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氏的历史名人 -- 邴 辅:(生卒年待考),栎阳人(今陕西西安临潼区栎阳乡)。著名赵国建筑学家
自幼喜欢读书,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尤其长于工艺制作。
当时正处于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
邴 吉:(公元前?~前55年待考),字少卿;鲁国北海人。著名汉朝大臣。
曾官廷尉监,汉光武帝刘秀省右监。汉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汉宣帝即位,代魏相为丞相。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在酷吏江充和心怀鬼胎的李氏家族策划下,向四十五岁的太子刘据逼近。
生性温和宽厚、不善于倾轧阴谋的刘据很快就被逼上绝路,于该年农历8月辛亥自尽。刘据的两个儿子也和父亲一起死去。而刘据的母亲卫皇后子夫,死得比儿孙们还要更早,在七月庚寅她就已经先儿孙们含恨离开了人世。和刘据一起死去的两个武帝皇孙中,有一个名叫刘进,就是未来的汉宣帝刘询之父,他的小名是“史皇孙”。
汉王朝太子的妻妾称号分三级:正妻曰太子妃、有子妾曰良娣、无子妾曰孺子。刘进的生母便是良娣。她是鲁国人,姓史。史良娣在这场夫死子丧的泼天大祸中也没有幸免,也死去了。在她前后自尽的,还有几乎所有的卫太子府中的女眷。其中就包括了刘询的生母。父母、祖父母、曾祖母尽数死于非命的时候,皇曾孙刘询只有几个月大,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降临人世的时候,上自武帝刘彻、皇后卫子夫,下至太子府里的官吏仆丛,是怎样的兴高采烈?可是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世界便整个地被倾覆了。
家破人亡之时,刘询只是个待哺婴儿,一团毫无反抗能力的肉块儿而已。然而由于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嫡亲曾孙,血统高贵,所以汉武帝下令,他也必须去坐牢。
没有了母亲,这个奶娃娃该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幸亏他被关押在首都长安城外的监狱,又遇到了一个好心的监狱官邴吉。邴吉不忍心让这样一个无辜婴儿死于非命,找来了两个女囚赵征卿、胡组,让她们喂养这个孩子。这也幸亏是在长安城外,如果是在长安城内,刘询没准早让善于“揣摩上意”的京官马屁精们给整死了。
监狱环境十分恶劣,营养医疗也极度缺乏,然而出身骄贵的刘询,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他在监狱中长大了。刘询五岁这年,一个星象家向他的皇曾祖父武帝刘彻进言:“长安城周围的郡县监狱上空,闪烁着一种属于天子的奇特光芒,夜晚直冲天空。皇上千万要早做提防。”
汉武帝刘彻立即高度警惕,下令将监狱中的所有在押人员,不论有罪没罪、大罪小罪,一律处死。但这道命令来到邴吉所管理的地方时,却受到了邴吉宁死不屈的坚决抵制。
邴吉说:“即使是罪犯、是普通小民,也不可以随意处以死罪,何况这监狱里还关押着皇帝亲生的曾孙儿!”他的据理力争很快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这个已经杀红了眼的老头儿听到“皇曾孙”三字,似乎被兜头浇了一瓢凉水,满腹的杀气不知怎地就蔫了下来,叹着气说:“这也许是老天爷借邴吉之口提醒我吧!”于是不但收回杀人的命令,反而颁下了一条大赦天下的旨意。
亏了人格高尚、刚正不阿的邴吉先生,在血雨腥风中颤抖的大汉子民们终于松下了一口气。就在大赦令下达的当天,五岁的刘询随着跌跌撞撞的人群走出了监狱,结束了他的牢狱生活。然而他毕竟是个只有五岁的孩子,他的曾祖父已经决定要立他的叔祖父刘弗陵为太子,因此对于嫡长子的后人不得不心存疑忌,不可能将他接回皇宫。在政治角逐中,是没有骨肉亲情可言的。而刘询的生母:刘进之妾王翁须更是早已死了,连尸骨都没有人去收葬,更谈何为她养育儿子?
还是邴吉,这个一连救了刘询两次性命的普通官员,再一次将刘询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刘询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为了不给史家添负担,更为了让刘询恢复他的身份地位,邴吉及时将刘询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从此刘询的名字被记在了刘氏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宫廷提供。正因为他正式得到了皇族的承认,才有得到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十二年后他更因此有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邴吉对这个眼泪汪汪命运坎坷的孩子一直心怀怜惜、念念不忘。
公元前74年,当汉昭帝刘弗陵无子早逝之后,已经升任为光禄大夫的邴吉向执政的大将军霍光递交了一份奏章,他在奏章里郑重地向霍光提出,汉昭帝早逝,刘氏皇族的王侯们虽多,却没有谁有出众的学识人品,更没有非登帝位不可的亲近血缘。只有汉武帝刘彻嫡出长曾孙刘询,不但血统亲近,更生长于民间,为人学识都很不错,希望霍光能够把刘询召来见见面,如果印象确实不错的话,建议就立刘询为新皇帝。
就这样,在邴吉的爱心照抚下,一头雾水的刘询便糊里糊涂地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这年他十七岁。
邴吉是真正的高尚君子。他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年幼的刘询和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还在扶立刘询为帝后绝口不提自己的天大功劳。直到很久之后,刘询自己发现了此事,邴吉都仍然坚持把功劳让给其它人。
登帝位的刘询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年纪,却早已经在民间结了婚,他的结发妻子名叫许平君。这对少年夫妻这时已经有一个儿子,就是未来送王昭君出塞的汉元帝了。
邴 汉:(生卒年待考),琅邪人(今山东诸城)。著名西汉大臣。
初以清行被征用,累迁官至京兆尹,后为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与龚胜俱乞归乡里。
汉平帝始元二年(公元2年),王莽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遣其归老故里。
邴 舟:(生卒年待考),邴汉之侄,琅琊人。著名西汉末期高士。
具有清操之行,邴丹养老自修,以“为官不过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据说他的名望超过了邴汉。
邴 原:(生卒年待考),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与管宁同乡。著名东汉末期辽东三杰之一。
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曾推荐他当官,后又辞官至辽东,有勇略雄气概,慕其名来而归者,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归附曹操,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史籍《三国志》里有个不为人注意的人物叫邴原,他做过不起眼的小官,但品德高尚,敢于讲真话。史书上记载了他的两件事,令人难忘。
一是:曹操的爱子仓舒死了,邴原的女儿早亡。曹操欲求合葬。这跟现在有些地方的“攀鬼亲”差不多。大权贵主动找上门来,邴原却白白给“浪费”了。他严词拒绝,说:“合葬,非礼也。”而曹操听了,竟也没有生气。
二是:曹丕有次宴请宾客,酒酣耳热之时,曹丕出了道难题——“君父各有笃疾,为药一丸,当救君邪?父邪?”众说纷纭,自然有许多愿意在太子面前表露忠心,偏偏这邴原一言不发。曹丕问邴原这个药丸究竟该给谁?邴原勃然对曰:“父亲!”曹丕却也没有责难他。
自古以来,说真话是最可贵的品质。很多人因为说了真话而倒了霉,这主要是听话的人根本不愿意听真话,有些忠臣“欲作吠奸之犬,而忘逆鳞之戒”,结果好心得不到好报。从以往的教训来看,邴原是幸运的,即使曹操、曹丕是假惺惺的“纳谏”,或强压怒火的沉默,反正邴原没有因此而“获罪”。
这大概既由于邴原正直的人格力量,又因为以“礼”、“孝”为先,不予人以口实。
邴 郁:(生卒年待考),字弘文,邴原的曾孙;晋朝城阳人。著名晋朝高士。
他洁身自好,与高密人刘鲕,并有高名。
晋成帝司马衍广求异行之士,以博士征召,邴郁均以有病推却不赴。
邴克庄:(公元1882~1948年),字敬如;辽宁盘山人(今辽宁海城)。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邴克庄早年曾追随孙中山。
袁世凯复辟帝制,国会被解散,邴克庄出任奉天民政公署顾问,兼办保卫团讲习所。在东北为官时性情耿直,因禁烟事件触怒了大宪汤玉麟,还有好几次不买日寇的帐。
邴克庄曾在辽宁海城县创办过乡团,以及初等、高等各种学校。后来他考入奉天高等警察学校,不久被选为省议会议议院议员。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邴克庄出任众议院议员。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12月起,邴克庄担任热河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3月,邴克庄提出辞呈去职。后为避战乱,举家迁至北京,在原西交民巷地区的细瓦厂胡同8号居住。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邴克庄逝世,终年六十七岁,葬于张学良在京购置的“东北义园”内,即今圆明园遗址公园东侧的“画家村”旁边,原名叫“西静园”。是故圆明园的八大属园之一。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54:4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邴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鲁郡;源自春秋:全联典指邴姓的源流和郡望。
功臣懋绩;贤士清名:上联典指十六国时期后赵的栎阳人邴辅,好学而多才多艺,机智而有巧思,后赵国都襄国的宫殿台榭,都由他主持营造,被明帝石勒任为材官将军。懋绩,大功绩。下联指西汉朝时期的琅邪人邴汉,品行高洁,素有清名,历官京兆尹、太中大夫。王莽篡权执政,他不愿合作,告老还乡。
孤儿慕学;博士却征: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朱虚人邴原,字根矩,少年时孤而家贫,一次,路过学馆哭泣时,经塾师盘问,得以就学。与管宁同以情操高尚著称,后来归附曹操,官至五官将长史。常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家门。下联典指西晋朝时期的城阳人邴郁,字弘文,邴原的曾孙,洁身自好,有祖上高风。晋成帝曾征他为博士,他以有病推辞不就。
2.六言通用联:
兄弟皆称贤士;祖孙俱有高名: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有邴汉、邴丹二兄弟,琅玡人,俱有清操之行。邴丹养老自修,官不做六石以上,名声在邴汉之上。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名士邴原及其曾孙邴郁,俱有高名。汉成帝以博士征,邴郁辞疾不赴,以寿终。
3.七言通用联:
平步青云多壮志;阳关大道好关程: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邴姓望族居住地“平阳”二字的嵌字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叹云中鹤翔,未堪罗网;问春初牛喘,燮理阴埋: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名士邴原。邴原,字根矩,有勇略雄气,后归曹操,历五官将长史。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学者邴吉的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50: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邴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莱西、莱阳邴氏字辈:“万吉起兴龙”。
辽宁沈阳邴氏字辈:“文希长昌盛修”。
吉林邴氏字辈:“□林云玉文永贵传宗显广惠克耀昌景祥成延庆维德继万芳”。
邴氏一支字辈:“来守士春国天歧彩世廷福贵荣本宗永泽万年昌”。
邴氏一支字辈:“富贵荣(清)本宗永万年康”。
邴氏一支字辈:“德万吉起兴龙作战永昌”。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46:5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邴氏的家谱文献 -- 吉林邴氏重修族谱,(清)邴宛麟序,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东葛邴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青岛市东葛家村。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44:3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邴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 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2.堂号:
鲁国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不就,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后,慕他名来的一年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42:1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邴氏的迁徙分布 -- 邴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今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十四位门阀。 跟帖时间 2010-03-21 20:39: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