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时间表达 - 天干地支 --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物芽稍吐而伸之移出于地。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已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皆衰灭.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十二生肖年】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农历: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 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 一个月。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 - 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 29 日的为小月, 30 日为大月。 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 如含有中气 " 雨水 " 即为农历正月。 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 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 " 闰四月 " , 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 12 个月, 日数为 354 或 355 日 ; 闰年 13 个月, 日数为 383 或 384 日。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止, 一直在使用 的 "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 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 " 阴阳历 " 。
干支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共十个字, 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共十二个字, 顺序为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传统用来编排次序的字组。 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 周而复始, 循环使用。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同农历, 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互不干扰,闰月也同农历。干支历中的节日, 三伏, 九九以及出梅、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
节气:
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 随着中国古历外传, 华侨足迹所到之处, 节气也广为流传。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 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 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立春: 在每年公历 2 月 4 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 在每年公历 2 月 19 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 每年公历 3 月 6 日前后为惊蛰。 " 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停歇 " 。 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 每年公历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 0° 时为春分。 这时阳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 每年公历 4 月 5 日前后为清明。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游
踏青的好时节。 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 在每年公历 4 月 20 日前后。 " 雨生百谷 " 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 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 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 5 月 6 日前后 小满: 每年公历 5 月 21 日前后为小满。 顾名思义, 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 小满后, 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
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 一般在每年公历 6 月 6 日前后。 夏至: 每年 6 月 21 日前后为夏至。 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历 7 月 7 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 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
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 在公历 7 月 23 日前后。 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立秋: 在每年公历 8 月 8 日前后。 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 在每年公历 8 月 23 日前后。 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 在每年 9 月 8 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 在每年公历 9 月 23 日前后。 " 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 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前后。 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 ; 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 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或 24 日。 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 每年公历 11 月 7 日前后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 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 在每年公历 11 月 22 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 每年公历 12 月 7 日前后。 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 每年 12 月 22 日前后为冬至。 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这天昼最短, 夜最长。 冬至过后便是 " 数九 " 了。 小寒: 在每年公历 1 月 6 日前后。 这时正值 " 三九 " 前后,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 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前后。 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节气与公历(阳历)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民间流行有 " 节气歌 " 一首:
"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在公历中: "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气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指事物的矛盾,如昼夜、寒暑、长短、雌雄、男女、动静、刚柔等等。
五行则是对世界万物更为细致的分析,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并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由此转化和制约,从而构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趣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跟帖时间 2010-04-10 13:13: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admin
|