了扩张土地和禹国国君发生了冲突,两个人就到姬昌去评理,去到半路的时候,看到周国的人,都互相的礼让,周国的人都把礼让作为一种国风,而他们俩,都为争夺一个土地,来跑到国外请诉讼,因此,走到半路,觉得无脸去见西伯,于是他们就回到了各自的国家,两人相互礼让,彼此谦让这块土地,这块土地逐渐就变成闲田了,有四十多个国家都弃商而投奔了周,因此,周国就强大了,周武王借这个机会,就灭掉了殷朝,因为禹国和芮国跟殷朝有血缘关系,在灭亡了殷朝之后,随即也把芮国和禹国给灭掉了,把其地都改封给姬姓贵族。从黄河岸边到龙虎山下,芮氏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宋朝时期的芮及言,曾写过少饮酒、饱吃饭,勤出厅,公事办,这四句简单的话语,激励过许多地方官为百姓做好事,芮及言以公正无私、勤于察访,为民办事,深得民心,其实早在周武王时期,芮氏就已经是名人辈出了。

周武王的时候,芮伯曾经做了一首旅巢命,周承王的时候,芮伯还是顾命大臣,因此可见,在周朝呢,芮伯始终做着相辅的位置,周厉王的时候,芮伯叫芮良夫,这个时候芮已经带有姓和名的存在了,叫芮良夫,他因为对周厉王有看法,劝周厉王改恶从善,曾经写过十六张桑柔,历史上也有这个记载,周厉王后来因为遭到国人的反对,就客死于异乡,到了秦穆公的时候呢,秦穆公就觉得枕边不能允许他人酣睡,于是就在出兵灭掉梁国的时候,也顺便把芮国给灭掉了,芮国亡掉以后,芮国的子孙,都以芮为姓,流散于四地,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芮氏的存在。

从古至今,历经岁月变迁,芮氏从芮良夫开始,历经唐宋明清,每一个朝代都出现过刚正不阿的清官,明朝知府,芮麟以明于政体,吏民信服,谪戌边,遗之金,无所受的清廉之风,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芮国被灭亡以后,芮国的子孙都改姓了芮氏和芮伯氏,在当时,周朝主管著作和简册,还有诸侯卿大夫爵位分封,这个官当时叫内使,内使的子孙,就以他祖先的官名为姓,叫内使,所以,内使氏,内氏还有芮伯氏,随着历史的演变,还有姓氏的简化,最后都改成了芮氏,所以芮氏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家族。从山西的芮河岸边,到南国的龙虎山下,芮氏人家不断播迁,虽然芮氏在百家姓中不是一个大姓,然而,这古老的姓氏,悠远的历史,同样会带给人们许多有趣的故事。

跟帖时间 2010-03-20 23:01: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芮氏的各支始祖 -- 芮 □:芮某清初自长超山芮家田入赘吴兴丁氏,遂从丁姓。

跟帖时间 2010-03-20 22:59:0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