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4-28 10:02:21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717 跟帖次数 5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梦选的大臣力牧,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上古黄帝在做了天子以后,经常为了没有能干的贤臣来辅助他巩固王位、治理国家而发愁。

有一天,黄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场大风把地上的污垢刮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梦到有一个人拿着只有千钧之力的人才能拉得动的强弩,驱赶着千万头牛羊。

黄帝梦醒后觉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风是象征着号令,是执政者;垢字去掉土就是后,这就是说,有人姓风名后,能职掌国政;千钧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驱赶牛羊千万头,是说他能够牧(治理)民行善。这就是说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辅助治理天下。

于是,黄帝立即下令寻访,不久,人们果然在海边找到了风后,在大泽旁找到了力牧。之后,黄帝就以他们两个人作为左、右二相,在其辅佐下,天下果然得到大治。

力牧帮助黄帝治理天下,立了大功,他的后代于是以他的名字为姓,称牧氏。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夏、商、周时期官吏牧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牧人,不是牧民,而是西周王朝沿袭夏王朝、商王朝体制而设置的官位,在商王朝时期称作牧正,主要掌管畜牧业。

传说,在夏王朝时期,少康就曾经担任过牧正,负责畜牧业的管理。在史籍《哀元年》中就记载有“少康为仍牧正。”

牧人分为两类,一类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为常规畜牧管理,多称牧师;另一类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为专职祭祀饲养,多称校人。

在典籍《周礼·地官·牧人》中记载:“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在典籍《周礼·夏官·校人》中业记载:“夏祭先牧,始养马者。”

牧师除了掌管六牲之外,同时兼掌牧地。有意思的是,古人将牛、马的放牧饲养分得十分清楚,放养牛称之为“牧”,而放养马则称之为“圉”,盖因牛、马具有不同的功效之故。这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记载:“不有行者,谁扞牧圉。牛曰牧,马曰圉。”

在牧人、牧师、牧正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牧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幼弟康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期,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康叔被封于牧(今河南卫辉),后建立了卫国,他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牧氏。

以牧为氏的康叔后裔,后来以弘农郡为繁衍中心。弘农包括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和陕西省商县以东之地,即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地区。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君主的后代,属于以技能职业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封其幼弟于康邑,世称康叔。后来周公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称卫康叔,定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

卫康叔下传七代到卫顷侯,他用重金贿赂周夷王姬燮,使卫国升级为侯爵,进入大国系列。

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君主的后代中有以畜牧业为职业的,遂以职业为姓氏,称牧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牧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牧长,亦称牧监,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州之行政长官,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

西周时期,除了分封给各诸侯国之地之外,王朝在各地仍设有行政管理机构,总归九州州牧管辖,九州称岛,各州之长官称牧长。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九州岛牧监。”在典籍《礼·曲礼》中记载:“九州岛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更明确记载:“九两,一曰牧。以地得民。牧,州长也。”

这种行政体制后来为先秦所定制,从秦、汉时期一直沿用至唐、宋时期。在史籍《前汉书·成帝纪》中就记载有:“罢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在牧长、牧监、州牧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牧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井牧,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牧,亦称经牧、小司徒,是西周时期由井田制产生的官位,就是管理田亩的官吏,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牧,田官也。”在典籍《周礼·地官·小司徒》中记载:“牧,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是之谓井牧。”在典籍《周礼·地官·遂师》中注释其职责:“经牧其田野。经牧,制田界与井也。”

在井牧、经牧、小司徒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牧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七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城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城牧,就是指城池的外郊地区。在古代,环绕城池三十里地范围,就称作“牧,凡牧为郊”,后世的“城郊、郊区”就是如此而来。之所以称城郊为城牧,就是因为城郊可以放牧的缘故。

在典籍《尔雅·释地》中记载:“郊外谓之牧。言可放牧也。书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

西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居于城郊的住民,统称作“牧民”,但绝非专指以畜牧、游牧业为生之民。其后裔子孙中多有称牧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ào(ㄇㄠˋ),不能读作mù(ㄇㄨˋ)。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满族牧氏,满语为Mu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牧氏。

该支牧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得姓始祖:力牧、牧康叔(姬康叔、卫康叔)。

牧氏的历史名人 -- 牧 仲:(生卒年待考),又名牧中。著名春秋时期鲁国贤人。

他与同样是名贤的乐正求关系很好。他们都是孟献子的好朋友。



牧 皮:(生卒年待考),鲁国人。著名春秋时期狂人。

事孔子,以狂妄著称。



牧 艮:(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官吏。

官越巂太守,多政绩,有美誉,百姓曾为他立碑纪念



牧 相:(生卒年待考),浙江余姚人。著名明朝广西参议。

他与理学大家王阳明同是王华门下的得意学生,他尤受王华的器重。

明弘治年间,牧相进士及第,被授为南京兵科给事中。他为官直言,敢于犯上,曾以疏请罢礼部尚书崔志瑞等而享有盛名。到了明正德初年,他又因清查御马监,曾向皇帝力陈昌滥之弊以及中官李棠矫诏旨营私利之罪,但却因而受杖罢归。

牧相学识渊博,一生清廉,深受朝廷内外和乡里民众的尊重。



牧治高:(公元?~1867年),号渭川;安徽人。著名清朝淮军将领。

初随福建提督杨岳斌、两江总督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有功。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牧治高随江苏巡抚李鸿章克复江苏等处,积功升守备,加都司衔。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牧治高在湖北天门县尹漋河与太平军战斗中阵亡。满清政府追赠其为参将衔,授云骑尉世职。

跟帖时间 2010-05-07 08:58: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牧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望出弘农:全联典指牧氏的源流和郡望。

西州循誉;东鲁古风: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仲人牧艮,官越巂太守,多政绩,有美誉,百姓曾为他立碑纪念。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狂士牧皮,有古风,曾跟孔子做事。

贺镌越巂;绩著清流: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越巂太守牧艮政绩卓著,民为之立碑颂勋。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牧民正为清流县令。



2.五言通用联:

力能担重任;牧可主万群:全联典嵌牧氏的得姓始祖力牧“力牧”二字的嵌字联。

君子友贤士;狂夫事圣人: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名贤牧仲,一名牧中,与名贤乐正求相厚,同是孟献子的好友。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名人牧皮,事孔子,以狂夫著称。



3.六言通用联:

鲁国书香门第;明朝相府人家:上联典指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名贤牧仲、春秋时鲁国名人牧皮,均为牧氏鲁国名人。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广西参议牧相,余姚人,与理学大家王阳明同是王华的弟子,后举进士,授南京兵科给事中,直言敢谏。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敷政如春,越西镌碑志颂;守官似水,清流道载讴歌: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宦牧艮的事典。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太守牧文的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07 08:54: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牧氏的字辈排行 -- 牧氏一支字辈:“韦念世德淑善尔身贤良文学蔚振维新”。

跟帖时间 2010-05-07 08:53:2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牧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2.堂号:

弘农堂:以望立堂。

善治堂:黄帝有臣叫力牧,最善于治理天下,他帮助黄帝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跟帖时间 2010-05-07 08:51: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牧氏的迁徙分布 -- 牧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二十五位门阀。

牧氏属于罕见姓氏,发祥于今河南、山东一带,后来在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发展成郡姓望族。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牧氏家族都不甚大,所以自秦、汉以降,默默无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明朝孝宗弘治年间,才有一位浙江余姚人牧相打破了这一沉寂的局面。

跟帖时间 2010-05-07 08:49:3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